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通用7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繪制平面示意圖,通過制作平面圖的過程,使學生知道如何根據方向和距離,在圖上標出物體的位置。
2、通過繪制平面圖,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和能力。
3、通過解決問題,使學生體會所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興趣和意識。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合作繪圖、練習鞏固
目標:是通過看圖回答問題,復習、鞏固有關圖上方向、角度、距離等知識,為下面自己繪制平面圖作準備。
(1)停車場在廣場的方向,距離大約是米。小紅家在廣場的偏方向,距離大約是米。
(2)地鐵站在廣場東偏南45度方向,距離廣場100米。你能在圖上標出地鐵站的位置嗎?并說一說是怎么想的。
1、出示學校的錄相或圖片
問:學校中有哪些建筑?現在有一些數據,能根據這些數據將這些建筑物在平面圖上標出來嗎?出示數據:教學樓在校門的'正北方向150米處。圖書館在校門的北偏東35度方向150米處。體育館在校門的西偏北40度方向200米處。活動角在校門的東偏北15度方向50米處。
2、小組討論:你們打算怎么完成任務?有什么問題要解決嗎?
3、小組匯報完成平面圖繪制的計劃,教師進行梳理:
(1)繪制平面圖的方法:
先確定平面圖上的方向,再確定各建筑物的距離。如果學生沒有說道,老師可以進行引導:你們打算怎樣在圖上表示出150米,200米和50米?從而幫助學生確定比例尺,和圖上距離。
(2)小組合作完成,可以怎樣分工,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務。
4、小組活動,繪制平面圖。
5、展示各組繪制的平面圖,集體進行評議。
(1)評價繪制的正確性,如果平面圖有問題,說一說問題是什么,應該怎樣確定位置。
訂正后交流:你們組認為在確定這點在圖上的位置時,應注意什么?怎樣確定?
教師小結:繪制平面圖時,一般先確定角度,再確定圖上的距離。
(2)比較各個平面圖,為什么有的圖大,有的圖小?
小結:1厘米表示的大小不同,圖的大小也不同。練習:1、完成書上習題21頁3、4題并訂正。
二、在紙上設計小區,并說明各個建建筑的位置。
老師提供給學生一些建筑物的圖片:如醫院、學校、商店、銀行、郵局、藥店等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兩點之間的連線,線段最短。(教材35頁—36頁)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體會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知道兩點間的距離。
能力目標:在創設的課堂活動中,引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培養由具體到抽象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兩點之間的連線,線段最短。
教學媒體
視頻、課件、圖片。
教學過程
一、問題導入
出示圖片《看圖講故事》。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小狗為什么會跑到小主人的前面嗎?
學生討論、匯報。
二、學習新知
1.數學活動
在紙上任意點兩點,用線聯接它們,量一下它們的長短,比較一下誰最短?
教師提出問題,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后回答。
2.想一想
出示圖片《看圖回答問題》
(1)小明家到學校有幾條路?
(2)你估計小明到學校走哪條路?為什么?
指明幾個學生回答圖中的問題,并說明他們的理由。
3.量一量
學生獨立完成36頁的“量一量,從A到B的三條線中,哪條線最短”。
學生匯報結果。
4.看一看
觀看視頻《公理(線段最短)》。
師生共同出結論:兩點之間的連線,線段最短。
教師提出距離的概念:兩點之間線段的長度,叫做兩點間的距離。
5.做一做
問題1.河道長度
如圖《河道長度》,把原來彎曲的河道改直,A、B兩地間的河道長度有什么變化?
問題2.九曲橋
如圖《九曲橋》,公園里設計了曲折迂回的橋,這樣做對游人觀賞湖面風光有什么影響?與修一座筆直的橋相比,這樣做是否增加了游人在橋上行走的路程?說出其中的道理。
6.教師鼓勵學生試著舉出類似的例子。師生共同討論。
三、
兩點之間的連線,線段最短。
四、鞏固練習
教材36頁“練一練”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49~50頁的內容及練習十二1~12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并會用分數表示兩個數相除的商,明確可以用分數表示兩個數相除的商。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探究,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經歷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的探究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觀察、探究,滲透辯證思想,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會用分數表示兩個數相除的商。
教學難點:
理解可以用分數表示兩個數相除的商。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 表示什么意思?它的分數單位是什么?它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2.把一根鐵絲平均截成3段,每段的長度是這根鐵絲的幾分之幾,把誰看作單位1?
3.引入:5除以9,商是多少?板書:59
如果商不用小數表示,還有其他方法嗎?學習了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后,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了。板書課題:分數與除法。
二、新課講授
1.教學例1:出示題目
(1)列出算式。(板書:13=)
(2)討論:1除以3結果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3)教師畫出示意圖。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3份,其中一份應是這個蛋糕的 ,就是 個1。
板書:13= 1/3(個)
2.教學例2:出示題目
(1)動手操作。拿出三張同樣大小的圓形紙片,把它看作3塊餅,用剪刀把它們分成同樣大小的.4份。
(2)口述方法及每份分得的結果,教師總結幾種不同的分法。
(3)歸納:從上面的操作可以看出,把3塊餅平均分成4份,無論怎樣分,每一份都是3塊餅的 ,即3個 塊,把3個 塊餅合起來就是1個餅的 ,即 塊,因此,34=3/4 (塊)。
由此可見, 不僅可以理解為把1塊餅(單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3份的數,也可以看作把3塊餅組成的整體(單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1份的數。
學生相互說說 表示的意義。
3.教學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例2、例3及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2、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重點難點:
使學生學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匯報課外認方向的.情況。
2、說說教室和校園的東西南北各有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學例2
1、觀察第3頁的校園圖,你能畫出校園的示意圖嗎?怎樣畫,能讓別人看懂方向?
2、學生同桌合作畫。
3、交流匯報:把學生畫的多種情況展示出來。
4、請大家觀察這幾種不同的示意圖,你覺得怎么樣?(沒有統一的標準,太亂了。)
5、為了方便交流,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現在,你能按這個要求畫出示意圖嗎?并注意標上“北”的方向。
6、學生獨立繪制“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示意圖。
(二)教學例3
1、觀察例3圖,你是怎么找到“北”邊的?(圖上標有)
2、兩個小朋友在做什么?
3、少年宮怎么走?請你先用手指出路線圖,同桌互相看看指對了嗎?
4、同桌互相說
去體育館怎么走?去醫院怎么走?去商店怎么走?去電影院怎么走?
三、鞏固練習
1、認一認地圖上的方向:(課件)
2、做一做
從圖上獲知“北”,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練習指一指。
四、綜合練習
1、觀察第2頁廣場圖,請根據示意圖指出東西南北。
2、你能說說這幅廣場圖中哪個建筑物分別在哪邊嗎?
3、第6頁第3題、第7頁第4題: 觀察中國地圖,先找出“五岳”。現在告訴你中岳是嵩山,你能根據這個說說其他的山分別是什么“岳”嗎?比一比,誰說得對!講評。
4、引導學生閱讀:你知道嗎?
五、總結。
六、布置預習
1、查找有關指南針的資料。
2、尋找生活中什么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板書設計:
繪制平面圖 弄清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找到位置
學看路線圖 說出路線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初步認識單價、數量和總價,速度、時間和路程的含義,理解、掌握這兩組數量關系。
2.初步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術語的能力,以及綜合、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并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觀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口答列式。
(1) 每個文具盒10元,5個文具盒多少錢?
(2) 50元錢買文具盒,每個10元,可以買多少個?
(3) 50元錢買了5個同樣的文具盒,每個多少錢?
指名學生口答,老師板書。
2.學生列式。
(1) 一輛汽車每小時行50千米,3小時行多少千米?
(2)一輛汽車行了150千米,每小時行50千米,行了多少小時?
(3)一輛汽車3小時行了150千米,平均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學生在練習本上列算式,然后口答、校對。
二、教學新課
1.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習過許多應用題,知道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里,有各種數量關系,并且已接觸了許多數量關系。像上面做的題里有哪些數量呢,這些數量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些常見的數量關系(板書課題)。
2.教學例1。
(1)出示例1,學生讀題。
讓學生在課本上列式解答。
學生口答算式和得數,老師板書。
(2)教學單價、數量和總價的含義。
提問:這兩道題都是說的哪一方面的事?
這兩道題的條件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都是求怎樣的問題?
說明:這兩道題都是講的買商品的價錢的事,這里的每枝鉛筆2角、每個排球55元,這樣的每一件商品的價錢是單價,(板書:單價)3枝、4個這樣買的件數是數量,(板書:數量)一共用的錢是總價(板書:總價)。
提問:你的數學書的單價是多少?你知道自己文具盒的單價嗎?
請你來說一說下面的單價、數量和總價。
學校買20套校服,花了600元,每套30元。
(3)概括單價、數量和總價的數量關系。
誰來說一說,第(1)題里鉛筆的單價、數量各是多少,求出了什么?是怎樣求的?第(2)題里的單價、數量各是多少?求的什么?怎樣求的?這兩題在計算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從上面的兩題里,你發現單價、數量和總價之間有怎樣的數量關系(板書:單價數量=總價)?
[評析:讓學生觀察不同的數量,思考求的什么數量,是怎樣求的,既可以鞏固剛學到的量的概念,又是對這兩題計算方法的分析。接著引導尋找共同特點,歸納數量關系,就是在分析的基礎上啟發學生綜合、抽象和概括。這樣教學,可以使學生在對具體問題的感知、分析的基礎上認識抽象的數量關系,不僅有利于學生的理解,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提問:請同學們根據這個關系想一想,如果知道總價和單價,可以求什么?怎樣求(板書:總價單價=數量)?
追問:為什么求數量用總價除以單價?
提問:再想一想,如果知道總價和數量,可以求什么?怎樣求?你是怎樣想到的(板書:總價數量=單價)?
(4)現在請同學們看一看這里一組三個數量關系式,它們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你覺得只要記住了哪一個,就能記住其他的兩個?根據什么知識來記其他的兩個?
小結:我們從這里的三個數量關系式可以看出,根據單價、數量和總價三個量的關系,只要知道兩個量,就可以求出第三個量。我們在記這一組數量關系式時,只要記住單價數量=總價,就可以根據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想出總價單價=數量和總價數量=單價。
3.組織練習。
(1)做練一練第1題。
讀題。提問:例1的數量關系是什么?
指名學生先口頭舉出例子,說明求總價的問題。
提問:誰還能舉一個求數量的例子?求單價的呢?
(2) 做練一練第2題。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課本上。
集體訂正。
提問:這里應用了哪幾個數量關系式?在單價、數量和總價三個量里,要求一個量,需要知道幾個量?
指出:在單價、數量和總價里,只要知道其中的兩個量,就可以求出第三個量。
4.教學例2。
(1)出示例2,學生讀題。
讓學生在課本上列式解答。
學生口答算式和得數,老師板書。
(2)提問:這兩道題都是說的'哪一方面的事,也就是行程問題,其中每小時45千米、每分鐘行70米這樣在一個單位時間里行的路程,是速度,(板書:速度)所用的2小時、6分是行走的時間,(板書:時間)求出的90千米、420米這樣的一共行的路是路程。(板書:路程)
(3)提問:第(1)題里汽車的速度是多少?行走的時間呢?求出的結果是什么數量?是怎樣求的?
第(2)題里小東行走的速度和時間各是多少?求出的是什么?怎樣求的?
這兩題在計算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點?
從這兩題里,你發現了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有怎樣的關系(板書:速度時間=路程)?
提問:如果知道路程和速度,可以求什么?時間怎樣求?你是怎樣想到的(板書:路程速度=時間)?
根據數量關系式,求速度需要哪兩個條件?怎樣求?為什么要這樣求(板書:路程時間=速度)?
(4)這里主要記住哪一個,就能記住其他的兩個?根據什么知識可以從乘法的關系式想出其他的兩個?
請大家把這三個數量關系式齊讀一遍。
小結:速度、時間和路程是一組聯系緊密的數量,只要知道其中的兩個量,就可以求出第三個量。記這一組數量關系式時,只要記住速度時間=路程,就可以根據乘除法的關系,想出路程速度=時間、路程時間=速度。
5.組織練習。
(1) 下面的條件中各是什么數量關系?
①輪船5小時行125千米。
②火車從南京到上海每小時行駛61千米,共行駛305千米。
③小華從家到學校要走800米,小華要走16分鐘,每分鐘走50米。
(2)做練一練第3題。
讀題。讓學生舉例說明求路程的問題。
哪位同學舉出一個求時間的問題?你能舉出一個求速度的問題嗎?
(3) 做練一練第4題。
指名學生說數量關系。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
提問:怎樣求路程?怎樣求時間?求速度呢?
三、課堂小結
這堂課學習的是哪兩組常見的數量關系?你能具體說一說這兩組數量關系嗎?我們主要記住哪兩個,就能想出其余的數量關系式嗎?
四、布置作業
課堂作業:練習十二第1、2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的操作、實踐,感悟周長的含義,了解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一周邊線的長就是它們的周長。
2、通過圍、量、算等操作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測量、計算周長的多種方法。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發展數學思考能力,享受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
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測量并計算出周長。
教學準備:
圓形實物、繩子、直尺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受邊線。
1.認識邊線。
我們學校最近正在創建綠色校園,學校準備在校園一角開辟一塊花圃,(出示花圃,為了讓花圃更美麗,準備給它圍上一圈白色的柵欄,你覺得應該圍在哪里呢?指名2-3人說。(圍在花圃的周圍或者是邊沿)
請你上來指一指,好嗎?你們同意嗎?
同學們的意思就是沿著花圃的邊緣來圍柵欄。邊說邊演示課件。(花圃的實物隱去,顯示花圃的平面圖形,同時顯示紅色輪廓線)
我們就把邊緣上的這條線叫做它的邊線。這圈紅線表示的就是花圃一周的邊線。
板書:邊線。
2.感受物體表面的邊線。
拿出一片樹葉,你能指一指這片樹葉一周的邊線嗎?指名一個人指。這是數學書的封面,(老師邊說邊摸),我從這里開始摸一圈所指出的就是數學書封面一周的邊線,你能學著老師的樣子摸一摸數學本封面一周的邊線嗎?除了這些之外,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物體的表面都有自己的邊線,請你先找一找再摸一摸它一周的邊線,說給你的同座位聽一聽。
集體交流。誰先來指一指,說一說。指名2-3人邊指邊說。
3.感受平面圖形的邊線。
剛才我們找到的摸出的都是物體表面一周的邊線,那這里有一些平面圖形,(圓,三角形,不規則圖形,四邊形)你能描出它的邊線嗎?請你描一描。學生自己描,描好后請學生拿上臺展示,(2人)請同學來評價。
在這幾個圖形中你最喜歡描哪個?說說為什么。(從學生的發言中引出邊線是有曲有直的,有長有短的。)
板書:曲,直,長,短
揭示:剛才我們通過摸一摸,指一指,描一描,一起感受了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一周的邊線。這一周邊線的長就叫做周長。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學習關于周長的知識。
板書:周長。
二.計算圖形的周長。
1.在剛才我們所描出的幾個圖形當中,你能說一說三角形的周長指的是哪里嗎?五邊形呢?請你從中選擇你喜歡的兩個圖形量一量,算一算它的周長。學生自己獨立測量計算,在練習紙上列式。誰來匯報一下自己是怎么算的,請同學拿練習紙上臺來說。
提問:你是怎么算三角形的'周長的?(三角形的周長就是把它三條邊加起來的和)
那剩下的兩個圖形你們怎么沒有選擇呢?那我們有什么辦法知道曲線圍成的圖形的周長呢?請你們開動腦筋,討論一下,然后說說你的想法。同座位討論一下,再集體交流。
誰來說說你是怎么想的?(方法:1。用繩子圍著曲線圍成的圖形繞一圈,再把它拉直測量。還可以用其它的軟的材料代替繩子。
2.在圓形物體上做上記號,然后沿著直尺滾一圈,然后再看滾到哪里,讀出那里的刻度就是圓的周長。)
請你上臺來演示自己怎么量出圓形的周長的。
板書:(圍,滾)
小結:由曲線圍成的圖形的周長我們可以想辦法把它們一周的邊線化曲為直測量出它的周長。
3.P62/4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怎樣算周長,這里還有幾個圖形,看你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很快算出它的周長。 (學生說算式,師板書學生的算式)適當評價方法。
4.P62/5剛才的幾個圖形已經直接告訴你邊長,讓你求周長的,同學們想得都很好,現在這里有兩個圖形你能直接告訴我它的周長嗎?
三.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新的知識?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1.理解和掌握兩位數減一位數、整十數(不退位)減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比較,培養學生初步的抽象概括和遷移類推的能力.
3.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他們不怕困難,勇于探索的.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電腦、自制教學課件,實物投影儀,小棒;學生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鋪墊
1.談話:小朋友們,今天這節課我給你們帶來了一位朋友—唐老鴨博士(電腦演示).唐老鴨博士:我是唐老鴨博士,你們看,這里是數學王國,你們想不想跟我一起去數學王國呢?但是要打開這扇門,需要一把金鑰匙,只要你們能闖過三關,就能得到這把金鑰匙.怎么樣,小朋友們,有信心闖過三關嗎?那就開始吧!
2.復習鋪墊.(進入第一關.)
(1)54=50+( ) 68=8+( )
:
這兩道題都是把一個兩位數分成了一個整十數和一位數.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2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9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