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精品9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口語交際與習作:
通過口語交際與習作訓練,深入思考和交流成長中的故事和成長中的問題。
2、我的發現:
通過閱讀小林和小東的對話,學習一邊讀一邊想的讀書方法和習慣,體會到:讀書時要深入思考,善于發現問題,發現問題后,要想辦法解決問題。
3、日積月累:
積累一些古代名句,通過了解古人對于成長和人生的一些積極向上的看法,受到啟發和激勵。
4、展示臺:
展示、交流綜合性學習的成果,體驗成長的快樂。
【教學時間】
4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課前布置學生根據綜合性學習的要求收集資料。)
一、引入學習
1、回憶本組課文,圍繞“成長的故事”談談自己的感受。
2、談話:
日子一天天過去,我們一天天長大。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有過獲得成功的喜悅,有過遭受挫折的煩惱,也遇到過困惑不解的問題。但無論怎樣,成長的經歷都是令人難忘的。
板書題目:
難忘的成長經歷
二、明確要求
1、自讀題目,勾畫口語交際與習作的要求。
2、交流:
說、寫自己或別人的成長故事;
交流讀《烏塔》的想法,寫“從《烏塔》想到的;
討論信中的問題,寫回信。
三、口語交際
1、認真閱讀書中提示,以及《烏塔》、書信,確定自己感興趣的`話題。
2、按要求獨立準備,并說給自己聽一聽。
3、根據選定話題進行分組:
選同一話題的人過多,則可再分小組,每組以4~6人為宜。
4、分組交流,要求每人都有機會交流自己的看法。
5、指名在全班交流,集體評議。
6、根據評議修改自己的談話內容,說給同桌聽,注意兩人間的交流。
四、引導總結
1、請你來總結這次口語交際活動:
可從同學表現、老師表現、交際內容、交際方式等進行總結。
2、請你為下一次口語交際活動提建議。
第二、三課時
“習作”
一、引入
談話:上節課,同學們選擇了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交流了難忘的成長經歷。聽過之后,我也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了自己在成長過程中那些難忘的經歷。
今天,我們就來寫一寫“難忘的成長經歷”。
二、明確習作內容及要求
1、寫自己或別人的成長故事。要寫得清楚具體。
2、寫“從《烏塔》想到的”。寫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3、給“需要幫助的王虹”寫回信。要把想說的意思寫清楚,書信格式正確。
三、指導習作
1、根據自己選擇的話題理出提綱。
2、交流提綱,分組指導:
話題一:寫誰的什么事。閱讀本單元課文學習如何寫。
話題二:《烏塔》主要講了什么事?你對文中什么問題最感興趣?對此你的看法是什么?
(建議聯系生活實際舉出例子。)
話題三:王虹遇到了什么煩惱?你的看法是什么?你認為她該怎么做?
(指導書信格式。)
四、學生獨立習作,老師巡視指導
五、習作交流與講評
1、指名讀習作,集體評議。
2、每個話題選出代表作講評。
六、修改謄抄
1、生根據講評修改習作,可同桌互相提建議修改。
2、謄抄習作。
七、拓展活動
話題一:編成短劇演一演。
話題二:開展讀書心得展示活動。
話題三:自學信封寫法,把回信寄給老師。
第四、五課時
“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展示臺”
一、我的發現
1、自讀小林和小東的對話,說說對你有什么啟發。
2、歸納小結閱讀方法:
一邊讀一邊想。
3、交流自己的讀書經驗,說說自己讀書時是怎樣深入思考、發現問題的,以及發現問題后是用什么方法解決的。
二、日積月累
1、自由閱讀,要求讀得通順流利。
2、指名讀,糾正讀音。
3、默讀,從中選擇一句說說自己的理解,也可聯系生活實際舉例談談體會。
4、背名句競賽。
5、你還搜集了哪些關于成長的名言?交流。
三、展示臺
1、談話:
綜合性學習中,我們回憶了自己成長的經歷,通過閱讀、訪問、寫信等多種渠道了解了別人的成長故事。你打算怎樣展示這些成果呢?
(自由說。)
2、個人或分組匯報自己展示成果的形式,根據不同形式安排展示程序。
3、展示綜合性學習成果。
4、總結,評獎。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引導學生通過自學,運用已掌握的識字方法自主識字,會認4個生字,1個多音字,會寫5個生字,查閱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自主積累詞語。
3.體會這首詩所包含的思想感情。通過學習課文,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通過有感情朗讀,逐層次理解重點字詞,關鍵句子,體會詩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唐代李商隱曾經有一首詩描寫了雨后初晴的景象,也留下了千古傳誦的美好詩句:“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現代著名詩人戴望舒也寫了一首這樣的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在天晴了的時候》。
2.讀課題,請學生結合平時的生活經驗談自己的感受。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生詞和不理解的詞、句。
2.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生詞,朗讀,識記。要求:讀準字音,記清字形。
(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詞,作上記號。
(3)指名朗讀,糾正。要求讀通順。
3.了解課文的內容提示:從詩的結構來入手。
(1)小組討論。(2)相互交流。
三、再讀課文
1.默讀全詩,想想課文哪些詩句寫出了雨過天晴時的景物,邊讀邊畫出重點詞句。
2.朗讀全詩,體味詩句之美。
四、作業
1.用鋼筆描紅,臨寫生字。
2.朗讀課文。
3.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聽寫詞語。
2.朗讀全詩,說說文中描寫了哪些雨過天晴的景物?(教師板書)
小路
小草
小白菊
鳳蝶……
二、交待目標
這首詩描畫了一幅清新的'雨過天晴圖,讓我們繼續欣賞這幅圖,來品味詩中的語言,感受詩中的美景,記住這首詩。
三、品味詩句、練習背誦
(一)引導學生品讀詩句。
1.指名讀描寫小路的詩句。
2.為什么小路會是涼爽又溫柔?學生討論匯報交流。
3.引導學生想象畫面。
4.背誦詩句。
5.小結學法:
(1)朗讀詩句,理解詞語。
(2)展開想象,再現畫面。
(3)聯系積累,豐富畫面。
(4)有感情地朗讀,練習背誦。
(二)自學課文再交流討論。
你喜歡哪句詩,說說為什么喜歡?(在討論中引導學生結合重點的詞句來說)進一步體會詩句的美好,想象畫面練習背誦。
(三)你還看到了哪些雨后的景象?說一說。
四、朗讀、背誦全詩
五、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2.模仿這首詩的寫法,把你觀察到的雨過天晴的景象寫出來。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風娃娃的好心和傻氣。
★通過朗讀,體會其中的道理。
★學習通過對比進行描述的`方法。
★懂得“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要看是否對別人有用的道理。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懂得“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要看是否對別人有用的道理。
教學難點:
了解課文通過對比進行描述的方法。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圖片。
教學過程:
一、 解題、導入新課。
二、 識字寫字。
1、自由讀課文:邊讀本畫出本課生字。
2、借助拼音反復讀帶有生字的句子。
3、小組交流。
4、檢查學生生字的讀音。
5、開火車讀生字。鞏固生字的讀音。
6、教師重點指導
7、寫字指導。
三、 自由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四、 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通過朗讀懂得“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要看是否對別人有用”的道理。
教具準備:
圖片。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
自由讀課文,風娃娃做了哪幾件事?
二、 學生討論回答。
三、 自由讀第2~4段。
思考:風娃娃做了什么事?結果怎么樣?
四、 自由讀第5~6段。
思考:風娃娃做了什么事?結果怎么樣?
五、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思考;你想對風娃娃說些什么?
語文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經驗等方法理解“憧憬”、“垂頭喪氣”等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
2、通過自由讀、默讀、個人朗讀、齊讀等多種方式讀書,以讀促理解,感悟課文情境。
過程與方法:
1、在“做、放、找”風箏的過程中,感受小伙伴的心情變化。
2、以“幸福鳥”統領全文,圍繞“憧憬”理解并感悟小伙伴做、放、找風箏時的不同感情。
3、以讀入情入境,以讀呈情呈境,以讀悟情悟境。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悟小伙伴們做、放、找風箏時的“幸福”
2、學習小伙伴們在傷心失望時仍然充滿希望,不斷尋找“幸福”的信心和勇氣。
一、聯系生活經驗,導入“風箏”
同學們放過風箏嗎?
誰愿意把自己放風箏的心情跟大家說說?(請三至四位學生談放風箏的感受)
談得很好,請同學們打開書本,翻到38頁,看看關于風箏(貼出風箏),課文告訴了我們什么?小組一起先讀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二、感受 “憧憬”,體會讀書
學生初讀課文后,老師引導:剛才大家讀得很認真,課文給我們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根據學生說的情況,初步感知全文內容(板書:做、放、找),并相機導入學習課文第二段“做風箏”
是啊!幾根細葦,幾張紙,就做成了風箏,并出示幻燈片:
我們精心做著,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風箏做好了,卻什么也不像了。我們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鳥”,還把我們的名字寫在上面。
學生默讀幻燈片上的內容。邊讀邊想:讀了這段話,你想到了什么?
結合學生發言,點擊幻燈片,“憧憬”、“幸福鳥”變色顯示
理解“憧憬”的意思,并想象小伙伴做風箏時會有什么憧憬和向往?(板書憧憬)
能通過你的朗讀把你想到的.表達出來嗎?(2至3人讀)
風箏里有著我們美好的“憧憬”,所以我們才把它叫“幸福鳥”
三、放飛風箏,師生合作讀書
讓我們和小伙伴們一起去放飛我們的“幸福鳥”吧。
老師朗讀:我們去放風箏。一個人用手托著,另一個人牽著線,站在遠遠的地方(“遠遠”重讀),說聲——(學生讀)“放”(大聲讀,聲音響亮而快速),那線——(學生讀)“一緊一松”(并做拉線的動作),風箏——(學生讀)“凌空而起,漸漸高過樹梢了。”牽線人飛快地跑起來。風箏越飛越高,在空中——(學生讀)“翩翩飛舞著”(做動作),我們快活地喊叫著,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見了,說:——(學生讀)“放得這么高!”(指導:不夠高,再讀。)
村里人夸我們的風箏“放得這么高!”,此情此景,我感到——(學生說)老師板書:“快活”等。
是啊!風箏帶著我們的憧憬,越飛越高,高過了飛鳥,高過了白云,飛向了藍天。小鳥見了,高興地對“幸福鳥”說——(學生說),白云笑著和“幸福鳥”打招呼——(學生說)
讓我們再放放風箏吧!(配樂共同朗讀,讀出放風箏時的快活、自豪)
四、尋找風箏,朗讀悟情
風箏把我們的名字帶上藍天,把我們的憧憬帶進了天空。可是,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展示配樂動畫:快活地放風箏——風箏斷了線——失望的我們——看見水磨坊)
小伙伴們,此時此刻,你的心情——(學生說),激發學生暢談自己觀看動畫后的感受。
學生暢談自己看配樂動畫后的感受。
是啊!風箏不見了,幸福鳥不見了,我們都很傷心(板書:傷心),我們急切地盼望能找到它,讓我們一起去找找風箏吧。
我們都哭了,在田野里四處尋找,找了半個下午,還是沒有蹤影。我們垂頭喪氣地坐在田埂上。
在什么情況下,你才會垂頭喪氣?(理解垂頭喪氣并說話)
有希望找到嗎?(能)
就在我們垂頭喪氣的時候,一抬頭,看見了——(學生說“水磨坊”)
出示幻燈片:
“那兒找過了嗎?”(讀出希望又有一點擔心的語氣)
“沒找過,說不定‘幸福鳥’就在那兒呢。”(讀出滿懷希望的語氣)
先請兩位學生讀對話,并談談自己說這句話時心里想了些什么?
抓住“說不定”進行句式、語氣訓練,換“一定”、“肯定”加強希望的語氣。
再讀對話,男女同學分讀,讀出希望、信心。
9、于是,幻燈片出示:
我們向那房子跑去,繼續尋找我們的“幸福鳥”……
剛才你們一定能找到,可故事的結尾卻沒有說能找到,給我們留下了一個“……”(省略號變色顯示),同桌、小組討論討論,省略號想告訴我們什么呢?
學生交流自己的想象。
五、拓展:尋找幸福鳥……
小伙伴們,能告訴我嗎?我們僅僅是為了尋找一只風箏嗎?還在尋找什么呢?
六:總結全文
(結合板書),我們在尋找幸福鳥帶給我們的快樂、幸福和憧憬,我們是在尋找我們幸福的寄托!只要我們尋找下去,總有一天,我們會找到我們的“幸福鳥”。
師生齊讀最后一段:
我們向那房子跑去,繼續尋找我們的“幸福鳥”……(學生根據自己感受體悟讀書)
語文教案 篇5
教材簡析
《智救小鴨子》是本單元“能說會寫”中的寫話訓練。教材提供了一幅插圖、一段提示文字和兩項要求。插圖表現的是一只小象、一只小猴和一只小熊站在坑邊望著掉進坑里的小鴨子正在想辦法的情景,為學生提供了直觀的觀察依據;提示的文字講述了小鴨子掉進坑里的經過,用“……”省略了小動物們救小鴨子的過程,以此啟發學生展開想象;兩項要求一是讓學生讀文字展開想象幫小動物把小鴨子救出來,并討論一下看看哪種方法好,二是讓學生把小鴨子得救的過程用一段話寫下來。此次訓練圍繞啟迪學生遇到問題多動腦筋這一主題展開教學,目的在于培養低年級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想象能力和寫話能力。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為了降低起始階段的難度,重在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本設計根據低年級小學生同情他人、關心他人,愿意幫助他人的心理特點,從激發學生的興趣入手,引導學生養成遇事善于動腦筋,樂于合作的良好習慣和勤于動筆的習慣。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初步掌握觀察問題的一般方法。
2.培養學生遇到問題能夠積極動腦筋想辦法的意識和習慣。
3.引導學生把小鴨子得救的經過清楚、明白地寫下來。
教學重、難點
1.清楚、明白地寫出小鴨子得救的過程。
2.培養學生動腦筋想辦法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鴨子的頭飾、錄音機等。
教學時間
2課時(第2課時略)。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話題
1.創設情境。
課件播放小動物們在嬉戲,一只小鴨子掉進坑里出不來的畫面。
2.同學們,小鴨子遇到麻煩了,你們想想該怎么辦啊?今天我們寫話的題目就叫《智救小鴨子》(板書課題)。
3.閱讀提示,明確要求。
自讀教材提示,師生共同歸納寫話要求:
(1)大家討論,想出好辦法。
(2)把救小鴨子的經過寫成一段話。
(3)重點在“智救”。
二、開展討論,激活思維
1.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插圖,注意小動物們各有什么特點?拿著什么東西?
(引導學生指出大象有一條長長的大鼻子,小猴有一條長尾巴。小熊拿著小桶,小猴拿著木棒。)
2.開動腦筋,幫小動物想一想,有什么好辦法把小鴨子救上來呢?(要充分利用觀察到的小動物各自的特點和手中拿的東西。)
3.分組討論一下,看看都有什么辦法能把小鴨子救上來。各小組要確定一個最好的辦法向全班匯報。
4.教師巡視,相機收集典型情況。
5.角色表演。
同學們幫小動物們想出了很多的好辦法。現在,咱們分角色表演一下,看看誰能把想出的救小鴨子的辦法說得清清楚楚。先由老師來扮演小鴨子,各個組的代表一個一個地來向我說明你們想出的是什么好辦法,行不行啊?(師戴上小鴨子頭飾,指名代表說,每匯報完一個再請其他同學評議、補充一下。請學生充分地說和評,目的是讓學生從中理清思路,為動筆寫奠定基礎。)
三、理清思路,動筆寫話
1.由說向寫過渡。
經過討論、評價和補充,各小組都想出了救小鴨子的好辦法,既然同學們能把想出的辦法說得很清楚,那么一定就能把它寫下來!
2.把救小鴨子的過程寫下來應該注意什么呢?(給同學一點思考的時間,然后指名說。引導學生說出寫話的大體要求。)
(1)救助辦法要合理,過程表達要清楚。
(2)用詞要恰當,語句要通順。
3.學生按寫話的要求動手寫話。
(教師巡視指導,并注意收集典型。讓學生力爭在第1課時內寫完。)
語文教案 篇6
一、復習
1.提出問題、感悟文意
g)找出自已不懂或不明白的地方,提出問題同桌(小組)討論。
2男女互動學習。先由一位男同學代表男生把自已不懂或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再由一位女同學來幫他解決問題;女同學把問題解答完了再反問那一位男同學是否明白了,這位男同學或其他女同學可用書本里的語言、或用自已從收本上知道答案證明自已說的是對的。教師從旁相機點拔,形成一種人人參與、大家互動、氣氛高漲的學習氛圍。
如:(1)男:
我不明白為什么小白兔聽見湖中傳來“咕咚”一聲便嚇得撒腿就跑?它為什么不回頭看看是什么?
女:
因為小白兔的膽子很小。
男:
我還是不明白。
其他女同學可補充。
(2)女:為什么猴子、小鹿、松鼠也跟著他們跑了起來。
通過男女同學互相提問、互相解答的學習形式,老師從旁相機指導,使學生明白,小兔、猴子、小鹿、松鼠它們沒有弄清楚事情情的真相,輕易相信別人:而猴子能對事情問個明白、弄清楚真相,不隨便相信別人。
二、品讀句子、讀書明理
a)課件出示,兔子、狐貍、猴子、小鹿、松鼠、獅子的對話,讓學生選擇自已喜歡的一組句子練習讀好。
b)通過請某某聽我讀、我能讀好、我想聽某某讀、師生、男女、小組賽讀等多種形式的訓練,讓學生讀出小白兔害怕的語氣,狐貍、猴子第一次說話也是害怕的語氣,猴子奇怪、認真的語氣。
c)思想感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讓學生懂得無論做什么事要弄清事情的真相,不要盲目相信別人。
三、小組合作、演演故事
1、讓學生自由找伙伴組合表演。
2、同步練習:
bǎ xià mian de yīn jié bǔ chōng wán zhěng
一把下面的音節補充完整。
kàn pīn yīn xiě hàn zì
二、看拼音寫漢字。
jìn chū xiǎo māo mí lù huān lè qí zhōng( )( )( )( )( )
bǎ xià mian de zì jiā shang bù tóng de bù shǒu zǔ chéng xīn zì,zhài fēn bié zǔ cí.
三、把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部首,組成新字,再分別組詞。
小結: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讓學生懂得無論做什么事要弄清事情的`真相,不要盲目相信別人。
板書:24、咕咚
湖響聲
兔子喊咕咚來了
動物喊跑
獅子要看
結果木瓜掉下的聲音
后記:
1.根據童話故事的特點,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力求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誦讀中識字、感悟和思考。
2.這節課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讓學生懂得了無論做什么事,都弄清事情的真相,不能隨便聽信,不要盲目相信別人。
3.通過提出問題進行討論,找答案、思想感悟。再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讓學生懂得無論做什么事要弄清事情的真相,不要盲目相信別人。
語文教案 篇7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一、學習目標
① 摘抄優美詞語,積累語言。
②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③ 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培養多向思維的習慣。
④ 學習欣賞文章美。
⑤ 培養學生熱愛生活、關愛弱者的良好品質。
二、學習重難點
①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② 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
③ 學習欣賞文章美。
三、課前準備
學生:熟悉課文,借助工具書給不認識的字注音
教師:錄音機,磁帶(歌曲《愛的奉獻》)。
四、自學設計
1、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曾經無數次地走進美麗的童話世界,在那里,我們認識了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今天,我們再次步人美麗的抒情童話世界,那里有詩一般的境界,有汩汩流淌著的愛的清泉,還有等待我們結識的新朋友??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2、教師投影出示學習目標,整體感知故事情節
① 教師范讀課文,播放背景音樂《愛的奉獻》,聲音要輕,創設溫馨情境。
② 學生自由讀課文,并思考以下兩個問題,然后討論:
a.課文中有哪些句子表現了盲孩子的心情變化?
b.歸納一下本文的情節發展步驟。
以上兩個問題學生討論不會有太大困難,可指導學生邊討論邊把能表現盲孩子心情變化的語句在書上用橫線標出(他的日子過得很寂寞。??盲孩子似乎感受到了光明,看到了色彩,它很快樂。??“啊,我看見它了,螢火蟲……”他從來沒這樣快樂過。??盲孩子望著他的影子驚喜地叫起來:“啊!我的影子,是你嗎?我好像看見你了!真的,我看見你了!”??他看見了周圍的一切。)然后根據這些語句再歸納出文章情節步驟,教師板書如下:
盲孩子很寂寞→“影子”的陪伴給盲孩子帶來快樂,帶來溫暖→影子、螢火蟲、太陽、月亮的愛使盲孩子得到光明
3、探究研讀,理解文章主旨,欣賞文章美。
①組織學生討論,欣賞文章美感。
a.本文是一篇美麗的抒情童話,它營造了一種純真溫馨的氛圍,有著詩情畫意般的境界。你分析一下課文是從哪些方面表現這種意境美的。
b.美好的意境是靠美好的語言表達的,劃出文中你認為寫得美的語句,體會一下這些語言有什么好處。
可四人小組討論,爭取讓每個學生都有說的機會,都受到美的感悟熏陶。
第l題讓學生理解意境美,可從盲孩子熱愛生活,渴望光明,情調輕松歡快,情境多姿多彩方面理解。如:“牛兒哞哞地叫,羊兒咩咩地叫”,“采摘野花野果”,“聽潺潺的流水聲”,螢火蟲“幽藍”“翠綠”的光,以及太陽、月亮、“彎彎的彩虹”、“各色花朵”、“綠草”、“露珠”等,這一些就構成了一種絢麗的、詩情畫意般的境界。
理解第2題,學生可以從個人角度舉例分析美的語言,不強求一律。例如:
◆全篇幾乎都由短句構成,好讀,不拗口,如“他還看見了天上出現了彎彎的彩虹。”“他還看見了各種顏色的花朵。”“還有綠草。還有草葉上明亮的露珠。”
◆疊音詞很多,不僅形象感強,描寫情態逼真,還可以舒緩語氣。如“輕輕”、“咩咩”、“哞哞”、“潺潺”、“陣陣、”“飄飄忽忽”、“幽幽”、“緩緩”等。
◆節奏感強。如“話音剛落,一聲霹靂炸響,風夾著雨,雨帶著風來了。”“他們走過泥濘的曠野,踏上小路,走向家中。”
◆含蓄,有象征意義。如“我從陽光里來,也從月光里來,還從燈光里來。”“光明是我的母親。是她讓我來到你身邊陪伴著你的。”“他倆說,我們都是光明的孩子。”
◆按句排列,短小、活潑、跳躍,像小溪流水,自然流暢,適合孩子閱讀。如“他是一個盲孩子。”“在他的世界里,沒有光亮,沒有色彩。”“他是一個永遠生活在黑夜里的孩子。”
②引導學生多角度地理解文章主題。
[討論]結合課文情節的發展和詩情畫意的境界,我們應如何理解文章主題。
對于文章主題的理解,可以借助于練習一出示的兩種說法讓學生評判。鼓勵學生多向思維,有新的見解。對練習一所列出的'兩種理解,應該肯定都是正確的。讓學生明白,一篇文章可以從不同角度理解其主題,得出不同答案。如學生說出這兩種以外的答案,如:不管自己曾遭遇什么不幸,都要像盲孩子一樣熱愛生活,追求光明未來等,也應予以肯定。當然,從文章整體內容理解,關愛像盲孩子一樣的弱者,使他們感受生活的美好,則更貼切一點。
4、總結
美的語言,美的意境,美的主題,構成了這篇美的課文。我們來分角色朗讀一遍課文,讓這種美在我們心中永駐。
(一人讀敘述語言,一人讀“盲孩子”的話,一人讀“影子”的話,齊讀眾多“螢火蟲”的話,可再播放背景音樂《愛的奉獻》。)
5、布置作業
① 你在生活中接受過別人的真誠幫助嗎?你在生活中有過幫助別人,給別人帶來快樂和幸福的經歷嗎?請你以“愛”為中心,結合自身生活經歷,寫篇短文,表達出學了這篇文章的心理感受。
② 摘抄優美的詞句,寫到練習本上。
6、信息反饋:
語文教案 篇8
一、 教材說明:
《萬里長城》是介紹我國萬里長城的說明文,內容比較淺顯,條理清晰。全文圍繞長城偉大,按總分總的結構,介紹了長城的三個特點:長城的氣魄雄偉;長城的建筑年代久遠;長城的工程浩大,施工艱難來表現,并由聯想到人,寫出長城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二、 教學構思:
本教案是《萬里長城》第二課時,教學內容是:
學習課文第二、四、五小節,感受萬里長城的雄偉氣魄和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激發民族自豪感。
下面是這堂課的整體構思:
(一)、課的基調:挖掘課的情感信息,創設情境,感受長城的雄偉英姿和古代人民的偉大,激發民族自豪感。
這雖然是一篇說明文,但文中多處穿插抒情歌頌長城,贊揚中華民族的不朽精神。而且,在所有華夏兒女的心中,長城是一座永不倒的豐碑。因此,我并沒有簡單地按一般的說明文的教學方法,,而是挖掘其情感素材,把學生與長城的距離拉得更近,激起學生對長城的無限熱愛,激發民族自豪感。
(二)、課的模式:以讀悟形,以讀悟情,以讀悟理。
學生對課文的領悟是否深入,要看學生對課文的鉆研是否深入。讀是最傳統的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本課中,我有層次到運用了多種讀的方式,讀中理解語句的深刻內涵,讀中啟迪智慧,懂得道理,讀中產生豐富的聯想。
(三)、主題的開掘,體現三層遞進:長城偉大——修筑長城的人的偉大——愛我長城,興我中華。
學生的`理解不可能一步到位,教師的作用就是引導學生逐步進入到課的精髓。在這堂課中,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由物到人,逐步開掘,實現三個跨度。
(四) 、注重學生情緒的調動,課堂氛圍有起伏。
教師應該是一堂課中氛圍的調節者,以努力創設一個學生最愿意學習的環境。在這節課中,我通過課件的視覺刺激、閱讀方式的變換、問題情境的創設、鼓勵等,努力使課有起伏,出現情感性的高潮,使學生始終處于愉悅、充實的情緒中。
(五)、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注重學生的研究性學習。
學生只有真正地動起來,才能獲得真知,提高能力。在這節課的設計時,我就特別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活動量和方式,注重集體學習和個人學習時間的協調,還特別注重研究性學習 在課堂中的滲透。
三、 教學目標:
1、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感受萬里長城的雄偉英姿,解決文中的難點。
2、指導學生抓住總起句、重點句,利用詞語推敲等方法,讀懂句子,理解內容,感受萬里長城的偉大,激發民族自豪感。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 教學過程: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知識 設計意圖說明
一、鞏固舊知
1、 引導學生回憶: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對長城有了哪些了解?
2、教師談話:引入新課。
1、交流上節課學過的知識?
1、 長城是我國最偉大的建筑物。
2、長城建筑年代久遠。 鞏固上節課的知識,主要目的是激發學生了解長城的興趣,引入新課。
二、學習課文第二節,感受“長城氣魄雄偉”。
1、 出示課件。激情引導。
2、 配樂朗讀課文第二節。
3、 教師巡回,指導學生個別學習。
4、教師引導學生在品讀語句中找理解。疑難處適當點撥。
(1)、傾聽學生談自己的感悟。
(2)、適時出示課件:反映長城“長、寬、高”|等特點的圖片。
(3)、演示“長城東西貫穿活動線”,輔助學生談“巨龍”這一比喻的形象、生動和確切。
(4)、教師可作示范朗讀,運用氣聲體現情不自禁地流露內心的感嘆。
5、教師播放背景音樂。激情:“是啊,了不起的長城,讓我們用滿懷深情的朗讀來贊美長城吧。”(愿意讀的站起來。)
1.看長城風光片。思考: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 聽教師朗讀,思考:你在哪些語句中感受到長城的氣魄雄偉?
3 、 學生自學。
4、 找學習伙伴交流:可交流自學情況,可朗讀體現自己的感悟
5、全班交流。重點句舉例: 6、它像一條巨龍橫臥在我國北方的崇山峻嶺上,從東頭的鴨綠江邊到西頭的嘉峪關,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長6500多公里。
(1)、學生談自己對長城雄偉氣魄的感悟和理解。
(2)、談“巨龍”這一比喻運用的巧妙。
(3)、朗讀體會。(個人——集體),注重學生的情感表現情況。)
7、成千上萬的參觀者登上長城,目睹了長城堅強、剛毅、莊重的形象,無不贊嘆:“啊,確實了不起!”
(1)、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該怎樣來讀這一句話?
(2)、兩組交流:談自己的處理——現場朗讀。
(3)、學生評價同學、教師的朗讀,加深對句子中蘊涵的感情的理解。
(4)、全體有感情地朗讀。
6、隨音樂朗誦課文,表現長城的氣魄雄偉。 視覺認識:長城氣魄雄偉聽覺認識。
重點語句的感知。
1、從“巨龍、橫臥、崇山峻嶺、高高低低、蜿蜒曲折、6500多公里”等詞的讀悟中感受長城的偉大。
“啊,確實了不起!”(層層深入)
在這個環節中,教師注重學生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視覺聽覺獲得感性的沖擊,既而在語言中搜尋與感性信息相對的文字,使兩者之間建立起一座橋梁。也充分地使學生各種感官動起來。學生之間具有個別差異,用最擅長的方式與人交流,相互彌補。
這一環節中,教師特別注重將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和教師主導作用的有機結合。學生在交流中,遇到不夠深入的,教師鼓勵學生反復讀,細體會,逐步使句子所含包的深刻內涵和廣泛的信息量得以呈現。而教師在其中的“鼓勵”、“出示圖片”、“演示動畫”等,給學生以視覺上的沖擊,從內心嘆服長城的偉大,使學生的內在智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讀——這個環節中,設計了多種“讀”的訓練方式,改變前面以議為主的學習方式,通過學生自己的理解、師生之間的評價,逐步加深對語句情感的把握和表達。
情感的激發,是學生課堂學習的一個關鍵的動力,教師隨著課文內容,采取相應的措施,能使學生的學習,達到一個小高潮.
三、學習“課文第四小節”,體會長城雄偉外形的背后,更令人贊嘆的是: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
1、教師談話,引入下文:
舉目遠眺,崇山峻嶺上,長城騰越起伏,呼嘯著奔向遠方。同學們。此時,你除了由衷地贊嘆,你還在想些什么呢?
2、教師巡回,進行個別指導。
3、引導學生在自我讀悟中,理解詞語中包含的深刻內涵。
(1)、引導學生善于從文字中提煉或在具體的語言中求證。
(2)、出示長城的橫截面圖,使學生加深印象。
(3)、創設問題情境:如果你是古代的能工巧匠,想一想,該怎樣將20xx多斤中的大條石運上崇山峻嶺呢?
(4)、參與評價。
(5)、小結假想,出示課件:古代工匠運輸原料的方法。
(6)、課件播放《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故事。
4、課件出示第二節最后一句話,引發學生思考:“啊,確實了不起!”你對這句話有什么新的認識?
1、 學生談自己內心最想了解的問題。
例:長城是怎么修筑而成的呢?……
2、 指名讀第四小節,思考:哪一句話你最有感觸?
3、交流。
重點句舉例:……得用多少巧妙的辦法去克服一個個困難,得有多少人為它付出血汗和生命。
(1)、細讀句子,反復琢磨:你讀懂了什么?
(2)、交流。(談談——讀讀——再談談)
(3)、四人小組討論。
(4)、交流——評價。
(5)、自由朗讀,感嘆古代工匠們的智慧,并深入思考,還有什么更深的理解?
(6)、聽故事后再讀句子,談自己的感受。
(7)、有感情地這一小節。
5、學生 深思,交流。
一個個困難:困難多,運輸難,艱苦。*條石多;*山高路險;*機械簡單;
1、巧妙——古代能工巧匠的聰明才智。
2、得用多少人付出血汗和生命:長城是用古代勞動人民的生命累積而成的。
長城的了不起,不僅僅在于它的氣魄雄偉,更在于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用血汗、生命、智慧換來的——長城是偉大的,人民更偉大。
邊學邊思,邊思邊學,這使學生研究的意識不斷加強.
課文的內容有時是散在無序的,學生的回答有時也比較散,并且不夠深入.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集中、深入地研讀,以自主獲得更多的信息,也使研究性學習的過程真實、具體。“創設問題情境”和“課外知識”的插入,旨在強化獲得感悟的實踐過程,使學生的領悟是由衷的,自然的,這種超文本的學習,也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課文的內容。
故事激情,激發情感,為閱讀奠基。
這個環節,應該說,是課的又一個高潮,也使學生的認識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四、學習文章最后一小節。,總結全文。
1、 此時,如果你站在長城上,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
2、 教師總結。
3、 出示課件:歌曲《長城長》。
1、學生交流自己最想說的一句話。
2、學生懷著滿懷的激情朗讀課文最后一節。
3、學生同唱《長城長》。 長城——祖國:“愛我長城,興我中華”。
這個環節,使課的主題得到升華。學生的情緒達到最高潮。
語文教案 篇9
[教學要求]
1.學會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瀏覽”馬觀花”造句。
2.認識讀書的重要,了解讀書基本方法,學會精讀和泛讀,努力取得最佳的讀書效果。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說出課文所講的幾點意思。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同學們,我們已學過一些介紹讀書方法的課文,還記得嗎?
(《“煮書”》、《讀書做記號的學問》)掌握了好的讀書方法,能使你事半功倍。今天,我們運用學過的讀書方法來讀一篇新課文——《精讀和泛讀》。(板書課題)什么是精讀?什么是泛讀?一邊讀,一邊做記號。
二、初讀指導
1.朗讀課文,畫出5個生字,要做到會讀會寫。
2.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瀏覽浩如煙海精讀梗概走馬觀花泛讀
3.自讀課文,想想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三、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齊讀。
提示:“梗”要讀準后鼻音,“瀏”的聲母是邊音。
2.了解詞語掌握情況,重點領會下列詞語的意思。
瀏覽:大略地看。
梗概:大略的內容。
走馬觀花:比喻粗略地觀察事物。
浩如煙海:形容文獻、資料非常豐富。
3.指名逐段朗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4.默讀課文,邊讀邊做記號,說說課文講了幾層意思。
(1)要積累知識,必須讀書,對重要的文章和書籍要精讀。
(2)要學會泛讀。
(3)泛讀可用較少的時間瀏覽大量書刊,同時又是精讀的基礎。
(4)泛讀的一般方法、方式以及要注意的問題。
(5)精讀和泛讀結合,就能獲得最佳讀書效果。
5.討論:全文可分幾段?各段講什么?
第一段(第1自然段):說明讀書的重要和“精讀”的方法。
第二段(第2~7自然段):介紹“泛讀”的常識和方法。
第三段(第8自然段):說明只要精讀與泛讀相結合,就能取得最佳讀書效果。
四、指導書寫
觀察田字格中生字,逐個臨寫,提示:
瀏:左中右三部分。
籍:筆畫較多,左下“耒”字旁的第一筆是橫。
第二課時
一、聽寫詞語
二、精讀訓練
1.學習第一段。
(1)什么是精讀?朗讀第一段,用橫線畫出。
出示:對重要的文章和書籍,要認真讀、反復讀,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鉆研,對重要的語句和章節所表達的思想內容還要做到透徹理解。這就是精讀。
平時我們學課文,就是這樣讀的。
①這兩句話中,哪些詞語要在下面加圓點呢?也就是說哪些是關鍵詞語?
交流,并說說為什么這樣確定。
(認真、反復、逐字逐句、深入鉆研、透徹理解)
②朗讀這兩句話,注意關鍵詞語。
(2)齊讀第一段。
2.學習第二段。
(1)什么是泛讀?(大略地讀)
(2)既然精讀這么重要,為什么還需要具有泛讀能力呢?
(指名讀第2自然段)說說自己的理解。
引導學生注意:“不可能……更不可能……為了……又必
須……因此……”,課文用這些詞語巧妙地起承轉合,將要表達的意思論說得清楚明白。課文后面的敘述中還有類似的用法,大家要注意學習。
3.泛讀有什么作用?讀第3自然段,畫一畫關鍵詞語。
交流:“通過泛讀,可以……從而……獲得……”
朗讀第3自然段。
(4)怎樣進行泛讀?默讀第5自然段。
四人小組討論:面對一大堆讀物,如何泛讀?
對一本讀物來說,如何泛讀?
交流:說說自己的'理解。
這一自然段告訴我們泛讀的方法。
(5)泛讀通常采用什么方式?要注意什么?(讀第6、7自然段)
討論交流。
3.學習第三段。
引讀,只要我們善于把精讀和泛讀結合起來,就能達到最佳的讀書效果。
三、總結全文
1.這篇文章中,你還在什么地方做了記號?
(精彩詞畫圖,如浩如煙海、走馬觀花)
(有疑問處畫問號)
2.小結:這篇課文側重介紹了泛讀,泛讀的意義、方法、方式、注意點等幾方面的內容。
四、作業指導
1.課后作業5:同學們,今天語文課外活動時先泛讀從圖書館借閱的書,然后交流。交流時先介紹所采用的泛讀方法,再說說書的大概內容。
2.課后作業3:“瀏覽”是什么意思?(大略地看)可用在看書,看市容等。
指名造句。
“走馬觀花”是什么意思?可用在觀察事物,如參觀工廠覽等。
指名造句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2-07
語文的教案11-30
語文教案-《邊城》教案05-01
語文教案-《林海》教案05-01
語文教案-《荷花》 教案05-01
語文教案-《背影》的教案05-01
語文教案-《背影》教案05-01
語文教案:春風教案04-30
語文教案:春教案04-30
語文教案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