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5-09 09:04:14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關于小學數學教案范文集合四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小學數學教案范文集合四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正比例的意義。

  教學目的: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會正確判斷成正比例的量,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

  教學重點:正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正比例的判斷。

  教具準備:小黑板、投景影片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根據下面各題,先口答列式及得數,后說數量關系式。

  1、 一列火車2 小時行駛250千米,平均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2、 一種布,買3米共要27元,平均每米布多少元?

  3、 某印刷廠5天生產2.5萬本練習冊,平均每天生產多少萬本練習冊?

  師據學生回答板書如下:

  路程/時間=速度 總價/數量=單價 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

  二、引新

  我們已經學過一些常見的數量關系,如上面這些速度、時間和路程的關系,單價、數量和總價的關系,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和工作總量的關系等。現在我們進一步來研究這些數量關系中的一些特征。如速度一定,路程和時間有什么關系?或者時間一定,路程和速度之間有什么關系?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這方面的知識。正比例的意義。(板書)

  三、新授

  1、 教學例1。一列火車行駛的時間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時間(時) 1 2 3 4 5 6 7 8

  路程(千米) 90 180 270 360 450 540 630 720

  (1) 引導學生觀察上表內數據。

  (2) 邊觀察邊思考下面問題:

  (1) 表中有哪幾種量?這兩促量有沒有關系?

  (2) 這兩種量是怎樣設化的?(路程是隨著時間的變化頁變化。時間擴大,路程也隨著擴大;時間縮小,路程也隨著縮小。)

  (3) 引導學生分析這兩種相關聯的量的變化有什么規律?

  (1)從表內找出幾組相對應的.兩個數,求出比值,再比較比值的大小。指名口答,師板書:

  90/1=90 360/4=90 540/6=90

  (2)從下面的比式中,你能不能找出變化規律?這個90實際上就是這列火車的什么?(速度)

  (3)師:它們之間的關系可以用式子表示

  路程/時間=速度(一定)

  (4) 小結。

  時間和路程是兩種相關聯的量,路程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時間擴大,路程隨著擴大;時間縮小,路程也隨著縮小。它們擴大、縮小的規律是:路程和時間的比的比值總是一定的。

  2、 教學例2

  (1)出示例2,在布店的柜臺上,有像下面一張寫著某種花布的米數和總價的表。

  數量(米) 1 2 34 5 6 7

  總價(元) 8.2 16.4 24.6 32.8 41.0 49.2 57.4

  (2)引導學生觀察上表內的數據。

  (3) 回答下面風個問題:

  表中有哪兩種量?這兩種量有關系嗎?為什么?

  這兩種量是怎樣變化的?

  它們的變化有什么規律?

  相對應的總價和米數的比各是多少?比值是多少?比較這些比值的大小,相等嗎?這個比值實際上就是花布的什么?

  (4) 小結。

  花布的米和總價也是兩種相關聯的量,總價是隨著米數的變化而變化的。米數擴大,總價也隨著擴大;米數縮小,總價隨著縮小。它們擴大,縮小的規律是:總價和米數的比的比值是一定的。

  3、 概括正比例的意義及關系式。

  (1) 比較上面的例1和例2,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2) 判斷成正比例量的方法:是什么?

  (3) 師:例1中路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它們的比的比值,也就是速度保持一定。年以,路程和時間是成正比例的量。大家想一想:在例2中,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它們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為什么?

  (4) 概括關系式:

  Y/X=K(一定)

  4、 教學例3。

  出示例3

  師:大家能不能根據上面的判斷成正比例量的方法說說?指名口述、師幫助糾正。關系式是:總重量/袋數=每袋面粉重量(一定)

  5、 小結。

  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比例,關鍵是看這兩種相關聯的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是否一定,如果比值一定,那么這兩種量就是成正比例的量。

  四、鞏固練習

  第13頁做一做

  五、 總結。

  1、 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

  2、 怎樣判斷兩種量是成正比例的量?

  六、 作業: 完成練習六第1-3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課標內容

  有關10的加減法在計算教學中比較重要,它是10以上數的認識和10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基礎。本節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學生可以初步理解得數是10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發展學生的數感。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得數是10的和相應的減法

  2能用得數是10的加減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語言表達,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點難點

  10的組合和分成

  教學方法

  直觀演示法

  教學用具

  學具,一盒乒乓球,10個一角硬幣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知。

  1、:小朋友們,老師今天帶來了幾個蘋果,我們一起來數一數。(邊數邊貼,并且用1,2,3標出)8,9。這些都是我們的老朋友,在貼上一個蘋果,它是多少?是怎樣表示的?

  2、把10和其他幾個數字進行比較,看它們有什么不同。

  3、找一找,我們身邊哪些地方藏著10。(例如10個手指頭;一盒乒乓球有十個;一元錢有10個一角等。

  4、揭示課題:生活中有那么多10,今天我們就用10來分蘋果。

  出示課題:分蘋果

  二, 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師:老師今天帶來了10個蘋果,想把它分成兩堆,該怎樣分呢?我們大家一起來分分看。

  (1)師生共同參與分蘋果,例如1個和9個。看到這兩堆蘋果,你能想到什么數學問題?(1+9=10/9+1=10)

  (2)還可以怎樣分?同桌一起分一分,擺一擺,其中一同學把發現的數學問題記錄下來。

  (3)全班交流找到的數學問題,并把問題呈現在黑板上。

  (4)看到這些加法題,小朋友們能想到相應的減法題嗎?開動腦筋,我們一起寫一寫。

  2、小朋友還記得手指頭游戲嗎?老師出“1”,小朋友出?可以組成10?現在同桌互相考一考,玩一玩,看看誰是我們班的小機靈,做的又對又快。

  三,練習鞏固。

  1、現在打開書本40頁,我們來連一連。

  (第1題:哪兩盤合起來是10個?連一連)

  2、爬臺階

  師:看,小老鼠正拿著1塊大骨頭引機靈狗上樓梯,總共有10級臺階,小狗爬到第2級,還有幾級?.......你能用數學表示嗎?

  (1)同桌互相完整說一說,帶上自己的描述性語言

  (2)剛才你的同桌是怎樣說的`?

  3、說一說,填一填。

  (1)師:小朋友看到右邊的表格沒,你會填嗎?

  (2)同桌互相檢查

  (3)你能用像“機靈狗爬臺階”這樣的故事來說一說小貓釣魚嗎?回去向你的同學、爸爸媽媽說一說。

  四、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在生活中你用的上嗎?

  五、布置作業

  練一練第2題

  通過學生間的合作、探究,并親手將學習成果展現出來,使學生充分感受學習的樂趣,體驗成功,建立學習自信心。

  數學游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鞏固10的加減法。

  初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傾聽和敘述。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要求:

  一、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小數和復名數改寫說的方法,鞏固已學過的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

  二、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解簡易方程的思路,以及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不,提高計算能力。

  三、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三步計算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加深認識應用題的解題思路,進一步掌握應用題的特點,靈活選擇解題方法,更加明確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步驟、方法;及其解題的關鍵和思路。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二、復習數的大小比較

  1、名數的改寫

  3。2噸=()千克5厘米=()米

  3噸50千克=()噸3。5噸=()噸()千克

  提問:你是怎樣想的?

  2、做期初復習第7題。

  三、復習解方程和混合運算

  1、做期初復習第8題。

  2、做期初復習第9題。

  提問:按照運算順序,這里的4道題要怎樣算?有沒有簡便算法?

  四、復習應用題

  1、做期初復習第10題。

  提問:這道題用什么方法解比較恰當?為什么?數量之間有怎樣的相等關系?長方形的面積怎樣計算?三角形的面積呢?你能列方程解答嗎?

  追問:你是根據什么來列方程的?你認為列方程解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

  2、做期初復習第11、12題。

  讓學生說說為什么用這種方法做,是根據什么數量關系列式的,每一步表示什么。

  五、作業

  期初復習第9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設計說明

  圖形和數的簡單排列規律和等差數列的知識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講十分抽象,結合這一點,本節課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設計:

  1.復習舊知,激發興趣。

  在復習導入環節設計了一個成果展示,通過展示上一節課學習內容的應用,讓學生感受到有規律的圖形的美,明確這是我們自己運用學過的有關規律的知識設計出來的,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建立起學習新知的信心,激發了學生對新課的學習興趣。

  2.扶放結合,認識規律。

  例題的講解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根據圖形的規律找出數字規律,第二個層次直接抽象出了數字規律,第三個層次是根據幾組數之間的關系發現規律。每一層次的講解都采取扶放結合的方式進行。先引導學生理解每個層次的題意,然后根據題意去發現規律,最后根據發現的規律自主解決問題。在這一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體驗到了自主解決問題的喜悅,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小棒或正方形、卡片等學具

  教學過程

  ⊙展示成果,激勵引入

  1.成果展示,復習舊知。

  (1)看一看:課件呈現學生課外收集的利用重復規律形成的美麗圖片。

  師:我們先來欣賞一下生活中的規律美吧!

  (2)想一想:這些圖片漂亮嗎?圖片中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規律的?是按什么規律排列的?

  (3)說一說:這些圖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引導學生說出:它們的規律是都有一組圖形或事物重復出現。

  2.點明課題,提出挑戰。

  師:其實規律有很多種,剛才的規律就是都有一組圖形或事物重復出現。今天我們就來繼續學習找規律,但今天學習的規律要比上節課的復雜一點,你們對今天的學習有信心嗎?(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在新課開始前,展示一些學生收集的有規律的圖片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一種肯定,也是對所學知識的一個簡單梳理與復習,同時通過教師語言的激勵,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一)探究數列中的變化規律。

  1.數形對應,感知規律。

  課件分步呈現教材87頁例3的第(1)小題上面的四組圖形。

  (1)說一說:你們能找到這些圖形的規律嗎?

  學生小組內交流,選代表匯報。

  (2)擺一擺:你能利用手中的學具擺出這幾組圖形嗎?或者利用手中的筆將這幾組圖形畫出來嗎?

  (3)想一想:擺圖形與畫圖形時你有什么感覺?是不是覺得很麻煩?那你能不能用更簡單的方法把這樣的規律表示出來呢?

  引導學生利用一一對應的思想,將每組圖形相對應的正方形的個數用數表示出來。

  (4)如果按這樣的規律再往后擺一組圖形,應該擺幾個?為什么?如果讓你按這樣的規律再表示出幾組,你是愿意擺圖形,還是愿意寫數呢?

  (5)比一比:我們今天找到的規律與上一節課找到的規律一樣嗎?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引導學生發現:原來的排列規律是一組圖形或數的重復,而今天學習的這些圖形與數并不是重復出現的,而是依次增加相同的個數。

  設計意圖:通過直觀的動態演示與教師的引導,利用圖形與數的'結合,注重圖形與數的一一對應,讓學生在直觀認識的基礎上能初步抽象出等差數列的一般規律。

  2.自主探究,發現規律。

  課件呈現例3第(1)小題下面的四組圖形。

  師:下面我們來比一比,誰能發現下面這些圖形與數的排列規律?

  (1)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發現的規律。

  (2)比較:這一組圖形與數的排列規律與上面的那一組一樣嗎?

  (3)小結。

  相同點:圖形與數并不是重復出現的。

  不同點:上面一組是依次增加相同的個數,這一組是依次減少相同的個數。

  (4)簡單介紹等差數列:像這樣,后一項是前一項加上或減去一個固定的數得到的,這樣的數列就是等差數列。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去發現圖形與數的排列規律,并且通過比較、概括,發現這兩組圖形與數的排列規律的不同之處,讓學生對等差數列的排列規律有了全面的認識。

  3.獨立學習,認知規律。

  課件出示教材87頁例3第(2)小題。

  (1)學生獨立觀察、思考,看看哪個同學先找到規律,并把你的發現與同伴說一說。

  (2)學生代表匯報,教師配合板書。

  (3)比較、歸納:這兩組等差數列的變化規律:都是依次增加或減少相同的數。

  (4)讓學生直接在教材上填數。再進行簡單的匯報。

  設計意圖:通過以上各環節的層層過渡與遞進,學生已經完全能借助方法的遷移,順利地由對圖形排列規律的研究過渡到對等差數列的研究,完整地經歷了從直觀到抽象的認知過程。

  4.適時反饋,鞏固認知。

  (1)完成教材87頁“做一做”1題。

  (2)你能自己設計一組這樣的數列嗎?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网站,综合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精品一级毛片A久久久久,欧美一级待黄大片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永码永久在线 | 伊久线香蕉观新在线视频 | 久久精品国产AV片国产 | 亚州第一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 依依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