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教案

時間:2023-06-28 17:23:49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關于大班數學教案范文集錦八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于大班數學教案范文集錦八篇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過程:

  教師:小朋友們好,你們喜歡吃水果嗎?

  幼兒;喜歡。

  教:那有些什么水果呢?

  幼:蘋果、香蕉、杏、還有....。

  教:那么多,,哦那天水果王國給我送來了

  幾個勛章圖案,他們說你們好聰明,是個肯動腦筋的小朋友也很乖,所以想把它送給你們 (拿出水果勛章)你們看好看嗎?

  幼:好看。

  教:想要嗎?

  幼:想。

  教:那好。(拿出圖)你們看這上面有什么呀?

  幼;恩有蘋果.....

  教:對了,我們來看看他們有多少個,我們一起來數好嗎?

  幼:好。

  (1、2、3、4、5、6、...)

  教;哦 蘋果有20個,小朋友蘋果有多少個呀?誰來回答。舉手回答,不舉手我不讓回答,如果不舉手,

  你也說我也說,那 水果圖案小勛章給誰呢?所以回答問題要把手舉好老師叫了才回答。要不然水果家族的

  朋友 不喜歡你們了,不給你們圖案小勛章了喲(好,XX你來吧)

  XX幼:20個。

  教:恩對了,來,你回答的很好,給你一個蘋果圖案小勛章。

  (一樣的依次的和幼兒再數一數香蕉和梨各多少)

  教:數出了香蕉15個梨10個,香蕉和蘋果誰多一 點呀?

  幼兒:蘋果比香蕉多一點。(教師在黑板上寫上蘋果多一點,再在蘋果和香蕉的下面對應的寫上個數的數字)

  教師:對了,那蘋果20個,香蕉15個,那么20個蘋果比15個香蕉多,也就是20比15多、是20比15大,小朋友們跟著我說:20比15多,20比15大,20個蘋果比15個香蕉多。

  (再依次說蘋果和梨、香蕉和梨的大小關系)

  結束語;小朋友你們回家后再數一數別的`玩具呀,杯子呀等等再比比誰比誰多,誰的數量大)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的理解兩數之間的多大小。

  2、更進一步得理解數數。

  注意:在數物時的手不要遮住圖案 ,最好是用小木棍,或時有一定長度的東西來帶領幼兒按物數數。

  活動準備:

  1、一張圖,上有20個蘋果 、15個梨 、10個香蕉,按每排5個用排列法排列

  2、卡紙做的獎品彩色小蘋果、香蕉、梨圖案小勛章數個。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正確感知10以內的數量。

  2、能用標記和數字記錄活動室玩具的數量。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張統計表、一只筆、一本活動材料。

  2、選擇1-10種班級中新增加的玩具(每種玩具的數量在10以內).

  活動過程:

  一、觀察活動室玩具

  1、開學了,我們的'玩具具有什么變化?多了哪些新玩具.

  2、請幼兒講述自己觀察的結果,引導幼兒發現升上大班后班級物品、玩具的變化情況。

  二、觀察記錄表格。

  1、計表上有些什么?它們表示什么意思?

  2、討論:怎樣在表格中對班級的物品、玩具進行記錄?

  三、探索記錄方法。

  1、幼兒選擇班級中的一種物品進行統計,并在表格中記錄其數量。

  2、展示個別幼兒的記錄結果,了解各種不同的記錄方法。

  3、幼兒按自己的方法進行統計玩具的活動,記錄每種玩具得數量。

  三、展示記錄結果。

  1、鼓勵同伴之間相互交流記錄的結果,感知物品玩具的變化,學習不同的記錄方式。

  2、引導幼兒繼續關注活動室中其他的變化。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區分左右是大班有關空間方位的內容,但大班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邏輯思維過度,其意識、能力還不夠強,尚處于探索狀態。他們在游戲的時候,常常分不清自己的左右,更分不清他人的左右,為了引導幼兒能清楚區分自己的左右,感知左右的相對性,特設計了此活動。

  根據《綱要》中的科學教育要求:“為幼兒提供觀察、操作、試驗的機會,支持、鼓勵幼兒動手動腦,大膽探索。”我選擇了思維游戲中的左右手操作活動,讓幼兒在觀察、探索、操作中感知、區分左右的空間方位。并穿插游戲,讓幼兒在愉快的游戲中初步理解左右的相對性,并迅速做出判斷和反應,從而發展幼兒的空間知覺和判斷力。

  活動目標:

  1、感知左、右,能以自身為中心進行區分。

  2、初步理解左右的相對性,嘗試做出迅速的判斷和反應。

  3、在區分左右的過程中加強合作意識,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活動重點:

  以自身為中心區分左右。

  活動難點:

  理解左右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

  幾何圖形(三角形、長方形、圓形、正方形)、手勢圖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以自我為中心區分左右。

  (一)說說自己的左手和右手。

  師:今天,張老師要和小朋友一起來學習一項新的本領,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夠學得很好。你們有信心嗎?

  師:請舉起手說:“我最棒!”

  師:請把手舉得高高的,想想你舉的是哪一只手?

  師:你的右手能干什么?你的左手能干什么?

  師小結:左手和右手是一對好朋友。靠近左手這邊的是左邊,靠近右手這邊的就是右邊。

  (二)說說身體上和身邊的左右。

  師:那我們的身體上,還有哪些也像我們的手一樣是一左一右的一對好朋友呢?(左眼、右眼、左耳、右耳……)

  師:那你的左邊是誰,右邊是誰呢?

  ( 三)聽口令做游戲

  師:哇,你們的眼睛真亮,找到了這么多左邊和右邊的東西,那現在我們就和身體上的左右玩個游戲吧。

  舉起你的左手,舉起你的右手。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左手摸左腳,右手摸右腳;左手摸右耳朵,右手摸左耳朵。(速度由慢到快)

  二、在操作中區分左右。

  師:“你們做得真好,這里有一位小朋友用左手和右手做了很多動作,它想請你們猜猜,這些動作分別是哪只手做出來的?

  教師出示準備好的左、右手伸指、握拳等不同動作的圖片。讓幼兒觀察圖片,判斷出圖片猜,這些動作分別是哪只手做出來的?

  教師出示準備好的左、右手伸指、握拳等不同動作的圖片。讓幼兒觀察圖片,判斷出圖片上的手勢是左手做出的還是右手做出,并將圖片按左手、右手歸類擺放。

  (一)出示手勢圖,辨別前四張。

  師:先看第一排,看看第一張是哪只手做出來的動作?你是怎么知道的?(模仿圖片上的手勢動作來區分左右)

  那老師就把右手做出來的動作放到右邊,左手做出來的.動作放到左邊。

  (二)幼兒兩人為一組,合作將手勢圖按左、右手歸類擺放。

  師:下面還有兩排,請小朋友自己動手擺一擺。不過要先聽清楚我的要求:“請小朋友兩個人合作將左手做出來的動作放在操作板的左邊,右手做出來的動作放到操作板的右邊。擺好后馬上面朝老師坐好,比比看哪一組速度最快。”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三)集體驗證

  師:小朋友的速度都很快,但不知道你們的正確性怎么樣?那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

  師:看一看你們做得對嗎?做對了就馬上用最快的速度把手勢圖放進盤子里,后面的小朋友把它放到地上,然后面朝老師坐好。

  三、以客體為中心區分左右,初步理解左右的相對性。

  師:剛才小朋友兩個人合作完成得非常出色,現在老師想請你們一個人獨自完成任務,你們有信心嗎?

  (一)聽口令擺幾何圖形

  1.師:同樣,聽清楚我的要求:請你們聽我的口令在操作板上給圖形寶寶排排隊。請后面的小朋友把地上的兩塊操作板和盒子拿上來,每人從盒子里拿一疊圖形寶寶,把回形針放回盒子里。

  要求:請在操作板的左邊擺長方形,操作板的右邊擺圓形,長方形的左邊擺三角形,圓形的右邊擺正方形。擺好的幼兒馬上面朝老師坐好。

  2.集體驗證

  四、在游戲中理解左右的相對性。

  (一)那現在請小朋友將操作板轉一下(180°),看看發生了什么變化。現在操作板的左邊有誰?操作板的右邊有誰?三角形變到哪里去啦?為什么?(方向不同,位置就不同。)

  (二)游戲

  師:現在我請每個小朋友拿一張圖形寶寶,每一組的四個人合作,按圖上的隊伍站好,聽到我喊“立正”,就要馬上站好,眼睛看著我。

  “看看你的左邊有誰,右邊有誰?你是從左邊開始數的第幾個圖形,從右邊開始數的第幾個圖形。”師隨意問一兩個幼兒自己所處的位置,然后進行游戲。

  1.從左邊開始數第二個小朋友蹲下,從右邊開始數第一個小朋友往前走一步,從左邊開始數第三個小朋友舉起手,從右邊開始數第四個小朋友向后走一步。

  2..現在請所有小朋友向后轉,面對著客人老師,現在發生了什么變化?現在你的左邊是誰,右邊是誰?

  五、聯系實際,結束活動。

  “正確認識左右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比如,上下樓梯我們要靠右邊走,在馬路上我們也要靠右邊走。現在我們就來當小司機,把手上的圖形當做方向盤,從這里開到我們的教室。看看我們要轉幾個彎?每次分別是往哪個方向轉彎的?

  幼兒開著小汽車回活動室,自然、快樂地結束活動。

  課后反思

  在設計活動時,我選擇了這個游戲,并結合大班幼兒的能力水平,增設了擺幾何圖形、答題競賽和游戲。通過層層遞進的環節設計,讓幼兒在模仿手勢動作中區分以自我為中心的左右過渡到對物體的左右位置及左右相對性的初步認識和理解。

  在不斷游戲、學習的過程中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促進了幼兒方位定向能力的發展,培養幼兒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相互調整的能力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在xx年10月22日上午,新老師去了瑞金路幼兒,觀摩三個數學活動和二個小型講座。內容十分豐富,效果也令人很滿意。三個數學活動分別是:小班---按顏色給物體分類—“小兔子的家數物拼版、中班---數物拼板和大班---探索6的組成。這三個活動呈現了不同年齡階段、不同類型數學活動的實施過程,讓我們大飽眼福。同時,另外兩個小型講座也豐富地探討并展示了研究數學操作材料及使用、常規數學流程的展示。聽了我們感覺云里霧里,只能說我們應該更加努力。我的班級是小班,與小班孩子相處了近兩個月,對他們進行數學活動的開展還是有一點點的了解的,于是看了小班的數學課,我還是基本能知道教師的用意的。之前也接觸過大班的數學課程,對于分合式還是知道的,于是乎從題目看來,我只有中班的一點都不知道。不怕人見笑,我是真的不知道,我沒用過,也沒聽過。因此,我對這節課十分感興趣。于是乎,我抄了教案,內容如下,我想根據這教案,結合當時老師上課的情境,談談我對這節數學課的看法。

  活動目標:

  1、進一步認識7以內的數字,體驗數字與物體之間的對應關系。

  2、操作活動后,能將操作材料放回原處再離開。

  活動過程:

  一、集體游戲

  1、游戲“認識數寶寶”,鞏固對10以內數的認識。

  2、游戲“猜數字”,進一步加深對數字“3、8、6、9”各數外形的認識

  分析:這一環節,教師采取的是用游戲“藏數字”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只知道數字左半邊或者右半邊的樣子,讓孩子盡量猜猜。孩子很感興趣,而且積極性也很好。因此這種方法是可行的。

  二、集體探究活動

  1、出示實物卡,感知實物卡的數量。(4張實物、4張數卡)

  教師:小動物也來和數寶寶玩游戲,它們是誰呀?有幾只?可以用數字幾表示?(嘗試配對,并集體體驗)

  2、請幼兒再來嘗試游戲“數物拼板”。

  教師:誰來試一試?(幼兒師范,集體驗證)

  分析:有動物頭像的實物,孩子一眼就能看出來。因此,進行卡口配對時對非常簡單。請幼兒上來嘗試“數物拼板”的時候,有些孩子很積極,有些孩子還要考慮,教師又重新進行了解釋,不一會兒坐著的孩子都想上去試一試呢!教師對孩子的對錯進行,努力讓孩子去說答案的正確與否。

  三、幼兒分組活動

  1、交待操作游戲要求:先數一數卡片上有幾只小動物,想一想用數字幾表示?把他們拼在一起。要把盤子里的卡片全部拼完。操作完成以后要把操作材料放回原處,并拿一根皮筋套在手上再離開。

  分析:要求是孩子進行分組活動的核心。要求的提的不夠明確,將直接導致孩子會會錯意,導致其他情況發生,引起活動的僵直。因此,教師的提問十分簡潔明了。而且又讓中班開始進行交換--“跑組式。最后的時候孩子應該每人都套上8根皮筋。教師將新的材料也介紹了,可是有些孩子不敢嘗試新的,因此他就玩玩舊的,這樣他也能得到提高。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時間控制的有10分鐘。

  數物拼板三組(一組橫向、一組豎項、一組缺口一致)

  圖形分類(一維)

  給小動物排隊(按數量)

  高矮排隊

  一樣多的放一起

  分析:這些數學材料都是一開始就放好的,如果在介紹完之后在進行擺放,時間肯定是來不及的。因此在上課前需要一切準備到位。任何活動都應該如此。此外,在上課的`時候,孩子的常規十分好,沒有一個孩子去摸一摸桌子上面得材料。孩子肯定是感興趣的,可見,老師的課后工作是下了功夫的。與孩子進行交流談話都是十分重要的。什么內容怎么談都是很關鍵的。需要孩子做什么,不需要的時候該如何去做,如果出現突發狀況教師的應急措施等等。這些都是我要去學習的。不能只光看到教師呈現的活動的好處,要去研究她好在哪里?要探索什么原因。有經驗的教師一看課的開頭基本能猜到課的結尾,可是新老師就沒有這種洞察力,因為觀摩的活動太少,所謂經驗不足就是此道理。沒關系,相信我一步一個腳印總能走出屬于我自己的小道。

  總之,我感覺到數學課的不易,不如我想象中那么簡單。看來我把問題想的簡單化了,每一步都是有理有據的,不是想著方法進行授課的。光是看到那些操作材料我都覺得教師的活動準備,要多用心。以及怎么讓孩子和這些材料做游戲,什么樣的口令才能讓孩子明白呢?這是我目前最大的問題之一-----活動時候,不知道怎樣向孩子提問,孩子的興趣好像不高。我的提問策略需要進行修改,好的畫不是一天完成,因此,好的課不是一次就能上完的。我要不斷的努力,不斷地進步,才能盡快的熟悉幼兒園的工作與環境。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嘗試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數組成一個更大的數字,感受各種不同的組合方法。

  2、活動中能積極地思考,學會找尋不同的方式解決問題,體驗操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課件、教師演示2、4、6、8、10數字和對應的問題磁性板教具;

  2、幼兒操作材料(6種物體若干份、數字7、8、9、10操作條)

  活動環節

  一、數字1找朋友——觀察發現物體的不同特征

  1、教師出示第一張PPT(沙灘)

  今天老師帶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什么地方?(看畫面猜測)說出故事名字“沙灘上的朋友”

  引導語:在一個美麗的沙灘上來了許多的動物朋友(出示動物畫面)

  2、提問:沙灘上來了幾位朋友?它們是誰?他們長的一樣嗎?說說你的理由。

  3、出示數字1,提問:數字1要和小動物交朋友,你覺得誰可以和數字“1”做朋友?為什么?

  引導語:它們在沙灘上玩啊玩的很高興,忽然來了一位神秘的`客人數字1、

  引導語:我的好朋友是靠一條腿象身體一樣走路的。

  小結:數字1和一條腿的蝸牛交上了朋友,還剩下幾位?

  二、數字2、4、6、8、10找朋友——了解特征,并用相應的數字來表示。

  1、教師出示數字“2”,數字“2”會和誰交朋友呢?為什么?

  小結:數字2和兩條腿的鴨子交上了朋友。

  2、數字“4、6、8、10”,提問:誰來幫剩下來的朋友找到朋友呢?說說你的理由。

  3、小結:每個朋友有幾條腿就找幾做朋友。

  三、數字3、5找朋友——初步嘗試將兩個、三個數字組成一個更大的數字。

  1、出示數字“3”

  提問:3也想來找朋友,他能和誰做朋友呢?

  引導語:誰和誰在一起可以變成三條腿。

  2、幼兒交流,說出理由

  3、出示PPT

  小結:兩條腿的鴨子和一條腿的蝸牛和數字“3”交上了朋友

  4、出示數字“5”

  提問5也想交朋友,他能和誰做朋友?為什么?

  引導語:哪些朋友在一起可以變出5條腿呢?

  5、幼兒交流說說原因。

  6、提問:5除了和小狗、蝸牛一起交朋友,還能找到更多的朋友嗎?

  四、游戲《找朋友》——幼兒操作,自主選擇不同的數字進行組合。

  1、教師出示數字7

  提問:數字7能找到朋友嗎?

  引導語:請小朋友操作幫它去找動物的腿?哪些動物在一起,它們的腿是和數字一樣多的,就插到操作卡上,就找一種方法。

  2.幼兒操作教師關注個別能力弱幼兒。

  3、驗證:操作完的幼兒與同伴互相驗證

  4、展示幼兒的操作結果,進行集體驗證,個別幼兒講自己的操作結果,集體評價。

大班數學教案 篇6

  產生背景:

  游戲,是幼兒最愛的活動;動手操作,是幼兒最愿意干得事。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游戲、動手操作的恰當運用,將會收到不同凡響的效果。我班幼兒對于自己身邊的事物特別關注,總愿意把自己覺得新奇的事物與大家一起討論、分享。生活中的夾子,也是孩子們關注的物體,在收集的過程中,孩子們把自己收集的夾子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從中發現了我們身邊的夾子千姿百態、各有所用。在整個活動中,我主要采用了游戲、動手操作的方法,配上色彩絢麗的花兒圖卡、形象地故事情節,讓幼兒在感受美的同時來達到我的教學目標,使整個過程緊緊相扣、環環相連。

  目標:

  ⒈正確感知10以內的數量,理解數的實際意義,復習9以內的加減。

  ⒉探索有規律地排序,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⒊通過“玩夾子”游戲,激發幼兒對感知、分類、排序活動的興趣,使幼兒能關注生活中的.一些數學現象,感受其中的奧秘。

  準備:

  各種夾子若干、花蕊圖卡若干、動物卡人手一份(動物卡上面分別貼有9以內的加減算式),規律圖表卡、數字卡一套。

  過程:

  一、觀察夾子,說說夾子的不同特征。

  二、玩夾子游戲,正確感知10以內的數量,理解數的實際意義。

  游戲:花兒變變變。(看算式,算得數,夾夾子。)教師任意出示一個10以內的加減,幼兒按得數在花蕊圖卡上夾相同數量的夾子寶寶。

  三、給夾子排隊,探索有規律地排序。

  ⒈幼兒自由給夾子寶寶排隊,感受探索的樂趣。

  ⒉請幼兒按要求給夾子寶寶有規律的排隊,并說一說是按什么規律給夾子寶寶排序的。

  四、幼兒游戲,復習9以內的加減,練習分類、按數排序。

大班數學教案 篇7

  設計思路

  大班幼兒對數的敏感性比較強,他們對5以內的數量已經能正確感知。在幼兒園室外活動時,幼兒上下樓梯要排隊……在排隊的過程中,有的孩子能嘗試著用第一、第二來表達自己的位置。用圖形來進行教學,有利于鞏固幼兒對圖形的認識。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正確用序數(第幾)表述5以內的序數。

  2、能力目標:從多方向出發找到物體排列的位置。

  3、情感目標:體驗助人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重點:正確說出5以內的`序數 。

  難點:能從多方向出發找到物體排列的位置。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雙面膠;1—5數字卡片一套;5層樓5個房間的樓房一棟;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梯形圖片各一張;圖形隊列圖。

  經驗準備:認識基數;認識簡單圖形;能區分左右。

  活動方法

  講解演示法、引導法、觀察發現法、游戲操作法、討論法。

  活動過程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幼兒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都知道自己的家,可是有些圖形寶寶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們愿意幫助它們找到家嗎?"

  2、活動展開

  (1)通過觀看圖形寶寶橫向和縱向排隊,引導幼兒能從不同方向表述5以內物體的排列次序。

  老師:"小區太大了,找不到家的圖形寶寶都來到了我們班上尋找幫助,希望你們能幫它們找到家。看!它們排著隊來了。"

  ① 教師:"圖形寶寶們多神氣啊!排著整齊的橫隊向我們走來了。請小朋友們看一看從左到右排第4的圖形寶寶是誰?從右到左排第3的圖形寶寶是誰啊?"

  ② 教師:"看!圖形寶寶們變成縱隊了,請小朋友們看一看從上向下排第1的圖形寶寶是誰?從下向上排第2的圖形寶寶是誰啊?"

  (2)、開展游戲——送圖形寶寶回家,培養幼兒從多方向出發能正確表述物體的位置,體驗助人的樂趣。

  教師:"圖形寶寶出來的太久了,它們的爸爸媽媽該著急了,讓我們一起把它們送回家吧。"(教師出示樓房卡片,貼在黑板上)① 引導幼兒觀察樓房卡片,知道樓房有幾層,每層有幾個房間。

  教師:"這就是圖形寶寶們所住的小區,我們一起來數數這棟樓有幾層?再數數每層有幾個房間?大家記住了,第一層就是最下面的一層,看!老師貼給你們看,第一層貼數字1,下面老師要找小朋友上來貼其它的數字,在第幾層就貼數字幾。"(幼兒貼完后,教師要明確左右的方向)教師:"有數字的這邊是右邊。"② 教師提出要求,請小朋友討論將圖形寶寶送回家。(第一個由老師示范)

  a、圖形寶寶家住在第3層,從左邊數第4個房間。

  b、長方形寶寶家住在第1層,從右邊數第3個房間。

  c、三角形寶寶家住在第4層,從左邊數第2個房間。

  d、正方形寶寶家住在第5層,從右邊數第1個房間。

  e、梯形寶寶家住在第2層,從右邊數第5個房間。

  (教師每提一個要求,請一名幼兒將圖形寶寶貼在相應的房間內,讓其他幼兒討論貼得對不對。)

  (3)讓幼兒討論,分享游戲感受,體驗助人的樂趣。

  教師:"小朋友們互相說說在這次活動中自己的感覺,一會兒告訴老師。"教師:"現在誰來向老師說說自己在活動中感受到了什么?"

  3、活動結束教師:"今天小朋友們真棒,你們幫圖形寶寶們找到了家,圖形爸爸媽媽們都謝謝小朋友們。他們還讓我告訴你們從幼兒園回家時,要乖乖的和爸爸媽媽們一起回家,不要到處亂跑,你們要是走丟了爸爸媽媽會著急傷心的。"

  4、活動延伸鞏固幼兒對序數的認識。

  教師:"小朋友們回家后看看自己家在小區的第幾層第幾單元,也可以找爸爸媽媽幫忙,明天來告訴老師和小朋友們。"

大班數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學習 5 的分解,發現 5 的分解規律。

  活動準備

  5 顆糖果、3 個動物頭飾。每個幼兒一張記錄紙,鉛筆。

  活動內容

  學習領域:

  形式 :小組

  1. 每個幼兒有 5 顆糖果,兩個動物頭飾,一張記錄紙和筆。教師利用布偶向幼兒提問:5 顆糖果要分給兩位好朋友吃,請小朋友分分看,共有多少種分法,并請小朋友將分類的方法記在記錄紙上。

  2. 請幼兒介紹糖果的`分法。

  3. 老師在白板上把分糖果的情形記錄下來,并引導幼兒回答:

  5 顆糖有多少種分法?(4 種)

  5 的分解怎樣排列才更有規律?

  (引導幼兒發現遞增遞減的排列順序——一邊的數字越來越大,另一邊的數字越來越小)

  請小朋友按照這個順序自己將記錄紙上 5 的分解重新排列。

  4. 與幼兒重溫 3、4、5 的分解方法。

  5. 請幼兒觀察分解的現象,說出其中的規律。( 3 有 2 種分法,4 有 3種分法,5 有 4 種分法。)

  評價

  能找出 5 的分解方法。

  能說出分解的規律。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優秀數學教案02-13

大班幼師數學教案02-14

大班數學教案06-27

大班快樂數學教案04-02

大班對稱數學教案04-02

大班數學教案:小矮人上樓梯_大班數學教案07-08

大班《月歷寶寶》數學教案08-22

《量詞》大班數學教案10-11

《寬窄》大班數學教案10-11

《對稱》的大班數學教案10-11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网站,综合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精品一级毛片A久久久久,欧美一级待黄大片视频
色一伦一情一区二区三区 | 婷婷丁香亚洲综合国产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影院在线 | 亚洲伊人成综合人影视 | 在线日韩亚洲电影aⅴ |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