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15篇[優選]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的操作、實踐,感悟周長的含義,了解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一周邊線的長就是它們的周長。
2、通過圍、量、算等操作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測量、計算周長的多種方法。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發展數學思考能力,享受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
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測量并計算出周長。
教學準備:
圓形實物、繩子、直尺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受邊線。
1.認識邊線。
我們學校最近正在創建綠色校園,學校準備在校園一角開辟一塊花圃,(出示花圃,為了讓花圃更美麗,準備給它圍上一圈白色的柵欄,你覺得應該圍在哪里呢?指名2-3人說。(圍在花圃的周圍或者是邊沿)
請你上來指一指,好嗎?你們同意嗎?
同學們的意思就是沿著花圃的邊緣來圍柵欄。邊說邊演示課件。(花圃的實物隱去,顯示花圃的平面圖形,同時顯示紅色輪廓線)
我們就把邊緣上的這條線叫做它的邊線。這圈紅線表示的就是花圃一周的邊線。
板書:邊線。
2.感受物體表面的`邊線。
拿出一片樹葉,你能指一指這片樹葉一周的邊線嗎?指名一個人指。這是數學書的封面,(老師邊說邊摸),我從這里開始摸一圈所指出的就是數學書封面一周的邊線,你能學著老師的樣子摸一摸數學本封面一周的邊線嗎?除了這些之外,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物體的表面都有自己的邊線,請你先找一找再摸一摸它一周的邊線,說給你的同座位聽一聽。
集體交流。誰先來指一指,說一說。指名2-3人邊指邊說。
3.感受平面圖形的邊線。
剛才我們找到的摸出的都是物體表面一周的邊線,那這里有一些平面圖形,(圓,三角形,不規則圖形,四邊形)你能描出它的邊線嗎?請你描一描。學生自己描,描好后請學生拿上臺展示,(2人)請同學來評價。
在這幾個圖形中你最喜歡描哪個?說說為什么。(從學生的發言中引出邊線是有曲有直的,有長有短的。)
板書:曲,直,長,短
揭示:剛才我們通過摸一摸,指一指,描一描,一起感受了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一周的邊線。這一周邊線的長就叫做周長。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學習關于周長的知識。
板書:周長。
二.計算圖形的周長。
1.在剛才我們所描出的幾個圖形當中,你能說一說三角形的周長指的是哪里嗎?五邊形呢?請你從中選擇你喜歡的兩個圖形量一量,算一算它的周長。學生自己獨立測量計算,在練習紙上列式。誰來匯報一下自己是怎么算的,請同學拿練習紙上臺來說。
提問:你是怎么算三角形的周長的?(三角形的周長就是把它三條邊加起來的和)
那剩下的兩個圖形你們怎么沒有選擇呢?那我們有什么辦法知道曲線圍成的圖形的周長呢?請你們開動腦筋,討論一下,然后說說你的想法。同座位討論一下,再集體交流。
誰來說說你是怎么想的?(方法:1。用繩子圍著曲線圍成的圖形繞一圈,再把它拉直測量。還可以用其它的軟的材料代替繩子。
2.在圓形物體上做上記號,然后沿著直尺滾一圈,然后再看滾到哪里,讀出那里的刻度就是圓的周長。)
請你上臺來演示自己怎么量出圓形的周長的。
板書:(圍,滾)
小結:由曲線圍成的圖形的周長我們可以想辦法把它們一周的邊線化曲為直測量出它的周長。
3.P62/4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怎樣算周長,這里還有幾個圖形,看你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很快算出它的周長。 (學生說算式,師板書學生的算式)適當評價方法。
4.P62/5剛才的幾個圖形已經直接告訴你邊長,讓你求周長的,同學們想得都很好,現在這里有兩個圖形你能直接告訴我它的周長嗎?
三.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新的知識?
小學數學教案2
一、情景遺入
1、揭題導入
小朋友們,新的學期開始了,有一位小朋友正在為墻報剪花邊呢。我們一起去看看。
2、出示主題圖---
一個占整張紙的1/5,3個占整張紙的幾分之幾?
3、結合操作活動和圖形語言,探索并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
4、你是怎樣得出這個3/5的`呢?你能用算式來表示你的思考過程嗎?
1/5+1/5+1/5
1/5x3
5、這里的1/5表示什么?3呢?
6、這兩種思考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嗎?
那么,1/5x4表示什么意義呢?1/5x2呢?1/5x4呢?1/5x5呢?
你能迅速地說出1/5+1/5+1/5的計算結果嗎?你是怎樣計算的?
7、同分母分數的加法我們已經學習過了,這節課我們我們一起來探索分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8、板書課題
二、探索新知
1、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2、探索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3、問題呈現:
你能根據1/5x3的意義,寫出1/5x3的計算過程嗎?
4、試算,選出有代表性的做法交流-----
5、那么,你能計算出3 x 1/5 =?嗎?為什么?
三、鞏固 練習
1、完成涂一涂,算一算和練一練1
2、交流
3、完成試一試12
4、交流
四、全課總結
小朋友們,通過剛才的學習,你能總結分數與整數相乘的計算方法嗎?
各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4探究算法的合理性
下面我們就根據小朋友們總結的計算方法來做一道題目
出示6x5/9
獨立完成,選擇有代表性的做法板演。
黑板上的兩種計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你能根據它們計算的特點給它們命名嗎?你比較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請你選擇你喜歡的計算方法完成練一練3
小學數學教案3
教學內容:
蘇教國標版小學數學第四冊第73頁—75頁例題和想想做做第1—4題。
教學目標:
1.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通過操作,使學生經歷認識“倍”的學習過程,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會比較兩個數的倍數關系。
2.讓學生學會分析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會解答這樣的實際問題。
3.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發展學生觀察、比較、推理、遷移、有條理地敘述的能力,培養學生善于動腦的良好學習習慣。
4.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重點:
理解“倍”的概念。
教學難點:
理解“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幾倍”的含義和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紅色和藍色磁性圓片若干。
學生:練習紙1張、紅色圓片8個,藍色圓片8個。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通過課前談話引入情境圖
師:花壇里最先開放的是藍花和黃花。一起數一數,藍花有幾朵?黃花有幾朵?
你能說說藍花與黃花朵數之間的關系嗎?
(學生回答:黃花比藍花多4朵,藍花比黃花少4朵)
揭示:藍花與黃花的朵數之間還有著“倍”的關系。
板書課題:倍的認識
二、操作探究、形成對“倍”的初步認識
(一)“圈一圈”中建立“倍”的概念
1.教學例1
談話:如果把2朵藍花圈起來看作1份的,黃花有這樣的幾份?
學生在練習紙上圈一圈。
指名回答:黃花有這樣的幾份?你是怎樣圈的?
電腦演示圈的過程。
像這樣,(板書)藍花有2朵,
黃花有3個2朵,
我們就說,黃花的朵數是藍花的3倍。
談話:現在,誰能用“倍”說說藍花與黃花朵數之間的關系?
指名練習說。
2.通過變式,進一步認識“倍”,突出本質屬性
(1)改變幾倍數,及時類比,形成概念
(課件出示增加4朵黃花)
提問:現在黃花的朵數是藍花的( )倍呢?能用圈一圈的方法解決嗎?
在練習紙的第2題上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黃花有( )個2朵,黃花的朵數是藍花的( )倍。
匯報:黃花有(5)個2朵,黃花的朵數是藍花的(5)倍
反思:
(出示兩幅圖)
同樣都是2朵藍花,剛才我們得到黃花的朵數是藍花的3倍,現在怎么又變成5倍了?
黃花如果有10個2朵呢?有100個2朵呢?
(2)改變一倍數,凸顯本質,強化概念
(藍花又開了一朵)
談話:還是黃花和藍花比,小兔說:黃花的朵數是藍花的2倍;小豬說:黃花的朵數是藍花的3倍;到底是3倍、還是2倍呢?你同意誰的說法?
學生獨立思考,同桌交流,全班匯報。
繼續設疑,和例題比較,引導學生辨析。
全班匯報交流
小結:看來,在圈的時候不能隨意去圈,得根據一份的朵數來圈。
(二)“擺一擺”提升“倍”的認識。
情境:小猴要考考大家了(出示8個紅圓片),紅圓片的個數是藍圓片的幾倍?
猜測:藍圓片可能擺幾個,紅圓片能正好是藍圓片的幾倍?
思考:(出示2個藍圓片)如何調整紅圓片,使我們一眼就看出是幾倍?(課件演示)
操作:藍圓片還有可能擺幾個?拿出自己的圓片擺一擺,再和小組同學說一說你的擺法。
展示并介紹不同的擺法:
藍圓片擺4個,紅圓片的'個數是藍圓片的2倍;
藍圓片擺1個,紅圓片的個數是藍圓片的8倍;
藍圓片擺8個,紅圓片的個數是藍圓片的1倍
對比辨析:紅圓片始終沒變一直是8朵,怎么它和藍圓片的倍數關系發生變化了呢?你發現了什么?(突出理解:1份數在變化,倍數也在變化)
三、自主探索、探究“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計算方法
1. (出示情境圖)紅花12朵,藍花3朵。
談話:把紅花和藍花比一比,你能知道紅花的朵數是藍花的幾倍嗎?
追問:4倍?你們都認為是4倍嗎?說一說你的想法。
(1)圈一圈的方法
學生說出自己在腦海里圈圖的方法,問:你們是怎么圈的,紅花圈出了幾個3朵?
課件演示:把花排整齊,驗證圈的方法。
(2)列算式的方法。
學生說出計算的方法。
板書算式:12÷3=4(倍)
追問:你怎么想到用除法計算的呢?
結合圖進行引導:要求紅花的朵數是藍花的幾倍,其實就是想12里面有幾個3(出示:12里面有幾個3)。
動畫介紹:“倍”用來表示數量之間的關系,不是單位名稱。
2.變式練習,體現除法計算的優越性。
師:如果有更多的紅花和藍花,你會用什么方法解決問題?
(出示問題:紅花45朵,藍花9朵,紅花的朵數是藍花的幾倍?)
學生嘗試完成、集體交流。
為什么不圈一圈了呢?
揭示:在這里,用計算的方法更為簡便。
四、鞏固練習、拓展提升
1.連一連、填一填(數學書74頁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匯報交流。
師追問:紅蘿卜為什么要4個一連?
2.考眼力
(1)出示3根不同顏色的帶子。
提問:你能發現其中的倍數關系嗎?
搶答:( )帶子的長是( )帶子的( )倍。
(2)變式:紅帶子剪成和綠帶子一樣長。
提問:你又能發現什么新的倍數關系?
揭示:當兩個數量一樣的時候,它們之間是互為1倍的關系。
五、回顧總結、知識延伸
比較:出示藍花、黃花相差關系與倍數關系比較圖,全課總結。
延伸:結合班級人數,用“倍”說一句話。
板書設計:
倍的認識
藍花有2朵,
黃花有3個2朵,12÷3=4
黃花的朵數是藍花的3倍。
小學數學教案4
教學內容:
觀察5個或6個相同正方體擺成的物體
教學目標:
1、通過從下面、上面以及不同側面觀察5個或6個相同正方體擺成的物體,積累辨認物體視圖的經驗,體會物體的相對位置關系。
2、使學生主動參與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進一步學習利用實物或圖形進行直觀和有條理的思考,發展空間觀察。
3、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關系。
教學重點:
積累辨認物體視圖的經驗
教學難點:
體會物體的相對位置關系
教學準備:
學具盒
教學思路:
一、導入新課:
出示4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
讓學生觀察,說說從下面、側面和上面看到的視圖。
接著追問:還可以怎樣擺?
二、探究新知:
讓學生試一試,再看一看。
學生分組展示不同的擺法。
集體交流:你能找到擺的方法嗎?
引導學生發現:在原來物體的前面或后面,與原來的某一個正方體對齊著放一個都是正確的。
小學數學教案5
一、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認識分數,發展數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整數與部分的關系。
二、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整體1,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
難點:充分體會整數與部分的關系。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我們在三年級已經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你能舉出一些分數嗎?說說它們分別表示什么意義?
2、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分數的再認識》。
(二)創設情境,學習新知
活動一:分筆游戲,體會單位一
1、分筆活動,找4名同學拿著自己的筆來到講臺。(筆數是2的倍數:4、4、6、8)
2、請你們4名同學拿出自己筆的1/2,看誰拿的又快又準。
3、另找4名同學檢查。
4、同學們自己說說是怎么分的。(把全部鉛筆平均分成兩份,拿出其中的一份。)
5、師提問:他們都是拿出全部筆的1/2,可是拿出來的筆卻有的一樣多,有的不一樣多,這是為什么呢?(每位同學的'總數不一樣)
6、師總結:最初每位同學筆的整體不同,也就是單位1不同造成的,所以,他們的1/2也不同。原來分數還有這樣一個特點,你對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認識?
活動二:教材P34說一說。
1、帶著新的認識,我們來判斷兩個小朋友看的書一樣多嗎?
2、小剛和小明都看了各自書的1/3,他們看得頁數一樣多嗎?為什么?學生獨立思考一會,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饋。
3、師總結:因為書的薄厚不同,也就是總頁數不同,所以兩人看的頁數也不同。(整體不同,相同分數表示的數量也不同。)
4、在什么情況下,他們讀的一樣多呢?(整體相同,相同分數表示的數量也相同。)
5、請同學們再幫老師解決一個問題:王興國吃了一個蘋果的3/4,李曉陽也吃了一個蘋果的3/4。王興國說:我倆吃的一樣多。李曉陽說:我吃得比你多。他們誰說得對呢?
(三)鞏固練習
1、教材P34畫一畫。
2、教材P35練一練第一題、第二題。(在練習中,針對錯誤比較多的,進行集體講解,少的則個別講解)
四、板書設計
分數的再認識
整體不同,相同分數表示的數量也不同。
整體相同,相同分數表示的數量也相同。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我采取以小游戲為開篇來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分數,理解分數的意義。在教學和練習中我重點強調了平均分和體會整數與部分的關系。學生在練習時,也能體會到整體不同,相同分數表示的數量也不同,如印度洋海嘯捐款一題。但在練一練第一題寫分數時出現錯誤很多,其主要原因在于書中沒有平均分,而是要畫一條輔助線和旋轉圖形。
小學數學教案6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標準教材第二冊P10頁十幾減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
2、鼓勵學生獨立探究,充分發表自己的想法,呈現多種計算方法,初步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3、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回顧準備:
1、復習十幾組成
2、拍手組成。
3、創設情景
出示:過年的主題圖
過年你們去過年貨市場嗎?你門看看新年的`游園會里都有些什么?你們能從中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嗎?
二、探究交流:
1、從圖里你觀察到了什么?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
你會解答嗎?
2、整理算式
15-9=14-9= 12-9=
觀察這幾道算式,你能發現什么?
3、大家就一起來研究十幾減9
4、探索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
(1)分組探究
。2)匯報成果
三、自主練習,鞏固方法,體驗成功:
1、出示百果樹,你想吃什么就摘什么果子
。ü雍竺媸撬闶剑
2、交流經驗
你能把算的快的小秘密告訴大家,讓小朋友們共同進步嗎?
3、出示:迷宮路線圖!
比一比誰能最快回到家!
學生試算
展示學生作品。
4、出示:
-9=
有不同的填法嗎?跟你的同桌說說你是怎么填的。
5、學習了十幾減9,你能發現十幾減9里藏有什么小秘密嗎?
小學數學教案7
一、指導思想:
趣味數學能更好的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這學期通過趣味數學校本課程的學習,提高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通過學習深入地理解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已具備良好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度の稊祵W》為孩子們提供了一系列數學故事、益智問題和數學游戲。這些問題和活動為學生提供探索數學奧秘的機會,學生在參與這些數學游戲和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學價值,鍛煉數學智慧,運用所學的知識與技能,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目的要求:
1、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愛好,讓學生在探索解法的過程中親身體驗到了數學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數學方法的創造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產生了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向往感。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
2、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學習技能。
3、使學生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能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生活
中的作用。
4、培養學生與人合作、與人交流的意識和能力。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愿意主動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敢于質疑,樂于討論探究生活中各種現象,喜歡和他人合作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態度和方法,樹立攀登科學高峰的志趣和理想。
5、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敢于質疑、獨立思考、不怕困難等良好的學習習慣。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知道有付出才會有回報,并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
四、活動措施:
1.選好人才
先初步設定趣味數學興趣小組人數,各班主任利用班會做好宣傳發動工作,讓學生自由報名,再根據各班的報名人數從中選出具有一定愛好數學的學生作為學員。
2.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基于自己的學習需要而表現出來的一種認識傾向,它是學好一門課的內驅動力。學好數學,掌握數學的思維方式,是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活動中,通過
一些大家喜聞樂見的題目,逐步培養大家的“數感”,引導大家喜愛數學,以至于達到自覺學習數學的目的,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3.注重思維能力培養
數學學科是一門邏輯性極強的學科。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上課過程中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明確每節課的教學目標,設下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給學生“主動發展”的空間,大力推行“發現式”教學,同時要保證學生充裕的思考時間,著重培養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4.發揮“小老師”的作用。
學生當“小老師”改變了傳統的師生間單向傳遞知識的方式,使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知識的傳授者,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小學數學教案8
簡易方程
教學內容分析:
簡易方程的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以后教學的,在解方程式,學生可以根據等式的性質進行教學,也可以根據四種運算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進行教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優點。會用字母表示常見的數量關系,會根據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會解簡易方程。
3、會列方程解應用題。
【教學重點】
用字母表示常見的數量關系,根據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難點的值,解簡易方程和列方程解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復習的內容是有關簡易方程的知識,通過復習要進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優點,會用字母表示常見的數量關系,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會解方程,會列方程解應用題。
二、復習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公式,運算定律
1、 出示表: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
名稱 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換律 a+b=b+a
加法結合律 (a+b)+c=a+(b+c)
乘法交換律 ab=ba
乘法結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2、請學生說平面圖形面積計算公式和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公式。
3、用字母還可以表示數量關系,a表示單價,b表示數量,c表示總價,說出分別求總價、單價及數量的字母公式。
4、練習:期末復習第16題。
5、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做期末復習第17題。
(1)原來每月燒的煤用30c表示;現在每月燒的煤用30×(x-15)表示。
(2)學生計算現在每月燒煤的千克數。
三、復習方程的意義和解方程
1、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方程和等式關系是怎樣的?
2、練習:做期末復習第18題。
學生練習。講解第(3)題,在方程3x=y中y=21,先把y=21代人原方程成為3x=21再解方程。
3、做期末復習第19題。
請學生說一說解方程的方法。
4、做期末復習第20題。
學生列方程并解方程。
四、復習列方程解應用題
1、(1)列方程解應用題的特征是什么?解題時關鍵是找什么?
(2)請學生說一說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2、做期末復習第21—23題。
第21題:
學生說數量關系式,列方程并解答,根據已列方程寫出另外兩個不同的方程。
第22題:
師畫線段圖表示題目的條件和問題,學生列方程解答。
第23題:
學生說數量關系式、列方程解答。
五、全課總結
這節課復習了什么內容。
六、布置作業
小學數學教案9
一、教學目標:掌握有括號的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二、教學重點:掌握有括號的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難點:弄清有括號的運算順序。
三、教學準備: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A、準備題:
19 ×(935-875÷ 25) [51÷(120 -103)+24]×64
1、先讓學生說一說運算順序。
2、讓學生獨立完成。校對。
B、導入新課:
有括號的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和有括號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 相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括號的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C、講授新課:
例 3 :4.38 ÷ (36.94 + 34.3×0.2)
提問:1、在有括號的算式里要先算什么?
2、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學生獨立完成 。校對。
4.38 ÷ (36.94 + 34.3×0.2)
= 4.38 ÷(36.94 + 6.86)
= 4.38 ÷ 43.8
= 0.1
例 4 : [(5.84 - 3.9 ) ÷0.4 + 0.15] ×0.92
提問:1、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獨立完成。校對。
3、做錯的說一說錯的原因。
[(5.84 - 3.9 ) ÷0.4 + 0.15] ×0.92
= [1.94 ÷0.4 + 0.15] ×0.92
= [4.85 + 0.15] ×0.92
= 5 ×0.92
= 4.6
D、鞏固練習:
1.8×(1.4 - 0.26 ÷2) [7.6 - 5 ×(0.3 + 0.9)]÷10
1、先說一說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
2、抽兩名學生板演。
E、課堂小結:
在既有中括號,又小括號應該先算什么,再什么?
F、布置作業:
P - 52 第一題、第二題和第三題。
課堂作業本
練習 十一
一、教學目標:1、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2、掌握方程的解法。
3、學會應用題的分析方法。
二、教學重點: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難點:學會應用題的分析方法。
三、教學準備:卡片和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A、口算訓練:
6 + 4.4 = 0.01×80 = 7.4-0.9 = 6.3÷0.63 =
2.3×5 = 0.4×0.5 = 0.2÷0.04 = 5÷0.02=
18.6-6 = 5.4 + 6 = 9-1.35= 0.3×0.05 =
1、以小組開火車形式看口算報得數。
2、錯的說一說錯的原因。
B、比較訓練:
8 -0.8 ÷5 + 0.24 ×9
8 -(0.8 ÷5 + 0.24) ×9
[8 -(0.8 ÷5 + 0.24)] ×9
1、說一說每題的計算順序。
2、括號有什么作用?
3、抽三名學生板演,教師巡視,幫助學困生。
4、校對,錯的說出錯在哪一步?
C、求未知數:
7.2 + X = 15.4 X - 0.8 = 3.6
1、抽兩名學生板演,教師巡視。
2、說一說每題求X的依據什么?
D、應用題:
P - 53 第五題:
1、說一說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2、先讓學生分析數量關系。兩人相互討論。
3、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
4、 42 ÷1.5 表示什么? 42 + 42 ÷1.5 表示什么?
E、布置作業:
P - 53 第三題。
《課堂作業本》
練習 十一 (二)
一、教學目標:1、運用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進行簡便運算。
2、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3、學會分析解答應用題的步驟。
二、教學重點: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難點:學會分析解答應用題的步驟。
三、教學準備: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A、簡便運算:
0.27 ×99 + 0.27 0.25×1.25×40×8
(0.25 + 2.5 + 25)×0.4 8.4 + 7.66 + 2.34 +1.6
1、抽四名學生板演,教師巡視。
2、說一說錯的原因。
B、四則混合計算:
8.4 -8.4×1.5÷18
(1 - 0.99)×(38.6- 8.6)
[0.05 ×(83 + 117)]÷(9.6-5.6)
1、先說一說每題的運算順序。
2、抽三名學生板演,教師巡視。
3、校對,錯的訂正。
C、文字題:
2.5 乘以 6.6與1.4的和,積是多少?
1、求什么?積是哪兩個數相乘?
2、所以我們要先求什么?
3、列式計算。
D、應用題講解:
P - 55 第十二題:
1、要求平均每天的營業收入四月份比三月份多多少元?我們 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
2、四月份每天怎么求?三月份每天怎么求?
3、四月份為什么要除以30,而三月份要除以31呢?
E、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練習了哪些內容?哪些方面還掌握的不夠呢?
F、拓展題:
先讓學生討論完成。
G、布置作業:
《課堂作業本》
小學數學教案10
教材分析:
1.“找最小公倍數”是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材第三單元的內容,本冊教材對找公因數,最小公倍數的知識與約分、通分的知識進行了整合。
2.根據課標要求,本冊教材對“找最小公倍數”的要求適當地限制,求最小公倍數把兩個數限制在100以等。
3.“找最小公倍數”是學習通分的基礎,同時也是進一步學習分數四則計算,運用分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是分數教學的重點。
學情分析:
學生情況分析:在學習“找最小公倍數”之前,學生已掌握“找公因數”的方法和“找一個數的倍數”的方法,為學習“找最小公倍數”作好了鋪墊。
學生認知發展分析:注意留給學生自主探索的空間,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知識的遷移類推,培養學生遷移、分析、推理的數學能力。
學生認知障礙點:學生對認知“找最小公倍數”的方法還停留在膚淺、模糊的狀態,本節課的學習將為學生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含義,會利用列舉等方法找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2.過程和方法: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意義和應用,在原有的基礎上比較類推,探索找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和目標:通過學習,讓學生理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熱愛生活的情感,同時培養學生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幾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求最小公倍數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1.復習鋪墊
(1)找出18和24的公因數。
(2)歸納整理找公因數的方法。
2.情境引入,進行找倍數活動。
出示題目:暑假其間,-每隔2天上網,蘇老師每隔4天上網,7月31號 她們都同時上了網,8月份兩個老師哪幾天上網的'?分別用不同的顏色圈出來。
2.讓學生觀察日歷之后回答:-上網和蘇老師同時上網的日子是( )。它們都是()和()共同的倍數,也就是它們的公倍數;其中最小的公倍數是(),這也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
板書:最小公倍數
二、探討新知
1.出示教材中的表格,讓學生用符號標出4的倍數、6的倍數
問:既是4的倍數又是6的倍數有哪些?
根據我們剛學過的知識它們是4和6的( ),它們的最小公數是( ) 。
2.明確給出定義。
3.自主探索:找6和8的最小公倍數,總結找兩個數的公倍數的方法
4.總結常用的求最小公倍數方法是:短除法
三、鞏固提高
1.教材做一做
2.用短除法求下面每組數的最小公倍數
四、思維訓練
16和24 5和8 18和36
有一袋果,3個3個分余1個,5個5個分還余1個,這袋果至少有多少個?
五、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們有什么收獲嗎?
板書設計:
找最小公倍數
定義:幾個數公有的倍數叫做它們的最小公倍數,其中最小的公倍數叫做這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方法:1.列舉法;2.短除法;3.分解質因數法
評價設計: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1. 學生積極思考問題,給予表揚肯定。
2. 學生有比較類推的能力及時鼓勵和加以培養。
3. 課堂中學生的閃光點要及時表揚,對典型的合作學習給予肯定性評價。
4. 學困生要適宜鼓勵。
小學數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進一步認識物體或圖形的評移,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平移后的圖形。
2、掌握在放歌紙上畫平移后的圖形的方法。
3、進一步體會平移的特點,培養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畫出平移后的圖形位置教學難點:正確畫出平移后圖形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誰來說說怎樣判斷物體或圖形平移距離的方法?板題:圖形的平移
二、出示學習目標
進一步認識物體或圖形平移的特征和方法,掌握在放歌紙上畫出平移后的圖形的方法。
三、出示學習指導
1、認真看書例3,弄清題意后,思考怎樣移,注意順序,重點看黃色字體。
2、認真看例4,思考:這四個圖形能一次移到圖(2)嗎?應該怎樣移,有幾種移法?
四、先學
師:看書時比誰看書認真,坐姿端正。開始看書自學。
五、看一看
學生看書自學
師:看完的請舉手,下面老師要來檢測一下你們的自學效果出示檢測題2名學生板演,其他在練習本完成
六、做一做
練習六第3題
要求:要看清題中黃色字體的要求
1、指名板演
2、生獨立完成
七、后教
。ㄒ唬└
師:認真觀察黑板上的題,發現和你的答案不一樣的請舉手。(指名上臺用紅筆糾錯)
(二)討論
1、認為對的`舉手,為什么?
師:誰能說說怎樣畫平移圖形?師強調:(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平移前,先要確定圖形中某一點的位置,畫新圖形中的每條線段長度與原圖形每條線段長度要相等。
2、評正確率、板書
3、師:對照黑板上的答案,批改自己的。
4、教師小結: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了在方格紙上畫評移圖形的方法……下面就用今天所學知識來做作業,比誰的課堂作業做得又對又好。
八、當堂訓練
練習六第4題
小學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一)理解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計算法則。
(二)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三)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及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辯證觀點。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難點:理解把除數轉化成整數、除數擴大了多少倍,被除數也應擴大多少倍。當被除數的位數不夠時,用“0”補足。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去掉下面各數中的小數點,變成了什么數?各擴大了多少倍?
3.7,0.42,0.001,20.03。
2.把下面的數分別擴大10倍、100倍、1000倍是多少?
1.342,15,0.5,2.07。
3.填寫下表。
根據上表,說說被除數、除數和商之間有什么變化規律。(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商不變。)
根據商不變的性質填空,并說明理由。
(1)5628÷67=84;
(2)56280÷670=( );
(3)562800÷( )=84;
(4)562.8÷6.7=( )。
(重點、強調(4)的`理由。(4)式與(1)式比較,被除數、除數都縮小了10倍,所以商不變,還是84,即562.8÷6.7=5628÷67=84。)
(二)學習新課
1.學習例4:
做一條短褲要用布0.67米,56.28米布可以做多少條短褲?
(1)學生審題列式:56.28÷0.67。
(2)揭示課題:
這個算式與我們以前學習的除法有什么不同?(除數由整數變成了小數。)
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板書課題:。)
(3)探究算理。
①思考:我們學習了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現在除數是小數該怎樣計算呢?
(把除數轉化成整數。)
怎樣把除數轉化成整數呢?
②學生試做:
用投影打出學生做的結果,并由學生講解:
解法1:把單位名稱“米”轉換成厘米來計算。
56.28米÷0.67米=5628厘米÷67厘米=84(條)。
解法2:
答:可以做84條短褲。
講算理:(為什么把被除數、除數分別擴大100倍?)
把除數0.67轉化成整數67,擴大了100倍。根據商不變的性質,要使商不變,被除數56.28也應擴大100倍是5628。
小結:這道題我們可以通過哪些方法把除數轉化成整數?
(①改寫單位名稱;②利用商不變的性質。)
(4)練習:P20“做一做”第1題。
思考:你用哪種方法轉化?為什么?
同桌互相說說轉化的方法及道理。獨立計算后,訂正。
強調:利用商不變的性質,把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多少倍,由哪個數的小數位數決定?
(由除數的小數位數決定。因為我們只要把除數轉化成整數就成了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如0.756÷0.18=75.6÷18。)
2.學習例5:
計算:10.44÷0.725。
(1)要把除數0.725變成整數,怎樣轉化?(把除數0.725擴大1000倍轉化成725。要使商不變,被除數也應擴大1000倍。)
(2)被除數10.44擴大1000倍是多少?(10.44擴大1000倍是10440,小數部分位數不夠在末尾補“0”。)
(3)學生試做:
(3)比較例4與例5有什么不同?(被除數在移動小數點時,位數不夠在末尾用“0”補足。)
(4)練習:課本P20“做一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訂正。
3.總結:
思考: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應怎樣計算?
討論得出(填空):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計算法則是:
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先移動( )的小數點,使它變成( );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幾位,被除數的小數點也( )移動( )(位數不夠的,在被除數的( )用“0”補足);然后按照除數是( )的小數除法進行計算。
看書P20,劃出重點詞語。
(三)鞏固反饋
1.把下面各題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P21:1。
2.根據10.44÷0.725=14.4,填空:
(1)104.4÷7.25=( );
(2)1044÷( )=14.4;
(3)( )÷0.0725=14.4;
(4)10.44÷7.25=( );
(5)1.044÷0.725=( );
(6)1.044÷7.25=( )。
3.改錯:P21:3。
4.口算:
1.2÷0.3= 0.24÷0.08= 0.15÷0.01=
2.8÷4= 2.6÷0.2= 4.6÷4.6=
3.8÷0.19= 2.5÷0.05=
5.課后作業:課本P21:2,4。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除數是小數的除法,關鍵在于把除數轉化成整數,這就需要用到商不變的性質及小數點移動的規律。因此在復習中設計了根據商不變的性質填空,滲透了“轉化”的意識,為學習新知識做好準備。
新授課圍繞轉化過程,精心安排,設計提問,引導學生通過比較異同,發現聯系,促進遷移,實現轉化,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概括出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練習的設計突出了小數點移動的方法,使學生集中精力解決主要矛盾。為了強化算理,加強口算訓練,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填空練習,簡化純粹的計算,突出了技能的訓練。
板書設計(略)
小學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能夠運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自主的設計一些活動方案。
2、 對實際生活中的事件和現象,學生能運用可能性的知識進行合理地解釋。
教學重點:
在學生學習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礎上,提出自主設計方案。
教學難點:
讓學生自主設計活動的方案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教師做自我介紹。(生自由介紹)
你們學校五年級有幾個班?咱班被選中和老師一起來上課的可能性是多少?(生答)嗯,很難得!
這次講課活動啊,共有55位數學老師參加,那老師被抽到給你們上課的可能性是多少?(五十五分之一)是啊,在可能性這么小的情況下,老師有幸為你們上課,這個機會更難得!所以老師覺得,我和你們真的很有緣分,你們覺得呢?那么,就讓我們好好的`珍惜這份緣分,好好的利用這一節課的時間,可以嗎?
二、創設情境
同學們啊,你知道馬上就要到什么節日了嗎?(生:圣誕節)圣誕節這天你最盼望的是什么。浚ㄊ盏蕉Y物)
今天老師也給你們準備了禮物,想要嗎?只可惜,老師準備的禮物不夠,那我們不如玩個幸運摸獎游戲,試試你的運氣,怎么樣?摸到紅球的同學可以得到老師準備的禮物哦,誰愿意來試一下?(生摸球)
老師這個盒子里放入了1個紅球、兩個白球、三個紅球,通過游戲想一想,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生答)怎么想的?
師:在游戲中我們運用上節課所學的知識知道了“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是六分之一,像這樣好玩又有趣的游戲你能設計嗎?那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當一次小小設計師。
。ò鍟O計活動方案)
三、探究新知
設計活動一
。1)剛才只有x位同得到了禮物,可是老師很想把這些禮物都送給大家,那么怎樣往盒子里放球,會使你們摸到紅球的可能性大一些呢?(生陸續舉手)看樣子,有的同學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下面就以小組為單位,把你的想法與小伙伴們交流,看你們能設計出什么樣的方案?開始吧!
。2)小組活動,師巡視指導。
(3)哪個小組愿意到前面來匯報一下你們的設計方案?
。4)生分組匯報。
設計活動二
(1)為我班學生設計節目表演活動方案。師出示要求,生讀題。
(2)學生同位合作填表格,師巡視指導。
。3)學生匯報,師匯總。
。4)觀察這些方案,你有什么看法?
設計活動三
。1)為了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凡是參加活動的30名同學都可以得到一份紀念品,根據他們的興趣愛好,我準備了食品、學習用品和小型玩具三種紀念品,要使同學們得到學習用品的可能性是五分之二,該如何設計呢?你能幫我設計一個活動方案嗎?
。2)獨立設計活動方案,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匯報,教師匯總,那對于這些方案,你又有什么發現?
那你能不能根據他們的共同點,對這些方案進行總結一下?
四、鞏固應用
現在很多商場超市在節日期間,都想出了很多別出心裁的促銷活動。
1、下面是老師的調查情況(出示課件)學生讀題。
2、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設計。
3、匯報想法,實物投影總結活動情況。
4、看看另外一個商場的促銷活動吧!(課件)學生讀題
五、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都有哪些收獲?你有什么體會?
小學數學教案14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認識行與列,初步理解數對的含義;能在具體情境中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
2、使學生經歷從已有經驗到用數對確定物體位置的探索過程,體驗用數對確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簡潔性。
3、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經歷用數對確定物體位置的探索過程,知道用數對表示位置的方法。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數對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談話: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走進軍營,參觀戰士們的軍營生活,高興嗎?(播放:走進軍營,出示情境圖)看,戰士們正在進行隊列訓練呢,這一位是班長小強。
.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引出問題:小強在什么位置?(指名學生回答)
.問:為什么同一個人的位置,同學們的說法不一樣呢?
.結合學生回答情況進行小結:剛才同學們在描述小強的位置時,有的橫著看,有的豎著數,有的……由于看法和角度不同,產生了不同的說法,數學是交流的工具啊!標準不一樣給我們的交流帶來不方便,你想不想探討一些簡單又統一的方法來確定位置?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確定位置(板書課題)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ㄒ唬、在情境圖中確定位置
1.認識行與列
談話(同步演示):平時我們所說的“豎排”,通常叫做“列”,習慣上我們從觀察者的左邊數第1列、第2列……,平時我們所說的“橫排”,叫做“行”,通常從前往后數,第1行、第2行……。
問:現在你能用第幾列第幾行來說說張亮的位置嗎?(演示)王艷和趙雪的位置怎么說?想好了,說給同位聽。
指名同學說小亮和小明的位置,教師板書
2.認識數對
談話:剛才這位同學很快說出了小亮和小明的位置,老師寫的速度卻很慢,什么原因?
數學的一大特點是簡練,大家能不能想個更簡單的方法來確定位置,記起來簡單,還能讓別人一看就知道是第幾列第幾行?現在以小強的位置為例在本子上寫一寫,試一試吧。
學生獨立思考并寫出想法,然后小組交流。
全班交流。引導學生對全班交流的意見進行梳理小結:這些同學都用數和符號簡潔的表現出了小強的位置,真了不起!
介紹數對的寫法:數學家也是用2個數來表示一個地點或者人的位置,如:第3列第2行,先寫3,中間用逗號隔開,再寫2,外面再加一個小括號。象這樣的一對數,就是數對(板書),讀作:三二。前邊的3 表示第三列,后面的2表示第2行。用數對可以準確而簡練地表示出物體的位置。
請你用數對表示小亮和小明的位置,寫下來。(2名學生板演)
3.抽象圓點圖,加深對數對含義的認識。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用數對表示位置很簡單,看這個隊列圖,我們也能把它變得很簡單,F在我們把每個人的位置看作一個點,整個隊列就變成了這樣一副圖。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能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
2、使學生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3、能靈活運用到日常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能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能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正確區分列和行的順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我們全班有53名同學,但大部分的同學班主任王老師都不認識,如果我要請你們當中的'某一位同學發言,你們能幫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簡單又準確嗎?
學生各抒己見,討論出用“第幾列第幾行”的方法來表述。
二、探索交流,交流問題
新授
1、教學例2
(1)如果老師用第二列第三行來表示××同學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這樣的方法來表示其他同學的位置嗎?/2、
學生練習用這樣的方法來表示其他同學的位置。(注意強調先說列后說行)
。3)教學寫法:××同學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們可以這樣表示:(2,3)。按照這樣的方法,你能寫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嗎?(學生把自己的位置寫在練習本上,指名回答)/4、
小結例2:
。1)確定一個同學的位置,用了幾個數據?(2個)
。2)我們習慣先說列,后說行,所以第一個數據表示列,第二個數據表示行。如果這兩個數據的順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練習:
教師念出班上某個同學的名字,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寫出他的準確位置。
生活中還有哪里時候需要確定位置,說說它們確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學
。1)我們剛剛已經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學所在的位置,F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在這樣的一張示意圖上(出示示意圖),如何表示出圖上的場館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討論說出如何表示大門的位置。(3,0)
。3)同桌討論說出其他場館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學生根據書上所給的數據,在圖上標出“飛禽館”“大象館”“海洋館”“猴山”的位置。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學生獨立找出圖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我們今天學了哪些內容?你覺得自己掌握的情況如何?
小學數學教案15
教學要求:
使學生能夠應用比的意義,初步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方法。
教學重點:
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步驟。
教學難點:
掌握解題的關鍵。
設計思路:
通過小組合作解決現實生活中的焦點問題,從而激起他們探求新知的興趣,自己找到解答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方法。并培養他們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大家看老師給你們安排的座位就知道這節課我們采用的主要是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方式,希望大家在學習的過程中團結合作,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那么大家先商量一下,給你們小組起個名字吧,起好之后派一名代表將組名寫到黑板上。
二、復習,創設情境
復習題:六一班有男生16人,絲生人,則男生和絲生人數的比為():(),男生占()份,女生占()份,男生占全班人數的( )/( ),女生占全班人數的()/()。
師:誰來完成填,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堂上調查一組數據并將調查結果填在調查表上,調查表如下:
我們小組調查的'是()和()這兩個量,這兩個量的比是():(),其中()量占()份,()量占()份,()量占兩之和的()/(),()量占兩量之和的()/()。
師:打開電視或是翻開報紙,媒體競相報道的就是伊拉克戰爭,戰爭帶給伊拉克人們的是什么?大家看這么一組統計數字。
三、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例2:根據伊拉克政府提供的數字,截止到4月2日,在伊拉克戰爭中,伊拉克的平民約有6850人傷亡,其中死亡和受傷的人數比為25:112,請你求出死亡和受傷各有多少人?
師讀題,請小組成員討論一下,這道題該怎么做?如果有了結果,請各組派一名代表將算式列在你們組名的旁邊,計算時可以用計算器。
生分組交流,并將答案寫在黑板上。
師:大家看這道題一共有幾種做法,如果你對哪個小組的做法有問題盡可以發問。
生之間進行交流,從而發現用按比例分配解決這道題的方法。
師:你們用以前學過的舊知識解決了新問題真不錯!
師:我也有一個問題,你們的答案是否正確,你們檢驗了嗎?允許生有少頃的討論。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最新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1-24
小學數學教案04-25
小學數學教案06-12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6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