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與安生》觀后感(7篇)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后感如何寫了。在寫觀后感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月與安生》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七月與安生》觀后感1
劇情介紹
13歲,奏響了青春序曲的第一個音符。七月與安生從踏入中學校門的一刻起,便宿命般地成為了朋友。她們一個恬靜如水,一個張揚似火,性格截然不同、卻又互相吸引。她們以為會永遠陪伴在彼此的生命里,然而青春的陣痛帶來的不是別的,而是對同一個男生的愛18歲那年,她們遇見了蘇家明,至此,成長的大幕轟然打開。
觀后感
青春肆意妄為,成長也必然伴隨著各種各樣的痛苦。有些痛苦是自找的,也些痛苦是單方面的,有些痛苦是無中生有而來的,或因為無聊,或因為懵懂,或因為無法實現的.欲望,所以惆悵。
妄想無罪,好奇無罪,胡鬧也可以原諒,但是,背叛了友情就有罪。
人與人交往,條件好壞不重要,能力差距也不是問題,關鍵是要交心,坦誠與透亮,才是友情永葆青春的決定因素。
友情是暖心的,不能隨意濫用;友情是需要愛護的,不能拿來傷害;友情也是發自內心自覺自愿的東西,不是奢求與施舍。
我一直堅信親如兄弟的友情,并且,歷來都覺得真正的朋友其實比親生的兄弟姐妹更好。兄弟姐妹太隨意,自恃那個血緣關系,時常忽略感情交流;彼此有困難的時候,也少有能真正幫得上忙的兄弟姐妹。朋友們不一樣,為了彼此之間的事情,都會盡心竭力,無怨無悔,時常還倒貼著錢去辦事情。
當然,我主張朋友之間以純友誼上選,盡量不要在友情當中摻入與金錢或物質相關的東西,否則,久而久之,友情就會變味兒。另外,友情不能與愛情起爭端,更不能奪人所愛,因為通常情況下,友情是敵不過愛情的。就象電影中的安生,到處漂零,就是為了償還情債,結果,三角戀情讓所有人不得安生。
《七月與安生》觀后感2
兩個家境不同的女孩,從小一起長大,不同人生的故事。
整體來說故事有些悲慘,是一部青春文藝片,我現在喜歡喜劇。兩個女主角同事喜歡上一個男生,男生喜歡著另一個家長眼中的壞女生,卻一直和家長眼中好女生在一起,想象都會感覺我成熟的程度,超過了這部電影適合看的年齡群體。電影內容不想評論太多,但我現在更加知道人和人之間相處,就應該對對方以誠相待,有問題盡早溝通,有想法相互分享。
劇中兩個好朋友之間的感情包含了相互羨慕,相互喜歡,相互向往對方的生活,相互幫助和疼愛對方,形成了一種不愛不相撕,這種愛得痛切恨得深刻的故事悲劇。現實生活中友情有很多種,好的知己,共同愛好,相互分享精彩人生,難過時相互的.陪伴,發現對方的優點,鼓勵對方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對對方忠心的祝福,一起旅行,好東西的相互分享,了解對方內心深處的需求,形成完整的自己和對方。友誼有很多種,相處要舒適。
對于劇中的愛情,不知道怎么評論比較好。也許從一開始安生應該去鼓勵七月面對自己喜歡的男生,而不是去幫她表白,在兩個人感情出現問題的時候可以幫助對方去溝通,但其他事情還是讓對方去處理會好一些。對于男主角,更應該明白自己喜歡那個女生,而不是喜歡著這個和那個在一起,影響兩個女生的人生,男人還是應該有責任感和擔當。對于七月,在最初發現自己男朋友喜歡閨蜜的時候,應該趁早放手,對自己和他人都是一種解脫。愛一個人應該支持他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更應該無時無刻的相信他。
《七月與安生》觀后感3
看了根據安妮寶貝小說改編的電影《七月與安生》,可見導演曾國祥很是用心,把人物刻畫得非常有張力,個性鮮明、突出,故事情節大膽,富有新意。
起初,故事中的七月(馬思純扮演)本是個安靜、內斂的大家閨秀,安生(周冬雨扮演)則是一個活潑開朗,放蕩不羈的小野丫頭兒。但是劇情卻把她倆安排在了一起,她們13歲相識,相知,而后又相殺。她們同時愛上了一個人家明(李成彬扮演),后來,她們之間又發生了一些摩擦和誤會。到最后,劇情反轉,七月與安生的性格互換,七月開始了像之前安生一樣四處漂泊不安定的生活,安生開始過著像以前七月的生活,漸漸地心開始踏實、沉淀下來了,對自己的生活有了新的憧憬。七月在一次生孩子中,術后大出血而死,安生悲痛萬分的同時,擔負起了撫養七月女兒的重擔。某天,安生意外遇見家明,家明說出了他離開七月的真相。后來,安生也找到自己的'真命天子,帶著七月的女兒,一起過著美好的生活。
小說寫得很精彩,導演在尊重原著的同時,進行一些改編、潤色,使故事更曲折,更富有戲劇性,讓觀眾看后為之落淚,發人深思。
故事的結尾我覺得是本片最精彩的部分,安生在寫一本小說,名字就叫《七月與安生》,這樣的收尾太含蓄了,寓意深刻,耐人尋味,是導演的驚鴻一瞥,點睛之筆。
香港年青導演曾國祥第一部作品就能拍成這樣子,實屬不易,拍攝手法相當老道,長鏡頭和特寫鏡頭運用得也恰到好處,敘事的層次感也不瘟不火,游刃有余,是個當導演的好苗子。
希望以后能看到他更多的好作品,不僅有文藝小清新影片的內涵,又有商業大片那種驚心動魄的大場面,好期待呀。
《七月與安生》觀后感4
七月與安生,在她們的13歲那年,因一只小松鼠結下深厚的友誼,從此她們的人生就有了彼此的影子。
七月安靜、文雅,是天下父母眼中的乖乖女,是一個在父母臂彎下幸福成長為父母眼中的孩子,在大人的眼中,她讀大學、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結婚生子,一切都是這么的井然有序;而安生性格與七月迥異,從小就沒有父母在身邊,她不知道女孩子發育了要穿戴文胸、也沒有體會到一家人其熱融融地圍在一桌子吃飯的溫情,而且在七月面子總是顯得有些自卑,是七月讓她體會到了親情的溫暖,也是七月讓她不再孤單。
初中畢業后,是她們人生軌道的.分叉路,七月上了高中,安生上了職業中專,七月在高中戀上了家明,讓安生備受“冷落”,畢業后的安生愛上了吉他手,泡吧、和一群游手好閑的人混在一起,而七月按部就班,考上了大學。最后到七月大學畢業,兩人在餐廳一起吃飯,七月讓安生隨便點,還點了最貴的龍蝦,在安生面前的每句話都顯露了她的優越,這讓安生很不自在,終于安生爆發了,她為了得到一瓶免費的紅酒,當著一群陌生的朋友對著一瓶紅酒一飲而盡,似乎想把自己所有的委屈和不愉快都發泄出來,之后說著自己以前的種種心酸。不同的生活環境真是會造就不同的人吧,原本兩個單純可愛的小女孩,如今卻大不相同,唯一相同的是他們對之前在一起生活學習的美好回憶吧。
兩人因為家明相撕,到最后,安生把家明讓給七月,而七月選擇讓家明逃婚。之后安生和七月又重歸與好,而此時的友誼似乎比以前更深厚了,好的友誼,不管經歷了多少的風雨,只會讓這份友誼更真實、更深厚!
我為這部影片打9分!
《七月與安生》觀后感5
林七月,出生在小康和睦的家庭,從小成績好,是人們眼中的乖乖女,優等生,受人喜愛;李安生,則相反,家庭破碎,父親早逝母親不管,成績也差,別人眼中刺頭;13歲的她們因為機緣巧合相識,兩人表象反差很大,七月恬靜似水、乖巧穩重,安生放浪不羈、個性張揚,但七月內心是叛逆的,安生內心是純真的`,所以很快吸引到一起迅速成為最好的朋友。到高中一個進了名校,一個卻進了職高。直到她們18歲時,遇到了蘇家明,她們共同愛的一個男人。
家明最先認識七月,成為了七月的男朋友;但家明見到安生后,卻被安生的與眾不同所吸引,并表達了好感。安生在這個時候,選擇了去北京,給安生和家明空間,選擇了友情。
安生選擇了顛沛流離、周游世界的生活,期間經歷了感情背叛,沒有錢只能想各種辦法維持生活,盡管如此艱難,卻一直堅持寫信給七月,并不自覺的都在信的末尾寫上問候家明。
當安生不羈的心終于想平靜下來,回鄉找七月時,七月正把家明送走去北京。但很快安生和七月因為價值觀大吵一架,安生又回到了北京。
在茫茫的北京,安生人生低谷的時候,遇到了家明,并同居在一起。
七月尋到了北京,大吵一架,并給家明最后通牒,是返鄉結婚還是留在北京分手。家明選擇了返鄉。
但在結婚當天,七月讓家明逃婚。七月走出了自我,沿著安生以前漂泊的路,一路尋覓,尋覓那份友情,尋覓自己的內心。
而安生則選擇了安穩,讀書嫁人。直到幾個月后,大著肚子的七月找到安生,兩個閨蜜冰釋前嫌,安生忙前忙后,安頓七月待產。但七月在臨產前大出血,拋下一個女兒離開人世。
若干年后,這個女兒翻箱倒柜,找到安生寫的信,進而找到了家明,家明才知道七月留下了一個女兒。但安生選擇了善意的謊言,沒有告訴家明七月去世的消息,而是說七月留下女兒,選擇了自由和遠方。
《七月與安生》觀后感6
整部電影很有巖井俊二的風格,慢慢地一種嘲諷命運的殘酷。配樂和影像風格相得益彰,充分體現出曾國祥細膩的風格,無論是技巧還是風格,都呈現出藝術品的特質。至于表演方面,周冬雨奉獻了演藝生涯最精彩的表演,馬思純維持了一貫的水平。兩個女孩的情感變化,在他們充滿張力的表演中,一部部走向沒有希望的懸崖。
真絕望啊。
這是一部與眾不同的`電影。
大部分的中國電影愿意,順理成章。而這部電影,是為了結局而講故事。前面的鋪墊,都是為了最后殘忍的爆發。兩個女孩性格的鋪墊,也都為了最后那視死如歸的流浪。
兩個女孩,仿佛是一個人。但是安生羨慕七月的安穩,七月又羨慕安生的自由。
可是安生不知道,七月的安穩是犧牲了所有關于自由的幻想,而七月也不知道安生的自由是犧牲了所有關于安穩地依賴。兩個女孩在不同的風格中凝望著對方,并想成為對方。可他們并沒勇氣朝另一個自己邁開一步。
安生害怕失去自由,七月害怕失去安穩。
直到安生發現自由久了,想回歸安穩,老天都會和你作對;直到七月發現,想一直安穩,卻注定被安穩拋棄。
無論什么樣的日子,過得太久,日子就會嫌棄你的。
于是七月背起行囊,選擇像安生當初一樣流浪;于是安生愛上一個普通的男人,選擇像七月當初一樣,過上安穩的日子。
可是這對于雙方來說都是殘忍的事情,因為承受過太多傷痕累累,他們卻仍然走上與當初選擇截然相反的道路。似乎青春就白白浪費,但青春不會浪費的,走過的就值得珍惜。
雖然只是有一點點無奈。
《七月與安生》觀后感7
安生在影片里面是自由的象征,勇氣、活力,敢愛敢恨,敢于為自己意愿做出選擇,也情愿為選擇付出代價,每一步都走的無怨無悔、灑脫自在。她身上散發著自信的光芒,照亮了七月與蘇佳明的人生。雖然她退出了蘇佳明和七月的生活,依然熱愛生活,沒有怨天尤人,摘下佛像項鏈后,沒有拖泥帶水,走的灑脫。
七月媽媽對女兒說的,不管走哪條路,女孩子的一生都是會太辛苦,這是一種消極暗示,暗示做女孩子注定是要失敗的。七月長期在這樣的`家庭教育環境下,被教育得很成功,乖乖女,體貼,懂事,成績好,聽父母的話,連高考志愿都順從父母,讀大學也是不喜歡的課程,連不想結婚都需要對方逃婚才能解脫,不敢冒險,不敢變化,不敢追求,不敢表達自我,求安穩,怕失敗。當知道蘇佳明愛上安生后,她默默的緊張、企盼安生離開,卻從未與蘇佳明正面交涉過,也從未在自己身上做出努力,只是自我欺騙式的日復一日。可以這么說,沒有蘇佳明,也會有王嘉明,張家明,因為她的行為模式繼續下去的,她并沒有改變,永遠被動的接受,永遠沒有勇氣主動的去追求,命運就這樣強迫性的重復下去。這樣一個被動的人生,一個虛假的人生,怎么可能有幸福。她愛安生,是愛她的灑脫自由,愛她的真自我,愛自己身上永遠不可能有的勇氣。
蘇佳明跟七月一樣,被安生的自由精神吸引,他知道自己喜歡安生,卻從未有勇氣表達,也不敢向七月坦白,不敢追求愛的事物,不能承受失敗的結果,一拖再拖,猶豫不定,婚前無奈的去表白,卻在婚禮現場受到七月的指示去逃婚,真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懦夫。他從頭到尾沒有真正的快樂過,過著面具一般的人生。
【《七月與安生》觀后感】相關文章:
七月與安生經典語錄12-03
七月你還想念安生嗎作文02-28
安生的意思, 安生的解釋10-28
《七月與安生》觀后感11-03
七月與安生觀后感11-28
《七月與安生》觀后感03-07
電影《七月與安生》觀后感12-04
《七月與安生》觀后感4篇11-20
《七月與安生》觀后感5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