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8-28 07:50:11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3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3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教案(3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教材第68~69頁減法的一條運算規律及其應用(例1例2),“練一練”,練習十四第1~3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初步認識從一個數里連續減去兩個數,等于從這個數里減去兩個數的和的運算規律,學會應用這種規律進行簡便計算。

  2、培養學生分析、綜合和抽象的思維能力,以及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 口算

  48+52= 237+63= 74+26= 85+15=

  128+175+25= 64+78+36= 439+302=

  2、引入新課。剛才我們用簡便方法,很快算出這些題的得數,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加減法的一些簡便算法。(板書課題)通過學習,要能步認識減法運算中的一些規律,并能應用這些規律進行簡便計算,進一步提高計算的能力。

  二、教學新課

  1.教學減法的運算規律。

  (1)教學第68頁的應用題。

  出示題目,讀題。

  指名學生口答解題算式,老師板書一種方法的算式和結果。

  提問:第一種算法是怎樣想的?求還剩多少米,還可以怎樣算?(學生口答,老師板書算式和結果)

  第二種算法又是怎樣想的?

  這兩種算法都是求的什么問題?從一個數里連續減去兩個數,實際上就是從這個數里減去什么?所以兩種算法的結果怎樣?說明哪兩個式子相等?[板書:360—87一113=360一(87十113)]

  提問:從360里減去87和113這兩個數,等于從360里減去什么?

  (2)題組的計算、比較。

  用小黑板出示第68頁下面的題組。

  請大家在課本上把這幾道算式計算一下,看看每組里的兩個算式的結果有什么關系,在o里填上適當的符號。

  讓學生口答練習結果,老師在o里板書等號。

  提問:從第一組兩個算式里可以看出從30里減去4和6兩個數,等于從30里減去什么?第二組呢?第三組呢?

  (3)歸納運算規律。

  在這三組算式里,每組算式之間都有什么共同特點?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出運算規律,并讓學生看課本上的結語讀一讀。

  (4)根據規律填空。

  563—174—26=563— (174o26)

  342—69—31=342—( o )

  1284一(600+7)=1284—600 o 7

  324—(24+198)=324— o

  456—102=456—100 o 2

  提問:前兩題為什么o里都填加號?第三、四題為什么o里都填減號?為什么456一102等于456—100—27

  說明:應用這一規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

  2.教學簡便算法。

  (1)教學例1。

  出示例1。提問:這道題里兩個減數可以湊成怎樣的數?根據剛才學習的減法運算規律,怎樣算比較簡便?為什么?

  誰再來說一說,這道題用簡便算法可以怎樣想?

  按照這樣想的過程,黑板上的題怎樣算?(板書簡便算法的計算過程)

  :例1里兩個減數可以湊成整百數,就先求出兩個減數的和,再從724里減去這兩個減數的和。這樣算比較簡便。

  (2)計算724——(224+30)。

  出示題目。

  提問:這道題是724減去兩個數的和,大家看一看這三個數,先算加法會簡便嗎?你發現從724里先減去哪個數比較簡便?為

  什么?接下來再怎樣算?為什么還要用減法減去307

  誰來說一說這道題怎樣計算?(老師板書計算過程)

  板書時結合提問:為什么等于724—224—307并說明這是把剛才的規律反過來應用。

 。哼@道題是一個數減去兩個數的和,由于724減去224可以口算,所以就反過來應用剛才的規律,從724里先減去224,再減去30。這樣算比較簡便。

  (評析:這里補充了這一類型的練習題進行講解,不僅使學生認識這一運算規律還可以反過來應用,加深了對這一規律的理解,還可以為下面例2的教學作好鋪墊,使學生進一步領會和掌握應用這一規律使計算簡便的關鍵。)

  (3)教學例2。

  出示例2。提問:減數301接近幾百?可以看做哪兩個數的和?這樣,400—301就可以寫成400減去哪兩個數的和?[板書:=400一(300+1)]現在你能看出怎樣算比較簡便嗎?(板書計算過程)

  誰能說一說,這道題用簡便算法是怎樣想的?

  追問:這里是怎樣用剛才學到的規律的?(反過來用)

 。寒敎p數接近整百數又比整百數稍大一點時,可以把它看成是幾百加幾的和,反過來應用剛才的規律,先減去幾百,再減去幾,這樣算比較簡便。

  三、鞏固練習

  1.“練一練”第2題。

  (1)指名兩人板演左邊兩題的.連減題,其余學生做在課本上。集體訂正。提問學生是怎樣想的。

  (2)指名兩人板演右邊兩題,其余學生做在課本上。集體訂正。提問學生是怎樣想的。

  (3)提問:這里四道題的簡便算法,第一步得到的都是怎樣的數?

  指出:這里應用減法的運算規律簡便計算,關鍵是看能不能先得到整百數再減。如果能先得到整百數,就可以應用規律使計算簡便。

  2.練習十四第1題。

  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小黑板出示。

  提問:第(1)題里兩道算式結果是不是相同?第(2)題呢?這說明了什么?

  第(1)題里哪個算式的計算比較簡便?為什么?第(2)題里哪個算式的計算比較簡便?為什么?下面一個算式的計算為什么不簡便?(兩個數的和不是整百數)

  你能看出這樣的題在什么情況下就可以用簡便方法算嗎?(第一步能得到整百數以后再減)

  四、課堂

  今天學習的減法運算的規律是什么?應用這個規律進行簡便計算時,關鍵要看什么?

  五、課堂作業

  練習十四第2、3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1.鼓勵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求商的方法。

  只有經歷“從頭到尾”的探究過程,學生才有可能真正理解用乘法口訣求商的道理。因此,本設計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先動手分一分,并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過程及結果,為學生自主探究創造條件。再進一步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探究“如果不用分一分的方法,還可以怎樣算出商?”,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在學生交流了幾種不同的方法后,重點指出可以用乘法口訣求商,更加簡便準確,讓學生明確用乘法口訣求商的先進性。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去解決例2,加深學生對“用乘法口訣求商”這一方法的理解。

  2.利用直觀模型溝通乘、除法之間的聯系,理解算理,形成算法。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對求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必須經歷從直觀到抽象的過程。因此,本節課教學注重引導學生對照直觀圖寫出3×( )=12,通過探索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溝通乘、除法之間的聯系,讓學生理解求商的思路,掌握求商的方法。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自主探究

  1.(課件出示教材18頁例1情境圖,講述猴媽媽給小猴分桃的故事)弄清題意,運用平均分的知識解決問題。

  (1)引導學生看圖并思考:猴媽媽可以給幾只小猴分桃?

  (2)各小組動手分一分,并說一說分的過程。

  (3)小組合作,交流分的方法并列出除法算式。

  2.小組合作,探究方法。

  (1)引導學生思考:通過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給4只小猴。如果我們不動手分,還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12÷3的商是多少。

  (2)小組合作,探究解題方法。

  (3)學生匯報并說明解題思路。

  預設

  生1:用12依次減3,4次正好減完。

  生2:1只小猴分3個,2只小猴分6個……依次累加,4只小猴正好分12個。

  生3:12÷3等于幾,就是求12里面有幾個3,因為3乘4得12,所以12里面有4個3。

  3.揭示課題:同學們的方法都非常好,尤其是第三種方法,想3乘幾得12,可以用乘法口訣“三四十二”來解決,更加簡便準確。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板書課題: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4.引導探究,教學例2。

  (1)課件出示情境圖,引導學生讀題、審題并思考:從圖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說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從圖中了解到的信息)

  (2)引導學生根據圖中的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3)學生根據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數學問題,教師隨之板書。

  ①每屜裝4個包子,裝了6屜,一共有多少個包子?

 、谝还灿24個包子,每屜裝4個,可以裝幾屜?

 、垡还灿24個包子,平均分裝在6屜里,每屜裝幾個?

  (4)引導學生列式解決問題,說一說算式的含義。

  (學生列出算式:4×6,24÷4,24÷6)

  (5)學生列出算式后,引導學生思考:每個算式的結果是多少?你們是怎么算的?

  (6)學生匯報結果及計算方法。

  (用乘法口訣計算)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一、教材內容分析

  1. 第95~ 97頁例1、2

  2.計算方法。

  3.退位減法

  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理解掌握小數加、減法的方法。

  2、 培養計算能力。

  3、 培養細心檢查的好習慣。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說明學習者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等三個方面的學習準備(學習起點),以及學生的學習風格。要注意結合特定的情境,切忌空泛。

  說明教師是以何種方式進行學習者特征分析,比如說是通過平時的觀察、了解;或是通過預測題目的編制使用等。

  一般應包括學生的年級段、年齡特征、已有的基礎、興趣、思維能力、學習習慣等。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說明本課題設計主要采用的教學與活動策略,以及這些策略實施過程中的關鍵問題。

  五、教學環境及資源準備

  一是為支持教師教的資源;二是支持學生學習的資源,包括學習的環境、多媒體教學資源、特定的參考資料、參考網址、及其他需要特別說明的傳統媒體。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

  一、 復習引入 2、 準備題:先計算,再說說整數加、減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3、 引入:小數加法的意義與整數加法的意義相同,是把兩個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今天學習小數加法。

  754+3826 20xx-493

  由本單元主題圖創設的情境引入小數加減法的學習。

  二、 教授新課

  1、 創設情景:20xx年雅典奧運會跳水比賽中,女子10米跳臺雙人決賽中,中國的勞麗詩和李婷奪得冠軍。

  2、 勞麗詩和李婷是如何奪得冠軍的呢,現在我們就把當時的情景回放一下。

  通過這個表,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現在你又得到了什么信息?

  3、 小組嘗試總結:小數加減法需要注意什么?

  注意:上面數據中并沒有去掉0是為了統計分數的時候能夠方便比較。

  生活中還有的時候也不需要把0去掉,誰能舉例?(價簽上)

  4、 小結:計算小數加、減法,先把各數的小數點對齊,再按照整數加減法的法則進行計算。得數里的小數點,要和橫線上的'小數點對齊。得數的小數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小組合作:

  (1) 根據上面表格中的信息,你了解到了什么?

  (2) 你是怎樣知道的,說說你的方法。

  (3) 你為什么這么計算,說說具體的計算過程。

  匯報:重點是計算過程

  以故事形式動態呈現小數加減法。

  與以往教材編寫加減法的順序不同,本例題是先學減法,再學加法,是以故事發展的先后順序來編排的。由于要知道“第一輪動作后,中國隊領先多少分?”所以本例先安排小數減法的學習。接著,要知道“中國隊兩輪的總成績是多少?”所以再學習小數加法。這樣安排,合乎情理,易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主動計算的興趣。

  三、 復習鞏固:

  四、 復習鞏固:

  1、 口算下面各題:

  0.7+0.9 4.7-0.5 0.56-0.45 1.2+0.8 1-0.4

  0.39+0.15 7.7+0.6 3.6-0.8 4.8-3 1.7-0.3

  2、 算一算:

  10.52+3.48 15.24-3.84 9.9+10.11 100-0.27

  3、 培紅小學師生自己粉刷墻壁,節約了1118.32元;自己修桌椅,又節約了120.8元。一共節約了多少元?

  4、 一箱釘子,連箱共重52.5千克,箱重2.5千克,釘子凈重多少千克?

  五、 總結:今天我們復習了什么內容?要注意什么?

  報:

  (1) 小數點對齊

  (2) 數位對齊

  (3) 得數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板書設計:

  小數加減法

  小數加減法的方法:計算小數加、減法,先把各數的小數點對齊,再按照整數加減法的法則進行計算。得數里的小數點,要和橫線上的小數點對齊。得數的小數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七、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 反思在備課過程中對教材內容、教學理論、學習方法的認知變化。

  2. 反思教學設計的落實情況,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出現問題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決等,避免空談出現的問題而不思考出現的原因,也不思考解決方案。

  3. 對教學設計中精心設計的教學環節,尤其是對以前教學方式進行的改進,通過設計教學反饋,實際的改進效果如何。

  4.如果讓你重新上這節課,你會怎樣上?有什么新想法嗎?或當時聽課的老師或者專家對你這節課有什么評價?對你有什么啟發?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10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9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7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网站,综合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精品一级毛片A久久久久,欧美一级待黄大片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伦中文 | 亚洲日本在线观看网址 | 日韩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 午夜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飘花国产午夜理论片不卡 | 日韩激情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