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小學數學教案集合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能分辨物體的長和短,并學會用語言表達。
2、樂意參加操作活動。
二、活動課時:1
三、活動重難點:
重點:要求幼兒會比較物體的長短、大小、高矮。
難點:培養幼兒的觀察力。
四、活動準備:
1、比較長和短。
——教師出示長短不一的兩根繩:這兩根繩哪根長?哪根短?語言表達:長長的繩、短短的繩。
——請個別幼兒把長長的繩找出來;把短短的繩找出來。
——出示長短不一的兩支粉筆:這兩支粉筆哪根長?哪根短?語言表達:長長的.粉筆、短短的粉筆
——請個別幼兒把長長的粉筆找出來;把短短的粉筆找出來。
2、誰的鼻子長?
——教師出示兩只大象的圖片,引導幼兒用眼睛觀察“誰的鼻子長?”
——根據幼兒所說,教師用彩筆給鼻子長的小象涂色。
——幼兒在幼兒用書上依次操作“誰的鼻子長”、“誰的耳朵長”“誰的尾巴長”“誰的脖子長”
3、長頸鹿找東西。
——教師出示“長頸鹿找東西”的圖片:長頸鹿爸爸/媽媽和長頸鹿寶寶起床了,他們分別在找自己的圍巾,圍巾應該是誰的?
——根據幼兒所說,教師用筆分別給他們連線。
——幼兒在幼兒用書上依次操作連線。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面積和周長的比較,使學生正確區分、理解、掌握面積和周長這兩個概念,熟練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和周長的計算方法.
2、運用比較的方法,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滲透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和發展變化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
正確區分周長和面積的概念和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周長或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出示飯店招牌的平面圖【圖片招牌】.教師說明:小明家的飯店要開張了,需要制作一個招牌.招牌的底色要漆成白色,四周還要裝飾一圈彩燈.要完成這些任務,小明要告訴工人些什么?
2.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面積?什么是周長?
3.面積和周長是兩個有著根本區別的數學概念,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卻常常容易混淆,為了使大家正確區分、理解和掌握這兩個概念,我們今天就來對面積和周長進行比較.(板書課題)
二、新授.
1.請學生拿出一個長方形的紙片,讓學生閉上眼睛想想它的周長和面積,并用手摸一摸.利用手中的學具測量周長和面積.
2.學生分組活動,然后匯報自己的方法.
(1)用線測量出周長,用面積單位測量出面積.
(2)用尺子測量出長和寬,再計算周長和面積.
3.例1 算出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各是多少?
教師:現在已經知道了長和寬的數據,請完成周長和面積的計算.
4.思考:通過計算,你發現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各需要知道哪些條件?周長和面積又有哪些不同呢?
學生分組討論.
提綱:
(1)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各指的是什么?
(2)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方法各是什么?
(3)周長和面積各用什么計量單位?
5.學生匯報,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填寫下表.
長方形
正方形
意 義
計算方法
計量單位
相同點
三、鞏固練習.
1.分別指出手帕、桌面的周長和面積.
2.計算飯店招牌的面積和周長.(單位:米)
3.填表.
圖 形
邊 長
周 長
面 積
長方形
長18厘米,寬16厘米
長方形
長7米,寬4米
正方形
12 分米
4.一塊正方形地,邊長是12米,面積是多少?如果在這塊地的四周圍上籬笆,籬笆長多少?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了什么新的收獲?周長和面積有哪些區別?
五、課后作業.
1.學校操場的長是110米,寬是90米.它的面積和周長各是多少?
2.要給一個長方形的房間鋪地板革,要買多少地板革才能鋪滿地面?需要哪些條件?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信息窗一新授課第二課時總第15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明確角的大小及直接比較大小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概括初步能力。
2、使學生認識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結構,能按不同向認識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順序,知道角的大小的計量單位“度”,認識1度的角的大小。
3、使學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學會用量角器量角以及用量角器畫指定刻度的角。
教學重點:
用量角器量角。用量角器畫角。
教學難點:
用量角器量角。用量角器畫角。
教學用具:
多媒體、紅色木條做的角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角的畫法
二、出示學習目標:
認識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明確角的大小及直接比較大小的方法
三、出示自學指導:
1、怎樣畫角?
2、角的各部分名稱是什么?
四、讓學生自學:匯報
1.上一節課我們認識了角,并且還給角分了類,你能說說角分哪幾類?他們有什么特點嗎?出示兩個差不多的角,這兩個角那個大?引起學生的質疑,我們光用眼看,還不行,我們要用儀器量一量。自己畫一個角用量角器量出它的度數。
介紹量角器和量角器的`使用方法。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驟。
(1)中心與頂點重合
(2)其中的一條邊與0刻度線重合)
(3)看另一條邊所對的度數
(1)請你指一指三角尺上的直角。直角是多少度呢?請大家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尺上的直角,然后告訴老師,你量出直角是多少度。
直角是多少度?(板書:直角是90)
提問:數學書封面的一個角是多少度?課桌面的一個角是多少度?黑板面的一個角是多少度?為什么這些角都是90?
你知道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每一個角都是多少度嗎?為什么?
請大家在練習本上畫一個平角,再量一量自己畫的平角是多少度。
提問:你們量得平角的度數都是180°嗎?
指出:平角是180。(板書:平角是180°)
(4)你能想出一個平角的度數等于幾個直角的度數嗎?
請同學們每人拿出準備的一張紙,先對著折一下,再對著折一下,使剛才折出的邊重合。(老師同時示范)
提問:現在折出的這個角是什么角?它是多少度?
現在我們把第二次折的打開,現在以折痕相交的點作為頂點,這是一個什么角?(老師用手指向相反方向摸兩條邊)它由幾個什么角組成?
提問:1平角等于幾個直角?(板書:1平角=2直角)
畫角:剛才我們會量一個角的度數 那么你們會不會畫一個40度的角。我們知道角是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
用量角器畫角的步驟:
第一步:先畫一條(射線),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線的(端點)重合;0°刻度線和射線重合。
第二步:在量角器上刻度線的地方找到40度出點一個(點);
第三步:以射線的端點為端點,通過剛畫的點,再畫射線。(重點強調關鍵是使量角器的中心點和角的頂點重合,然后使零刻度線和角的第一條邊重合,0°在哪一個圈上,就在那個圈上找角的另一條邊所對的刻度,就是這個角的度數。
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課后反思:在教學時,要準確地比較角的大小,需要有度量的工具,就是量角器.還要確定計量角的單位是度,用符號“°”表示。讓學生認識量角器,觀察它的構造,有兩圈刻度,中心點和零刻度線。指導學生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重點強調關鍵是使量角器的中心點和角的頂點重合,然后使零刻度線和角的第一條邊重合,0°在哪一個圈上,就在那個圈上找角的另一條邊所對的刻度,就是這個角的度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完成“練習與應用”的第6、7題,“拓展與實踐”,“反思”等。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系統地掌握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圓錐體的體積公式,理解這些體積公式之間的內在聯系。
2、熟練地針對不同的情況運用不同的公式進行計算,使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進一步的提高。
3、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能力。
教學重點: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有關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創新意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提問,引導學生討論:
(1)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圓錐體的體積公式各是什么?它們的體積之間有什么關系?
(2)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圓錐體的底面積相等、高也相等它們的體積之間有什么關系?
(3),板書關系.
2、基本練習:
將一個正方體木料加工成最大的圓柱體木料、圓柱體與正方體有那些相等的關系?如果將一個正方體木料加工成一個最大的圓錐體木料、正方體木料和圓錐體木料又有那些相等的關系?
通過上述兩題的比較,讓學生理解底面積相等、高相等與底面直徑相等高相等之間的區別。
3、公式推導的深化理解。
(1)提問:在圓柱體的推導過程中,圓柱體分成若干等份后拼成的長方體的`表面積和圓柱體的表面積相比是如何變化的?如果圓柱體的高為4分米、拼成長方體以后表面積增加了48平方分米,原來圓柱體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2)學生交流發言。
(3)教師引導:回憶推導過程,有什么收獲?
二、實踐應用
1、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與數學知識的合理搭配。
(1)一個圓柱體的罐頭盒外面貼商標紙,求商標紙的面積是求什么?你還知道生活中有那些地方是求物體的側面積的?
(2)要做一個圓柱底面油桶現在已經有了一塊長25.12分米,寬5分米的鐵皮,現在要給它配上合適的底和蓋,需要邊長幾分米的正方形幾塊?做成的圓柱體的容積是多少?
2、先實際測量,再運用所學的知識計算。
分小組測量并計算。
(1)每組先出示一個茶杯,量出有關的數據,算出茶杯的容積。
(2)給每組一個土豆,利用剛才的茶杯讓學生想辦法測量出土豆的體積。
3、解決問題。
討論解決第6題。
根據學生的解答教師質疑:
除了題目中畫圖的擺的方法外有沒有其它方法?你能算一算其他方法擺時紙箱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嗎?
題目中所用的方法是不是用的硬紙板最少?
學生交流
討論解決第7題。
評議、交流
4、完成探索與實踐
探討、交流
三、
你有何收獲?反思
學生交流
四、作業
完成《練習與測試》相關作業
板書設計
與練習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人教社義務教育教科書第六冊第三單元。
設計思路:
本節課要通過一道道練習題的精心設計,來體現以下特點:
一、營造人文的課堂環境。
課堂教學只要以人為本,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本人充分尊重學生,給學生提供表現的機會,增強成功的體驗,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對平均數問題的理解進行闡釋,使教學活動真正面向全體,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另外,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學習感受,不以教師權威壓制學生的思維,而是積極引導學生多角度觀察問題、思考問題,使學生敢想、敢說、敢質疑,做到課堂教學體現了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發展學生、激勵學生,從而提高人的教育原則。
二、深刻的思維引領。
本人在練習課教學中呈現的練習題,只要針對學生在學習求平均數問題過程中極易出錯的典型問題為著眼點,把學生學習中的“模糊點”,常犯錯誤有意識引進課堂。讓學生的思維火花在探究交流中碰撞,使之明確錯因,并主動糾錯。然后,有針對性地讓學生通過合理的習題進行深度挖掘,舉一反三,對學生思維進行深刻、逆向性、批判性的指導和滲透。這樣的課堂設計會因習題的多元化而倍顯生動精彩,使學生感到一股濃濃的數學味,體驗到思維的快感,抵制錯源,享受課堂師生的平等交流的快樂,從而更加樂于學習數學。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2、通過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對學生進行節約資源和環保教育。
重點、難點:
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利用有關平均數的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平均數的定義
2、求平均數的方法
二、課堂練習:
(一)基本訓練
師:我們已經學會求平均數的方法,下面請同學們看一道習題。
1、判斷:
⑴小華所在班級平均身高131厘米,小明所在班級平均身高135厘米,所以小華比小明矮。( )
⑵全體同學為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12元,李潔同學可能捐了15元( )
⑶小明語文、數學、英語三科的平均成績是93分,小明的'語文成績是93分。( )
2、小麗家這一星期用塑料袋情況如下圖:
看圖填空:
⑴圖中每格代表( );
⑵用塑料袋最少的是( );
⑶平均每天用塑料袋( );
⑷你的建議是( )。
3、以小組為單位(6人一組)統計你家上個月用水情況,制成統計圖:
姓名合計
用水量
以小組為單位展示匯報后對學生進行節約用水教育。
(二)拓展訓練:(課件出示)
1、一個小組有7個同學,他們的體重分別是:39千克、36千克,38千克、37千克、35千克、40千克、34千克。求這個小組的平均體重是多少千克?
2、商店買來5筐蘋果,第一筐重38千克,第一筐重39千克,第一筐重43千克,第一筐重34千克,第一筐重36千克,求平均每筐重多少千克?
3、哪一組的成績好?
4、選擇題:想一想:下面哪個列式才對?
5、小麗期末考試中三門的平均成績是96分,其中語文是89分,英語是100分,她的數學成績是多少?
6、小華期末考試中四門的平均成績是92分,其中語文是96分,科學和英語都是87分,他的數學考了多少分?
7、小芳有36本書,小麗有22本書。小芳送幾本書給小麗,他們兩人的書就同樣多?
三、練習小結。
四、作業
1、復習課本第42、43頁的內容。
2、做課本第45頁的第5題。
3、收集資料:平均數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應用及作用。
附板書設計:
求平均數的練習課
(一)平均數的定義: 幾個不相等數-----→相等的數
(求平均數)
1、移多補少
2、計算方法:
(1)先求出總數----→ 把各個部分數加起來。
(2)再求平均數----→ 總數÷份數=平均數
(二)平均數問題的基本數量關系:
總數÷份數=平均數
平均數×份數=總數
總數÷平均數=份數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6-12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