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小學數(shù)學教案集合7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具體目標,體會生活中存在著大量互相依存的變量。
2.在具體情境中,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
教學重點:
結(jié)合具體目標,體會生活中存在著大量互相依存的變量。
教學難點:
在具體情境中,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
教學用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 課前預習
1、預習書18頁內(nèi)容,嘗試回答書上的問題
2、找一找其中的變量,想一想它們之間有沒有關系?如果有,有怎樣的關系?
3、仔細看書,看看哪些關系能夠用式子表示?
二、課堂展示
活動一:觀察并回答。
1、下表是小明的體重變化情況。
觀察表中所反映的內(nèi)容,搞清楚表中所涉及的量是哪兩個量?觀察后請回答。
2、上表中哪些量在發(fā)生變化?
3、說一說小明10周歲前的體重是如何隨年齡增長而變化的?
小結(jié):小明的體重隨年齡的增長而變化。2—6歲和6---10歲是體重的增長高峰。說明這兩個階段是孩子成長的重要階段。
4、體重一直會隨年齡的增長而變化嗎?這說明了什么?
說明:體重和年齡是一組相關聯(lián)的量。體重的增長是隨著人的生長規(guī)律而確定的。
1、教育學生要合理飲食,適當控制自己的體重。
活動二:駱駝被稱為“沙漠之舟”,它的體溫隨時間的變化而發(fā)生較大的變化。
觀察書上統(tǒng)計圖:
1、圖中所反映的兩個變化的量是哪兩個?
2、橫軸表示什么?縱軸表示什么?
同桌兩人觀察并思考,得出結(jié)論后,記錄在書上,然后再在全班匯報說明。
3、一天中,駱駝的體溫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4、一天中,在什么時間范圍內(nèi)駱駝的體溫在上升?在什么時間范圍內(nèi)駱駝的體溫在下降?
5、第二天8時駱駝的體溫與前一天8時的.體溫有什么關系?
6、 駱駝的體溫有什么變化變化的規(guī)律嗎?
活動三:某地的一位學生發(fā)現(xiàn)蟋蟀叫的次數(shù)與氣溫之間有如下的近似關系。
1、 蟋蟀1分叫的次數(shù)除以7再加3,所得的結(jié)果與當時的氣溫值差不多。
2、 如果用 t 表示蟋蟀每分叫的次數(shù),你能用公式表示這個近似關系嗎?請你寫出這個關系式,全班展示,交流。
3、你還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有哪兩個量之間具有變化的關系?它們之間是怎樣變化的?四人小組交流你收集到的信息,選派代表請舉例說明
4、 你還發(fā)現(xiàn)我們學過的數(shù)學知識中有哪些量之間具有變化的關系?
三、反饋與檢測
1、連一連,把相互變化的量連起來。
路程 正方形周長
邊長 購賣數(shù)量
總價 行駛時間
2、說一說,一個量怎樣隨另一個量變化。
(1)一種故事書每本3元,買書的總價與書的本數(shù)。
(2)一個長方形的面積是24平方厘米,長方形的長與寬。
3、小明到商店買練習簿,每本單價2元,購買的總數(shù)x(本)與總金額y(元)的關系式,可以表示為:
四、全課小結(jié):今天我們研究的兩個量都是相關聯(lián)的。它們之間在變化的時候都具有一定的關系。下一節(jié)課我們將深入研究具有相關聯(lián)的兩個量,在變化時有相同的變化特征,這樣的知識在數(shù)學上的應用。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98~99頁練習第3~9題。
教學要求: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時、分的概念,進一步鞏固看鐘表的方法和時刻寫法,能比較熟練地說出鐘表上是幾時幾分,并能在鐘面上撥出指定的時刻,正確、熟練地記錄時刻。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二、加強時間概念的練習。
1、完成練習十八第3題。
(1)學生看題,讓學生說一說三種交通工具每分鐘大約行多少米。
(2)讓學生在書上填寫,然后讓學生讀一讀。
2、請學生一邊拍手一邊數(shù)數(shù),看一分鐘內(nèi)能從1數(shù)到多少。
3、你早上幾時到學校的?現(xiàn)在是幾時幾分,到學校大約已經(jīng)幾小時?
三、練習看鐘表、寫時刻
1、完成練習十八第4題。
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1小時、1分鐘各有多長,還要能看鐘表上的時間,并且能寫下來。看練習十八第4題。
(1)讓學生撥5:00。提問:你是怎樣撥的?教師演示。7:00怎樣撥?
小結(jié):鐘表面上的時針指著幾,分針指著12,就是幾時。
(2)讓學生撥6:30。提問:6時30分時針剛走過幾?分針要指著幾?教師演示。讓學生繼續(xù)撥4:05,10:45,2:15。集體訂正。
小結(jié):幾時,時針就是剛走過幾;分針要從12起走過幾小格。
2認識鐘表上的時間。
(1)請學生看老師撥鐘,讓學生說出撥的.時間。(2:00、2:05、2:15、2:30、2:45、2:55)提問:為什么是2:55分,而不是3時55分?撥到3:00、3:05,讓學生說一說是幾時幾分。
(2)撥出12:30、6:00,9:15、3:45,4:40、8:20讓學生說一說,集體訂正。
3、做練習十八第6題。
4、完成練習十八第7題。
四、時間單位的應用
1、做第5、8題。提問:為什么第5題用除法?第8題用乘法?
2、我們一節(jié)課40分鐘,現(xiàn)在離下課還有幾分鐘。從上課到現(xiàn)在,用了多少分鐘?你是怎樣算的?
五、課堂作業(yè)
練習十八第9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知道這些圖形的名稱并能識別。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觀察、想象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
教學準備:一些圖形紙制品、學具、多媒體課件、小剪刀等。
教學方式:分小組活動,每四人為一小組,設立小組長。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導入: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位老朋友,你們認識它們嗎?
1、認一認
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讓學生認一認,并說出物體的名稱。(課件出示)
2、選物體
你們的學具盒里有這些物體嗎?請小朋友挑出自己喜歡的物體,挑好了嗎?
3、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剪一剪貼一貼)
師:請你選擇一個面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覺呢?
那么,你想把摸到的面留在紙上嗎?誰能想個好辦法?請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把摸到的面留在紙上,并用小剪刀把它剪下來,我們要聽音樂來比一比,看哪個小朋友剪得又快又好。
你們想把自己剪得圖形貼出來讓別的小朋友也看看嗎?(師生共同貼出剪得圖形)
二、(揭示課題)
小朋友們剪得圖形真漂亮,你們想看的更清楚嗎?看!老師已經(jīng)把你們剪得圖形移到了大屏幕上了。
誰能給這些圖形取個好聽的名字?
現(xiàn)在,大家看一看那些圖形長的比較像?
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
過渡: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新知識《認識圖形》。
三、(實踐操作)
這四種圖形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下面我們來動手圍一圍,擺一擺。
1、用釘子板圍。
2、用小棒擺。
四、(課間活動)
今天我們又認識了新的圖形,孩子們,你們高興嗎?下面就讓我們用歌聲來慶賀一下吧!(師生共同表演唱《幸福拍手歌》)
五、(走向生活,提高能力)
1、找一找(在生活中找有關的圖形)。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這4種圖形,請大家仔細想想我們的生活中有嗎?(有)
請你找出來,找到的`小朋友請告訴你小朋友們!
2、辨一辨。(教師出示一些實物,指著有關實物有表面搶答。)
師:小朋友,你們都找了這么多有趣的圖形,老師也找了一些回來,你們想不想看看?下面進行搶答游戲,知道的小朋友馬上站起來說。這是什么?它的面是什么形狀的?(老師出示準備的幾個實物課件)
3、數(shù)一數(shù)。
看,數(shù)學多有意思,就連我們今天學的圖形也能組成一幅幅美麗的圖畫,孩子們,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數(shù)數(shù)這些有趣的圖形吧!(課件出示組合的圖形)
4、認一認。(多媒體出示交通標志)
小朋友,看!這是什么?(交通標志)這些交通標志表示什么?每個圖形里有哪些圖形?誰來說?(過馬路要走斑馬線)(進行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學生要認清交通標志,遵守交通規(guī)則,安全行駛。)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在本次活動中,學生將綜合應用圖形、乘除法、方程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在探索實踐中體會數(shù)學的價值與應用,是培養(yǎng)學生初步數(shù)學意識的好教材。能培養(yǎng)學生多動腦、勤思考的習慣,增強學生學數(shù)學、愛數(shù)學、愛數(shù)學的意識。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情境和實際操作,培養(yǎng)學生綜合應用圖形面積、乘除法、方程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了解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以及與同伴交流的良好習慣。
3.在實踐活動中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
教學重點:
學生能夠綜合應用圖形面積、乘除法、方程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屏幕顯示:小明家搬新家,媽媽讓小明自己設計自己的臥室。星期天,小明要和媽媽去買地磚,去之前小明要做些什么準備呢?
生:應該知道小明的房間有多大?
生:從屏幕上看小明的房間是長方形的,那小明應該量一量房間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米?
師屏幕顯示:小明的新房間的長和寬分別是4m和3m。
師:同學們,你們能幫小明算算他的房間有多大嗎?
生:34=12(平方米)(師板書)
師:買多少地磚?怎樣鋪呢?現(xiàn)在就讓我們和小明一起來討論鋪地磚的問題。(板書課題)
【利用課件顯示小明臥室要鋪地磚的情景,讓學生深切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學好數(shù)學能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由學生自己討論買地磚前應做的準備工作,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提出問題
師:小明一家來到裝飾城,小明逛了一圈,看到了很多漂亮的地磚,小明經(jīng)過認真的挑選,再三權(quán)衡,最后剩下兩種地磚(課件出示兩種地磚)
師:現(xiàn)在小明無法取舍,同學們,你們能幫小明拿拿主意嗎?
生討論后匯報出:先分別算算用兩種地磚鋪滿整個地面,至少需要多少塊這樣的地磚,需要多少錢?選擇便宜的一種。
(二)解決問題
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幫小明選便宜的地磚鋪臥室
生分組討論
1.所需40厘米40厘米地磚的數(shù)量及所需錢數(shù)
2.所需30厘米30厘米地磚的數(shù)量及所需錢數(shù)
3.比較選哪種便宜
生匯報交流
問題一:用邊長為40cm的正方形地磚鋪滿整個地面,至少需要多少塊這樣的地磚?需要多少元?
方法一
43=12(平方米)=120000(平方厘米)
4040=1600(平方厘米)
1200001600=75(塊)
875=600(元)
方法二
4040=1600(平方厘米)=0.16(平方米)
10.16=6.25塊
43=12(平方米)
6.2512=75(塊)
875=600(元)
方法三
解:設至少需要邊長為40厘米的地磚x塊。
4040X=4310000
X=75
875=600(元)
問題二:如果要用邊長為30cm的正方形地磚,那么鋪滿整個房間至少需要多少塊這樣的地磚?需要多少元?
(用同樣的方法求出至少需要邊長為30厘米的地磚的數(shù)量以及錢數(shù))
問題三:用哪一種地磚鋪地面便宜些?便宜多少元?
生會很快答出用邊長為30厘米的地磚便宜,便宜了70元。
【創(chuàng)設出買地磚時出現(xiàn)的取舍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很自然地引出了本課需要解決的問題。再由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最終解決問題。學生的主體性得以充分發(fā)揮。】
三、鞏固新知,練習反饋
1.小明爸爸、媽媽的房間面積約為18平方米,用邊長為40厘米的正方形地磚鋪地面,至少需要多少塊這樣的地磚?需要多少錢?你能幫小明算算嗎?
(生獨立完成后匯報)
2.有一塊長方形田地,長100米,寬80米,在中間筑兩條如圖所示(圖見課件)的路,路寬3米,那么剩下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生匯報后,課件驗證)
3.李伯伯去年修建了一塊1公頃的正方形花圃,今年要擴大規(guī)模,把花圃的邊長再增加50米,每平方米需要栽花木幼苗5棵。今年比去年多栽花木多少棵?
(獨立完成后,同桌交流,再匯報)
【在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后,進行交流,給所有學生都留有足夠的思考的空間,能達到較好的練習效果。】
四、總結(jié)與評價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覺得這節(jié)課上自己表現(xiàn)的怎么樣?你認為誰表現(xiàn)的最好?
師:孩子們,這節(jié)課,你們積極動腦,解決了生活中遇到的數(shù)學問題,老師還相信只要你們善于觀察、勤于動腦,一定會解決更多的數(shù)學問題!
【總結(jié)全課時,學生從知識、能力、情感三個方面談收獲,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同時讓學生評自己、評他人,以培養(yǎng)學生評價能力,增強競爭意識。】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內(nèi)容]
測量活動(第6-7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測量活動,進一步體會小數(shù)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通過探索怎樣把幾分米或幾厘米用“米”作單位來表示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小數(shù)的意義。
3、能用小數(shù)表示一個物體的長度、質(zhì)量等。
[教學重、難點]
通過實際操作,體會小數(shù)與十進分數(shù)的關系,理解小數(shù)的意義,知道小數(shù)部分各數(shù)位名稱及意義。
[教學準備]
學生、老師準備尺子。
[教學過程]
一、測量活動:
讓學生分組測量本班教室內(nèi)的黑板和桌椅或其它物品的長度,然后討論這些長度用“米”作單位怎樣表示。在討論把幾分米或幾厘米寫成以米作單位時,可以先寫成分母是10或100的`分數(shù),再寫成小數(shù)。當學生知道了6分米=6/10米=0.6米后,可進一步問學生如果門的高度是1米6分米怎樣用米為單位表示呢?
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明可以用小數(shù)表示測量結(jié)果的原因。
二、填一填:
填寫第6頁的表格,左邊已經(jīng)有測量結(jié)果,只要把測量結(jié)果寫成以米為單位的小數(shù);右邊要求學生自己選擇物品,先測量它們的長和寬,再寫成以米為單位的小數(shù)。
三、試一試:
第1題:將幾克改寫成以千克為單位,其方法是一樣的。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在小組中交流,這樣改寫的原因。
第2題:先讓學生說一說測量的結(jié)果,如曲別針的長度是2厘米5毫米,再寫成以厘米為單位的小數(shù)。
四、作業(yè):
第7頁練一練
[板書設計]
測量活動
填一填中的表格 試一試中的題目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jié)合具體情境,通過觀察、度量、操作、探索、交流等多種形式的活動,獲得對空間與圖形知識的直觀經(jīng)驗。
2.過程與方法:能測量并計算三角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等圖形的周長。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運用已學知識,計算各種圖形的周長。能主動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數(shù)學信息。
[教學重點]
能測量并計算三角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等圖形的周長。
[教學難點]
用不同的方法計算圖形的周長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市有哪些公園嗎?有一個小朋友也去了一趟小公園,在這個小公園里,它發(fā)現(xiàn)了很多數(shù)學問題。老師今天也帶你們?nèi)ヒ惶诉@個公園,看看你們能發(fā)現(xiàn)哪些數(shù)學問題?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出示小公園的掛圖。這就是那個小公園,同學們,你們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嗎?
2、在同學提出的許多問題中,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重點研究其中的一個與我們這段時間學習的數(shù)學知識——周長有關的問題。
3、你能指出這個小公園的周長嗎?如果讓你來計算這個公園的周長,你需要知道哪些信息?你有辦法獲得這些信息嗎?
4、現(xiàn)在老師告訴你們這些信息,你能求出這個小公園的周長嗎?試試看。
5、讓學生展示不同解法。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你們能用一句話總結(jié)一下求小公園的周長的方法嗎?
2、計算下面圖形的周長。
四、總結(jié)反思,拓展升華
1、在這個小公園的附近,小動物們還拿著一些很有趣的事物和圖形,你們認識它嗎?
我們班有六個組,老師這里一共有六個圖形,每個組可以拿幾個?但老師想請每個小組算兩個圖形的周長,你們能幫老師想想辦法嗎?
2、今天我們一起去游玩了一個小公園,你有什么收獲嗎?
五、作業(yè):作業(yè)本上的作業(yè)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12頁例3、練一練,練習二第6~11題。
教學要求: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體積的計算方法,能根據(jù)不同的條件求圓柱的體積,學會計算套管體積的計算方法,井能應用于實際求出物體的重量。
教學重點:計算套管體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根據(jù)不同的條件求圓柱的體積。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求下列圓柱的體積(口答列式)。
(1)底面積3平方分米,高4分米;
(2)底面半徑2厘米,高2厘米;
(3)底面直徑2分米,高3分米。
追問:圓柱的體積是怎樣計算的?(板書:V=Sh)
2.復習環(huán)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提問:怎樣計算環(huán)形面積?你能舉例和同學們說一說嗎?小組交流。
3.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jīng)學習過圓柱的體積計算。這節(jié)課,就在計算圓柱體積的基礎上,學習套管體積的計算。(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
1.教學例3。
出示例3,讀題。提問:這道題求什么?要求鋼管的質(zhì)量先要求什么?怎樣求鋼管的體積?小組討論。解答這道題還要注意些什么?(單位,取近似數(shù))指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說明每一步求的什么,怎樣求的.。
2.新課小結(jié)。
提問:怎樣計算套管體積?如果知道套管的內(nèi)周長和外周長幾套管的長,怎樣求套管的體積?
三、鞏固練習
1.做練一練第1題。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分兩組,每組-題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
2.做練習二第6題。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指名學生口答算式,老師板書。結(jié)合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四、布置作業(yè)
練習二第7、8題及數(shù)訓。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2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