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人物事跡集合[15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事跡吧,事跡以先進對象的先進事跡為主要內容,以敘事為主要表達方式。那么事跡怎么擬定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感動中國人物事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1
朱彥夫同志14歲參軍入伍投身革命,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失去了四肢和左眼。在和平建設時期,他主動放棄榮軍休養所的特護待遇,回到家鄉山東省沂源縣擔任村黨支部書記長達25年,把一個貧窮落后的小山村,建成遠近聞名的先進村。退休后,他用嘴銜筆、殘肢抱筆,創作完成了自傳體長篇小說《極限人生》和《男兒無悔》。他的'先進事跡生動詮釋了共產黨員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追求,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
“時代楷模”發布活動以“我們的價值觀、我們的中國夢”為主題,現場發布了朱彥夫的先進事跡,播放了朱彥夫的視頻短片,采訪了朱彥夫所在村原村委會主任和村民代表等,朱彥夫的女兒朱向欣領取了中央宣傳部頒發的“時代楷!奔o念章和榮譽證書。發布單位有關負責同志,朱彥夫的親屬及同事代表,首都高校師生和新聞媒體記者等約150人參加了發布活動。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2
20xx年2月的一天,郭明義來到鞍山市中心血站獻血。血站的工作人員說,由于這些天天氣冷,獻血的人少,臨床用血快要供不上了。
老郭聽到這個消息,心里一下子像開了鍋似的翻騰起來。
回家后,老郭趕緊寫了一份無償獻血倡議書,馬不停蹄地面對面向工友們宣讀。很快,老郭的倡議得到了齊大山鐵礦和礦業設備檢修協力中心等單位干部職工的積極響應。
3月2日,齊大山鐵礦和礦業設備檢修協力中心等單位100多名干部職工參加了老郭組織的無償獻血活動。血站的'工作人員在欣喜之余也有些措手不及,一個自發組織的無償獻血活動能來那么多人是他們以前從沒見過的。這一次,市中心血站共采血2萬多毫升。
20xx年6月,市中心血站為北京奧運會備血,郭明義又組織了30多名職工到血站獻血,他們因此獲得了鞍山市首批“奧運生命”獎章。像這樣的大規模無償獻血活動,郭明義組織了11次,累計獻血量達到12萬毫升以上。
20xx年11月,鞍山市第一支無償獻血志愿者服務隊成立了,郭明義當之無愧地被推選為隊長。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3
萬佐成、熊庚香
萬佐成和熊庚香是一對生活在江西南昌的普通夫婦。他們年過六旬,在江西省腫瘤醫院附近經營一間露天廚房。從20xx年起,這里也是一間共享“抗癌廚房”。
最初,老兩口在腫瘤醫院旁的小巷里經營油條攤位。每當收攤時,總有患者家屬前來借鍋灶炒菜,夫婦倆從不拒絕。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求助,萬佐成和妻子就買了10多套廚具和煤球爐,多的`時候,一天有近三百人來炒菜。因為設備大家共用,所以這個廚房被親切地稱為“抗癌廚房”。
為了讓“抗癌廚房”能維持下去,萬佐成夫婦開始收一點成本錢,炒菜收0.5元,后來,煤球漲價、電費漲價,二人難以支撐,炒1個菜就收1元,維持收支平衡。每年過年期間,廚房免費使用。
萬熊夫婦的初心十分簡單:“有的病治不好了,但是能讓病人吃的好一些,家屬的遺憾也能少一些”。他們還經常開導、幫助病人,讓大伙感受到家的溫暖。
在這間廚房的墻上,密密麻麻寫滿了電話號碼。這些都是使用廚房的患者家屬留下的,他們為了表達感謝,邀請老兩口將來到自己家中作客。
【頒獎詞】
微弱的燈,照亮寒夜的路人;火紅的灶,氤氳出親情的味道。這陋巷中的廚房,烹煮焦慮和苦澀,端出溫暖和芬芳,慣看了悲歡離合,你們總是默默準備好炭火。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4
梁益建是國內首屈一指的極重度脊柱畸形矯正專家。他不僅為病人治病,還處處為病人省費用,更常為貧困患者捐錢、四處化緣募捐。20xx年他的團隊開始與公益基金合作,目前已幫助近200名患者!他用兩根支架矯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梁益建頒獎詞:
自謙小醫生,卻站上醫學的巔峰,四處奔走募集善良,打開那些被折疊的'人生;你用兩根支架矯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梁益建事跡介紹:
梁益建,醫學博士,四川省成都市三醫院骨科主任。梁益建多年前學成回國,參與“駝背”手術3000多例,親自主刀挽救上千個極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極重度脊柱畸形矯正專家近可能的為患者著想,是梁益建的工作守則。到醫院求治的病人,很多經濟條件都不好。為了讓患者盡快得到治療,他處處為病人節省費用外,還常常為經濟困難的患者捐錢,四處化緣。碰到有錢的朋友,他會直接開口尋求幫助,甚至嘗試過在茶館募捐。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5
這個暑假,人們聊得最多的話題就是奧運會了。當奧運健兒經過奮力拼搏獲得獎牌的那一刻,全場掌聲雷動,榮譽和嘉獎紛沓至來?墒,很少有人體會到這些奧運健兒所經驗過的苦痛和磨難。
奧運會田徑男子100米短跑預賽,中國隊的三名選手出戰,蘇炳添、謝震業和吳智強。最終蘇炳添以10秒05小組其次名勝利晉級到半決賽,他連續兩屆奧運會晉級到半決賽,也創建了紀錄。謝震業10秒16和吳智強10秒18缺憾出局,半決賽中蘇炳添跑進了職業生涯最好的成果挺進決賽。 9秒98,在奧運會男子100米決賽中,蘇炳添沒能發揮出自己的最好水平,或許是受到英國選手休斯搶跑的影響,他的起跑反應慢了一點,導致他最擅長的起跑沒能做好,最終只能是略有缺憾的獲得第六名。 雖有缺憾,但這已經是中國田徑選手的最好成果,同時也是亞洲選手的最好成果。一個黑頭發黃皮膚的'中國人站在了幾乎是黑人專屬的奧運百米決賽賽道上,這是很多年前我們根本不敢想象的事情。
“0.01秒眨擠眼就過去了,但每個0.01秒對我來說都是一個極限!碧K炳添曾這樣描述0.01秒的定義,看運動員在場上拼搏的時候,身為中學生的我們應當也不斷超越自己,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而不斷奮斗。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6
1934年,沈忠芳出生于上海市,從小目睹國破家亡、戰火紛飛紛飛,他燃起了報國夢想,造飛機成了他最大的愿望。
新中國成立后,沈忠芳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北京航空學院,在飛機設計專業學習。1958年,沈忠芳和他的同學們,大干一百天,終于將中國的第一架輕型旅客機“北京一號”送上藍天,這是他的畢業設計,也是兒時的夢想。
畢業后,他被分配到國防部從事導彈研究工作,國防部五院二分院就是沈忠芳導彈人生的開始。
中國的導彈是從仿造開始的`,但是真正創新則是依靠我們自己培養的人才。當時美國最先進的U2高空偵察機頻繁進入我國空域偵察,高炮部隊設伏防衛,當時礙于其飛行高度達到了21000米,飛機夠不著,高炮打不準。
為了震懾敵人,摧毀U2高空偵察機,我軍開始自主研制地對空導彈系統。其中艱辛自然不必多說,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款地空導彈“紅旗—號”橫空出世。
自此U2不敢來犯,我國導彈核心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獨立自主研制的路子上找到了一條行之有效的規范。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7
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跡之后,我為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扎根于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而欽佩,我為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持在三尺講臺上而敬佩。
張桂梅和許多人一樣,對未來充滿憧憬和希望,但是幸運卻沒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卻于她如影隨行:花季年華喪失母親,青春年華痛失丈夫,兩次腫瘤手術,癌細胞轉移的肝臟。磨難沒有使她消沉,病魔沒有使她倒下。她緊緊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講臺上認真教學,在課外認真輔導學生。幾次暈倒在講臺上,領導要她住院治療,她放不下學生,總是還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學校上課。就是這樣柔弱的身軀,她還依然出任孤兒院院長。是什么力量支撐她如此做呢?用她的話說就是“如果說我有追求,那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拜讀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跡和用生命點滴的人生故事,我深切的領會到一個智者和仁者所顯現出來的精神魅力。張桂梅不是制造出來的英雄,她是那樣樸實,那樣真實,也許她在悄悄的.改寫著英雄的概念,這些英雄就生長在普通的生活中。
作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我們應該像張桂梅同志那樣為學、為人、為師,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的教育事業需要更多像她那樣的教師。我們學習張桂梅,就是要學習她處處以共產黨員的先進標準要求自己,為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學習她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為教書育人恪盡職守、嘔心瀝血的精神;學習她崇高師德、治學嚴謹,為追求學術鍥而不舍、求真務實的精神;學習她珍愛生命、堅忍不拔,為戰勝病魔而不屈不撓、積極樂觀的精神。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8
張桂梅
20xx年,在云南兒童之家工作的張桂梅看到了很多農村貧困家庭的不幸,她希望創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徹底解決山區貧困問題。
20xx年,張桂梅成為黨的十七大代表,她向公眾講述了自己的夢想,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20xx年,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成立,這是全國唯一一所免費女高,專門供貧困家庭的女孩讀書。學校建校12年以來,已有1645名大山里的'女孩從這里走進大學完成學業,在各行各業做貢獻。
華坪女高佳績頻出之時,張桂梅的身體卻每況愈下,患上了10余種疾病。張桂梅說:“當聽到學生大學畢業后能為社會做貢獻時,我覺得值了。她們過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夠了,這是對我最大的安慰!
在頒獎現場,因為關節痛,張桂梅的手上貼滿膏藥;早上要吃十多種藥,中午吃五種藥……主持人白巖松說:“大姐這是在拼命啊”。張桂梅說:“拼就拼一點吧,現在是當媽的感覺……”
【頒獎詞】
爛漫的山花中,我們發現你。自然擊你以風雪,你報之以歌唱。命運置你于危崖,你饋人間以芬芳。不懼碾作塵,無意苦爭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達倔強。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9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就算是米粒般微小的苔花,也要像牡丹一樣肆意綻放。哪怕是渺小平凡的普通人,只要胸懷理想,志存高遠,也定能完成目標,綻放光彩。張順東、李國秀夫婦用一手雙腳相濡以沫29載,辛勤勞作,把兒女養大成人,他們用堅強的意志,甩掉了貧困帽子,繡出了幸;,書寫了“踏出脫貧路,撐起半邊天”的'感人故事。
愿以寸心報華夏,且將歲月贈山河。擁有13項諾貝爾級別成就的楊振寧,精心資助數百名中國學者深造,協助清華建高等研究中心,為中國重大科學工程赤誠諫言……幫助中國人克服了不如別人的心理。平凡造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他們將涓滴之力匯聚成磅礴之力,讓時代強音響徹中華大地。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10
陳貝兒2003年加入有線娛樂新聞臺(CEN)擔任主播,5月3日是她最后一天亮相CEN,便要結束在這里的主播生涯。她稱第一天“開工”時感覺很冷,因為那天要慶祝娛樂新聞臺開臺,她特意穿上性感晚裝報道新聞,但錄像廠冷氣很大,害她差點凍病,幸好當時有猛男區永權做拍檔,所以她最后一天“開工”也要求跟區永權做拍檔。
區永權訪問陳貝兒暫別CEN的感受,她即忍不住在鏡頭前哽咽起來,自言是個十分幸運的女孩,期間結識到很多好朋友,還透露自己的心愿是希望很多年后,有人說起CEN,仍然記得她。陳貝兒表示6年里,最難忘的是到戛納采訪,戛納就像她的“老朋友”,令她有很多美好回憶,包括和木村拓哉勾小手指及在手掌上寫字等。一眾好友也為陳貝兒舉行歡送會,一起緬懷打江山的.日子。
2019年3月,參加《第13屆亞洲電影大獎頒獎典禮。
2021年1月24日,陳貝兒與林溥來共同主持的節目《尋找家香味》在香港翡翠臺播出。8月,參演記錄片《無窮之路》。
2022年2月,獻唱抗疫歌曲《獅子山下同心抗疫》。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11
20xx年4月1日,我們在校務會上認真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感人事跡,我為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扎根于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而欽佩,我為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而欽佩。張桂梅和許多人一樣,對未來充滿憧憬和希望,但是幸運卻沒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卻與她如影隨行:花季年華喪失母親,青春年華痛失丈夫,兩次腫瘤手術,癌細胞轉移到肝臟。磨難面前她勇敢的挺直了身子。磨難沒有使她消沉,病魔沒有使她倒下。她緊緊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講臺上認真教學;在課外,認真輔導學生。幾次暈倒講臺上,領導要她住院治療,她放下學生,總是還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學校上課。就是這樣柔弱的身軀,她還毅然出任孤兒院院長。是什么力量支撐她如此做呢?張老師的話“如果說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我們學習她對教育的執著和對工作的努力,張老師放棄了進條件好的學校任教的機會,選擇了條件較差的學校,一身病痛的張老師教學上幾十年兢兢業業,承擔學校繁重的教學工作,女生工作,婦女工作,語文教研工作及其他校務工作。除了住院沒向學校請個一天病事假,教學成績卻異常突出,她說:“為了民族貧困山區的教育,即使倒在講臺上,長眠于華坪的沃土之中,也無怨無悔”。吃苦在前,那里最需要就到那里,無私奉獻,張老師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她愛生如子。她雖然沒有孩子,可是她卻是許多孩子的媽媽。精心教育學生,輔導學生,中午、晚上看著學生睡覺,給學生蓋被子。學校學生和孤兒院50多個孩子,住院她陪著,給他們送飯,付醫藥費,資助學生讀書,自己連洗衣機都沒有。她將愛播灑進孩子們的心田。她有著我們教師兩袖清風的高尚品質。張老師前后將國家獎勵給她的獎金50余萬元全部捐給貧苦地區的教育事業,自己每天的'生活控制在三元。她像春蠶,她像蠟燭,她更像光芒萬丈的太陽!
她的精神值得我們全世界人民所學習,因為她有利于在社會主義經濟大潮中保持清醒的頭腦。物質固然重要,可是決定我們生命價值的東西不是物質,而是精神品質。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牢記使命,教書育人,培養一大批對國家發展有用的人才,這些人才,首先必須是政治上過硬的,必須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和人民。他們才能肩負歷史的重任。我們教育工作者,如果沒有過硬的政治思想,學校德育建設的落實就是一句空話。我們培養的人才質量就會出問題!這是很危險的,學習張老師的事跡,很有現實意義。
我們學習她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崇高境界;學習她熱愛生活、艱苦奮斗、樂觀向上的優良作風;學習她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高尚品德。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努力工作,爭取做一個優秀的教師。
人生的意義就在這個過程上。你要細細體認和玩味這個過程中的每節,無論它是一節黃金或一節鐵;你要認識每節的充分價值。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12
當雄壯的國歌聲響起,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時,我們肅然起敬;當你遭遇天災人禍,有了巨大傷痛時,我們為你流淚;當你取得一次次偉大成就,不斷向前開展時,我們為你喝彩。因為,我們深深愛你,中國!
五千年的輝煌歷史,多么令人仰慕。你的至善至美,你的博大精深,你的自強不息,你的堅韌堅韌,無一不令我們欽佩,無一不值得我們去深深愛你。
汩羅江畔,以為文人歸去,從此,汩羅江畔的'墨香和正氣升騰了千年;馬背上,一位巨人縱橫歐亞諸國,他戎馬倥傯,征戰一生,為你書寫了最大的版圖;宮殿中,一位詩人瀟灑自由,貴妃研磨,力士脫靴,他秀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從此,整條長江就詩意奔騰。你孕育了這么多才人、偉人,如此偉大的你,怎能不值得我們深深去愛?
當列強瓜分,聯軍肆虐的時候,你咬緊牙關,用血肉之軀承受槍林彈雨,你流了很多汗、很多血,但仍屹立不倒;當日本侵略時,你團結,用血肉筑成新的長城,你堅持不懈,并贏得了最后的勝利;當勝利時,你從零開始,不斷鉆研,不斷探究,不忘人民,為人民服務,讓我們過上如此好的生活。你于危難中堅持,你于平凡中進取,如此堅韌的你,怎能不令我們深深去愛?聽,一聲巨響,一陣歡呼,那是原子彈爆炸的聲音,那時人們的歡呼聲;看,一個身影在田間忙碌,在實驗室里忙碌,后來,他培育出了雜交水稻,為世界做出了巨大奉獻,為你爭了光;聞,你是否聞到愛的味道?那是很多人為災區捐款,援助時愛的味道,那是郭明義很多次獻血時愛的味道;仰望天空,我看到了神舟飛天、嫦娥奔月……這背后,他們付出了許多,放棄了許多。我們都愛你,因為你值得我們深深去愛!
你既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快樂顏”的豪情,也有“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的柔情;你既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钡倪h大志向,也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福;你既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赤膽忠心,也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赤子情思……如此靈魂深邃的你,怎能不令我們深深去愛?你是如此偉大!我們愛你,愛你的青松品質,愛你的紅梅品行,愛你飄揚的旗幟,愛你的碩果累累。你想一位母親,把所有的一切都給了兒女,自己毫無保存。祝你永久年輕,永久歡樂!
我們都深深愛著你,中國!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13
感動你我,感動中國。茫茫人海,總有人會給世界帶來長嘆、帶來憤慨,也總有人讓世界溫暖著、美好著。感動的力量,讓我們面對茫茫人海仍然相信,仍然熱愛,對自己,對生活,對未來。
【頒獎辭】
安頓落難者,照顧鄉親們,一句話驅散冷雨,一握手溫暖人心。是誰在偏僻的'角落里,排布下如此可信賴的人?過去無緣相識,因為她平凡,危難中堪當重任,因為她不忘初心。
【人物事跡】
孟二梅,女,漢族,1973年1月生,中共,大專學歷。
孟二梅是市門頭溝區落坡嶺社區黨支部記、居委會主任。20xx年7月30日,K396次列車被暴雨滯留在落坡嶺站。孟二梅接到任務,積極救助滯留乘客,在斷水、斷電、斷網的情況下,她帶領社區300名老弱病殘居民,想盡辦法讓近千名被困乘客在暴雨中免于凍餓。她的一句“有我一口吃的,就不會讓大家餓肚子”,感動了無數人。一場暴雨,一場災情,讓全國記住了一個地名和一群人,也讓我們記住了孟二梅。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14
今天,我讀了《感動中國人物事跡》,最讓我感動的是劉偉。
劉偉是一位無臂鋼琴師。他這樣說過:“我的人生只有兩條路,要么趕緊死,要么精彩地活著!彼12歲時在水療池學會了游泳;14歲時游泳賽上奪得兩枚金牌;16歲學習打字;19歲學習鋼琴;22歲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一分鐘打出了233個字母,成為世界用腳打字最快的人;23歲時他登上了舞臺,讓世界見證了中國男孩的`奇跡。他坐上琴凳之后,優美的旋律飛快地流出,十個腳趾靈活地跳躍著,在表演結束后,所有觀眾起身鼓掌。
我想:每個人都有一雙翅膀,發揮出自己的努力,創造奇跡。也許一個平凡的人,無力做件大事,但我可以為別人做些什么,那時我們可以成為一個感動中國的人,這樣,我們可以支撐自己,又能幫助別人。這,正是感動的一種力量……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15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有那么一批人,為了初心和使命,放棄大城市的舒適便捷,放棄自己的遠大前程,主動選擇扎根基層,為脫貧攻堅,為基層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奮斗。這批人里,有一個女孩叫黃文秀,甚至為此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但她的事跡也激勵了一批又一批基層黨員干部。
向黃文秀同志學習,勇于擔當。從落后的小鄉村考入大城市,在大城市生根發芽,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這應該是大部分吃過苦的農村學子所盼望的美好生活,但黃文秀不是這么認為的'。有人問過她,“為什么要放棄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偏偏回到貧窮的家鄉?”她回答:“很多人從農村走了出去就不想再回去了,但總是要有人回來的,我就是要回來的人!蔽揖褪且貋淼娜,看到這句話,作為一個基層工作人員,我不禁熱血沸騰。從小生活在農村,懂得農村的苦與難,想著為基層人群分擔一些憂愁,解決一些苦難,這就是黃文秀同志的真實想法。這也應該是所有基層工作人員該具備的素質,為扶貧,舍我其誰,牢記使命,為人民群眾,敢于擔當,敢于作為。
向黃文秀同志學習,甘于奉獻。一邊是身患的父親,一邊是貧困的百坭村,黃文秀同志在細心照料父親的同時,也忘不了百坭村的貧困群眾。88戶418名貧困群眾脫貧,全村貧困發生率下降20%以上,這是她給白坭村、父親、黨和政府交出的滿分答卷。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她將私家車開到村里當工作車用,駐村一年,儀盤表的里程數正好增加了兩萬五千公里。她說這是她心中的長征,在我看來這段也如同當年的革命先烈二萬五千里長征一般,因為有初心、有使命,有一顆赤色滾燙的心,才能走出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般的感觸。為了切實和群眾打成一片,她放下自己愛穿的裙子走進每一戶人家,因為不懂方言,群眾不信任,她就努力學習晦澀的方言,主動到群眾家中幫群眾干農活,拉近關系。她的事跡,白坭村每個人都可以如數家珍,一一道來。她的奉獻精神也將被全中國人民銘記,當不斷有如她一般青春年紀,卻甘愿為國家、為人民拋頭顱、灑熱血的人涌現時,就一定能夢想成真。
向黃文秀同志學習,向黃文秀同志致敬。愿她的榜樣精神能激勵廣大黨員干部和青年同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于擔當、甘于奉獻,切實為群眾排憂解難,為脫貧攻堅做一份貢獻,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相關文章:
感動中國人物的事跡09-20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02-17
最新感動中國榜樣人物事跡07-22
感動中國頒獎人物事跡觀11-30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03-02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11-15
感動中國人物屠呦呦事跡10-25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集合03-01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感想11-06
關于感動中國人物事跡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