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3-28 08:29:22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模板匯編6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教案模板匯編6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實踐活動,探索并掌握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在觀察、操作、探索的過程中,提高動手操作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抽象概括、歸納推理的能力。 教學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長方體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長方體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課前準備:

  小正方體若干個 教法學法 合作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第一次備課 動態修改

  一、復習導入

  1、字典是我們學習的工具書,必須要常備身邊的,小明遇到了這樣的問題,他每天都要帶一本字典,現在有兩本內容同樣的字典,他要選擇其中的哪一本經常帶在書包里比較方便呢?為什么?

  2、小明在上學的路上,遇到兩個物體,怎樣才能比較大小呢?3、小明家買了飲水機和微波爐,誰的體積大呢?還能分割嗎?怎么辦?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長方體的體積的計算。 (小本的'字典,體積小)

  (分割成若干個小正方體,再比較,求長方體的體積就是求長方體所含有多少個這樣的體積單位。)

  二、概括公式

  1、學生猜想

  一個物體的大小和什么有關呢?

  (1)長、寬相等的時候,越高,體積越大。

  (2)長、高相等的時候,越寬,體積越大。

  (3)高、寬相等的時候,越長,體積越大。

  與長、寬、高都有關系。

  大膽猜測長方體的體積怎樣計算

  學生猜想: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2、動手實踐操作

  這個猜想正確嗎?下面就請同學們通過實驗去驗證我們的猜想是否正確。

  課件出示記錄表。(課本29頁)

  (1)提出小組合作要求

  請同學們小組合作,用你們手中的1立方厘米小正方體拼成形狀不同的長方體,每拼成一種就記錄下它的長、寬、高和體積各是多少,然后計算出來驗證剛才的猜想是否正確。

  (2)小組合作學習

  (3)小組派代表匯報

  生:把4個正方體擺成1排,每排4個,擺1層。這個長方體的長是4厘米,寬是1厘米,高是1厘米,體積是4立方厘米。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掌握圖形間隔排序的規律。

  2、會按一定的順序進行排序。

  3、培養幼兒思維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小朋友已會按從大到小,從小到大排列。

  2.材料準備:人手一份操作材料、粘紙。

  重點難點:

  1.在教師引導下找出圖形排序規律。

  2.按一定順序排序。

  活動過程:

  一、紅黃椅子間隔排隊,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師:寶寶們,你們看,今天的小椅子也穿上了漂亮的衣服,有什么顏色呀?那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好不好呀?幼:紅色、黃色、紅色、黃色??.師:黃椅子和紅椅子一個跟著一個排排隊,好看嗎?

  師:圖形寶寶也想像它們這樣一個跟著一個交替排排隊.

  二、圖形排隊,找出圖形排序規律。

  1請小朋友找條小椅子輕輕地坐下來,圖形寶寶來啦!

  2哪個圖形寶寶來啦?出示圓形圖形.來了幾個.(1個)

  3、教師邊放圓形邊說:圓形寶寶請你排在小花后面,圓形寶寶后面跟著誰?同時出示三角形圖片。三角形寶寶請你排在紅線上,三角形寶寶后面跟著??.出示圓形

  4、圓形寶寶請你跟緊三角形哦夷,圓形后面會跟著誰呢?你們猜會是誰?(三角形)

  5、圓形和三角形寶寶怎么排排隊的呀?(一個跟著一個)

  6、一個跟著一個,誰跟著誰呀,三角形跟著誰呀,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好嗎?(伸出小手說)

  7、誰排在最前面呀,圓形后面跟著誰呀,教師指幼兒念完,教師繼續念空位的圖形,哎呀,糟了,還有兩個寶寶掉隊了,我得趕緊把它找回來。

  8、手拿圓形和三角形,這兩個調皮的寶寶,一起跑出來了,誰能幫助它們呀,像前面的圓形寶寶這樣,一個跟著一個交替的排。

  9、請幼兒來操作,并集體檢查。

  三、.游戲“什么圖形不見了”

  1、記住它們怎么排排隊的嗎?小眼睛遮住,不許偷看哦,師將圓形藏入口袋。哎呀呀,哪個調皮的'圖形寶寶藏起來了?

  2、集體檢查,跟著幼兒找一找,邊指邊念。我們一起把它喊回來好嗎?圓形寶寶快回來?

  3、小眼睛閉起來,請一幼兒將圖形寶寶藏好,哎呀,這次哪個調皮的圖形寶寶不見了?我們一起來找一找,把它喊回來,集體檢查。

  四、兒操作“圖形寶寶來排隊”

  1.師:哎呀,玩到現在一直都是誰排在前面呀,三角形寶寶有一點點不開心了,它說圓形寶寶我也想排在最前面,你能讓我排在最前面嗎?

  2、師:圓形寶寶說,好吧,就讓你排在最前面,不過要請你排在小紅花后面,后面的寶寶都要跟著你一個跟著一個交替排。

  3、師:們猜三角形寶寶后面是??都排在什么上面。你們想不想幫助它們重新排一排?

  4、師:看一看上面有什么,長線是讓誰站在上面的呀,幫助誰排在最前面呀。

  5、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五、結束活動

  師:讓我們一起開著火車到外面找找還有什么是一個一個排排隊的。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建議:

  在進行總復習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整理知識,回顧自己的學習進程和收獲。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說一說哪些內容最有趣,哪些內容最有用,哪些內容的學習最困難等。

  教師在組織學生復習時,要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采用多種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變換練習的方式,開展游戲活動等,而不要進行機械枯燥的訓練。

  在復習中,教師要告別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使所有學生通過復習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總復習中題目的難度和范圍體現了本冊教科書的基本要求。教學時,教師要注意把握課程標準的目標和要求。

  學期知識技能的評價建議:

  1、正確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其順序,并能比較大小。

  2、在具體的情境和活動中,體會加、減的含義,能正確、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加減法。在本學期結束時,要求學生每分鐘能正確計算8道左右,并能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用圖畫呈現的簡單問題。

  3、會比較多少、大小、高矮、長短、輕重等;會按照一定標準或自定標準進行分類;能確定物體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與順序;能識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等幾何體;會認讀整時、半時、整時過一點或差一點整時四種情況。

  4、初步體驗數據的整理過程,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圖表中的數,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其順序,并能比較大小。

  2、能正確熟練地計算20以內數的加減法。

  3、會比較多少、大小、長短、高矮、輕重等、會按照一定標準或自定標準進行分類;能確定物體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與順序;能識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等幾何體;會認讀整時、半時、整時過一點或差一點整時四種情況。

  4、初步體驗數據的整理過程,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圖表中的數,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教師與學生一起復習所學內容,為后面的練習做鋪墊。

  二、練一練。

  1、第1題可先讓學生觀察圖,明確題意,再說一說左上、右下、右上、左下所指示的位置,并填空。

  2、第2題,先讓學生填空,再說一說規律,也可以讓學生先說一說規律,再填空。

  3、第3題是鞏固數的組成。

  4、第4題目的是能正確熟練地進行20以內加減法運算。

  5、第5題鞏固認識鐘表的四種情況。

  6、第6題是鞏固比較數的大小,它不是直接把兩個數字拿來比,而是要先運算再比較大小。

  7、第7題先讓學生觀察圖,說一說圖的意思,再提出問題并交流和解答,具有一定的開放性。

  8、第8、9、11題, 先讓學生觀察圖,說一說圖的意思,并且列式計算。

  9、第12題,教師先讓學生觀察圖,明確圖中符號的含義和題目的意思,再進行統計。

  10、第15題,先觀察圖,明確要解決的問題,然后獨立地思考,嘗試解決問題,在此可組織交流與討論。

  11、第18題,是一幅連環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編數學故事,然后說一說,算一算。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能獨立分析和解決用小數加減計算可以解決的簡單問題,并能正確處理小數加減計算過程中需要進位或退位的問題。

  2、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體驗估算,培養估算意識,提高估算能力。

  教學重點

  小數的加減法(有進位后退位)。

  教學難點

  1、小數加減法(有進位后退位)。

  2、培養估算意識。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1、出示菜單:

  (1)買一份青菜和一份肉片,要多少元?

  (2)買一份青菜和一份炒蛋,要多少元?

  (3)一份肉片比一份炒蛋貴多少元?

  (4)買一份飯,一份青菜和一份肉片,共要多少元?

  (5)還可以提出哪些問題?

  二、講授新課

  1、教學例題。

  (1)出示課本情境圖。

  (2)自己提出數學問題:

  (3)列出算式。

  (4)估一估,大約需要多少元郵資?

  (5)探索計算方法。

  1)讓學生自己探索方法:

  第一種:把元化成角來計算。

  第二種:按不同單位分別相加。

  第三種:列豎式計算。

  2、拓展練習。

  (1)題:2包書的郵費相差多少元?

  (1)列式:12.4—1.6=(元)

  (2)選擇正確的計算方法。(列豎式)

  (3)交流計算方法、過程。

  1)處理退位問題。

  2)小數點對齊。反省自己在計算中是否注意到這些問題。

  3)課堂小結。

  由學生自己小結小數加減法計算(有進位或退位)的方法,及計算過程中注意的問題。

  三、課堂活動

  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要求他們在解答過程中,要自我提醒必須注意的`問題。

  3、小黑板作業。

  四、鞏固練習

  1、課內外作業。

  課本第9頁“練一練”的第1題。(獨立例豎式完成,提醒注意的問題。)

  2)選用作業。

  五、作業設計

  1、列豎式計算。

  2、可樂的單價是1.8元.

  果汁的單價是10.5元.

  (1)兩種飲料各買一瓶,要多少元?

  (2)買一瓶果汁比買一聽可樂貴多少元?

  (3)買2聽可樂,一瓶果汁,15元夠嗎?

  六、板書設計

  寄書

  一共需要多少元?

  算式:1.6+12.4=(元)

  列豎式計算:

  教學后記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本單元安排在學生已經掌握了許多自然數的知識之后,系統地教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之前,可以使學生進一步豐富自然數的知識,了解自然數之間存在的倍數與因數關系,體會自然數都有因數,而且不同自然數的因數個數是不同的。這些內容還能為以后教學分數知識作必要的準備。研究倍數與因數一般在非零自然數范圍內進行,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麻煩。因此,教材在底注中給予明確的規定。教學內容分四部分編排。

  第70~73頁教學相關的自然數之間的倍數與因數關系,求一個數的倍數或因數的方法。

  第74~77頁教學5、2、3的倍數的特點,以及偶數、奇數等知識。

  第78~79頁教學素數與合數的概念和判斷方法。

  第80~82頁整理全單元的知識并組織綜合練習。

  編寫的你知道嗎介紹哥德巴赫猜想和我國數學家研究這一猜想取得的顯著成就。兩道思考題讓學生利用所學的數學概念探索有挑戰性的問題。

  1? 聯系實際體會自然數之間的倍數、因數關系,探索找一個數的倍數與因數的方法。

  教材的第一部分先教學倍數、因數關系,再教學求倍數與因數的方法。前者是形成數學概念,后者是應用概念。

  (1) 第70頁的例題從12個相同的正方形拼長方形開始教學,學生對這個活動已經很熟悉,幾乎人人都知道有不同的拼法,都能順利地拼出三種不同的長方形。教材根據各種拼法中每行正方形的個數與行數,把三種拼法分別表示成43=12、62=12和121=12。以43=12為例講了12是4的倍數,也是3的倍數,4和3都是12的因數。又讓學生說出62=12、121=12里存在的倍數、因數關系。這道例題有兩個編寫特點: 第一個特點是作為研究對象的三個數學式子都從具體的操作活動中提取出來,有助于學生聯系現實情境和實際經驗體會倍數與因數的含義;第二個特點是給學生舉一反三的機會,用43=12里學到的倍數、因數知識解釋62=12、121=12這兩個式子里的倍數與因數關系,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這道例題要注意,倍數與因數是一種關系,客觀存在于兩個具體的自然數之間。因此,要通過完整的語言表達關系,讓學生體會這種關系,如4是12的因數、12是4的倍數,不能說成4是因數、12是倍數。

  (2) 第71頁的兩道例題分別是教學找一個數的倍數和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雖然內容不同,教學方法都非常相似。即利用初步建立的倍數與因數的概念,聯系已經掌握的乘除法口算,讓學生在探索中找到方法。

  找3的倍數,采用的思路是3和任何非零自然數的乘積都是3的倍數。這一思路容易理解、容易操作,與建立倍數、因數概念的大背景保持一致。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從3的倍數是怎樣的數想起,先形成找3的倍數的思路,然后從小到大一個一個地找,并按順序寫出來。還要理解例題在寫出3的倍數時為什么用了省略號。試一試獨立找2和5的倍數,一方面鞏固找一個數的倍數的方法,另一方面通過3、2、5的倍數可以發現有關倍數的一些規律。如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最小的倍數是它本身,沒有最大的倍數等。在若干個實例中尋找共同特點,總結成規律,雖然仍舊是不完全歸納,但對小學生來說已經是比較科學的方法了。

  在找36的因數時,如果沿乘積是36的自然數都是36的因數這個思路就能得出想乘法算式這種方法,這條思路容易形成,在操作時往往不大順暢。如果按36除以哪些自然數沒有余數?這個思路想就能得出想除法算式這種方法,這條思路一旦形成,方法易于操作。因此,例題從因數的概念出發,利用()()=36這個式子先讓學生明白,找36的因數就是寫出這個式子的因數。然后聯系除法的意義,引導學生利用除法求36的因數。

  在找36的因數時,無論想乘法算式還是想除法算式,學生一般都從無序到有序,從有重復或遺漏到不重復不遺漏。教學要承認學生實際,允許他們經歷這樣的過程。先按自己的思路、用自己的方法寫36的因數,能寫幾個就寫幾個,是什么順序就什么順序。然后在交流中相互評價,刪去重復的,補上遺漏的,并組織學生認真討論怎樣找才能不重復不遺漏,體會過程、總結方法、提升水平,學會有序地思考和尋找。

  還有一點需要指出,《標準》要求學生能夠寫出10以內自然數的倍數、100以內自然數的因數。教材在編寫時認真落實了這些規定,在想想做做里沒有編排找較大自然數的倍數的練習題。適量出現一些稍大的數(如30),寫出它的全部因數。

  2? 在找百以內5的倍數、2的倍數、3的倍數的活動中,認識這些數的特點。

  教材第二部分教學5、2、3的倍數的特點。判斷一個數是不是5的倍數,是不是2的倍數都是看這個數的個位上是幾,方法是一致的。判斷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要看它各位上數的和是不是3的倍數,特征與判斷方法與5的倍數、2的倍數完全不同。所以這部分教材分兩段編寫,把5和2的倍數的特點合并在一道例題里教學,把3的倍數的特點安排在另一段里教學。兩段教材都是尋找特點利用特點判斷的教學線索,給學生很大的自主活動空間。

  (1) 第74頁例題先在百數表里5的倍數上畫△、2的倍數上畫○,于是表里出現兩列畫△的數和五列畫○的數,其中一列數上畫△也畫○。這些符號有利于學生分別觀察5的倍數和2的倍數,發現表現在個位上的特點。也便于發現哪些數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結合2的倍數,聯系以前講過的雙數和單數,列舉了哪些數是偶數、哪些數是奇數。這道例題安排的操作活動和提出的問題難度都不大,教學時要盡量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建構自己的認識。

  想想做做的安排很有層次。第1、2題是簡單的判斷,初步應用2的倍數與5的倍數的特點,起鞏固知識的作用。第3、4題按要求組數,第3題組成的是兩位數,沒有明確每名學生都要全部、有序地寫出符合要求的數,可以通過交流達到全部、有序的要求。第4題組成的是三位數,你排出了哪幾種這個問題對有條件的學生要求有序思考并排出所有的數,對少數有困難的學生應盡量多排出幾種,并向同伴學習有序的思考方法。第5題通過在數表中涂色,體會4的倍數一定是2的倍數,2的倍數不都是4的倍數。

  (2) 發現3的倍數的特點比較難,第76頁例題充分研究學生的思維習慣和學習需要,作了五步安排:

  第一步在百數表里3的倍數上畫○,這項活動讓學生看到3的倍數與2的倍數、5的倍數不同,分散在表的各行各列里。由此產生猜想,3的倍數的特點可能與2、5的倍數不同。

  第二步提出個位上是3、6、9的數都是3的倍數嗎這個問題,學生可以在百數表上看到畫○的數的個位上并不都是3、6或9,還有其他數。許多個位上是3、6、9的數上沒有畫○,它們都不是3的倍數。學生還可以任意寫出一些個位上是3、6、9的數,逐一檢驗是否是3的倍數。這一步的目的是讓學生更清楚地知道,3的倍數的特點不表現在它的個位上。

  第三步為學生指點新的探索方向。把3的`倍數用計數器的算珠表示,看看用幾顆珠。先找較小些的兩位數,再找更大的數。通過計算表示各個數所用算珠的顆數,初步發現算珠的顆數總是3、6、9、12等,這幾個數都是3的倍數。這一步對發現3的倍數的特點關系很大,學生也樂意進行,要適當多安排一點時間。

  第四步把算珠的顆數轉化成各位上數的和,發現3的倍數的特點,這一步是教學難點。要引導學生從數的某一位上是幾,計數器的那一位上就撥幾顆珠這一事實理解計數器上算珠的總顆數就是這個數各位上數的和。從算珠的顆數是3的倍數推理出各位上數的和是3的倍數。

  第五步是試一試,通過不是3的倍數的數,各位上數的和不是3的倍數的研究,從另一個角度驗證上面發現的規律是正確的。

  教材設計的五步教學過程是連貫的,步步深入、逐漸逼近數學的本質內容。既有對例證的細致研究,又有反例作驗證,是科學而嚴密的過程。

  想想做做里的習題數學思考的含量都比較高,除了第1題利用3的倍數的特點進行簡單判斷外,其他習題都需要仔細地想一想。如第2題要準確理解題意,除以3有余數即不是3的倍數的意思。第3題在方框里填數字的時候,要依據3的倍數的特征進行推理,而且答案是多樣的,在每個方框里都有3個數字可填。第5題是組成三位數,首先要從四張數字卡片中選擇3張,而且3張數字卡片之和必須是3的倍數,有兩種選擇,分別是5、6、7和0、5、7。然后再有序地把選出來的卡片排一排,組成三位數。前一種選擇能排出6個不同的三位數,后一種選擇只能排出4個不同的三位數。這些習題不要急于得出答案和結論,要注重過程,提供充分的時間,鼓勵學生自主探索或合作學習。

  3? 通過寫因數、比因數個數等活動,建立素數和合數的概念。

  第三部分教學素數和合數,教學活動的線索是: 分別找到2、3、5、6、8、9等自然數的因數按因數的個數把這些自然數分類接受素數、合數等數學概念應用數學概念判斷50以內的自然數是素數還是合數。這些活動難度都不大,學生都能進行。在按因數的個數把、2、3、5、6、8、9分類時,可能需要稍微點撥,明確分類的標準。在講述素數、合數概念時,語言必須準確。

  這部分教材有三個特點: 一是在寫2、3、5、6、8、9的因數時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能力,讓他們在獨立寫因數的過程中體會這些數的因數個數不同;二是用填空形式引導學生把2、3、5、6、8、9按因數的個數分類,避免教學中出現不必要的枝節;三是主要使用素數這個名詞,質數只是帶了一帶。這對學生無所謂,教師在開始階段可能不習慣。

  想想做做第1題利用11~20各數,讓學生再次經歷認識素數和合數的過程。要通過例題、試一試和這道題,讓學生記住20以內的八個素數: 2、3、5、7、11、13、17、19。至于更大的素數就不要求記憶了。

  4? 練習六整理和應用全單元教學的數學知識。

  本單元教學了許多數學概念,是按下圖的線索展開的。

  乘法算式倍數2、5、3的倍數的特征偶數與奇數因數素數與合數

  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清晰地認識概念,提升應用數學知識的水平,練習六把上面的結構圖分成四塊組織整理。

  (1) 擴大倍數與因數概念的背景。

  倍數與因數的概念是在自然數(一般不包括0)的乘法算式上教學的。在一道乘法算式中,學生明白了倍數關系和因數關系。練習六第1題繼續在除法算式中理解被除數是除數和商的倍數,除數和商都是被除數的因數。這樣,學生對倍數關系和因數關系的認識得到深入,對用除法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有進一步的體會。做到這一點并不困難,有除法的意義和乘、除法的關系為基礎。

  (2) 數學問題和實際問題并舉,綜合應用2、5、3的倍數特征的知識。

  第2~4題練習2、5、3的倍數的特征,其中兩道題是數學問題,一道題是實際問題。數學問題的形式容易引起對有關數學知識的回憶,實際問題的形式反映了數學內容在現實生活中的存在和應用。先安排數學問題,再安排實際問題,有助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時運用有關的數學知識。第4題有一定的綜合性,能發展思維的條理性,培養全面考慮問題的能力。

  (3) 對容易混淆的概念,進行比較和區分。

  學生對奇數與素數、偶數與合數往往混淆不清,第6題是為了區分這些概念而設計的。先在1~20各數中用○圈出素數、用△圈出偶數,回憶素數的意義和偶數的意義;再回答題中的兩個問題,體會它們是不同的概念。要注意的是,兩個問題都是看著表格呈現的現象回答的。其中的2既畫了○,又畫了△,這就表明素數里有偶數,偶數里有素數。教學時既要引導學生主動區分不同的概念,正確回答問題,又不要對這些問題進行抽象的,甚至文字游戲式的機械操練。

  (4) 緊扣基礎知識探索數學現象的內在規律。

  第7題對學生來講有兩個特點: 一是涉及了幾個數學概念,有連續的自然數、連續的奇數、3的倍數等,二是兩個問題都是微型課題,題目中的找一找、算一算指點了研究方法。

  第10題把五個數分別寫成兩個素數相加的形式。這五個數都是偶數,其實任何一個大于2的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素數相加的形式。如果學生有興趣,可以繼續嘗試。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結合實際情境,通過操作理解計算9加幾的方法,并能比較熟練地計算。

  2.讓學生在觀察,操作中逐步培養探究、思考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不同算法的交流、體會和比較,提出可以用“湊十法”計算,掌握“湊十法”的思維過程,能進行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通過觀察思考,歸納“9加幾”的計算規律。

  【課前準備】

  1.教師:,桃子,光盤

  2.學生: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1)師:聽說一(2)班的小朋友非常聰明,老師想來考考你們,愿意接受挑戰嗎?在做挑戰任務之前,我們先來做一下熱身運動。

  10+1= 10+5= 10+8= 10+4=

  10+3= 10+7= 10+6= 10+2=

  2、智慧比拼

  看來十加幾的算式難不倒小朋友,那我們就進入下一個環節智慧比拼。

  你能馬上算出每幅圖中三個數的和嗎?看誰能答得又對又快

  【設計意圖:復習十加幾,有利于學生更好的學習9加幾,在計算9加幾時,更能想出湊十法。】

  二、新課講解

  1.談話導入:小朋友們猴媽媽發現小猴最近表現很好,它買了小猴最喜歡的水果獎勵給小猴子,你們知道是什么水果嗎?(桃子),恩,是桃子。猴子看見桃子可高興了。(出示)

  (1)師:仔細觀察圖,桌子上的桃子是怎么擺的?

  指名回答。

  師:你能提一個什么問題呢?

  生:一共有多少個桃子。

  師:你真棒,你提的問題與猴媽媽一樣,猴媽媽說,如果小猴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就不能吃桃子。小猴看到這么多桃,饞得口水直往下流,哪有心思算呀,急得直抓頭。你們能不能幫它。該怎么算呢?

  (師:要求一共有幾個,就是把9和4合起來,該怎么列式?)

  生:9+4=13

  師:很好,你也把得數算出來了,那我們現在來驗證他算的對不對?

  和你的小伙伴討論一下打算用什么辦法驗證?教師巡視。

  討論:你們打算如何驗證9+4=13這個得數是否正確?

  生1:我是數數的方法算的,9、10、11、12、13。

  (生2:我是這樣想的:10+4=14,所以9+4=13。這位小朋友真會動腦筋,假設全部放滿,就是10+4=14,現在缺一個,所以用14減去1得13。)

  生3:我是從盒子外面拿一個到盒子里,就成10個,加上外面的三個,正好是13個。

  師:拿一個?怎么拿?請你到前面來演示著說一說。

  生:先拿一個放進盒子里,補足十,再想“10+3=13”。

  師:這個方法很新穎!這位同學剛剛從外邊4個中拿走了幾個?(1個)他把這一個放哪里了(給9了)為什么要這樣做?(湊成10)?10加3得13。我明白了!

  師:你們的方法還真多!你比較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生: 數數。(可能是你對數的'方法比較熟)

  生:拿進去一個,湊成十的方法。算起來很簡便。(你真會思考)

  師:說了這么多解決的方法,誰能用數學

  算式來表示?

  生:9+4=13

  師板書:9+4=13

  (多提幾個人說說湊十法的過程,然后全班一起說)

  (1)談話:小猴在你們的幫助下吃到了桃子,猴媽媽又買了些花獎勵給小猴和你們呢(出示“試一試”)。

  師:你知道一共有多少朵花嗎?該怎么列式?(9指哪邊的花?7呢?)

  生:9+7

  師:你會計算嗎?先圈出10朵,再計算。在書上圈一圈,并把自己思考過程寫在圖右邊的式子里。

  師:要把7分成幾和幾?7為什么不分成3和4或2和5呢?

  (2)師:我們今天學習的加法題都有什么共同地方?

  都是9加一個數,得數也都是十幾。

  揭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9加幾,計算時都是把第

  二個加數分成1和幾,然后拿9和1湊成10,10加幾等于十幾。

  師:你想試試其他的9加幾算式嗎?

  三、鞏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題

  師:再放一塊就是10塊了,你能看圖說說小猴的算法嗎?

  小猴為什么搬1塊到左邊?它用的是什么方法?

  你能根據這些,把右邊的式子填出來嗎?

  學生做,教師巡視。

  指名回答,全班齊說。

  2、“想想做做”第2題

  (1)師:像這樣擺的過程我們也可以在書上把它圈一圈。先圈出10根再計算

  (2)學生做,集體訂正

  (3)圈出10根后,右邊剩下幾,得數就等于十幾。

  3、“想想做做”第3題

  9+1+1= 9+1+4= 9+1+8=

  9+2= 9+5= 9+9=

  獨立完成后,比較每組上下兩題,想想發現了什么。通過計算,比較,讓學生認識“湊十法”就是用上面式子的連加來計算的。

  4.“想想做做”第4題

  師:下面我們來做“螞蟻搬家的游戲”,出示。

  指名學生回答,老師板書。

  你能按順序說出9加幾的算式嗎?我們一起來試試看。

  9+1=10

  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引導學生通過比較,體會算式間的聯系,知道可以直接利用相鄰的算式算出得數。并且發現9加一個數,得數都是十幾,并且個位上的數比加上的數少1。

  四、挑戰自我

  出示題目:

  9+()<15 9+()<17

  想一想:1、( )里能填哪些數?

  2、( )里最大能填幾?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12-1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网站,综合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精品一级毛片A久久久久,欧美一级待黄大片视频
在线视频亚洲图片 | 羞羞影院午夜男女爽爽在线观看 | 亚洲AV成人无遮挡网站在线观看 | 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 |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