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大班科學活動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學活動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
活動目標
1、感知不同形狀的紙板都有一個能頂起來的中心點;
2、探索用不同材料頂紙板的難易程度,積累使物體平衡的有益經驗;
3、樂于參加探究活動,體驗頂紙板的快樂;
4、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求知欲,體驗成功快樂。
活動準備
1、獲獎雜技節目《頂碗》VCD,輕音樂《梁祝》;
2、幼兒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正方形、正三角形、圓形紙板,粗吸管,紙筒芯,鉛筆,易拉罐,彩色紙棒;
3、幼兒實驗記錄表人手一份,記號筆,教師實驗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欣賞:
激發幼兒頂紙板的興趣師:我們一起來看一個精彩的節目吧。
播放獲獎雜技表演《頂碗》VCD,幼兒觀看。
師生討論交流:大家看到了什么,雜技演員表演的什么節目,那么多小碗都頂在什么地方,除了用頭頂還可以用身體的哪些部位來頂。
師:雜技演員真有本領。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紙板,想請你們也來學學雜技演員,試著用身體部位來頂紙板。
引導幼兒嘗試用身體部位頂紙板。
師:你們的紙板都頂起來了嗎?除了用身體來頂紙板,我們也可以用工具來頂一頂紙板,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工具來頂紙板呢?
幼兒發散討論。
小結:我們可以用筆、尺子、杯子等許多東西來把紙板頂起來。(評:通過觀看具有視覺沖擊力的.獲獎雜技節目,喚醒幼兒已有的頂紙板的活動經驗,極大地調動幼兒參與科學探究活動的積極性。)
二、嘗試:
發現頂紙板的最佳位置師: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圓圓的紙筒芯,請大家試一試,你能用這個小圓筒把紙板平平穩穩地頂起來嗎?幼兒第一次實驗,自由嘗試頂紙板。
師:你們頂起來了嗎?紙筒芯大約頂在紙板的什么位置呀?是每一個位置都可以頂起來嗎?
幼兒觀察自己頂的位置,與同伴討論成敗原因。
小結:我們要把工具頂在紙板的中心,就能把紙板平平穩穩地頂起來。
幼兒再次嘗試,找找紙板的中心點。
師:不管什么形狀的紙板,我們都能找到它的中心點,想不想把這個神奇的點用筆記下來呢?如果一邊玩一邊記有困難,可以請好朋友幫忙哦!看看哪一對好朋友能最快最好地完成任務。
幼兒兩兩合作在紙板上尋找一個能頂起來的中心點,并在紙板上畫出記號。
教師觀察、指導、檢查每一個幼兒的操作情況,引導幼兒把找準的位置巧妙變成一個成功的笑臉。
展示幼兒討論的結果。
小結:原來這些不同形狀的紙板,我們都能找到一個能頂起來的中心點,把紙板平平穩穩地頂起來。
(評:捕捉本次探究活動的關鍵性問題“怎樣把紙板平平穩穩地頂起來”,讓幼兒帶著任務去思考,引導幼兒反復嘗試,相互質疑、爭論,促使幼兒不斷去探索、發現。獨具匠心的笑臉增強了孩子們參與探究活動的信心。)
三、探索:
分析用不同材料頂起紙板的難易程度師:請大家猜一猜,易拉罐、紙筒芯、粗吸管、鉛筆這些材料,哪些能很容易地頂起紙板,哪些很難頂起紙板。出示易拉罐、紙筒芯、粗吸管、鉛筆各種材料,幼兒猜想。
出示教師記錄表。
師:看來每個小朋友的想法都不一樣。老師這里有一張有趣的記錄表,請你把你的想法記錄下來。你覺得最容易的就在記錄表的“?”欄里標上“1”,接下來呢就依次標上“2”“3”“4”,給它們排排隊、編編號吧。
幼兒記錄下自己的猜想。
師:到底用哪種材料能很容易地頂起紙板,哪種材料很難頂起來呢,就讓我們用這些材料在剛才找到的中心點上分別試一試,看看你猜得對不對,再把試的結果在“!”欄里記錄下來。
幼兒動手操作,驗證自己的猜想,并記錄下操作結果。
展示2~3名幼兒的記錄表,集體驗證操作結果。(評:猜想、驗證和記錄交替進行,猜想在前,驗證在后,個性化的記錄使每個幼兒都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推動幼兒的探究活動向更高水平發展。)
四、討論:
找出有利于頂紙板的因素師:剛才我們用這么多的材料都試了頂紙板,為什么用易拉罐、紙筒芯這些材料能很容易地頂起紙板,而用吸管、鉛筆卻很難把紙板頂起來呢?幼兒結伴討論、分析,教師幫助幼兒梳理經驗。
小結:頂的面是平平地,而且面越大就越能方便、平穩地頂起紙板。
(評:通過探索經驗的整理、分析,巧妙地揭示出生活中蘊藏的科學原理。)
五、表演:
分享頂紙板的快樂師:小朋友們都學會了頂紙板的本領,雜技團邀請你們一同去參加他們的表演呢。瞧,這些五彩棒都為你們準備好了,孩子們,上場吧!播放輕音樂《梁祝》,幼兒手持彩棒,在音樂聲中進行頂技表演,鼓勵幼兒擺出各種身體造型。邀請客人老師共同參加,體驗師生同場表演的快樂。(評:在輕松的氛圍中,將探索獲得的活動經驗進行遷移運用,與同伴分享快樂、分享成功,使幼兒對探索活動依然保持濃厚的興趣。)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2
活動目標:
1、通過觀看課件和講述等活動,初步了解有關動物卵生和胎生的基本常識。
2、激發對動物的探索興趣,增強對小動物的熱愛情感。
活動準備:
課件、蜻蜓和母雞生寶寶的多媒體課件、紅、綠彩帶、小紅旗若干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師:今天我們教室來了一位客人,看,是誰來了呀?(小鳥)小鳥長大了,它想飛到外面去看看周圍的世界,我們跟著小鳥一起去看看吧。
二、觀看課件、了解動物的兩種基本的生殖方式:卵生、胎生。
(一)看課件了解卵生動物的常識。
1.觀看蜻蜓的課件。
(1)、提問:故事里小鳥碰到了誰?蜻蜓媽媽在干什么?
(2)、蜻蜓媽媽是怎樣生小寶寶的'呢?它把卵子生在哪?它的寶寶是怎樣長大的?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課件,(卵→幼蟲→蜻蜓)
(3)師:還有哪些動物和蜻蜓一樣也是產卵的?(出示課件:蝴蝶、蒼蠅、蚊子)
(4)師:小朋友知道得真多,小鳥謝謝你們告訴了它這么多知識,它繼續往前飛,又會看見什么呢?
2.觀看母雞的課件。
(1)、小鳥看到誰在干什么?母雞是怎樣生寶寶的?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課件(母雞→雞蛋→小雞)
(2)、師:還有哪些動物會生蛋呢?(出示課件:鴨、鵝、鳥)小結:像這些動物媽媽先產卵,小寶寶呆在卵里,吸收卵里的養分,然后不斷的變化長大,最后長成和媽媽一樣的動物叫卵生動物.這種動物媽媽生寶寶的方式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卵生。
(3)、擴散思維:還有哪些動物也是卵生動物?(出示課件:鷹、螞蟻、魚、壁虎)師小結:其實動物界里,很多鳥類、昆蟲累、魚類、爬行類都是卵生動物。
(二)、了解胎生動物的有關常識。
(1)、是不是所有的動物都是卵生動物的呢?(不是)
(2)、出示課件,貓的圖片,貓媽媽生下的寶寶是誰?它長的怎么樣?
(3)、出示課件,狗的圖片,狗媽媽生下的寶寶是誰?它長的怎么樣?(引導幼兒觀察小貓、小狗一生下來就和媽媽長的一個模樣就有頭、身體、四肢、尾巴,還要喝媽媽的奶長大呢。)小結:像小貓、小狗一生下來就和媽媽長的一樣的動物叫胎生動物。這種動物媽媽生寶寶的方式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胎生。
(4)、發散性思考:出示課件,大象是胎生動物還是卵生動物?還有哪些動物也是胎生動物?(出示課件,豬、牛、兔……)師小結:其實在動物界,許多哺乳動物都是胎生動物。
三、鞏固卵生動物和胎生動物。
(1)、分別出示各種小動物課件,讓幼兒猜猜它是卵生動物?還是胎生動物?
(2)、幼兒講述后,教師逐一出示答案。
四、出示課件,以競賽的形式,幼兒進行搶答,進一步鞏固對卵生、胎生的知識。
1、師介紹參賽小組:紅隊:紅隊必勝,耶。
綠隊:綠色綠色,健康快樂!耶。
2、師介紹游戲規則:當出示動物圖片時,請每隊隊員進行舉手搶答,答對的小組隊員自己插上一面小紅旗,搶答結束后以紅旗多的一隊獲勝。
3、總結得分情況,祝賀獲勝小組。
五、活動延伸:
師:大自然還有許多動物,哪些是卵生動物,哪些是胎生動物呢,請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查閱資料,收集一些圖片帶到幼兒來,介紹給其他小朋友聽,好嗎?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中幼兒都充滿了熱情與好奇。孩子們從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始終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在主動的學習中探索,在自由的探索中發現,使幼兒不僅知道動物的出生方式,還知道了它們的成長過程。在游戲環節孩子們通過操作在玩中學,操作中驗證。與幼兒互動將幼兒的經驗提升。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3
教學目標
1、感知空氣的存在,發現空氣無處不在。
2、能運用語言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發現。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環境與材料
1、各種塑料袋、膠帶紙、棉線繩。
2、活動前與幼兒開展有關空氣的談話,了解幼兒對空氣的原有經驗,引發探究空氣的興趣。
一次備課
一、談話
1、幫助幼兒回顧:空氣確實存在,可以用塑料袋捕捉到空氣。
2、我們在哪里能找到空氣?
3、鼓勵幼兒大膽猜想。
二、捉空氣
1、幼兒按自己的想法去相應的地方捉空氣。
2、教師指導幼兒實驗,并幫助幼兒將裝滿空氣的'袋子系好。
3、請幼兒相互介紹自己是在哪里找到空氣的。
4、教師將幼兒的發言匯總小結,引導幼兒思考:還有哪個地方我們沒有找?那里是否有空氣存在?
三、吹氣球讓幼兒玩"吹氣球"的游戲,再次體驗空氣的存在。
四、空氣作用大引導幼兒討論空氣與人類生活的密切的關系。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并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中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4
活動設計背景
根據新《綱要》中的強調,應“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去進行教育。因此,我園的幼兒的科學教育,不僅選擇幼兒的生活作為教育的內容,而且也通過幼兒的生活來進行教育。轉動這個現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在平時玩積木時無意使積木旋轉起來,坐上轉椅也會轉起來等,轉動還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多的方便。根據幼兒這個興趣點我組織了這堂課,讓幼兒在嘗試轉動積木、轉椅等操作材料的同時,轉動自己的.身體,發現轉動的很多有趣的現象,積累有關轉動的經驗。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發現轉動的很多有趣現象,了解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2、積累有關轉動的經驗,感受現代科技給人們帶來的方便。
3、體驗操作探索帶來的樂趣和成功感。
4、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學重點、難點
讓幼兒都參與嘗試,從而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激發他們探究的欲望,培養幼兒一種運用科學的態度、方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風車、陀螺、積木、小碗、傘、圓紙片、輪子、筷子等多種物品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談話導入,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知道在我們生活中游哪些東西會旋轉?
幼:(請多數孩子發言)
師:為什么會旋轉呢?
幼兒回答,師作小結。(過渡下一環節)
二、基本環節:幼兒探索操作,鼓勵幼兒發現轉動的各種有趣現象。
師總結了東西轉動的原因后,給幼兒提供筷子、輪子、小碗、傘、圓紙片、陀螺、積木等,介紹材料并交待活動要求。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的東西,我們來看看有什么?
幼:(讓幼兒來說名稱)
師:你能想辦法讓這些玩具轉起來嗎?
幼:(幼兒在小組里交流)
師:請你們玩的時候邊玩邊看,看看你發現什么有趣的現象。
讓幼兒在活動中去探究,獲得各種體驗,積累各種感性經驗,主動構建認識。在小組中交流,師小結。
三、結束環節:通過游戲,讓幼兒發現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小朋友們,你能不用任何東西,讓自己的身體也轉動起來嗎?你們可試一試,看看自己的身體有哪些部位也能轉動起來,玩的時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傷自己或小朋友了。(自由交流)
四、延伸環節:游戲“找一找”,感受轉動給生活帶來的方便。
先讓幼兒說說轉動給人們帶來的方便,全班交流,師再作小結。
教學反思
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我以幼兒的科學教學為切入點,嘗試了通過生活化的幼兒科學教育。在活動設計和組織實施中,我也遵循了綱要中的多種原則。在本活動中,我以談話導入,調動了幼兒已有的經驗,激發了幼兒活動的興趣。通過提供多種幼兒身邊熟悉的操作材料進行操作、觀察、猜想、思考中體驗、獲取有關轉動的知識經驗。在交流中,我采取了自由交流、小組交流、集體交流的形式,讓幼兒去探索發現。但在交流時,我對幼兒的問題太單一,只是問問孩子是怎么把物體轉起來的,忽視了物體轉動時的有趣現象,沒有作很仔細的觀察。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5
活動目標:
1、知道黃豆能制成許多有營養的食品,并了解黃豆的其他用途。
2、自己嘗試制作豆漿,體驗勞動和合作的快樂。
3、通過活動,激發對科學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各種豆制品,黃豆加工成的物品:肥皂、油漆、輪胎、小紅帽。
2、每桌準備石磨或石臼一臺,兩杯水,黃豆一碗,抹布一塊,紗布袋一只,糖一盆。
3、電動豆漿機一臺,電暖鍋一只。錄音機一臺,背景音樂,牙簽。
4、活動前已認識黃豆,了解黃豆的一些用途。
活動過程:
1、展覽各種黃豆制品,請幼兒說說黃豆能做成哪些食品。
(1)"今天,我們班來了許多豆豆朋友,小朋友你們說是誰呀?
黃豆還有一個名字叫什么?(大豆)。自從前幾天我們到田野和黃豆寶寶認識了以后,我們就和它交上了朋友,了解了它的一些用途,小朋友快把黃豆制品拿起來向大家介紹介紹,黃豆3可以做什么?
(2)幼兒介紹"這些豆制品怎么吃?請幼兒嘗嘗鹵汁豆腐干,說說味道,人們為什么要吃這些豆類食品呢?"
(3)教師簡單小結。
"黃豆的本領真大,能做成這么多好吃的食品和調味品。豆制品的營養非常豐富,我們吃了能長得壯,對身體有好處。我們要經常吃喜歡吃豆制品。
2、了解黃豆的其他用處。
(1)黃豆除了能做成這么許多食品外,還能做成什么呢?我們來聽個故事《豆爺爺過生日》
(2)教師講故事《豆爺爺過生日》,提醒幼兒仔細聽,黃豆除了能做這些食品外,還能做什么?
在故事中,教師逐一出示肥皂、油漆、輪胎、小紅帽。
(3)提問:黃豆除了能做好吃的食品外,還能做什么?
(4)小朋友快幫小豆兒,好好想一想,將來你想用黃豆做什么?
(5)教師簡單小結黃豆的其他用途,激發幼兒熱愛科學的情感。
3、嘗試制作豆漿,體驗勞動和合作的.愉快。
(1)"我們每天都喝豆漿,這豆漿是誰做的?我們看到那豆漿機是怎么做的?你想動手做豆漿嗎?"
(2)簡單介紹制作豆漿的方法。
(3)提醒合作:作豆漿時,又要放黃豆,又要倒水,還要轉磨子,一個人能完成嗎?對,需要幾個小朋友一起合作好才能做出豆漿,因此每三個小朋友一組,你們可以商量一下分工合作,遇到問題仔細觀察動腦筋解決,也可以請老師們幫忙。
(4)出示電動豆漿機。"做豆漿有各種方法,電動豆漿機是人們動腦筋發明創造出來的。"請幼兒幫忙加好黃豆、水,插上電源。"小朋友和它比一比,誰豆漿做得快?
(5)幼兒制作豆漿,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合作。師幼一起把豆漿倒在電暖鍋里。
4、引導幼兒體驗勞動和合作的愉快。
(1)"我們作了一大鍋豆漿,耶!我們真能干!我們會作豆漿了!你們是怎么做豆漿的?
(2)小結:大家一起互相幫助、互相合作才做出了一鍋豆漿,耶!我們真高興!
(3)插上電源燒豆漿。
5、品嘗電動豆漿機做的豆漿,進一步激發愛科學的興趣。
(1)什么做豆漿快?電動豆漿機好在哪里?
(2)鼓勵幼兒熱愛科學,將來發明更先進的機器,造出更多的黃豆制品,為我們的生活服務。
(3)品嘗豆漿。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6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畫面,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學習并模仿常見的象聲詞在游戲中練習并鞏固。
3、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4、樂于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5、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動準備:
9個小動物卡片、課件、掛圖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請你猜猜我是誰》
幼兒閉上眼睛,教師摸一個孩子的頭,這個孩子說:請你猜猜我是誰?其余孩子猜出名字。
二、教學過程:
1、提問:剛才你們是怎么猜出來的?(幼兒答:聽聲音猜出來的)
2、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各種聲音,聽!教師拍手、教師撕紙,幼兒在次猜一猜。
3、在一個美麗的農場里,有一群可愛的小動物,他們可愛極了,農場里可熱鬧了,咱們去看一看吧!
4、出示掛圖:提問①你看到了哪些小動物?幼兒答②這些小動物都在干什么?幼兒答
5、教師講:有一天農場里發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小動物被巫婆施魔法,聲音一下子消失了,請小朋友想想辦法把聲音找回來。
6、幼兒猜想多種辦法。
7、出示課件:仙女姐姐的辦法:只要會學這些小動物的叫聲,它們的聲音便可以找回來了
8、布置任務,并出示課題《把聲音找回來》
9、課件依次出示:
小貓小狗小鴨子小鳥羊
喵喵汪、汪、汪嘎嘎嘎喳喳喳咩咩
青蛙母雞公雞奶牛
呱呱呱咕咕咕喔喔喔哞哞
①出示圖片,讓幼兒學動物叫,再出示象聲詞卡。
②學公雞叫時,孩子學的`是生活中的口語,告訴孩子為了方便大家學習,我們采用字典公公的讀法:喔喔喔
③小動物解救了,他們說:謝謝咱們班的小朋友。你們高興嗎?
④歸納總結:象聲詞的含義,這些表示聲音的詞語就是象聲詞。
⑤舉例子說明象聲詞。如風兒呼呼的吹,雨沙沙的下等。
10、指名仿編故事。
11、游戲《點兵點將》
游戲規則:每人發一張動物卡片,電腦當裁判,停止時,顯示的是哪個小動物,拿這個小動物卡片的幼兒學小動物的叫聲。口令:點兵點將,點到誰誰就是
三、延伸活動
把這個故事講給其他的小朋友聽。
教后反思:
本節活動,根據孩子的特點,設立兩個游戲,開頭的游戲激發興趣,引出主題,課后的游戲延伸興趣,課堂上孩子思維活躍,積極發言,大膽在集體面前講述,仿編活動進行較好。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7
目標:通過小實驗活動,幫助幼兒發現靜電現象,知道摩擦能產生電;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繼續培養幼兒對科學小實驗的`興趣。
準備:
1.塑料尺子、梳子、筆、木梳等,剪好小紙。
2.塑料板、玻璃杯、錫箔紙、羊毛衫。
3.《蝴蝶飛》實驗材料:塑料板、彩色薄紙等。
實施:
(一)分組實驗活動:
1.讓幼兒用塑料尺、筆等,在頭上摩擦后吸紙削進行觀察有什么現象。
2.用羊毛衫在塑料板上摩擦若干次,然后把塑料板放在干燥的玻璃杯上,觀察有什么現象。
3.用塑料板做的小扇子順著一個方向使勁摩擦,然后握住小扇子柄,把小扇子摩擦的一面撲向蝴蝶,觀察有什么現象。
(二)集中談話:
1.你們是怎么做試驗的?發現了什么?
2.塑料尺、筆怎么會吸紙削的?
3.什么叫摩擦?為什么經過摩擦后能吸紙削?告訴幼兒這種現象叫靜電現象。
4.這些東西除了可以在頭上摩擦產生靜電外,還可以在什么地方摩擦產生靜電?
5.為什么有的摩擦會產生靜電?有的不會產生靜電?
6.幫助幼兒回憶生活中的摩擦生電現象。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大班教案09-01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1-04
大班螞蟻科學活動教案04-29
大班路線科學活動教案:04-28
大班科學的活動教案04-28
大班活動的科學教案04-28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04-28
大班紙科學活動教案03-31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07-12
大班科學活動蚯蚓大班教案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