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恥下問的名人故事

時間:2024-09-23 08:26:12 資料大全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關于不恥下問的名人故事

  他們有著精深的智慧,遠大的抱負,為社會的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關于不恥下問的名人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不恥下問的名人故事 篇1

  春秋時期,衛國有個人叫孔圉,勤奮好學,而且很謙虛。他死了以后,衛國的國君為了表彰他,并讓后人學習他的`好學精神,就賜給他一個“文”的稱號,所以,后來人們就尊稱他為“孔文子”。

  孔子有個學生叫子貢,也是衛國人。他認為孔圉不像人們所說的那樣,稱他為“孔文子”,似乎是有點評價過高了。他想來想去,覺得不能理解,就去向孔子請教。

  子貢說:“那個孔文子并沒有什么了不起,憑什么要賜給他‘文’的稱號?”

  孔子回答說:“孔圉聰明好學,勇于向地位和學識不如自己的人虛心請教,而不會感到丟臉,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要賜給他‘文’的稱號。”子貢聽孔子這樣一說,猛然省悟,頓時感到心悅誠服。

  不恥下問的名人故事 篇2

  春秋時代的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人們都尊奉他為圣人。然而孔子認為,無論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來就有學問的。

  一次,孔子去魯國國君的祖廟參加祭祖典禮,他不時向人詢問,差不多每件事都問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說他不懂禮儀,什么都要問。孔子聽到這些議論后說:“對于不懂的事,問個明白,這正是我要求知禮的表現啊。”

  那時,衛國有個大夫叫孔圉,虛心好學,為人正直。當時社會有個習慣,在最高統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給他另起一個稱號,叫謚號。按照這個習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謚號為“文”,所以后來人們又稱他為孔文子。

  孔子的學生子貢有些不服氣,他認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問孔子:“老師,孔文子憑什么可以被稱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意思是說孔圉聰敏又勤學,不以向職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求學為恥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為他的謚號。

  不恥下問的名人故事 篇3

  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歷代封建統治者都遵奉他為天生的最有學問的“圣人”。然而孔子認為:“余非生而知之者。”意思說無論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來就有學問的。孔子去太廟參加魯國國君祭祖的典禮,他一進太廟,就向人問這問那,幾乎每一件事都問到了。當時有人譏笑他:“誰說‘鄒人之子,懂得禮儀?來到太廟,什么事都要問。”(鄒,當時縣名,孔子出生地,今山東曲阜縣。

  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做過鄒縣的縣官,所以當時有人管孔子叫“鄒人之子”,意即鄒縣縣官的兒子。)孔子聽到人們對他的議論,答道:“我對于不明白的事,每事必問,這恰恰是我要求知禮的表現啊!”衛國大夫孔圉聰明好學,更難得的'是他是個非常謙虛的人。在孔圉死后,衛國國君為了讓后人都能學習和發揚他的好學精神,因此特別賜給他一個“文公”的稱號,后人就尊稱他為孔文子。孔子的學生子貢也是衛國人,但是他卻不認為孔圉配得上那樣高的評價。有一次,他問孔子說:“孔圉的學問及才華雖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還很多,憑什么賜給孔圉‘文公’的稱號?”孔子聽了微笑說:“孔圉非常勤奮好學,腦筋聰明又靈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對方地位或學問不如他,他都會大方而謙虛的請教,一點都不因此感到羞恥,這就是他難得的地方,因此賜給他‘文公’的稱號并不會不恰當”。經過孔子這樣的解釋,子貢終于了服氣了。成語“不恥下問”就是從孔子的這句話來的,現在用來形容一個人謙虛、好學,真誠地向別人請教。

【不恥下問的名人故事】相關文章:

身殘志堅的名人故事04-08

感人的名人故事05-25

名人故事:屈原的愛國故事07-31

名人故事:列寧和衛兵的故事08-28

感恩的名人故事(精選12則)10-26

名人故事孟泰01-05

歷史名人故事12-09

善意的謊言名人故事05-25

名人故事:魯迅買單08-19

名人故事:白居易年少詩精的故事12-02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网站,综合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精品一级毛片A久久久久,欧美一级待黄大片视频
亚洲中文AⅤ中文字幕 | 伊人天堂精品在线 | 五月天伊人久久大香线焦 | 久久大香香蕉国产拍国 | 日韩制服丝袜片中文字幕 | 在线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