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9-11 08:15:32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優秀】小學數學教案9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9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優秀】小學數學教案9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了解有關利息的初步知識,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義,會運用利息的計算公式進行計算利息。

  2、使學生明白儲蓄的意義,進行教育,培育其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學生分組、幻燈機、存款憑證。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由小品導入新課

  師:在上新課前,我們來看一個小品。大家可要仔細看,等一下,老師有問題要考你們,看誰最聰明,好,現在請看:

  師:銀行職員,同學甲:儲戶小麗,同學乙:孜大爺。

 。妆持嘲,興沖沖地趕路,碰上乙)

  乙:喂,小麗,這么些早去哪里呢?

  甲:張大爺呀,我還要去銀行取錢呢!

  乙:取錢!真不懂你們這些人,錢好好地家里不放,偏偏要藏到銀行里,又要存,又要取,多麻煩。

  甲:大爺,這您就不懂了,這錢放在家里不安全,存到銀行里,不但能合理、有計劃地用錢幣還能支援國家建設呢!

  乙:真的嗎?錢存入銀行有這么好處,那我趕緊去把家里的幾百塊錢存了,省了我天天提心吊膽了。

  甲:大爺,再見

  乙:再見

 。桌^續走,到了銀行)

  甲:您好,我不想取回去年存的100元錢,請您辦下手續。

  師:好的請填一下取款單。(生填)

  師(把錢遞給甲)這是你的錢,數數看。

  甲:(數錢)驚訝地叫道:哎,怎么錢多起來了?

 。讚P起手中的錢)您多給了一塊八毛。

  師:(撫摸著甲的頭):真是個誠實的好孩子,錢沒錯,這1.8元是你應得的。

  二、新授:這到底是怎么回事,誰會知道,說說看!

  1、 學習利息的計算公式,及相應的幾個概念。生:(利息)

  師:同意這種說法嗎?是的,這就是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內容——利息(板書課題)

  師:那你對利息了解多少?生說。(取款時,銀行多支付的錢叫利息)

  師:說得真好,大家表揚他。

  師:再請幾位同學說說什么是利息,并引導學生說出小品中的1.8元是利息。

  師:你知道這1.8元利息是怎么算出來了嗎?請學生看書討論,后引導學生得出: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板書)生齊讀利息的計算公式。

  師:從這幾年來公式可以看出,要求利息,首先得知道什么?(本金、利息率、時間)

  師:我們已經知道什么是利息,對于本金和利率你知道多少,結合課本,請同學們說一說。生說。

  (存入銀行的錢叫本金,小麗的100元是本金)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利率,利率是由銀行的規定的。有按年規定的,叫年利率,有按月規定的,叫月利率,利率可根據存款的長短,和存款的方式不同而不同)生沒說到的,教師可進行補充,并出示:

  小麗整存整取的年利率是2.25%

  讓學生說說這整存整取是什么?

  (是存款方式,存款有活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等方式)

  2、 計算利息。

  師:好,現在請同學們根據這個公式。

  出示:小品中的小麗把100元存入銀行,整存整取一年。年利率是2.25%。到期,利息是多少?

 、 學生獨立完成,請一學生上臺板演。

  100×2.25%×1=2.25(元)

  ② 讓學生說說列子中的每個量代表什么?根據什么進行列式。(100是本金,2.25%是利率,1是時間,2.25元是利息)

  3、 稅后利息的學習及計算。

  師:2.25元是利息,這可就奇怪了,可小麗只拿到1.8元。這到底是怎么回事,難道錢真的算錯了嗎?

  讓學生自由說,不清楚,可以翻書找找原因,小組進行討論,得出:

 。▏乙幎,存款的利息要按20%的利率納稅)小麗得到的實際上是納稅后的利息叫稅后的利息。教師板書:稅后利息。

  師:那稅后利息該怎么算呢?想想看,看誰的腦子最聰明,轉得最快。

  學生討論思考后,師引導得出:

  稅后利息=利息-利息×20%=利息×(1-20%)

  師:看來,同學們真了不起,利息已經算出來了,現在,算稅后利息有困難嗎?好動筆。學生計算,請一同學板演:

  2.25×(1-20%)=1.8元

  或2.25-2.25×20%=1.8元

  師: 現在,大家知道,小麗,多得的1.8元是怎么回事了嗎?生:知道。

  出示第三個問題:小麗一共可取回多少元?

  師:這“一共”包括什么?(本金和稅后利息)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反饋。

  100+1.8=101.8(元)

  答一共可取回101.8元。

  4、 反饋練習,讓學生看教科書P124—P125內容。

  師:還有什么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請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解決。……

  師:同學們表現真好,現在讓老師來考考你們,看誰知識掌握的最牢。

  出示:①把錢存入銀行,只對國家有好處( )

  ②所有的利息都要納稅( )

 、鄞婵畹睦20%的稅率納稅( )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不斷更新。傳統的數學教學越來越顯示出不足與滯后,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與變革。這種變革迫切要求數學課堂教學從低年級起就要訓練學生會參與、會發現、會運用、會創造。

  一、學會參與

  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前提、基礎是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把學生看成具有主觀能動意識的社會人;要切實建立平等、民主、友愛的師生關系,創設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要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熱情、旺盛的求知欲、持久的學習興趣、愉悅的情感體驗。這樣才會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充滿生機與活力,學生才會樂于參與、主動參與、積極參與。

  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如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①讓學生參與動手操作、實踐。從人的大腦功能看,右腦負責表象,是進行具體形象思維、直覺思維的中樞,而常規教學中“重左輕右”的傾向較為嚴重,操作實踐則是有效開發和利用右腦的好方式。讓學生參與動手操作實踐,能促進左右腦的和諧發展,利于創新思維的發展。操作活動是手與眼協同活動對客觀事物的動態感知過程,又是手與腦密切溝通把外部活動轉化為內部語言形態的智力內化方式。手能夠教會頭腦準確地、清晰地思考(蘇霍姆林斯基語)。

 、谧寣W生參與觀察、分析。觀察是認識事物的基礎;了解事物的表象,是產生創造的重要前提,而分析則是透過現象看本質。在教學中要訓練學生的思維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如教師要求學生利用一張長方形紙,折出它的1/2。學生思考后,說出幾種折法后,應及時引導學生對正確的折法進行觀察、分析,從而找出其中的規律:只要折線通過長方形的中心就可把長方形分成相等的二份。可有效地訓練學生的判斷、推理、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圩寣W生參與抽象、概括數學規律、數學事實。通過抽象概括,使人們對事物的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如梯形面積計算教學,可先以小組為單位動手操作,再引導學生討論,明確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是梯形上下底之和,它們的高相等,每個梯形面積是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當學生有了具體的感性認識,再引導學生抽象概括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就“水到渠成”了。

 、芙o學生創設主動參與和表現的機會。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并給他們表現的機會,這是發展學生數學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目前,數學課上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率還比較低,不利于調動所有學生的學習興趣。表現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一種有效的方式,讓所有學生在討論、交流中,都有表明自己觀點、交流自己思想的機會,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和方法。

  二、學會發現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不好的教師是傳授知識,好的教師是讓學生去發現問題”。教學中,要做到在知識傳授的同時,重視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發現,并盡量展示學生思維的全過程,從而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如圓柱的表面積計算教學,應先讓學生將圓柱側面通過剪然后展開,觀察側面的形狀,思考側面面積的計算方法,再通過討論,發現并概括圓柱體的側面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學生通過操作、分析、思考,經歷了“圓柱側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領會了圓柱側面積計算公式的來龍去脈,更重要的是在操作發現獲取探求新知的技能。

  三、學會運用

  “學生把讀過的東西或者教師講述的東西背得爛熟,回答得很流暢,——這也是一種積極性,然而這種積極性未必能促進智力才能的發展。教師應努力達到學生思考的積極性,使知識在運用中得到發展”!皟和趯W習中遇到困難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識在他們那里常常變成了不能活動的.‘貨物’,積累知識好像就是為了‘儲備’,而不能‘進入周轉’,知識沒有加以運用(首先用來獲取新知)”。從蘇霍姆林斯基的這二段話可看出幫助學生學會運用知識是多么的重要。

  學生能否運用所學知識順利的解決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是評價數學教學成敗的重要指標。如:長方體表面積、體積教學后的一道綜合習題設計:請測量一本書的長、寬和高,①計算這本書的表面積和體積;②現有4本同樣的書,用兩種方式包裝(如下圖),問哪種方式更省包裝紙?這一練習活動綜合了測量、估算、計算并比較規則物體的表面積以及選擇最優方案等有關知識與方法,充分訓練了學生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學會創造

  創造是指最終產生新的有社會價值的成品的活動或過程,是發現的最高形式。發明家通過研究最終產生了對人類來說是新的和有社會價值的成品的活動是創造,而對學生個體而言,如能在學會求長方形和三角形面積的基礎上,通過操作實踐,發現把梯形分割成長方形和兩個三角形,并運用舊知求出了梯形面積,總結出求梯形面積的方法,這就是數學基礎教育所要培養的創造。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是十分重要和切實可行的,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①教師應不斷給學生創設富有變化且能激發新異感的學習環境,善于提出學生感到熟悉又需動腦筋才能解決的問題,并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索、發現規律,得出結論;還要鼓勵并尊重學生的質疑,把學生看作學習的真正主人,使學生胸中時刻燃燒起求知和創造的烈焰。

 、诮虒W中要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相信每位學生都具有發展創造力。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要多給學生思考的機會和時空,多給學生表現的機會,讓學生在探索知識的產生、形成過程中,品嘗成功的喜悅,促使思維的再活動、再創造。

  ③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著重培養學生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特性。要鼓勵學生敢于標新立異,尋找與眾不同的解題途徑;誘發學生從多角度、多側面、多方位思考問題,大膽嘗試、創新,獲取合理、新穎、獨特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軇撛焖季S在一定意義上說,是分析思維和直覺思維的統一。分析思維是以一次前進一步為特征的,而直覺思維則是對于突然出現的新事物、新現象、新問題及其關系的一種敏銳而深入的洞察、直接的本質的理解和綜合的整體判斷。教師要大膽鼓勵、引導學生跳出常規思維的圈子,培養他們的直覺思維能力。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一個完整的教案包括以下內容:

  【教學內容】

  【教材簡析】

  【教學目標】

  【教學重難點】

  【教學用具】

  【教學過程】

  教案格式要求:

  目標明確流程清晰預設充分意圖明顯行文嚴謹回顧全面

 、沤虒W內容。

  要寫明所教學的內容是哪個版本第幾單元(第幾信息窗)第幾頁。

 、平滩暮單。

  要寫明本節教材的來龍去脈,即本節的知識基礎和為哪些后續知識做準備(即承上啟下的作用),以及信息窗所呈現的素材意圖。

 、墙虒W目標。

  三維目標都要兼顧,不僅要有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更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冉虒W重難點。

  重難點要找準,以便在教學過程中重點講解。

  (5)教學過程

  1.教學環節要清楚明白。每一個大環節、每一個大環節中的每一個小環節都要層次清楚,目標明確。

  2.重要知識不要遺漏,尤其要注意練習環節。以前老師們往往不注重練習環節的'設計,只是呈現練習題的內容,而對于練習過程的預設、練習題的處理沒有一一寫明,F在要求要把練習的的每一個環節呈現出來,要充分預設。

  3.要注意和教學實錄的區別。教學實錄的形式一般是師:生:,教案撰寫則要運用諸如談話、引導、提問、小結等用語。

  4.每個教學環節都要有設計意圖,即這一環節你之所以這樣設計的原因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注意,設計意圖不是教學環節。

  5.預設要充分。每一個教學環節,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在這個環節會出現什么情況,針對這些可能出現的情況,教師分別應采取什么措施,這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會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這樣就會達到心中有學生的境界。(教案右側,有專門寫預設與設計意圖的地方,寫的時候請注明預設:設計意圖:幾個字)

  6.回顧要全面。課堂“總結回顧”時,不能走過場草草了事,也要充分預設,要引導學生對全課的所學知識點、學習方法、情感體驗等進行梳理歸納,在交流時還要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與以前的知識進行前后的聯系,教師再進行適當的引導和總結提升。

  7.撰寫教案時行文要嚴謹。包括教案的的格式、字號、大小標題的序號寫法、標點符號等等都要非常規范。

  教案撰寫的水平,體現了老師理解教材的水平以及靈活調控課堂

  的能力,從而為更好的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打好基礎。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P47,例6,練一練,第1~4題。

  教材分析:小數除法經常會出現除不盡或者商的小數位數較多的情況。但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并不總是需要求出很多位小數的商,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近似值就可以了。本節課讓學生掌握,在一般情況下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值,但也有特殊的情況,要根據實際情況保留位數。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43.9095保留整數是( )

  43.9095精確到十分位是( )

  43.9095保留兩位小數是( )

  43.9095精確到千分位是( )

  提問:用“四舍五入”法怎樣保留位數的?你是怎樣想的?

  為什么要用約等于號?

  2.引入新課:求商的近似值。

  二、新授:

  1.自學例6:五年級一班有42名學生,在一次救災活動中共捐款384元。全班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

 、賹W生試做例題,發現除不盡,然后交流怎么辦?

 、谏虨槭裁匆A魞晌恍?(根據實際情況回答)

 、凵桃A魞晌恍,只要除到小數部分第幾位?用什么方法保留位數?

 、苷f說余數的意義,表示幾個幾分之一?

  2.小結:求商的近似值,一般先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數位數多一位,再按照“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

  三、鞏固練習:

  1.練一練,第1題。

  求商的近似值,保留兩位小數。(做完之后,讓生說說怎么想的)

  3.6÷1.7 19÷7

  2.小結:判斷說明。

  如果要保留兩位小數,那么只除到小數部分第二位,能不能判斷出千分位上滿不滿五?

 。ㄈ绻揭A舻纳痰奈粩狄院,也可以看余數滿不滿除數的一半來取商的近似值…)

  1. 練一練,第2題。

  求商的近似值。保留三位小數。方法不限。

  45.5÷38 0.2÷0.64

  4.練習十二,第2題,填表。

  想一想,每到除法算式,先除到商的哪一位上 ,再分別取近似值比較方便?

  5.根據實際情況去近似值:

 、儆幸环N油桶,最多能裝油2.6千克,要裝40千克油,需要這種油桶多少個?

  ②一件襯衫要釘6粒紐扣,現有100粒紐扣,能釘多少件襯衫?

  做完之后肯定有不同意見,可以讓學生自己商量、討論解決。

  老師可以介紹一下兩種保留位數的方法:進一法和去尾法。并交流一般在什么情況下要用到。

  四、全課總結:略。

  五、課堂作業:第1、4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能正確找、畫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2、通過動手操作等活動,初步感性地了解軸對稱圖形的性質;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能力,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合作能力。

  3、通過對生活事物及相應圖形的欣賞,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陶冶情操。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對稱現象

  教學難點:

  能正確找、畫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教具準備:

  課件、各種對稱的圖片,剪刀,長方形,正方形,圓。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猜一猜、激趣導入。

  老師:在這花兒盛開的季節里,昆蟲們歡快的飛舞著,看!它們向這兒飛來了,不過它們只有半個身影。它們說:“只要你猜對它們是誰,它們就會出現!

  老師:請你猜一猜它們分別是什么?(課件出示:蜻蜓、蜜蜂、蝴蝶的半個身影,讓學生猜一猜,猜中的就出示昆蟲的另一半。)

  老師:同學們真棒!那你們仔細觀察這些昆蟲,你發現了什么?

  生:它們兩邊都是一摸一樣的。

  老師:像上面的左右兩邊都一樣的物體,我們把它叫做對稱。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更多對稱的知識。

  觀察、感知,互議自己的發現。有的同學從圖案的形狀上觀察出對稱的特點。

  匯報自己的發現:這些圖形的兩邊都是一樣的。

  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軸對稱圖形。

  二、探索交流 解決問題

  1、剪一剪 ,教學教科書29頁例1

 。1)老師示范,先將一張紙對折,再畫一畫,最后沿畫的線剪。打開是一件上衣。

 。2)學生模仿,做一個剪紙。學生動手剪時,老師:用剪刀時注意安全,不要傷到自己的小手。

  完成后觀察這件上衣有什么特點?(是對稱的`)

  (3)小組內說說你是怎樣剪對稱圖形的?

  (4)展示學生剪的作品。(把優秀作品貼黑板)

  老師:同學們剪得都很漂亮,在對稱圖形的中間你發現了什么?

  生:我發現所有圖形的中間都有一條折痕。

  老師:對,這些圖形中間都有一條折痕,這條折痕把這個對稱圖形分成了左右(或上下)完全一樣的兩部分。那咱們能給這條折痕起一個名字吧!這條折痕在數學王國中叫做對稱軸。(板書:對稱軸) 翻到教材29頁,拿出剪刀、長方形紙,照樣子剪一剪,剪好后展示自己的作品。

  剛才我們發現圖片里都是對稱的圖案,能不能通過我們的小手也來找一找對稱圖形呢?

  2、折一折

  (1)拿出課前準備好的長方形紙先左右對折,打開看一看,你發現了什么?(左右對稱)再上下對折,又發現了什么?(上下對稱)

 。2)拿出準備好的正方形紙片折一折,你發現了什么?(同桌互相說一說)

 。ㄉ舷聦ΨQ,左右對稱,對角也對稱。)

 。3)拿出準備好的圓形紙折一折,你又有什么發現?(不管怎樣對折,都是對稱的。)

  教師小結:通過對折,我們知道了長方形、正方形、圓形都是對稱圖形。

  老師:先用直尺標齊,再用虛線畫出對稱軸。

  學生自由發言。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課本29頁,做一做。

  圖形中哪些是對稱的,畫出它們的對稱軸。

  2、下面的字母、數字和漢字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它們各有幾條對稱軸?

  1 2 3 4 5 6 7 8 9

  3、教材第33頁練習七第1-3題。

  四、回顧整理,拓展延伸

  1、這節課我們認識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

  2、師小結:同學們都說對稱圖形很美,是啊!只要我們用眼睛仔細去觀察,用雙手去創造,就能用對稱圖形把生活裝扮得更加美好!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認真組織拼擺,觀察和交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使學生體會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視圖的不同擺法,從不

  同位置觀察不同的物體可能看到的視圖,以提升學生對實物及視圖進行轉化的能力。

  2、通過學習,使學生發展空間觀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的不同視圖,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用4個大小相同的正方體,分別將它拼擺成以下形狀。

  請同學們分別說說它們從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看,分別看到了什么形狀?

  2、指出:剛才的形狀分別是由4個大小不同的正方體拼成成的,但由于拼擺的方法,觀察的位置不同,我們在各個面看到

  的形狀也不太相同,這節課,我們繼續用物手中的大小相同的正方體拼擺,進一步學會如何觀察物體。

  二、教學新課

  1、剛才我拉用4個大小相同的正方體擺成了這個形狀。

  ⑴想一想,此時從正面看,你看到什么?

 、铺釂枺喝绻藭r再添加一個小正方體,放在什么位置不影響正面看到的形狀?你想怎么擺?

 、侵该麉R報,并分別演示,啟發學生再想一想還有些什么其他擺法。

  ⑷引導學生觀察,比較:

  想一想,這幾種辦法擺放后,從正面看到的形狀不變,再添加一個正方體擺放時有什么規律?

  指出:在原來物體的前面或后面,與原來的某一個正方體對齊著放一個都可以。

 、烧垖W生們仔細從上面側面觀察,

  提問:這時看到的形狀與剛才一開始的形狀一樣嗎?

  小結:由于觀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狀是不一定相同的;在同一方位觀察不同的形狀,卻是可能相同的。

  2、教學試一試:

  先還原成以上形狀。

 、努F在這里的幾個大小相同的小正方體,從上面看一看,你看到什么形狀?

  組織討論:如果從上面看形狀不變,再添加一個可以擺在哪兒?

  學生們分組討論并操作。

  指名匯報,交流想法并擺一擺。

  提問:此時再分別從正面、側面觀察,你們看到的形狀一樣嗎?為什么?

 、七原之后,讓學生從側面看一年,記住你所看到的。

  提問思考:如果從側面看形狀不變,再添一個可以擺在哪兒?

  學生分組討論并操作。指名交流匯報并擺一擺

  提問:相懷想,如果此時你從其它幾個方面去觀察,看到的形狀會一樣嗎?為什么?

 、切〗Y:觀察物體時,在同一個位置看到的相同的視圖可能有不同的擺法,而從不同位置觀察不同的物體可能有相同的

  視圖,但也可能不同。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⑴出示圖并說明要求

  ⑵學生獨立完成,如學生有困難可讓學生先擺一擺⑶集體訂正。

  2、“想想做做”第2題右邊兩題。

 、虐匆笳埻瑢W們先照著樣子擺一擺。⑵請學生們依次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

 、窃僬埻瑢W們同時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讓學生們比一比在同一個方位看到的形狀是不是一樣的。

  3、“想想做做”第3題。

 、弄毩⑼瓿散品纸M匯報。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先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再組織全班交流,如果學生感到困難,教師可以讓學生用學具擺一擺。

  四、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布置作業

  完成家庭作業書觀察物體地一課時練習。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學會利用7、8、9的乘法口訣進行求商。

  2、能比較熟練地進行除法求商。

  3、進一步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和運用除法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會提出除法應用題的問題,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口算練習:我們來開一列特別快列車來計算出他們得數吧﹗

  93 84 86 255 306

  183 59 44 62 78

  2、根據乘法寫出兩個除法算式。47=28

 。叮福剑8

 。罚梗剑叮

  3、將下列口訣補充完整要。

  二七( ) 六九( )

 。 )八五十六 六八( )

  ( )八三十二 九九( )

  ( )九四十五 ( )七二十一

  二、合作探究

  1、談話引入:你們最喜歡過什么節日?是啊,六一兒童節快到了。小朋友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忙著布置自己的教室呢!

  請你仔細觀察主題圖,說說圖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從圖上你可以了解哪些數學信息?

  2、小組探究: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3、解決問題:

  a、他們做了56面小旗,掛成8行,平均每行掛幾面?

  學生列式:568=

  用什么方法求商?你是怎樣想的?

  要是掛成7行呢?

  b、做了49顆星,平均分給7個小組每個小組分多少?

  c、帶來了27個氣球,每9個擺一行,可以擺幾行?

  獨立完成,學生匯報。

  學生歸納概括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

  74= 82= 96=

  284= 162= 546=

  287= 168= 549=

  2、數學書練習題吹泡泡:

  (1)小八戒吹出了這么多的泡泡太美麗了,你會用口訣把這些泡泡上的題目算出來嗎?

 。2)開火車計算。

  3、小兔子過河:把同學分三大組,看哪個組的小兔子先到達對岸?先到達的獎勵一顆星。

  4、小鳥回家:

 。1)學生獨立計算

 。2)連線

 。3)匯報每一題計算時所使用到的口訣。

  5、拓展題:

  ( )( )=7

  ( )( )=8

  ( )( )=9

  四、課堂總結:

  在今天的學習中我們不僅解決了數學問題,而且還進一步熟練了用乘法口訣來求商。在以后的除法中只要大家能夠熟記口訣,就能很快算出除法的商了。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會看鐘表上的半時。

  2. 培養學生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生活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整時與半時的區別,半時的兩種寫法。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鐘表模型、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

  1. 出示明明起床、吃飯、讀書、運動的圖片。

  2. 提出問題。

  A.同學們,勤勞的明明要寫一篇日記,他還沒有學過鐘表的表示法,你能幫幫它嗎?你能正確的說出鐘面上的時刻嗎?

  生:明明早晨6點就起來了。

  B.他在什么時刻吃早飯呢?這個時刻以前我們沒有學過,你知道嗎?

  生:7時半。

  C.那么明明是在什么時刻開始讀書的呢?

  生:他在8時半讀書。

  D.下午明明他們有一節體育課,你知道明明踢球是在什么時刻嗎?

  生:3時半他在踢球。

  揭示課題:明明是個很守時的孩子,他每天6時起床,7時半吃飯,8時半讀書,3時半踢球。

  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半時。(板書)

  [運用多媒體動畫課件創設情景,溝通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來激發孩子們的興趣,集中他們的注意力,為學習新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課件出示3時半鐘面。

  A.你能說出這是什么時刻嗎?請用你的.學具鐘表,依照圖上鐘面撥一撥。

  B.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四人小組討論一下。

  學生自主匯報:時針指向3和4中間,分針指向6,就表示3時半。

  3. 依次出現4時半、10時半、7時半

  請小朋友們觀察,并動手撥一撥,說一說。

  A.你們發現了什么?

  生:我們發現4時半、10時半、7時半它們的分針都指向6。

  B.半時和整時分針指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生:整時它的分針都指向12,半時它的分針都指向6。

  總結得出:幾時半的時候,分針總是指向6,時針總是指在兩個數的中間。

  4. 引導學生觀察半時的寫法。(討論)

  整時有幾種表示法?想一想半時的電子表表示法應該是怎樣的呢?

  生歸納:電子表的半時用30表示。點左邊是幾,點右邊是30,就表示幾時半。

  [通過動手撥一撥,觀察、互相交流,找到半時分針與時針指的位置的特征,使學生充分了解時針、分針在半時時候的指向。]

  三.實踐應用

  1.想一想你自己的生活,說一說自己一天的生活中,幾時半都在做什么,加深對半時的認識。

  完成小英的作息表。

  2.游戲活動

  A. 教師說出幾個時間,讓學生用鐘表學具撥一撥。

  B. 同桌合作,一個說時刻,另一個撥出來,相互交換。

  3.讓學生任意撥一個你最喜歡的時刻,并說一說這個時刻你在干什么?(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后,鼓勵同學們上臺講一講自己最喜歡在那一時刻干什么?

  [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和應用意識,同時,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知識中的樂趣。有學好鐘表的欲望。]

  四、全課小結

  今天大家都學會了新本領。我們可以一起來幫助小蜜蜂完成它的日記了。

  同學們,我們認識了鐘表,知道了時間是很寶貴的,希望小朋友們像明明一樣做一個遵守時間和珍惜時間的好孩子。

  五.拓展創新

  為自己設計一個快樂的星期六。

  [讓學生通過設計星期六的活動,激發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

  教學反思:

  認識半時是認識鐘表的第二節課,學生已經在前一天認識了鐘面也知道了整時的表示法。這節課是上一節課的延伸。我的設計上主要是要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去主動的獲取知識。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本節課初通過讓學生幫明明寫日記的要求,讓學生產生幫助別人的意識,有了一定的目標性,因而很快地進入了狀態。學生的學習是主動積極的。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這節課很多知識的總結都是由學生通過自主的討論,操作自己得出來的。學生通過觀察,以及動手撥一撥、認一認,自己找出半時的時候分針、時針所指位置的特點。在反復操作中強化學生對半時的印象,但又不覺得枯燥。因為即使在練習的設計上,我也力求多變和有趣,通過游戲的形式去鞏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三.實踐應用,拓展創新

  用實踐應用活動鞏固知識,更貼近孩子的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在課末布置的作業中讓孩子為自己設計一個愉快的周末,使所學知識能夠真正派上用場,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理自主能力。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立方體的特征及其各部分名稱。

  2、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掌握立方體的特征。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1、導入。

  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體,但生活中有一些特殊的長方體(實物出示),我們把這類長方體叫做正方體,也叫立方體。今天我們就來認識立方體.(板書)

  2、認識立方體的特征:

 。ㄆ聊谎菔荆┌验L方體的高和寬延伸,得到一個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我們叫它正方體。(也叫做立方體)(板書)

  請學生觀察自己的正方體,然后也從面、棱、頂點三方面來研究正方體的特征。

  提問:

  (1)正方形有幾個面?每個面都是什么圖形?每個面面積大小怎樣?

  (2)正方形有幾條棱?每條棱長度怎樣?

  (3)正方形有幾個頂點?

 。ò鍟赫襟w每個面都是面積相等的正方形,每條棱長度相等)

  問:正方體和長方體有什么關系?

  師:我們用這樣的圖來表示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系。

 。ㄆ聊伙@示)

  3、:你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4、板書設計:

  正方體(立方體)

  面:6個面每個都是面積相等的正方形

  棱:12條棱每條棱長度相等

  頂點:8個頂點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7-13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网站,综合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精品一级毛片A久久久久,欧美一级待黄大片视频
在线播放国产在线一区 |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免费 | 色婷婷日日躁夜夜躁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天跟新 | 五月天Av在线进入不卡 | 日本中文字幕免费高清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