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4-12 09:50:55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小學數學教案集錦九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教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小學數學教案集錦九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8~29頁例1、“做一做”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分類、討論等活動認識倒數,理解倒數的意義。

  2.使學生體驗找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會求一個數的倒數。

  3.在探索交流的活動中,培養學生觀察、歸納、推理和概括的能力,發展數學思維。

  教學重點 理解倒數的意義;求一個數的倒數。

  教學難點 理解“互為倒數”的`含義。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寫算式的卡片。

  教學過程 具體內容 修訂

  基本訓練,強化鞏固。

  (3分鐘) 1.出示幾道分數乘法式題:(包括教材中的四道題與另外補充的四道結果不為1的算式)。

  2.學生獨立完成上面幾組題,小組內檢查并訂正。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2分鐘) 請個別學生說說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突出分子與分母的約分。

  提示目標,明確重點。

  (1分鐘)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要認識倒數,理解倒數的意義。會求一個數的倒數。

  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6分鐘) 1. 觀察這些算式,如果將它們分成兩類,怎樣分?

  2.通過觀察發現算式的特點。

  展示成果,體驗成功。

  (4分鐘) 讓學生說說乘積為1的算式有什么特點。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

  (8分鐘) 1.學生討論并說出自己的發現:兩個數的乘積都是1。相乘的兩個數的分子和分母正好顛倒了位置。

  2.認識倒數。出示倒數的定義: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理解倒數。讓學生說一說如何理解“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引導學生對定義中關鍵要素的理解:乘積是1;兩個數;互為倒數。

  3.引導學生思考:互為倒數的兩個數有什么特點?

  4.探討求倒數方法。

  (1)出示例題,讓學生說說哪兩個數互為倒數。

  (2)在匯報時說說怎樣找一個數的倒數,在學生匯報的同時板書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統計數據,使學生體驗隨機出現的數據收集和整理的過程。

  2.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1格代表2個單位),會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對學生身邊有興趣的事例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統計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根據統計圖表提出和回答問題。

  教學難點:

  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的每格代表2個單位。 教學準備:統計表,方格紙,

  教學過程:

  一、復習統計圖.

  同學們,在一年級,我們已經學習了統計的一些知識,今天農老師來考考你們,看誰記得最好?

  二、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

  2.農老師也喜歡看動畫片,今天給你們帶來了幾位你們喜歡的朋友,一起來看看都有誰?(出示)你們喜歡它們嗎?現在農老師非常想了解,在這四個動畫人物里面,咱們班喜歡哪個動畫人物最多?喜歡哪個動畫人物最少?你們想不想知道?

  師:那我們就來統計一下,咱們班喜歡這幾個動畫人物的情況。(板書課題)

  三、自主探究,體驗統計。

  1.引導學生收集。整理數據。

  在一年級,我們已經學習了統計的一些知識,知道了收集、記錄數據的一些方法。誰能說說都有些什么方法呢?(可以用畫圓形、正方形、打勾,或是用畫“正”字的方法統計……)

  現在我們要統計全班同學喜歡動畫人物的情況,選用哪種方法最快,哪種方法最好?老師給同學們提供一種方法,統計到哪個動畫人物,你喜歡你就站起來,坐著的同學數數一共有多少?一定要細心,不要多數、漏數。(全班討論)

  師:剛才記錄喜歡動畫人物情況的過程就叫“統計”(板書課題)我們把統計的數據填到表格中,這張表格就叫統計表,從這張表中我們可以知道喜歡各種動畫人物的人數,如果想一眼看出喜歡哪個動畫人物的人數多,喜歡哪個動畫人物的人數少,還可以整理成什么?

  生:……統計圖

  2.引導學生通過生成的數據,讓學生動手畫統計圖。

  ①請同學們先觀察手上的表格,想一想,每格代表幾?先標上數據。

  ②學生動手制作統計圖。

  3.小結:當統計的數據較大時,我們可以用1格表示2個單位。

  4.根據畫好的統計圖回答問題。

  ①從這個統計圖,我們知道了什么?

  ②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③假如下次我們班要放動畫片,我們應該選擇放什么動畫片?

  四、應用實踐,鞏固新知。

  ①從這個統計圖你知道了什么?

  ②假如你是超市的經理,你打算怎樣進貨?

  五、暢談收獲、自我總結。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兩步連乘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會用兩種方法解答.

  2.培養學生分析、推理能力.

  3.滲透事物間互相聯系的思想.

  教學重點

  利用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

  分析、理解數量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

  畫線段圖解應用題:

  (1)編筐小組每人每天能編16個筐,照這樣計算,5個人1天能編幾個筐?

  (2)編筐小組每人每天能編16個筐,照這樣計算,1個人4天能編幾個筐?

  答案:(1) (2)

  二、探究新知.

  1.導入新課.

  剛才我們練習的這兩道題都是一步計算的應用題,今天我們繼續研究應用題(板書 課題:應用題).

  2.教學例1.

  (1)出示例1:編筐小組每人每天能編16個筐,照這樣計算,5個人4天能編幾個筐?

  (2)例1與兩道復習題比較,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要想求出5人4天能編多少個筐,我們應該先求出什么?

  (3)根據學生匯報的討論結果,(教師在上圖的`基礎上,畫出線段圖)

  第一種解法:

  ①5個人1天編多少個?

  165=80(個)

  ②5個人4天編多少個?

  804=320(個)

  第二種解法:

  ①1個人4天編多少個?

  164=64(個)

  ②5個人4天編多少個?

  645=320(個)

  (4)將上面兩個分步列式改成綜合算式.

  第一種解法:

  1654

  =804

  =320(個)

  答:5個人4天一共編320個筐.

  第二種解法:

  1645

  =645

  =320(個)

  答:5個人4天一共編320個筐.

  (5)師生共同總結.

  已知每人每天編幾個筐,求5人4天編多少個,所求的結果既與人數有關,又與天數有關.解答時,可以先從人數入手求,也可以先從天數入手求,兩種方法都正確,我們都應該掌握.

  三、鞏固發展.

  1.補充條件或問題,并口頭列兩種算式.(投影出示)

  (1)每只母雞每月下25個雞蛋,照這樣計算,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照這樣計算,3只燕子5天能吃多少只害蟲?

  2.照練習題的形式,組織學生分組編題,要求數目盡量小一些,能直接口算出結果.

  編完后請其他組同學口頭列式解答,并當場給予評價.

  四、課堂小結.

  教師通過總結,指明這節研究的是兩步計算的連乘應用題.

  五、布置作業.

  讓學生利用5、7和8三個數字自編一道連乘應用題,并用兩種方法解.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一、教材依據

  本節課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九頁《派車》。這一課的內容屬于新課標小學數學“數與代數”領域的解決問題,主要內容是有余數除法的應用。本課是該單元的最后一課,在前幾節課的學習中,學生掌握了有余數除法的計算。 通過《租船》一課的學習,對本節課的組織教學做了有效的鋪墊。學好有余數除法的應用對后續將要學習的相關除法應用的內容都將發揮很大的正遷移作用。解決問題對學生來說還面臨較大的困難,這一課的教學重在指導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教材中安排的“說一說”和“試一試”兩個活動。“說一說”旨在讓學生在思考設計方案的基礎上大量進行交流,表達自己的思維,在交流的過程中發展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試一試”是學生在探索交流讀懂表格的基礎上,練習用抽象的表格來呈現自己的多種設計方案,學習的是一種數學的思維方法。

  二、設計思路

  本節課以《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為指導,通過對于派車問題的探討,旨在培養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在探討派車的過程中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二年級的學生生活經驗很少,語言表達能力不強,特別是用語言表達自己的一些數學思維過程對他們來說并不簡單。在“怎樣派車比較合理”這個內容上,需要學生綜合分析問題,難度較大。 教學時,教師應首先幫助學生理解圖意及要解決的問題,然后讓學生在小組內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學生可能會用前面學到的有余數除法解決這個問題,也就是教材中出現的前兩種方法,這時教師要給予肯定,然后繼續引導學生討論還可以怎樣派車。最后通過練習,探討解決類似問題的一般方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靈活運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索發展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通過合理解決實際問題,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運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理解有余數除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

  通過填寫表格,找到合理的派車方案。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課件,實物投影儀(展臺),印制表格。

  四、教學過程

  (一)環節一:情境導入,獲取信息。

  1.創設情境:今年,西安成為了全世界矚目的焦點,你知道為什么嗎?做為西安人,你有什么感受啊?一個旅行團要去參觀世界園藝博覽會,遇到了一點問題,你能用數學知識幫幫他們嗎?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懷。

  2.獲取信息:(出示主題圖)觀察這幅圖,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學生觀察主題圖,匯報發現的信息:一共有25人,面包車限乘客8人,小轎車限乘客3人。

  “限乘”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嗎?人多了擠著坐行嗎?

  【設計意圖】:情境圖中信息較多,引導學生理解圖意是解決問題的基礎。此環節旨在培養和提高二年級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

  (二)環節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1.提出問題:旅行團遇到了什么問題?

  引導學生提出:可以怎樣派車?(板書課題:派車)如果讓你來選擇的話,你打算怎樣幫他們派車呢?

  2.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第一次小組合作:結合提出的數學問題,明確小組學習任務,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在小組內交流派車的'方案,派哪種車,派幾輛。小組長負責整理出不同的方案。

  投影展示小組派車方案,全班交流。鼓勵學生有不同的派車方案。

  (1)全派面包車:

  25÷8=3(輛)……1(人)

  答:派3輛面包車不夠要派4輛。 (2)全派小轎車:

  25÷3=8(輛)……1(人)

  答:派8輛車不夠,要派9輛車。

  方案不錯!大家都考慮到了乘客不能超載。想一想,這樣派車,最后一輛車上各坐了幾個人?這樣的派車方案你覺得怎樣?(有些浪費)

  有更合理的方案嗎?

  【設計意圖】:通過第一次小組合作學習,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借助已有經驗———有余數除法的應用,提出初步的解決問題的策略。

  3.聯系實際,優化策略。

  你認為怎樣的方案最合理?(沒有空座位或者空的座位最少,面包車和小轎車可以搭配起來派車)

  第二次小組合作:怎樣才能沒有空座位或者空座位最少呢?在小組內探索合理的派車方案。投影展示小組討論的結果。

  派2輛面包車:2×8=16(人)

  派3輛小轎車:3×3=9(人) 16+9=25(人)

  答:派2輛面包車和3輛小轎車正好坐滿,沒有空座位。

  教師追問:你們小組真了不起!是怎樣找到這樣一個好方案的?

  學生匯報,教師補充,引導學生發現:可以依次增加面包車的輛數,從而確定剩下的乘客需要派小轎車的輛數。

  【設計意圖】:通過第二次的小組合作學習,逐步優化解決問題的策略。引導學生發現什么樣的策略才是合理的策略,同時對學生滲透有序思考的數學思想。

  (三)環節三:強化練習,掌握方法。

  1.課件延續情境:旅行團臨時又有4個人加入,你會怎樣派車呢?什么樣的方案最合理?計算后把你的方案填寫在表格里。

  面包車/輛

  小轎車/輛

  余下的座位數/個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設計意圖】:通過情境的延續,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介紹“表格”這種高度抽象概括方法的同時,滲透數學簡潔之美,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2.總結方法:第三次小組合作:討論解決這類問題一般方法是什么?

  在小組內交流遇到派車問題時思考的順序是什么?然后在全班匯報交流。

  (1)先考慮只派一種車,大車或者小車。

  (2)如果有空座位,在考慮將大車和小車搭配起來。

  (3)空座位越少方案越合理。

  【設計意圖】:通過第三次小組合作學習,概括解決派車問題的一般方法,學習合理的思維探究模式。在經歷從一般到抽象的螺旋式上升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反思和評價的意識。

  (四)環節四:暢談收獲,小結全課。

  快樂總是短暫的。這節課快要結束了,能談談你有什么收獲嗎?和大家分享一下。

  孩子們!你們真了不起!用自己的數學智慧幫助旅行團解決了一個大問題。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數學問題等待著你去發現和解決,老師再次期待你的精彩表現!

  【設計意圖】:體現義務教育數學新課標中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從而激勵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逐步提高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板書設計

  派車

  (1)全派面包車:25÷8=3(輛)……1(人)

  答:派3輛面包車不夠要派4輛。

  (2)全派小轎車:25÷3=8(輛)……1(人)

  答:派8輛車不夠,要派9輛車。

  (3)派2輛面包車 :2×8=16(人)

  派3輛小轎車 :3×3=9(人) 16+9=25(人)

  答:派2輛面包車和3輛小轎車正好坐滿,沒有空座位。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道連加、連減算式的含義和運算順序。

  2.能比較熟練地口算連加、連減式題。

  3.初步感知連加、連減算式與日常生活的聯系。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2頁。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實物投影儀。

  教學設計

  復習舊知

  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

  4+1 5+2 5-2 8-2

  5+3 7+1 3-1 6-2

  要求:先口算,再想一想,每組題中的第一題與第二題有什么關系?

  學生口算后交流。

  導入新課:大家不但會算,還能找出它們的關系。今天我們就要用這些知識來學習新本領。

  學習連加

  1.課件演示,引出算式。

  a。出現5只在地上覓食的小雞。

  問:院子里有幾只小雞在吃東西?(屏幕出現“5”)

  b。出現跑來的2只小雞和又跑來的1只小雞。

  ◆指導觀察:現在地上的小雞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屏幕出現“2”、“1”)

  ◆問:要算出一共有幾只小雞,應該怎樣列式?(屏幕出現“5+2+1”)

  ◆要求學生結合屏幕上的算式說說算式的含義。

  2.學習計算順序。

  問:這個算式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a。小組討論后匯報,并說出計算順序。

  b。根據學生敘述過程,演示課件,在算式“5+2+1”中標明計算順序并依次閃動,最后成:

  問:第二步是由哪兩個數相加?

  3.揭示課題。

  a。問:今天學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點?(板書課題:連加)

  b。引導學生總結連加計算的運算順序。

  ◆同桌討論。

  ◆交流匯報:計算連加式題時,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把得數記在腦子里,然后再加第三個數。

  學習連減

  1.課件演示(邊演示邊提醒學生注意觀察)。

  a。草地上出現8只小雞。問:現在有幾只小雞?在算式中填數。

  b。走了2只;又走了2只。

  2.讓學生自己把算式列完整并算出得數。

  3.交流。

  a。說說“8-2-2”的含義。

  b。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4.小結并補充課題。

  鞏固練習

  1.第72頁“做一做”。

  要求:先用一種學具擺一擺,再填數計算。

  2.練習十一的第1、2、5題。

  要求:仔細觀察,弄清圖意,填空并計算。

  3.練習十一的第3、6題。

  a。說一說各題應把哪個數記在腦子里。

  b。直接說出各題得數。

  課堂總結

  1.引導學生小結本課所學的內容和連加、連減計算的運算順序。

  2.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小結,并提出注意的問題。

  教學設計說明

  備課時,考慮到觀摩課的需要,感到只教連加,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偏少,所以就把連加、連減兩個內容安排在一起教。設計教案時不免有些擔心,生怕學生接受不了。可是實踐下來,發現學生學得比較順利。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第一,發揮多媒體課件的優勢。利用課件使新授部分的例題,變抽象為具體,非常生動形象地展現了小雞只數的變化過程和相應的計算過程,幫助學生借助直觀感知接受運算順序的.規定。

  第二,加強觀察指導。在進行課件演示的時候,我著重提醒學生注意觀察,讓學生記下演示過程當中每個環節的數量變化情況,進一步和算式聯系起來,促進學生在大腦里將生動的情節轉化為數的運算,為掌握計算順序打好基礎。

  連加、連減是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重要基礎,也是本單元的難點之一。它主要難在計算過程上,要分兩步進行口算才能算出結果,特別是第二步計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數,并且學生往往忘掉第一步的得數。為了幫助學生順利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克服計算障礙,就著重訓練學生把先算的數記在腦子里,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專家評析

  本課憑借多媒體課件的動畫演示,把數量的變化過程和相應的計算過程同步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獲得了理解連加、連減含義的直觀形象支柱,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那么,如果沒有多媒體課件,改用傳統的教具演示,連加、連減的含義是不是會成為教學的難點呢?經驗告訴我們,不會。因為學生具有“添上、再添上”與“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經驗,所以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并不困難。而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又完全相同,因此,把連加、連減兩個內容安排在一節課內教,學生不僅能夠接受,而且有利于促進學習的遷移。

  我們看到,在本課的新授過程當中,教學連加,以教師引導為主;教學連減,則放手讓學生自己類推,體現了促進學生發展的教學改革要求。這也是本課教學設計與實施過程當中的一個亮點。

  相對算式含義的理解而言,連加、連減的口算常有一些學生感到有點困難。分析原因,除了學生初次接觸兩步計算不習慣之外,主要還是因為看不見第一步計算的得數,憑短時間記憶進行第二步口算時發生障礙。為此,本課的鞏固練習,在“先操作再計算”和“看圖計算”之后,安排了“說一說各題應把哪個數記在腦子里”的專項練習,著重訓練學生記憶第一步計算的得數,這是很有針對性的。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談話揭題

  上節課我們復習了比的知識,這節課我們來復習比例的知識以及用正、反比例的知識解決問題。[板書課題:比和比例(二)]

  ⊙回顧與整理

  1.構建比例知識網。

  通過課前的復習,你了解了比例的哪些知識?(結合學生回答板書知識網絡)

  預設

  生1:我了解了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生2:我知道了解比例的方法。

  生3:我掌握了判斷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的方法。

  生4:我理解了正、反比例的意義,并且能判斷兩個量成正比例還是反比例。

  生5:我了解了比與比例的區別以及正、反比例的區別。

  ……

  2.復習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1)比例的意義是什么?比例的各部分名稱是什么?

  明確:

  ①比例的意義: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②比例的各部分名稱: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

  (2)比例的基本性質。

  明確: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向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3)解比例。

  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已知比例中的任意三項,都可以求出這個比例中的未知項。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

  (4)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的方法。

  ①根據比例的意義判斷,看兩個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②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看內項之積是否等于外項之積。

  3.復習正比例和反比例。

  (1)正比例的意義和關系式是什么?

  意義: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正比例關系。

  關系式:=k(一定)

  (2)反比例的意義和關系式是什么?

  意義: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反比例關系。

  關系式:x×y=k(一定)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課本22頁例3和做一做及練習四1、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使學生學會以不同的地點為觀測點判斷方向。

  2、在學生學會確定任意方向的基礎上,使學生體會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3、通過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空間觀念。

  重點難點: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教學用具:

  掛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生成問題

  1、師:老師站在大家的正東方向上,那么你們站在老師的什么方向上呢?(西方)對,我們的位置關系是相對的。

  2、分別指兩名學生,讓大家根據方向說一說他們的位置關系。

  (設計意圖:組織學生先弄清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再根據兩名學生的位置分別說一說誰站在誰的`方向上,使學生初步理解位置的相對關系。)

  3、師:今天我們就來繼續研究兩個物體位置的相對關系。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對上兩節課學習內容有一個大體的回顧,為本節課新知識的學習做準備。)

  二、探索交流 解決問題

  1、出示教材第22頁例3主題圖。

  (1)讓生觀察地圖

  師:北京和上海兩地相距大約 1000千米,說一說,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

  ①組織學生用直尺,量角器測量出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

  師根據學生匯報板書: ②討論:上海在北京的南偏東30℃方向上,那么北京在上海的什么位置呢?

  組織學生觀察上圖,在小組中討論,然后交流說一說。

  出示提示

  1.確定以誰為觀測點,并建立方向標。

  2.用語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體位置。

  討論后每組選出一名同學在班內匯報。

  生匯報。

  可能會說出:北京在上海的西偏北60℃方向上或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的方向上。

  師對照圖示指一指,肯定兩種說法都是正確的。

  師小結:以北京為觀測點,上海在北京的南偏東約30度的方向上。以上海為觀測點,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

  觀測點不同,物體的相對位置就會發生變化。這就是今天這節課學習的內容。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結合具體的情況,逐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2.數學思考:經歷觀察、選擇數學信息、估測、交流等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3.解決問題:初步培養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4.情感與態度: 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活動學習活動中來,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材分析:

  《去游樂場》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新世紀版)三年級上冊30頁~31頁的內容,在本課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有關的口算乘除法以及筆算兩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知識,因此在本課引導學生通過“去游樂場”這一系列活動,使學生掌握進位乘法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采用多種形式(如采用形式多樣的練習的方式、開展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教師還要特別重視學生的差異,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上的困難,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學生分析: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學校,學校籌備建校時,正值我區作為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開始進行課改實驗之時,而現在的三年級學生正是建校時的第一批學生,學生大部分來自城市,極個別來自農村,學生基礎相對均衡,學生在經過兩年多的學習后,已經能夠根據學習內容嘗試著去提出數學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能夠有效地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教學過程:

  一、討論“如何過周末”

  師:轉眼間,一周緊張、有序的學習生活就要結束了,你打算怎樣度過這個周末呢?

  【作為一個寄宿制的學校,“如何過周末”是一個溫馨的話題,周末了就可以與家人團聚,享受父母的`愛。教師利用這樣一個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導入新課,在課始就緊緊吸引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生1:我除了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外,我還要去參加象棋興趣活動。

  生2:周六是我爺爺的生日,我們全家打算在這一周末一塊兒到農村給爺爺過生日,我們好久都沒有見到他老人家了。

  師:你真懂事,是一個孝敬老人的好孩子。

  生3:我打算和××一起到鄭州市人民公園看冰雕展覽。……

  師:聽了同學們的打算,老師感到非常高興。我們學校三年級一班的同學在上周六也組織了一次集體活動,他們去哪兒了?請大家看屏幕。(多媒體播放同學們在游樂場的錄相)

  二、討論“買票”

  師:在這段錄相上,你看到了哪些數學信息?

  生1:他們去了游樂場,在售票處寫著:太空船每人8元,蹦蹦床每人3元,電動火車每人10元。

  生2:三一班有12人玩太空船。

  生3:還有7人玩電動火車,16人玩蹦蹦床了。……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生1:16人玩蹦蹦床需要多少錢?

  生2:12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錢?

  生3:7人坐電動火車需要多少錢?

  生4:16人玩蹦蹦床需要的錢比7人坐電動火車需要的錢多多少?

  生5:12人坐太空船和7人坐電動火車一共需要多少錢?……

  師:這么多的數學問題,我們先來解決“16人玩蹦蹦床需要多少錢”這個問題。請同學們先自己獨立思考,然后想一想如何解決,想好以后在小組內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參與到學習小組的交流中,并進行指導。)

  師:哪個小組派一名代表把你們小組的想法給大家說一說呢?

  生1:我們這一個小組都是用口算來解決這個問題的。

  10×3 = 30,6×3 = 18,30+18 = 48,因此16×3 = 48

  生2:我估計它應該比12×3 = 36多,而比20×3 = 60小。

  生3:我是用連加來計算的。

  3+3+3+3+…… = 48。因為16×3 = 3×16,因此我們還可以把3+3+3+3+……轉換為16+16+16 = 48。因此需要48元。

  生4:要求“16人玩蹦蹦床需要多少錢”列式是:16×3

  我們是利用豎式來計算的。

  我先用6乘3等于18,18滿10,把8寫在積的個位上,并向十位進1。十位上的“1”乘3得30,再加上進上來的10得40,把4寫在積的十位上。

  師:同學們開動腦筋,想出了這么多的方法,你認為哪一種更好呢?

  生1:我覺得用口算很方便。

  生2:我認為用豎式計算既快又正確。對于16×3這道題我們可以用口算,但是如果遇到比較大的數相乘如16×8,516×7這樣的題目,就不能用口算了。

  師:說得真好!我們在解決問題時要選擇合適的方法。(課件出示:你會計算下面各題嗎?)

  12×5 18×3 15×6 24×4

  師:通過計算,你認為哪種方法更好?

  (生答略)

  師:那么,剛才我們提出來的“12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錢?”和“7人坐電動火車需要多少錢?”你會獨立解答嗎?

  (學生獨立解答)

  師:剛才,我們幫助了三一班的同學解決了買票的問題,他們也邀請我們一起到游樂場去。我們去看一看游樂場里有哪些有趣的活動。

  三、“小小游樂場”

  師:在賽場上,小烏龜正在進行賽跑,讓我們來幫助它,使它跑得更快!

  游戲(1)“誰跑得更快”(以小烏龜賽跑的形式)

  師:在游樂場上,最近又增添了新的娛樂活動,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游戲(2)a:“木偶劇表演”(學生任意選擇一種)

  b:誰的風車轉得快!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能運用分數、小數的互化方法進行分數小數的互化。

  2.培養學生概括能力。

  3通過分數小數互化知識,滲透辯證法的觀點即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分數、小數的互化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什么樣的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什么樣的分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

  自學預設

  自學內容教材第97一98頁的內容

  指導方法

  1、自學P97一98的例1、2

  主題圖學習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你會互化嗎?練習做一做。

  嘗試練習1.看圖寫出分數和小數。(投影出示)

  小數________

  分數________

  2.填空:(小黑板出示)

  0.3里面有()個十分之一,它表示()分之()。

  0.17里面有()個百分之一,它表示()分之()。

  0.007里面有()個千分之一,它表示()分之()。

  教學過程

  一、自學反饋

  1.看圖寫出分數和小數。(投影出示)

  小數________

  分數________

  2.填空:(小黑板出示)

  0.3里面有()個十分之一,它表示()分之()。

  0.17里面有()個百分之一,它表示()分之()。

  0.007里面有()個千分之一,它表示()分之()。

  二、探究新知

  教師引入:小數表示的是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的數,實際上就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的另一種形式,因此,小數可以直接寫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

  (一)教學把小數化成分數。

  1.教學例1(1)出示0.9

  ①看到0.9,你知道什么?

  (2)出示0.03

  ①看到0.03你知道什么?

  (3)出示1.21

  ①引導學生知道,這個小數有整數部分,即為帶小數,帶小數化成的.分數是帶分數,帶小數整數部分就是帶分數的整數部分,小數部分是分數部分。

  ②議論1.21怎樣用分數表示。

  (4)出示0.405

  ①看到0.405你想到什么?

  2.從上面的例題,你發現小數化分數有什么簡便方法?

  引導學生得出:小數化分數,原來有幾位小數,就在1后面寫幾個0作分母,把原來的小數點去掉,小數作分子;化成分數后,能約分的要約分。

  3.反饋練習

  把小數化成分數

  0.76.130.080.651.075

  (1)迅速完成

  (2)匯報結果,并說明怎么想的。

  (二)教學把分數化成小數。

  1.談話引入:小數可以化成分數形式,分數也可以化成小數形式。

  2.出示例2

  (1)引導學生觀察這幾個分數的分母有什么特點?使學生明確:根據小數的意義,也可以把這些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直接寫成小數。

  (2)觀察3組數

  (3)分組議論知道了什么?

  (4)分組匯報結果,使學生知道:分

  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化成小數,去掉分母,看

  分數中1后面有幾個0,就在分子中從最后一位起向左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三)教學例3。

  1.教師引入:并不是所有分數的分母都是整十、整百、整千……,下面情況應怎樣處理呢?

  2.出示例3

  (2)匯報思考結果: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把分數轉化成除法算式,然后計算就可以得到小數。

  (3)按照同學們匯報方法完成例3其余幾道題。(指名板演,其它學生在練習本上做。)

  ①說出思路。

  ②提示:除不盡的按要求保留三位小數。

  (4)引導學生歸納: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數化成小數,要用分母去除分子,除不

  盡的可以根據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幾位小數。

  (5)教師提示:這樣得到的小數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有限小數,另一種是無限小數。

  (6)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樣分母的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什么樣分母的分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

  (7)教師提示:先把每個分數的分母分解質因數。

  4=2×29=3×325=5×514=2×740=2×2×2×5

  你發現什么規律了?可議論。

  (8)啟發學生明確:一個最簡分數,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它的質數,這個

  分數就能化成有限小數;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質因數,這個分數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數。

  (9)反饋練習:完成146頁“做一做”

  要求:口頭判斷,說明判斷理由。

  三、鞏固發展

  1.第1、2題生填在書中。

  (1)填空力求準確。

  (2)集體訂正,并說說填空根據。

  2.判斷下列小數化成分數是否正確。

  (1)判斷并說明理由。

  (2)將錯的題改正。

  3.練習三十三第4題

  比賽形式:看誰連線既快又對。

  4.練習三十三第5題。

  分組競賽:共分3組,每組兩道題,看哪組為優勝組。

  5.練習三十三第6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集體訂正

  (3)看誰先記住結果。(2分鐘)

  (4)同桌互相檢查,一個說分數,一個說小數。

  四、全課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學生發言)

  那就是說,小數、分數可以互相轉化。(板書:分數和小數互化)這是分數、小數混合運算中首先要理解和掌握的問題,是以后繼續學習分數、小數混合運算的基礎。所以互化方法一定要牢記。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网站,综合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精品一级毛片A久久久久,欧美一级待黄大片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 | 日本最新免费观看二区三区 |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乱码在线 | 一区二区精品视频日本 | 伊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