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3-17 13:09:36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精華】小學數學教案范文匯總十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小學數學教案范文匯總十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使學生在購物中熟練運用小數加減法,進一步體驗所學知識與生活的關系。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星期天三(2)班學生去爬山,途中有4位學生每人買了一瓶汽水(還有其他同學也買了汽水),店門口掛著一個牌子,上面寫著:?每3個空瓶可換一瓶汽水?。這4位學生最多可喝多少瓶汽水?

  二、主動探究,小組交流

  請你們想盡一切辦法使他們盡可能多地喝到汽水,可以獨立研究、也可以小組討論、也可以和聽課老師一起研究完成。(下面開始研究)

  匯報:(請一生)你是愿意上來寫呢?還是把你的想法說出來?但有一個原則要讓其他同學和聽課老師明白你的思路。

  第一次換:4個空瓶÷3=1瓶汽水……1個空瓶

  是5瓶嗎?你們同意嗎?還有沒有更多的?當第一次換后,喝光以后還有幾個空瓶?(2個)這2個空瓶有沒有辦法再換?

  第二次換:(2個空瓶+借來1個空瓶)÷3=1瓶汽水

  然后再還給別人1個空瓶。

  4+1+1=6(瓶)

  2.如果途中有10位學生每人買了一瓶汽水,?每3個空瓶可換一瓶汽水?。這10位學生最多可喝多少瓶汽水?

  第一次換:10個空瓶÷3=3瓶汽水……1個空瓶

  第二次換:4個空瓶÷3=1瓶汽水……1個空瓶

  第三次換:(2個空瓶+借來的1個空瓶)÷3=1(瓶汽水)

  10+3+1+1=15(瓶)

  三、應用規律,解決問題

  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發現什么規律?這個規律是否正確,我們來驗證一下。

  今天來了多少位同學?(30位)

  3.如果30位同學每人買一瓶,每3個空瓶可換一瓶汽水,最多可以喝幾瓶?

  4.如果5位同學每人買一瓶,每3個空瓶可換一瓶汽水,最多可以喝幾瓶?7位同學每人買1瓶,每3個空瓶可換一瓶汽水,最多可以喝幾瓶?

  四、小結

  活動后記:

  本活動設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非常感興趣,積極參與整個活動過程,活動效果較好。

  節約能源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調查,了解家庭用水和用電的情況,掌握水費和電費的計算方法。

  2、通過查找資料、計算和數據的比較,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3、通過課外了解和課堂教學,滲透節約能源的思想,重點是節約水能源和電能源的重要性。

  4、培養學生的數感,讓學生感知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二、教學準備

  家庭用水、用電調查表,多媒體課件,計算器等。

  三、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水、電、陽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它們都是能源,你還知道哪些能源?(天然氣、風能、核能、水、電……)

  2、在剛才列舉的能源中,與我們的生活最密切的有哪些?(水和電)

  3、簡要說說水和電的作用。

 。ǘ┬〗M合作交流,制作統計圖表

  1、課前,每個同學都已經調查了自己家里的用水用電情況,現在請把你所完成的家庭用水用電調查表展示出來,大家互相交流調查結果,并說說你是怎樣調查的。

  2、學生交流、匯報,教師選擇有代表性的調查表加以展示并評價。

  3、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將本組同學每家一年的用水量、用電量和水費電費進行統計整理。(一組用電腦演示,其他在下面完成)

  三、根據統計圖進行相關的計算,說感受

  1、為了看得更直觀,我們來看看有關水的'統計圖。

  說明:藍色的數據是一年的用水量,紅色的是一年的水費。

  問:你從這張統計圖上了解到哪些信息?(學生自由說)

  2、那么你們能計算出這幾個同學家年平均用水量嗎?(學生用計算器算)

  我們以它為平均值,算算全校1000戶家庭一年用多少水?

  那么全市有多少家庭你知道嗎?一年要用多少水?

  板書:水:戶平均年用水量……

  全校平均年用水量……

  全市平均年用水量……

  3、我市的用水量這么大,而目前水能源的現狀你了解嗎?

  媒體展示:寧波市各主要水庫圖片和它們的年蓄水量統計圖,與剛才所計算的年平均用水量進行對比,并計算目前我市的缺水量。這還僅僅是我們寧波市,如果是浙江省乃至全中國,又會怎么樣呢?(媒體展示缺水地區嚴重的水危機等相關圖片和文字資料。)

  4、提問:看了這些圖片和數據后,你們有什么感想?

  (從相關的圖片與數字中讓學生深切感受到我們現在用水量非常之大,簡直是入不敷出,水資源嚴重短缺,形勢非常嚴峻!強調:如果我們再不節約用水,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將是我們自己的眼淚,這決不是危言聳聽。用水的情況是這樣,用電的情況又將是怎樣的呢?其實我們現在的用電量也是很大的,請各小組同學課外去算一算。生成課題:我們要節約能源)

  四、聯系生活實際,交流節約能源(水電)的方法

  1、師:目前,水能源、電能源已嚴重短缺,可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卻依然有許多浪費水能源和電能源的現象,F在請你們把課前搜集到的生活中浪費水電的現象,向大家進行披露。(投影儀展示相關的圖片、文字。)

  2、看到這些觸目驚心的現象,你們有什么想法?讓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3、通過計算,認識節約能源的重要性:我們應該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小事做起,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

  師:你們了解這一滴水的重要性嗎?讓我們一起來看:

  出示一滴水的資料,請算出一天、一個月、一年可以節約多少水?

  節約的這些水有什么作用呢?

 。▽彝碚f就是節約了錢,算算共節約了多少錢;對國家來說節約的水可供x人生活x天。)

  4、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怎樣節約能源?你們有什么節約用水用電的金點子嗎?(先讓學生小組討論,然后反饋。)

  5、對于電來說,要求我們合理地使用電,不要做不必要的浪費。

  五、課堂總結,寫倡議書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對水能源和電能源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同時感受到了節約水電的緊迫性。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節約水電從我做起吧。

  2、寫倡議書。

  小組合作,寫一份倡議書,向全校同學發出?節約能源?的倡議。

  活動后記:

  本活動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學生對活動內容感興趣,課堂氣氛活躍,活動效果好。

  與眾不同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能力,使學生初步學會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解題靈活性。

  2、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及創新精神。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4、滲透?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觀念。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學會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初步學會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切成長方體的蘿卜。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趣味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嘛!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數學問題,簡單的一件事、一個事物都可以聯想到許許多多的數學問題。?

  比如:教師伸出右手的食指,讓學生觀察。

  提問:?看到它,你想到什么??

  學生自由說,指名回答。

  師:?同學們,聽了剛才同學的回答,你發現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每個人的想法都與別人不一樣。

  師:?你能不能用一個詞語來概括??

  多讓學生發表意見,最后統一取名為?與眾不同?。(板書課題)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與眾不同’。?

  二、滲透學法,開發聯想:

  教師出示:

 。薄ⅲ病ⅲ、5、11這五個數,哪一個數與眾不同?

  師:?誰與眾不同?哪些地方與眾不同?并說說你是從什么角度來分析的?請各組的同學想想后,再討論。看看哪組同學想得最多??

  學生討論。小組派代表回答,根據學生的回答,有選擇地板書。

  根據板書引導學生說出解答這道題時所用的學習方法: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師:?這種學習方法在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時的應用可廣呢!下面我們就用這種方法來解決一些問題。?

  三、應用

  出示多媒體課件:有兩盤一樣重的蘋果,元旦那天,哥哥和妹妹每人吃一盤,哥哥吃了-,妹妹吃了-千克。哥哥說:?我剩下的蘋果比你多。?妹妹說:?我剩下的蘋果比你多。?兩人爭論不休,同學們,你們能不能幫幫他們呢?

  師:請各小組的同學先討論解決的辦法,然后動手做。

  學生討論后,指名匯報結果,教師有選擇地板演。

  師:我們剛才用這種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其實,它還可以用來解決立體圖形的分割問題。

  出示:把一個長方體切成兩塊,表面積增加多少平方厘米?

  引導學生借助實物操作,想出不同做法。

  四、小結:學了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教師組織談感受。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一、教學內容:

  教材第94頁例1、“練一練”,練習二十—第1—4題。

  二、教學要求:

  使學生學會用方程解答數量關系稍復雜的求兩個數的(和倍、差倍)應用題,能正確說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學會用檢驗答案是否符合已知條件來檢驗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提高學生列方程解應用題和檢驗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復習:果園里有梨樹42棵,桃樹的棵數是梨樹的3倍。梨樹和桃樹一共有多少棵?(板演)

  2、根據下列句子說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

  楊樹和柳樹一共120棵

  楊樹比柳樹多120棵

  楊樹比柳樹少120棵

  3、出示線段圖:梨樹:

  桃樹:

  從圖上你可以知道什么?如果梨樹的棵樹用x表示,桃樹的棵數怎樣表示?

  4、出示條件:母雞的只數是公雞的5倍。

  根據這個條件,你可以知道什么?如果公雞的只數用x表示,那么母雞的只數可以怎樣來表示?

  5、在括號里填上含有字母的式子。(練習二十一第1題)

  6、交流:板演,你是根據怎樣的數量關系來解答的?

  7、導入:在四年級時我們學習了列方程解應用題,誰來說一說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步驟是怎樣的?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列方程解應用題。(出示課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1 果園里梨樹和桃樹一共有168棵,桃樹的棵數是梨樹的3倍。梨樹和桃樹各有多少棵?

  (1)齊讀。

  (2)這道題已知什么條件,要求什么問題?邊問邊畫出線段圖。

  桃樹的棵數是梨樹的3倍,把哪個數量看做一份?用線段圖來表示我們先畫梨樹,桃樹的棵數有這樣的幾份?還告訴我們什么條件?這道題的問題是什么?

 。3)“梨樹和桃樹各有多少棵”是什么意思?

  這道題要求的數量有兩個,你認為用什么方法做比較簡便?

  (4)下面我們就以小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這道題用方程來做,學生討論。

  (5)交流。

 。6)通過討論和同學們的交流,你們會解這道題了嗎?請做在自己的作業本上。一生板演,其余齊練。

  校對板演。還可以怎樣求桃樹的棵樹?

 。7)方程解好了,下面要做什么了?你準備怎樣檢驗?(把問題作為已知數進行檢驗,)生說,師板書,齊答。

  2、教學想一想。

  現在我們把第一個條件改一下,變成“果園里的桃樹比梨樹多84棵”,你能列方程解答嗎?(出示改編題)

  一生板演,其余齊練。

  集體訂正。提問:設未知數時你是怎樣想的?你是根據什么來列方程的?

  3、請同學們比較這兩道題,在解答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為什么會不同?因此,你認為列方程解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找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

  4、小結。

  從剛才的兩道題可以看出,如果兩個數量有倍數關系,就可以把1份的數看做x,幾份的`數就是幾x;把兩部分相加就是它們的和,兩部分相減就是它們的差。我們可以根據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列方程來解答。

  三、鞏固練習。

  1、練一練。校對:你是根據哪個條件說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的?

  2、只列式不計算。

  一個自然保護區天鵝的只數是丹頂鶴的2.2倍。

  (1)已知天鵝和丹頂鶴一共有96只,天鵝和丹頂鶴各有多少只?

 。2)已知天鵝的只數比丹頂鶴多36只,天鵝和丹頂鶴各有多少只?

  3、選擇正確的解法。

  明明家雞的只數是鴨的3倍,雞和鴨一共56只,雞和鴨各有多少只?

 。1)解:設雞和鴨各有x只。 x+3x=56

  (2)解:設雞有x只,鴨有3x只。 x+3x=56

 。3)解:設鴨有x只,雞有3x只。 x+3x=56

  商店里蘋果的重量是梨的3.6倍,蘋果比梨多26千克。蘋果和梨各有多少千克?

  (1)解:設梨有x千克,蘋果有3.6x千克。 3.6x-x=26

 。2)解:設梨有x千克,蘋果有3.6x千克。 3.6x+x=26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你感覺到今天學的應用題有什么特點?那你有哪些收獲呢?還有什么疑問嗎?

  老師有個疑問,想請你們幫我解決:為什么今天學的應用題用方程來做比較好,而復習題用算術方法做比較好呢?說明同學們掌握得不錯。

  五、作業:

練習二十一/2—5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按運算順序正確地進行計算,并能靈活地選擇合理的算法。

  2、通過學生邊練邊說想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簡算意識。

  3、進一步培養學生認真、細心的計算習慣。

  教學重、難點

  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環節

  過程性目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后記

  揭示課題

  直接點題,明確學習目標。

  在復習了運算定律和簡便算法后,我們再來復習整數、小數的四則混合運算。

  板書課題

  通過復習,要進一步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在運算的過程中,注意能簡便計算的用簡便算法。

  復習運算順序

  綜合練習

  通過復習,進一步使學生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通過綜合練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提問:在四則運算里,第一級運算和第二級運算是怎樣規定的?

  請同學們先看課本第67頁上關于混合計算的幾個問題,再討論一下問題的'答案,然后告訴大家。

  做練一練

  練習十二第9題。

  練習十二第10題。

  讓學生估算,并對估計結果進行解釋。

  做練習十二第12題。

  思考題

  學生相互說說,個別學生全班回答。

  學生相互交流,個別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其余學生進行補充。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學生進行板演。

  個別學生說說運算順序,集體進行批改訂正。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學生板演,集體進行評講訂正。

  學生先估算,再進行計算驗證。

  學生獨立審題,理解題意。并相互交流自己的理解。

  個別學生說說自己的解題思路,其余學生進行補充,再列式進行解答。

  學生能正確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掌握看著橫式直接寫出得數的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一個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

  2.進一步掌握整十數乘多位數及多位數末尾有0的看著橫式直接寫出得數的方法。

  教學重點:

  掌握看著橫式直接寫出得數的`方法,逐步提高計算速度。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口算。

  4×4+3 5×8+4 9×6+1 6×7+3

  5×6+2 9×7+5 8×3+2 3×9+4

  2.計算。

  23×4 57×6 82×6 73×5

  引出課題。

  二、教學新知。

  1.把準備題中的23×4改成823×4、239×4,讓學生嘗試著用看橫式直接寫出得數的方法進行計算。

  2.反饋:你是怎樣算的?

  3.練習。

  4.再次嘗試練習。

  2950×3 67×50

  三、鞏固練習。

  1.書本中練習。

  2.計算。

  3.應用題練習。

  四、作業

  作業本p14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教材第2頁例1、例2、例3,做一做及練習一第1-3題。

  教學目標: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理解負數的意義,能正確的讀寫正數和負數,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會用負數靈活地表示一些實際問題,能比較熟練地在數軸上找到正數、0和負數所對應的點。

  2.借助熟悉的生活情境經歷負數產生的過程,體會負數的意義。具有數形結合的意識,深刻體會數軸形成的過程。

  3.激發學生對數的認識的興趣,感受負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理解負數的意義,會用正數、負數表示生活中的相反的量。

  教學難點:

  理解相反意義的量和對0的認識。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認識負數

  (1)情境激疑

  同學們,剛才一上課大家就做了一組相反的動作,想想看,是什么?

  今天這節課咱們就從“相反”這個話題開始聊起:在咱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相反現象,比如太陽每天東升西落、車站上人們上車下車……

  你能再舉幾個這樣的例子嗎?

  順著這位同學的思路繼續往下聊,走進數學你又有什么發現?

  1. 今年開學,四年級轉入15名同學,五年級轉出15名同學。

  2.在剪刀、錘子、布活動中,男同學贏了3次,女同學輸了1次。

  3.李叔叔做生意,三月份虧了3000元,四月份賺了8000元。

  怎樣用數學的形式來表示這些意義相反的量呢?出示。

  要求:簡潔,是讓別人也能一目了然。

  匯報,可能有以下情況。

 、僦苯颖硎 ( 簡潔但不明了)

 、谟梦淖直硎 (明了又不夠簡潔)

 、塾梅柋硎(簡明、清楚,一目了然)

  小結:現在人們就是用這種形式來區分意義相反的量的。

  (2)認識正、負數。

  你知道像這樣的數,叫什么數嗎?

  舉個例子來說?+3你會讀嗎?

  像(—2)這樣的數呢?

  怎么讀呢

  師介紹:加號在這里叫做正號,減號叫

  做負號。正數和負數表示意義相反的量。

  練習:讀出下面的數

  -100、+6.8、-1.8、36

  為了簡便,+36可以寫為36。也就是說通常情況下正號都可以省略。師板書。

  得出:正數有無數個,負數也有無數個,用……來表示。

  二、豐富新知,介紹負數歷史。

  同學們,我們今天從“相反”這個詞聊起認識了負數這個新朋友。其實對于負數的認識,在咱們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古代的人,遇到這樣問題的時候,也想出了不同的方法。你想知道嗎?(課件演示或學習第4頁你知道嗎?)

  聽完介紹后你有什么感受?

  接下來再讓我們回到生活中,找一找在咱們身邊又有哪些負數?(板書課題:負數)

  三、生活中的應用

  1.在溫度計上認識負數

  我的一位朋友喜愛出門旅游,這是他所定的幾個備選城市,我幫他留意了一下氣溫情況,一起來看一下

  (1)(多媒體播放城市天氣預報:哈爾濱-15--3℃,北京-5-5℃;上海0-8℃;?12-20℃)

  得出:0℃的作用十分重要,它正好是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的分界點,換句話說也就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點,所以它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板書0,并用集合圈將正數、負數、0進行分類)

  那你知道0度是怎么來的嗎?

  介紹:瑞典天文學家攝爾秋思,他把自然狀態下的水剛開始結冰時的溫度,規定為0℃。

  (2)溫度計。

  生活中用什么工具來測量溫度嗎?(課件示:生活中常用的溫度計)

  介紹:攝氏度、華氏度,每格代表1℃。

  2.電梯里的`負數

  叔叔上五樓開會,阿姨到地下二樓取車,應按哪兩個鍵?(5、-2)

  5和-2是以什么為分界點的呢?

  3.海拔高度中的負數

  世界峰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出8844.43米。如果把這個高度表示為+8844.43米,那么比海平面低155米的新疆吐魯番盆地的高度應表示為( )米,海平面的高度為( )米。

  練習

  如果大雁向南飛30米記作+30,那么向北飛50米記作( )。

  如果體重增加4千克用+4表示,那么-1.5表示( )。

  4.數軸上的負數

  出示例3

  你能在一條直線上表示出他們運動后的情況嗎?(強調以誰為分界點,以什么方向為正。兩種說法)

  指出:在一條直線上,確定了0(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就形成了一條數軸,剛才大家所說的就是數軸的形成過程。

  現在你能在數軸上找到他們運動后的位置嗎?

  完成練習

  (2)如果小華的位置是+11米說明她是向( )行( )米。(指出+11的位置,體會數軸是無限長的。)

  (3)如果小剛先向東行5米,又向西行8米,這時小剛的位置為( )米。

  (分層拓展)

  5.運動場上的負數

  劉翔在第十屆世界田徑錦標賽半決賽中110米欄的成績是13秒42,當時賽場的風速是每秒-0.4米,你知道風速每秒-0.4米的意思嗎?

  四、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負數,了解負數在生活中的一些作用,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負數還有更加廣泛的用途等待著大家繼續去了解。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材P24—25頁)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創設了“青蛙吃害蟲”的問題情境,使學生體會加減法的意義。然后,用計數器幫助學生建立加減的直觀表象。最后鼓勵學生列出抽象的算式,這使學生經歷了從“具體情境——形成表象——抽象出算式”的過程,有助于對加減法的理解。

  設計理念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關注內容的人文價值,引導學生關注社會。

  3、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是學習的真正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4、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5、運用激勵性的評價,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積極的主動的學習。

  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百以內不進位、不退位加減法的第三課時,由于有整十數加減法以及兩位數加、減一位數這兩節課做鋪墊,再加上學生對這一類型的加減法已經有一定的計算能力和計算方法,因此,學生學習起來不太困難,學習的重點是讓學生理解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個十,也就是相同數位相加減;诖,在教學中應將加減運算的學習和解決問題結合起來,在加強學生的計算能力的同時,更側重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也就是讓學生在經歷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體驗算法多樣化。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使學生學會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加減法算式的計算方法,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初步學會應用加減法解決生活的簡單問題,感受加減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3、對學生滲透環保和愛護動物的教育。

  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經歷探索運算方法的過程,體驗算法多樣化。

  教學準備:計數器、小棒、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學前準備

 。1) 填一填

  75里面有( )個十和( )個一

  50里面有( )個十,30里面有( )個十,合起來是( )個十

  【復習數的組成,為學生鋪墊了相同數位相加的算理】

 。2)小競賽

  32+5 70-60 78-6 39-4

  26+3 88-5 30+20 83+6

  2、猜謎語,揭示課題

  小小游泳家,說話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蟲保莊稼。(打一動物----青蛙)

  青蛙現在在什么地方?它們在田里做什么呢?(吃害蟲)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青蛙吃害蟲”(出示課題)

  青蛙可以把莊稼里的害蟲吃掉,農民就不用把農藥噴撒在莊稼上,這對我們的環境就可以起到凈化的`作用,我們就能吃上綠色食品。青蛙對我們有這么多的好處,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它們呢?(不能捉它,要保護它)

  【低年級的數學課,要加入小孩子喜歡的元素,才能激發他們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老師用猜謎語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的生活經驗基礎上對學生滲透環保和愛護動物的教育。】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1、過度:

  有一只小青蛙知道同學保護它們的決心后,給我們班發來了一封邀請信,邀請我們去參加青蛙王國舉行的捉蟲比賽。你們去不去呀?

  【邀請信的形式,可以更進一步地促進學生和動物小青蛙之間的友好關系,并把學生帶進一個輕松的童話世界,有效組織學生有秩序地進行課堂教學!

  比賽的現場可真熱鬧呀!看,有兩只青蛙正搶著吃害蟲呢!它們都說什么話呢?

  生1:小青蛙說:“我吃了30只害蟲”。

  生2:大青蛙說:“我吃了56只害蟲”。

  2、青蛙很細心,隨時收集身邊的數學信息,我們能不能根據它們收集的數學信息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呢?

  生1:兩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蟲?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課本第158頁總復習(五)第25~31題;《作業本》p82.

  教學目標:牢固掌握圓的特征,圓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能正確地計算。

  教學重點:圓的周長和面積的運用。

  教學過程:

  一、基本概念整理

  1、說出有關計算公式。

  (1)學生討論回答。(先文字公式再字母公式)

  (2)誰能說一說什么是圓周率?

  2、填表計算:(單位:厘米)

  (1)學生全體練習。(2)投影反饋。

  3、練習:課本第158頁第25題。

  二、基本練習

  1、按要求計算(求面積):

  (1)d=12厘米C=?S=?

  (2)r=4.5分米C=?S=?

  (3)C=50.24米S=?

  學生練習后反饋計算方法和結果。

  2、練習:課本第158頁第26~29題。(重點指導第26、27題。)

  三、復習組合圖形的面積

  1、求下列各圖陰影部分的`面積和周長。(單位:厘米)

  (1)學生練習。

  (2)反饋討論每個圖形的解題思路,數量關系。

  (3)小結組合圖形的計算方法:

  a、分析數量關系b、確定公式、處理數據c、列式計算

  2、學生練習:第159頁第30題。(學生反饋)

  問:陰影部分的面積怎么求?隱蔽(缺少)條件怎么求?為什么?

  四、深化練習

  1、求周長和面積。第31題(學生獨立完成反饋。)

  2、求下列圖形(陰影部分)的周長和面積。

  (1)說出每個圖的周長、面積各指哪部分?

  (2)說計算方法和結果。

  五、教學小結與《作業本》p82.

  六、討論思考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認識東、南、西、北的基礎上認識東北、東南、西北和西南,并能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來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

  2.讓學生在觀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今天的課堂上,全班同學一共分成了幾個小組?大家都清楚自己小組的編號嗎?互相說說,自己分別在第幾小組?

  教室里學生的座位排列如下圖,每組都有醒目的標記。

  講臺

  第一組 第四組 第六組

  第二組 第五組 第七組

  第三組 第八組

  一、 引入

  通過對四面八方這個成語中四面的討論,引導學生明確東、南、西、北這四個方向,并在教室的四個墻面分別貼出東、南、西、北四個字。

  出示例1圖,其中超市、體育場、人民橋和公園圖片暫不出現。要求學生說出怎樣在地圖或者平面圖上表示這四個方向,然后要求說出學校的東、南、西、北面各有些什么。

  引導學生說說對四面八方這個成語中八方的理解,引入新課。(板書:認識方向)

  二、 展開

  1.提出問題,小組討論。

  (1) 提問: 在學校的這一面有一個超市,你知道超市在學校的哪一面嗎?小組討論一下,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討論匯報。

  (2) 指出: 通常,我們把東面和北面的中間稱做東北,超市在學校的東北面。

 。3) 提問: 這里有一個公園,這里是體育場,這里還有一座人民橋,它們又分別在學校的哪一面呢?小組同學討論一下。

  學生討論匯報。

  2.歸納小結。

  上學期我們認識了東、南、西、北,今天我們又認識了東北、東南、西北和西南。我們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能很快記住圖上的東、南、西、北這四個方向,那么怎樣才能很快記住今天學習的東北、東南、西北和西南這四個方向呢?請大家在小組里討論一下,說說你想怎樣記。

  學生匯報記憶方法。

  三、 解決問題

  1.指導完成試一試。

 。ǔ鍪驹囈辉囍兄改厢樀膱D)

  提出要求: 這是一個指南針,紅色箭頭指向北面。你能把指南針上的八個方向填寫完整嗎?先想一想怎樣填得快,再在書上填一填。

  學生在書上填完之后匯報結果。

  2.指導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圖)

  (1) 談話: 小動物在體育場參加運動會后要回家了,你能幫助它們找到各自的家嗎?

 。2) 播放題中四個小動物所說的話,并在圖中呈現相應的文字。

  讓學生根據要求在書上連線。

 。3) 出示正確答案,反饋、訂正。

  3.指導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ǔ鍪疽恍┏墒焖膶嵕罢掌

  說明: 青山鄉是一個美麗的水果之鄉,在水庫周圍一共種植了8種水果。

  (出示水庫及8種水果的圖片,水庫在中間已貼好,8種水果依次排列在一邊)

  提出要求: 水果先后成熟了,有許多游客來游覽水果之鄉。你愿意為來游覽的游客制作一張水果種植的示意圖嗎?每個小組同學合作完成。小組在活動時,首先要聽清楚老師講的是什么水果,并找到應該擺放的位置,然后把圖片貼上去。

  說明: 桃園在水庫的北面,葡萄園在水庫的東面,梨園在水庫的東北面;水庫的西南面是蘋果園,水庫的西北面是西瓜園,水庫的西面是山楂園;橘子園在水庫的南面,櫻桃園在水庫的東南面。

  根據教師提供的信息,學生制作平面圖。完成后進行展示。

  四、 應用

  1.游戲。

 。1) 提出要求: 我們已經能夠在平面圖上認識八個方向了,那么在現實生活中這八個方向你們也能認識嗎?誰來說一說,教室的西北面在哪里?

 。2) 示范: 伸出右手指向北面,伸出左手指向西面,兩手同時向中間拍一下,這時手就指向西北面。

  要求學生用這樣的方法,找到西南、東南和東北這三個方向。

 。3) 請第五組的同學站起來。每一組的同學自己看一看,你們組在第五組的'哪一面?第五組的同學也看一看,其他各組在你們組的哪一面?

  學生討論匯報。

  啟發思考: 都是和第五組比,為什么每個組說的都不一樣呢?

  拓展: 第一組在第五組的西北面,第五組在第一組的哪一面?第六組在第五組的東北面,第五組在第六組的哪一面?

  自由活動: 在小組里說說你們組和其他組的位置,看看黑板上貼的方向,想想說對了沒有。

  2.制作方向板。

  談話: 找到了一個方向,怎樣才能很快找到另外的七個方向呢?我們可以自己來制作一個方向板。

  教師提示制作方向板的基本方法。學生制作方向板,并寫出八個方向。

  使用方向板: 把方向板中的北對著北面,指一指,東北在哪里?東南呢?西北和西南呢?(教師說,讓學生指方向)

  3.小結。

  提問: 誰來說說今天學到了哪些知識?在平面圖上怎樣記住這八個方向?在實際生活中怎樣辨認這八個方向?

  布置課外活動: 現在我們許多住房都有朝南的陽臺和朝南的窗戶。回家在你的房間里先找到北面,再用方向板看看其他幾個方向各有什么。也可以在你家的客廳里先找到北面,再用方向板看看其他幾個方向各有什么。明天來說給同學聽一聽。

  4.跳棋游戲。

  說明: 甲乙雙方各派一名代表,甲方代表提出跳法,乙方代表在方格中移動棋子,玩一次后,甲乙雙方交換角色。組長做裁判,每次移動符合要求的得1分。

  學生自由活動。

  五、 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這一堂課的學習,我們又認識了東北、東南、西北和西南這四個方向,對四面八方里的八方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我們在電視里、報紙上經?吹、聽到開發大西北。今天回去后,找一張中國地圖,看看我國西北有哪些省,再看看我國的東北有哪些省。找一找南京大約在上海的哪一個方向,上海大約在北京的哪一個方向。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課本第12~17頁上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分析、討論、歸納、猜想的研究方法,小組合作研究出偶數+偶數=偶數,奇數+奇數=偶數,偶數+奇數= 奇數。

  2.經歷探索加法中數的奇偶變化過程,在活動重視學生體驗探究方法,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結合小游戲使學生體會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中存在數學規律,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通過實踐報告,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探究加法中奇偶性的變化規律,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從生活中的擺渡問題,發現數的奇偶性規律。

  教學難點:

  運用數的奇偶性規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投影、杯子。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自然數包含有奇數和偶數,一個自然數不是奇數就是偶數。這一節課我們要進一步認識數的奇偶性。

  二、組織活動,探索新知

  活動一:示圖(右圖)

  小船最在南岸,從南岸駛向北岸,

  再從北岸駛回南岸,不斷往返。

  1、

  (1)小船擺渡11次后,船在南岸還是北岸?為什么?

  (2)有人說擺渡100次后,小船在北岸。

  他的說法對嗎?為什么?

  2、請任說一個擺渡的次數,學生回答在南岸還是北岸?

  3、請學生畫示意圖和列表并觀察。

  4、想:擺渡的次數與船所在的位置有什么關系?

  擺渡奇數次后,船在 岸。

  擺渡偶數次后,船在 岸。

  試一試

  一個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動1次,杯口朝下,反動2次杯口朝上。翻動10次后,杯口朝 ,反動19次后杯口朝 。

  1、想一想:翻動的次數與杯口的'朝向有什么關系?

  翻動奇數次后,杯口朝 。

  翻動偶數次后,杯口朝 。

  2、把杯子換成硬幣你能提出類似的問題嗎?

  活動二

  圓中的數有什么特點?正方形中的數有什么特點?

  圓中的數都是偶數,正方形中的數都是奇數

  試一試:(投影)

  三、鞏固練習(投影出示習題)

  四、總結

  這節課同學們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五、作業

  1、課本第17頁試一試的題目。

  2、優化作業

小學數學教案 篇10

  教學內容:正比例的意義。

  教學目的: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會正確判斷成正比例的量,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

  教學重點:正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正比例的判斷。

  教具準備:小黑板、投景影片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根據下面各題,先口答列式及得數,后說數量關系式。

  1、 一列火車2 小時行駛250千米,平均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 一種布,買3米共要27元,平均每米布多少元?

 。、 某印刷廠5天生產2.5萬本練習冊,平均每天生產多少萬本練習冊?

  師據學生回答板書如下:

  路程/時間=速度 總價/數量=單價 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

  二、引新

  我們已經學過一些常見的數量關系,如上面這些速度、時間和路程的關系,單價、數量和總價的關系,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和工作總量的關系等,F在我們進一步來研究這些數量關系中的一些特征。如速度一定,路程和時間有什么關系?或者時間一定,路程和速度之間有什么關系?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這方面的知識。正比例的意義。(板書)

  三、新授

 。、 教學例1。一列火車行駛的時間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時間(時) 1 2 3 4 5 6 7 8

  路程(千米) 90 180 270 360 450 540 630 720

 。ǎ保 引導學生觀察上表內數據。

 。ǎ玻 邊觀察邊思考下面問題:

  (1) 表中有哪幾種量?這兩促量有沒有關系?

 。ǎ玻 這兩種量是怎樣設化的?(路程是隨著時間的變化頁變化。時間擴大,路程也隨著擴大;時間縮小,路程也隨著縮小。)

 。ǎ常 引導學生分析這兩種相關聯的量的變化有什么規律?

  (1)從表內找出幾組相對應的兩個數,求出比值,再比較比值的大小。指名口答,師板書:

  90/1=90 360/4=90 540/6=90

 。ǎ玻⿵南旅娴腵比式中,你能不能找出變化規律?這個90實際上就是這列火車的什么?(速度)

  (3)師:它們之間的關系可以用式子表示

  路程/時間=速度(一定)

 。ǎ矗 小結。

  時間和路程是兩種相關聯的量,路程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時間擴大,路程隨著擴大;時間縮小,路程也隨著縮小。它們擴大、縮小的規律是:路程和時間的比的比值總是一定的。

  2、 教學例2

 。ǎ保┏鍪纠,在布店的柜臺上,有像下面一張寫著某種花布的米數和總價的表。

  數量(米) 1 2 34 5 6 7

  總價(元) 8.2 16.4 24.6 32.8 41.0 49.2 57.4

 。ǎ玻┮龑W生觀察上表內的數據。

 。ǎ常 回答下面風個問題:

  表中有哪兩種量?這兩種量有關系嗎?為什么?

  這兩種量是怎樣變化的?

  它們的變化有什么規律?

  相對應的總價和米數的比各是多少?比值是多少?比較這些比值的大小,相等嗎?這個比值實際上就是花布的什么?

  (4) 小結。

  花布的米和總價也是兩種相關聯的量,總價是隨著米數的變化而變化的。米數擴大,總價也隨著擴大;米數縮小,總價隨著縮小。它們擴大,縮小的規律是:總價和米數的比的比值是一定的。

 。、 概括正比例的意義及關系式。

 。ǎ保 比較上面的例1和例2,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ǎ玻 判斷成正比例量的方法:是什么?

 。ǎ常 師:例1中路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它們的比的比值,也就是速度保持一定。年以,路程和時間是成正比例的量。大家想一想:在例2中,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它們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為什么?

 。ǎ矗 概括關系式:

 。伲兀剑耍ㄒ欢ǎ

  4、 教學例3。

  出示例3

  師:大家能不能根據上面的判斷成正比例量的方法說說?指名口述、師幫助糾正。關系式是:總重量/袋數=每袋面粉重量(一定)

 。、 小結。

  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比例,關鍵是看這兩種相關聯的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是否一定,如果比值一定,那么這兩種量就是成正比例的量。

  四、鞏固練習

  第13頁做一做

  五、 總結。

 。、 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

 。、 怎樣判斷兩種量是成正比例的量?

  六、 作業: 完成練習六第1-3題。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6-12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网站,综合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精品一级毛片A久久久久,欧美一级待黄大片视频
在线亚洲精品专区人妖系列 | 日本亚洲欧洲无免费码在线 | 日本乱码视频免费播放性爱 | 在线a亚洲看片v电影 | 在线观看亚洲午夜天堂 |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