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復式統計表》教案設計范文
設計說明
1.利用知識的遷移,充分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任何教學都是在學生已經具有的知識經驗、認知結構和技能等基礎上進行的。通過以前的學習,學生已經具有了統計的意識,也形成了基本的統計數據的方法,所以由單式統計表過渡到復式統計表不再是困擾學生的問題。本設計利用知識的遷移,著眼于“引”,啟發學生去“探”,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討論等方式探究新知,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思維的開放性。
2.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數學課程不僅要注重教學內容和要求,更要重視課程的學習過程,即體現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和應用的過程。本設計通過演示兩個統計表合成一個統計表的過程,引導學生觀察,突破教學難點,給學生留下足夠的自主學習時間和空間,然后教師提問:“它與單式統計表有什么區別?”引起學生的討論和交流,一方面讓學生從更高的角度認識復式統計表,體會新知識與舊知識的聯系和區別,進一步發展統計觀念;另一方面引導學生根據復式統計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學生在觀念和知識上都得到提升。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單式統計表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課件出示例1情境圖)
1.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互相說一說自己平時都有哪些愛好。(生互相交流)
2.統計本班同學最喜歡的活動情況(看書、踢球、看電視、畫畫、跳繩、玩電子游戲),現場統計,要求每人限選一種。教師根據學生匯報的結果,填寫統計表。
男生最喜歡的活動
活動 | 看書 | 踢球 | 看電視 | 畫畫 | 跳繩 | 玩電子游戲 |
人數 |
女生最喜歡的活動
活動 | 看書 | 踢球 | 看電視 | 畫畫 | 跳繩 | 玩電子游戲 |
人數 |
3.引導學生互相交流從上面的統計表中收集到的數學信息。
(從上面的統計表中可以分別知道男生和女生最喜歡的各種活動的人數)
4.引導學生觀察、對比:這兩個統計表有什么異同?
相同點:這兩個單式統計表統計的項目相同。
不同點:統計對象不同,數據不同。
5.師小結:每個統計表只能反映出男生或女生最喜歡的活動的人數情況,在對兩個統計表進行比較時不太方便,如果把這兩個統計表合并在一起,再進行觀察、分析、比較就容易多了。
設計意圖:從生活中收集的信息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參與單式統計表的填寫過程,使學生復習單式統計表的填寫方法,然后通過質疑,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探究新知
1.認識復式統計表。(課件出示復式統計表)
人數 活動 性別 | 看書 | 踢球 | 看電視 | 畫畫 | 跳繩 | 玩電子游戲 |
男生 | ||||||
女生 |
教師說明:像這樣把兩個統計表合成的一個統計表,叫做復式統計表。
教師結合課件介紹:
第一欄左上角為表頭,即
1.表頭被分成三部分,分別表示橫欄類別、表中數據和豎欄類別。橫欄為活動,有看書、踢球、看電視、畫畫、跳繩、玩電子游戲;表中數據為人數,填寫男、女生的人數;豎欄為性別,有男生、女生。
2.合作交流,根據復式統計表,回答下面的問題。
(1)男生最喜歡哪種活動的人最多?(男生所在的行,哪種活動下面的數最大,表明男生最喜歡那種活動的人最多)女生呢?(女生所在的行,哪種活動下面的數最大,表明女生最喜歡那種活動的人最多)
(2)參加調查的一共有多少人?(把表格中所有的人數加在一起,就是一共參加調查的人數)
(3)你對調查的結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議?(根據表格中的數據進行分析。比如男生最喜歡踢球的人最多,建議學校多開展這樣的活動;女生最喜歡看電視的人最多,建議她們不要長時間看電視,更不能因為看電視影響學習等)
3.小組討論交流復式統計表與單式統計表的區別。(同桌之間先觀察對比,再進行分析和討論)
教師小結:單式統計表只能反映出男生或女生最喜歡的活動的人數情況;復式統計表不僅能反映出所有學生最喜歡的活動的人數情況,還便于進行數據間的比較。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復式統計表》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三年級數學下冊《復式統計表》教案03-13
復式統計表05-02
(精品)三年級數學下冊《復式統計表》教案01-08
三年級數學下冊《復式統計表》教案4篇03-15
復式統計表教學反思04-28
復式統計表教學反思(精選12篇)03-14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的教案設計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