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科學教案(熱門)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六年級科學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教學目標
1.知道小蘇打和白醋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物質。
2.知道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質的一種氣體。(本課要知道的性質是:①不支持燃燒;②比空氣重)
3.通過觀察、實驗、分析和閱讀資料得出正確結論。
4.懂得只有足夠的證據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得出科學結論需要嚴密的邏輯推理。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小蘇打和白醋的混合實驗以及產生氣體的判斷。
難點:1.倒氣體熄滅蠟燭火焰的實驗操作;
2.對于實驗的合理推想和論證。
三、教學用具
學生準備:小蘇打、白醋、玻璃片、玻璃瓶、火柴、蠟燭。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
四、相關資源
【教學實驗】觀察小蘇打、白醋及產生的氣體。
五、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展示】展示小蘇打。
【提問】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小蘇打,并說一說小蘇打有什么特點?并進行記錄。
【預設】小蘇打是白色粉末狀物質。
【展示】展示白醋。
【提問】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白醋,并說一說白醋有什么特點?并進行記錄。
【預設】白醋沒有顏色,而且聞起來酸酸的。
【過渡】如果我們將小蘇打和白醋進行混合,會有什么現象發生呢?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白醋和小蘇打的變化。
【新知講解】
知識點一: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的變化
【展示】展示工具。
【講述】做這個實驗還需要的工具有小勺、毛玻璃片和玻璃杯。
【展示】展示步驟:
1.用勺子取3勺白醋放入玻璃瓶中;
2.用勺子取1平勺小蘇打放入玻璃瓶中,立即蓋上毛玻璃片;
3.仔細觀察,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用手觸摸玻璃瓶的外壁,有什么感覺?并記錄。
【組織活動】請同學們按照步驟自己進行實驗。
【學生活動】按照步驟進行實驗。
【教師活動】教師巡回指導。
【師生交流】小蘇打和白醋反應的實驗現象是什么呢?
【總結】
【提問】燒杯中的白色液體還是白醋嗎?
【預測】可能不是了。
【提問】我們如何來驗證呢?。
【預設】往白色液體中再加入小蘇打,如果還能有氣體產生,說明是白醋,如果沒有現象,說明不是了。
【組織活動】請同學們自己動手試試。
【學生活動】往反應后產生的液體中加入小蘇打。
【總結】玻璃杯中的無色液體不是白醋了,是一種新的物質醋酸鈉。
知識點二:產生了什么氣體
【過渡】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還產生了大量的氣體,這是什么氣體?這種氣體有什么性質呢?
【講述】我們可以通過兩種方法來驗證這種氣體有哪些性質。
【展示】展示方法。
方法一:往杯子里插入正在燃燒的細木條。
方法二:把玻璃杯中的氣體倒在蠟燭的火焰上。
【組織活動】現在請同學們按照老師所述方法進行實驗。
【學生活動】學生按照步驟進行實驗。
【提問】往杯子里插入正在燃燒的細木條和把玻璃杯中的氣體倒在蠟燭的火焰上分別有什么現象呢?
【預設】蠟燭都熄滅。
【講述】科學家經過大量的研究,已經確定這種氣體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空氣的組成部分,它能使燃著的火焰熄滅。小蘇打和白醋產生了二氧化碳,蠟燭燃燒也有二氧化碳氣體產生,我們呼吸時呼出的氣體中也含有二氧化碳。我們喝的一些飲料中,就含有二氧化碳氣體,當打開汽水瓶蓋時,冒出的氣泡就是二氧化碳。
【展示】展示【教學實驗】觀察小蘇打、白醋及產生的氣體。
【教學實驗】觀察小蘇打、白醋及產生的氣體。
【展示】展示二氧化碳的性質。
【講述】請同學們課下觀看視頻【知識解析】二氧化碳的性質—滅火;二氧化碳的性質—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六、課堂小結
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小蘇打和白醋會發生反應生成醋酸鈉和二氧化碳氣體,這一變化是化學變化;二氧化碳氣體密度比空氣大,它不助燃,能使燃著的蠟燭熄滅。
七、板書設計
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
白醋+小蘇打
二氧化碳+醋酸鈉
密度比空氣大
【六年級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六年級科學教案04-25
六年級科學教案05-29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04-29
小學六年級科學教案01-09
六年級科學教案課件04-25
六年級科學教案[優選]05-30
六年級科學教案(優選)05-30
六年級科學教案[薦]06-03
六年級科學教案優秀06-21
六年級科學教案(熱門)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