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學生品德行為考核辦法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中學學生品德行為考核辦法
中學學生品德行為考核辦法1
為大力推動我校品德學科教學質量的提升,加速品德學科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積極響應市品德學校發展共同體倡議,決定舉辦云灌縣實驗小學首屆品德學科青年教師演課比賽。
一、指導思想:
以提高教師素質為根本,鼓勵青年教師熱愛品德學科,走進教材,走近學生,走進課堂教學研究,逐步養成“創新、有效、簡潔、靈動”的課堂教學特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比賽時間:
20xx年xx月xx日
三、比賽地點:
西校區合班教室
四、參賽人員:
全校所有對品德學科感興趣的教師都可報名(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更加歡迎),不分學科。在自愿報名的基礎上,東校區推薦3名,南校區推薦4名,西校區推薦5名,鄭莊校區推薦1名參加學校評比。報名時間:2月28日(各校區把參賽教師報名表統一交到西校區教導處陳占平主任處)
五、評比辦法
自由選擇教材和教學內容,提前完成教學設計和課件。比賽時采用模擬課堂現場教學形式進行。選手面對評委上課,但不與評委互動;在教學過程的'組織實施中,體現教學設計,展示教學課件。選手課堂教學的課題與教學設計、課件制作的課題一致。模擬課教學時間為10-15分鐘。學校將外聘專家現場評分。優秀教師推薦參加市品德教師基本功大賽和市共同體相關活動。
中學學生品德行為考核辦法2
一、學生基本情況:
班上的學生能聽從教師的教導,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聽從老師教誨。有一定的集體榮譽感,能積極完成學校交給的各種任務;有一定的自理能力,懂得與同學友好相處。但部分男生自制力差,責任心尚未形成,對待學業得過且過。總之,引導本班同學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及行為習慣迫在眉睫且任重道遠。
二、教學內容
1、成長的快樂與煩惱;
2、追根尋源;
3、獨具魅力的中華文化;
4、我們生活的地球。
三、教材特點:
教材采用單元編排、主題統整的方式來構建教材體系。本冊教育內容由四個單元構成。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多個小話題。本冊教材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1、教育性。品德與社會課擔負著道德人格培養的任務。在本冊教材中,主要進行以下方面內容的教育:以多種形式促進這兩個我的對話,引導兒童逐步完成兩個“自我”的分化;向兒童呈現他們生活中的各種關系,讓他們從這種關系中去理解和體驗,引導兒童逐步建構起共生型的人格;通過歷史與文化的啟蒙,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的教育,引發學生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等等。
2、綜合性。本冊教材幾乎涵蓋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社會等多方面的內容。所有這些內容都是通過“個人--人與人--人與社會”這條主線來串聯的,使之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線索。
3、參與性。為了使學生能真正體味到教材所要表達的思想、觀點,就需要為學生提供自己親自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本冊教材中設計了大量的'問題、案例,讓學生參與,讓學生仿佛置身于真實的社會場景中,通過學生與家庭、學生與學校、學生與社會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以及對這些事例的認識與實踐來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觀性。本冊教材呈現的是一頁頁文字與畫面有機融合的版面,力圖通過各種精選的圖畫、照片、示意圖、地圖和表格等,來最大程度地闡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圖。
四、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在教學中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加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在教學中積極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范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4、教學時要注重與其它學科教學內容的緊密結合,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系,要教學和學生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
5、盡可能地使用現代教育技術,豐富課程資源。
五、教學進度表
(略)
中學學生品德行為考核辦法3
高中學生品德行為考核是貫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加強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措施,是中學德育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高等學校選拔和錄取新生的重要依據。根據《浙江省普通中學學生思想政治品德考核暫行辦法》,制訂本辦法。
一、指導思想
高中學生品德行為考核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環節,其目的是致力于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良好思想素質、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遵紀守法的合格公民,為學生的'升學、就業、學校評選各級各類先進提供必要依據。
二、考核原則
1.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要用全面的、發展的觀點評價考核對象,真實反映每個學生品德行為。要防止片面性,堅決克服為片面追求升學率而在考核中弄虛作假或以學科考分代替思想品德等錯誤做法。
2、要堅持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以中學德育目標所包括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質、個性心理素質和能力等方面的15個項目,47條內容為指標,對照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每個項目的等第,在此基礎上,確定初評或總評等第。
3.學生自評、班級評定和班主任評定相結合原則,加強學生自我評價和自我教育。
三、考核辦法和步驟
1.根據《中學班主任工作的暫行規定》,高中年級由班主任具體負責所在班級學生品德行為的考核工作。
2.高中學生品德行為考核要與平時德育工作和考核記載結合。每學年第一學期末進行初評,學年末進行總評,在總結學生一學年來各方面成績,主要是品行面貌的基礎上進行全面評定。
3.考核工作按以下步驟進行:
。1)每學年開始時,學校公布高中學生品德行為考核項目、內容和標準,作為始業教育內容,并告訴家長,配合學校進行教育。
。2)學期和學年末組織學生進行初評和總評。先由學生個人總結,對照考核項目、內容和標準進行自評,并確定每一項的考評等第,填寫在“個人自評”欄內。
(3)組織班級考評小組,負責考核班級內同學的平時表現,分別確定考評等第并填在“班級考評”欄中。
。4)班主任根據平時考核記載、分析觀察情況及學生、班組考評情況,在征求任課教師意見的基礎上,對各個學生進行綜合分析,在“班主任考評”欄中分別確定考評(初評、總評)等第,總評后交政教處審定。班主任還須填寫“獎懲情況與主要特點”欄,對學生所受獎懲及主要表現等情況作簡要說明。
。5)考核結果要與學生見面。班主任應通過個別談話等形式,指出努力方向,鼓勵學生發揚優點,克服缺點,積極上進。
4.學生品德行為考核的總評等級,根據考核項目、內容指標和評定標準,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各等級的要求如下:
優秀:對考核項目規定的諸方面內容都做得好,或在某些方面有突出好的表現。
良好:對考核項目規定的內容基本能做到,其中許多項目做得好或比較好;
合格:對項目規定的內容大部分基本做到,但無突出的良好表現,或者少數項目做得不好,或有過嚴重缺點,甚至有錯誤,但已改正。
不合格:對項目規定的內容大部分不能做到,或在某些方面有嚴重錯誤甚至有違法或輕微犯罪行為,且不接受教育無改正表現。
在實施過程中,對15個項目歸結到總評等第的關系處理上,采取以下辦法:
。1)優秀:15個項目中優項目達13個以上(含13個,下同,其中前6項必須優),其他項目良好者(量化考核分95分以上),可評為優秀。凡有下列現象之一者不能評為優秀:當年受警告處分者,有經常遲到、曠課現象者,考試作弊者、打架斗毆者、破壞公物者及明顯違反校紀校規者。
。2)良好:15個項目中優、良項目達13個以上(其中前6項中有3項必須優,其它3項為良)其它項目合格者(量化考核分75分以上),可評為良好。
。3)合格:15個項目均在合格以上,但未能達到良好者,前6項中,有兩項及格者(量化考核分60分以上),評為合格。
。4)不合格:前6項中,有一項不及格者,評為不合格;其他項中有二項不及格者,評為不合格;當年受過學校記過以上處分者,評為不合格。當年受學校警告處分,但未撤銷者或量化考核分為不及格者,評為不合格。
因有突出貢獻而受獎者,由學校政教處、班主任視情況提高等級或作其它處理。
四、考核工作的領導和管理
1.班級考評小組成員應由班團主要干部和普通學生代表組成,適當考慮男女學生比例。
2.每學年結束后,班主任應將學生品德行為考評表上交政教處。
3.政教處負責審核三級考評情況,并進行協調,確定學生考評等第,蓋上學校公章。對考核總評定為優秀和不及格的學生,需經主管副校長簽署意見并簽名蓋章。
4.考核中需要把握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的大致比例。優秀級:高三、高二年級控制在25%之內,高一年級控制在20%之內。
5.學生品德行為考評成績作為評定獎學金、評選各種先進的重要依據。
中學學生品德行為考核辦法4
為了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政策,積極實踐素質教育,加強學生的思想首先品質教育和管理,促進良好的校風學風建設,依據國家教育部的《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要求,結合《xx中學學生管理條例》和生本課堂實施方案,特制訂本《xx中學學生品德和行為規范量化考核辦法》。
一、總則
1、本辦法設定每位學生的考核基本分為100分。
2、每學期計算結果作為學生操行評定、評優評先、畢業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依據。
3、本考核結果分值在100分及以上學生操行評定可以評為優秀(有資格評比區級及區級以上的榮譽和十佳學生);低于100分的學生高于90分則可以評為良好(有資格評比校級各項榮譽);低于90分高于60分則可以評為及格;低于60分的學生可以評為不及格,下學期注冊前要先到校政教處接受教育,畢業班學生必須接受學校組織的行規學習,否則,暫扣畢業證。
二、評價方法
1、每學年學生起評分為100分,根據學生在校日常行為表現,通過減分和加分兩種方式,實施過程評價。
2、采取政教處、值日教師和學生會、班級三級管理,通過政教處、值日教師、學生會的.檢查反饋和任課教師對學生的課堂反饋,實施綜合評價。
3、通過班級落實學生的每日評價,每周堅持將所有學生的德育積分做好統計,每月反饋,輸入德育系統。
三、量化考核內容
。ㄒ唬⒓臃謨热菖c標準
1、認真學習,每科每學期按時獨立完成各科作業,一門功課加2分,可累計
2、期末成績在及格(或p等)以上者,一門功課加2分,可累計。
3、月考、期中、期末考試中,取得顯著進步(總分段名次提高5名次以上),給予每人加分5分;月考、期中、期末考試中,成績優秀的學生(總分段名次前20名),每人加10分。
4、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類活動,活動參與者每人加1分。
5、充分發揮自己的業余愛好、興趣特長,積極參加校各類社團活動,并在校內外的競賽中獲獎者按下列標準加分:
比賽級別
一等獎(第1名)
二等獎(第2、3名)
三等獎(第4-8名)
其他獎
校級
6、好人好事經過老師認可,給予一人次加1分,累計加分。
7、在發現違反校紀校規行為時能夠及時制止或協助糾正他人不良的行為習慣的同學,由政教處或班主任給予一人次加1-3分,累計加分。
8、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的良好表現或行為,根據實際情況可以自主酌情加分1-10分。
。ǘ、扣分內容與標準
1、學習習慣
(1)遲到或早退一次扣0.5分,曠課一次扣1分,抄襲作業或無故不交作業每次一次扣0.5分,累計扣分。
。2)上課(含自習)聽講不認真,有交頭接耳、做小動作或其他擾亂課堂秩序,被老師點名批評,每次扣1分。
。3)考試作弊,月考、期中、期末考試以一人次5分扣分。
2、生活習慣
。1)儀表不整潔,不按規定穿著校服(包括在校服寫字、繪畫等)、不佩戴或不正確佩戴學生標志的,或不如實登記和不服從管理人員批評或提醒的同學,一人次扣1分,累計扣分。
(2)戴首飾,男生留長發、染發、怪發,女生燙發、染發,每次扣1分;
(3)語言不文明,說臟話,每次扣1分;
。4)不尊敬教職員工,不團結同學,肆意頂撞師長,侮辱同學,視情節輕重一人次扣3.-5分。
。5)衛生習慣不好,隨地丟棄,帶零食進教學區或在教學區吃零食的,每一人次扣1分。
(6)無故不參加規定的勞動、衛生打掃(或值日),每人次扣1分,累計扣分;無故不參加學校和班級組織的活動,由組織者考核,每人次扣1分,累計扣分。
。7)故意占用他人財物,有過錯不虛心接受他人批評意見,誣告他人的行為,每人次給予扣1-3分。
3、紀律表現
(1)舉行升降國旗儀式時,不嚴肅不認真或無故不參加這每人次扣2分。
。2)課間及午間在教室或樓道內大聲喧嘩,追逐打鬧,每人次扣1分。
。3)不認真做眼保健操,每次扣1分。跑操過程中說笑打鬧或無故不參加大課間或中途跑掉,每次扣1分。
。4)在教室、走廊等非運動區打球等運動,每次扣1分。
。5)破壞學校公物設施,除賠償損失外,每次扣3分。
(6)擾亂校園秩序,課間擅自出校園的,每人次扣2分,累計扣分。
(7)進入“四廳一吧”(電子游戲廳、錄像廳、舞廳、卡拉ok廳、網吧)者,視情節輕重一人次扣2-4分,累計扣分。
。8)參與斗毆、盜竊、聚眾鬧事、敲詐勒索、嚴重曠課、嚴重擾亂課堂秩序、賭博、抽煙等事件的學生,根據《xx中學學生違紀處理條例》處理后,再根據情節予以扣分。(受到學校紀律處分的通報批評扣3分,警告處分和嚴重警告處分扣5分,記過及以上扣10分,累計扣分。)
。9)沒有經審批帶手機到學校,每次扣1分,攜帶通訊工具,如發現在課堂或課間使用者,扣留通訊工具并批評教育,視情況扣1-3分,累計扣分。
4、特殊情況處理
。1)校級學生干部、班級學生干部、學生社團成員,表現突出的由相關老師在臨近期末時出具證明給各班級,可以給予加5-10分。
(2)校級學生干部、班級學生干部、學生社團成員,在其組織(團隊)內,經常拒不履行職責,故意搬弄是非,造成工作被動等不良影響,給予扣1-5分(相關老師)。
三、實施辦法
1、各小組內指定一名組長及時、規范的記錄《xx中學學生品德和行為規范量化考核表》。
2、加分與扣分均要嚴格遵守規定上述規定實施,方可予以登記,并保管好材料備查。
3、組長每周要做好分值統計工作,并于每下周一進行公示。
4、每累計扣分10分,班主任必須要與被扣分學生進行談話,必要時要通知學生家長知曉。
5、每月各班將扣分最多的學生上報政教處進行集中教育(為期一周)。
6、學期末將考核結果上報政教處,每學期的統計結果要存入學生檔案。
xx中學政教處
【中學學生品德行為考核辦法】相關文章:
中學學生品德行為考核辦法4篇09-16
學生品德和行為規范量化考核辦法10-14
學生品德和行為規范量化考核辦法2篇11-09
中學生品德評語11-19
中學生品德評語集錦11-19
高中學生品德評語11-05
中學生品德評語15篇11-19
中學生品德評語匯總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