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剪羊毛》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剪羊毛》的教學反思范文(通用5篇)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意為自我反省。那么問題來了,反思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剪羊毛》的教學反思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剪羊毛》的教學反思 1
《剪羊毛》是人民音樂出版社三年級下冊的一首澳大利亞民歌,歌曲以生動的歌詞和形象的比喻來描寫澳大利亞牧場工人在剪羊毛時的情景。
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我將歌曲的重點和難點融入到音樂小游戲中,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學習中游戲,這樣便輕松的達到教學目標。
在教學的時候我先讓學生回答本首歌與以前所學那些歌曲相似,這樣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新歌曲前對歌曲有簡單的了解,然后再讓他們跟著旋律哼唱一遍,讓學生找出自己跟不上的句子,并給以指正。為提高學生的試唱能力,平時我常讓學生聆聽、模仿,并進行練習。
一直以來如何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是每位音樂教師所追求的最高目標,我在音樂課堂上使用自己的教學方法并不斷更新改正,于是我把如何有效上好音樂課的想法融入在這節課堂中。
一、分析歌曲
本環節以小動物聯歡會為情境,當所有的小動物都來到了森林,卻只有小綿羊沒有來,這樣學生就會提起尋找小綿羊的興趣,為下面的教學課程起到很好的引入作用。創建這樣的教學情境,會很容易的讓學生喜歡它們,愛護它們,這樣學生可以輕松的接受應該愛護大自然和保護小動物的.意識。
二、分析歌曲
本環節我先通過談話的形式讓學生了解關于小綿羊的基本知識和羊毛的基本常識、然后在對歌曲進行分析通過跟學生的交流讓他們知道歌曲的調式,節拍和結構,有了這些簡單的分析,讓學生對歌曲有一定的了解,為下一步的聆聽歌曲打下了基礎。
三、學唱歌曲
(一)聆聽歌曲
首先我和學生一起聆聽歌曲,通過教師的陪伴可以增進師生間的情感,并富有親和力,同時教師起到了模范作用,學生便會更加用心的去聆聽。
(二)教唱歌曲
利用多媒體,教師范唱,學生模唱等多個教學手段去引導學生學唱歌曲,對歌曲的一字一句進行嚴格的教授,這樣細致的學習方法有效的提高了學生演唱歌曲的準確度。
(三)重點和難點
在歌曲中多次出現切分音,每個句末都以四分休止符結束,因此,我給學生播放火車在開動的過程中發出來的“咔嚓”聲,這樣學生就可以在聆聽,模仿的過程中感受到附點節奏的歡樂和富有彈性的特點,同時在遇到休止符時用捻指動作來表示,這樣讓學生鞏固并加深對休止符時值的掌握。通過對歌曲中較難的節奏型進行練習,來加強學生的視唱練耳能力,并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
四、拓展創新
本次環節讓學生對簡單的樂器加以了解,并投入課堂使用,通過即興編創來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把樂器和音樂課堂緊密結合起來。然后通過對個小組的表演進行評比,讓學生有競爭性,多看多總結,吸取其他小組的優點來彌補自己團隊的不足,在提高學生積極性的同時,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通過一節課的學習,可達到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感受熱愛勞動,愛護大自然的教學目標,更加影響著學生對生活的態度和美好向往。
《剪羊毛》的教學反思 2
整堂課的設計思路圍繞《剪羊毛》這首歌展開豐富的藝術活動。首先由多媒體課件帶大家領略、感受了騎在馬背上的民族——內蒙古的大草原風光與情懷,由此牽涉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澳大利亞。通過師生閑談,天氣漸漸轉熱,綿羊身上還穿著厚厚的棉衣,請小朋友為羊兒想想辦法,學生自然想到要給羊兒剪羊毛。完整地欣賞、聆聽歌曲一遍,說說聽到了什么,熟悉歌詞內容,體會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按節奏讀歌詞,幫助學生記憶歌詞及熟悉歌曲節奏。接著再聆聽第二遍,做簡單律動。下來要求學生聆聽第三遍,邊聽邊動口型不出聲跟唱。進行到這個環節,學生已經很忍不住想自己試著唱了,這個時候讓學生跟琴輕聲唱歌詞第一段,邊唱邊給他們糾正。中間有一句“這是我們在剪羊毛,剪羊毛“節奏較難把握,學生練習了許久。這里是我疏忽的地方,在事先讀歌詞的時候只是籠統得帶過,沒有著重讓他們掌握這句的節奏。
通過找找歌曲中的相同句,讓學生通過識譜掌握相同節奏型的樂句,簡化了他們學歌的過程,調動了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在掌握第一段歌詞的學唱后,安排學生自由學唱歌曲第二段,學生基本能根據第一段歌詞學習時掌握的節奏、韻律,準確完整地歌唱,其個別小細節加以糾正、完善后一首曲子通過教學、自學的方式學下來了。學生反映出對自主學習的熱情與主動,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同時增添了學生學歌的方法,鍛煉了學生自身的'能力。師生接口唱,增強了師生間的互動與情感,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鞏固歌曲。最后升華到課堂的高潮——表演唱環節。這是學生最喜歡的形式,也是最難掌控的環節。首先,我讓他們自由表演唱,這時他們還顯得不敢放開做,等到我拿出準備好的頭飾、道具后他們便爭先恐后地想起來表演了,以至于后來讓他們前排同學做小羊,后排同學剪羊毛,學生興奮的難以收回來,課堂就顯得有些無序了。在這一環節上我還是未能考慮周全,沒有給他們合理安排好,或者可以給他們分幾個小組進行表演,也可以我帶著學生一起做律動表演,這樣就能讓表演唱更有序、更活力地進行了。
《剪羊毛》的教學反思 3
這是一首澳大利亞流傳甚廣的民歌,歌曲反映了牧場工人緊張的勞動場面和火熱的勞動熱情。歌詞以生動的語言、形象的比喻描繪了“剪羊毛”這一勞動情景,以“白云”、“冬雪”、“絲綿”夸張地形容工人們勞動而剪下的遍地羊毛,把“皮襖”比作羊兒身上的`絨毛,富于想象,很有童趣。
歌曲《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亞民歌,歌曲為二段體,其旋律優美歡快,尤其是附點節奏的運用,更是賦予歌曲活撥跳躍之感。在教學的時候我先讓學生聽聽羊媽媽和羊寶寶的咩聲進行練習,通過練習讓小朋友們進行開嗓。
接下來通過感受歌曲的情緒和對歌曲進行分析讓他們進一步了解歌曲。在后來的教唱環節中,我認為自己環節與環節之間的連接句還不夠自然,肢體語言應該更加豐富一點,因為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豐富的表情和肢體語言能夠讓小朋友更好的感受歌曲的風格。
通過引導學生感受歌曲,這樣演唱時演唱時歌聲感情真切,同時勞動可以創造生活,可以創造財富!同時教育學生要通過自己辛勤的雙手勞動去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剪羊毛》的教學反思 4
《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亞流傳頗廣的民歌。該國以盛產羊毛而著稱于世,歌曲正是反映了澳大利亞牧場工人緊張勞動的勞動生活和樂觀的精神面貌。為了讓學生較好地表現愉快,活潑的情緒,在教學只,我始終以《情感體驗》模式為主線,通過引導感受------啟發想象------體驗、實踐------表演、創造這一過程:
1、聽賞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整體形象
2、聽琴唱歌譜,感受、體驗附點音符節奏所帶來的跳蕩、活躍的感覺。
3、聽琴唱歌詞,體驗、表現愉快、活潑的.情緒
4、引導、學習固定節奏音型,并為歌唱伴奏
5、讓學生學習徒手演奏雙響筒的節奏(即固定音型)。
6、小結,從雙響筒增加歌曲愉快、活潑的情緒出發,讓學生考慮還可用什么節奏樂器來增加歌曲的氣氛與色彩?請同學們下節課告訴老師(為下節課的學習作好準備)
鼓勵學生創造性的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剪羊毛》的教學反思 5
音樂課程改革的方向是“應注重學生的審美體驗,使學生切實體會到音樂是聲音的藝術,是聽覺的藝術,要鼓勵學生進行音樂創造”。因此,在執教歌曲《剪羊毛》的教學過程中,我將歌曲中的難點和重點編成音樂游戲,指導學生于聹聽、模仿中學習,于創編中發展,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設計“聽——模仿——辨析——唱”的過程,由淺入深地解決教學中的附點四分節奏的重難點。
歌曲《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亞的民歌,歌曲反映了牧場工人緊張的勞動場面和火熱的勞動熱情。歌曲為二段體結構,旋律優美歡快,尤其是附點節奏的運用,更賦予歌曲活潑跳躍之感。因此,本課教學的重難點之一就是感受附點節奏的特點并能正確掌握運用。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設置了如下環節:
(1)、播放火車圖片,讓學生傾聽并模仿火車在行進過程中發出的“咔嚓”聲。這樣,學生在看、聽、模仿的過程中初步感受到了附點節奏歡快、富有動感的.特點,同時,在用“捻指”表示休止的練習中,使學生鞏固加深了對休止符時值的掌握。
(2)、做音樂小游戲:聽聽辨辨(課件)。通過簡單介紹附點八分節奏以及通過旋律分析、對比它與八分節奏的不同后,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附點八分節奏的特點。選擇歌曲中有代表性的難點旋律進行分析、教唱,為后面學習歌曲的旋律作了很好的鋪墊。
2、設計“音符梯”,解決寬音程的音準問題。
我出示飛機圖片,啟發學生憑借飛機上的“音符梯”,唱準1——1和2——1。這種看音符梯,“上下樓梯”聽辨琴聲并跟唱音高的游戲形式,使學生在自然、隨意的情境中較為輕松地唱準了寬音程,利于隨后的歌曲旋律教唱。
3、啟發學生在思考和歌唱中創編動作,再現勞動場景,豐富情感體驗。
本著音樂教育應“注重情感體驗,培養審美情趣,促進個性的和諧發展,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我安排了兩個環節來讓學生體會牧場工人緊張的勞動場面和火熱的勞動熱情。
(1)、從歌詞上體驗情感。
(2)、讓他們從當地的勞動場景出發,猜想曲作者創作四分休止符的意圖,并由此創編舞蹈動作來達到情感體驗的目的。
當然,我在教學和思考中也感到有很多的不足,主要是:
1、在解決附點四分節奏時,所出示的課件不夠好,都是定格了的圖片,沒有有效地與聲音相結合。如果設計成走路的男孩(配上八分節奏的聲音)和奔跑的馬(配上附點八分節奏的聲音),這樣既有不同節奏型的對比,又生動形象便于更好地接受、模仿。
2、學習新歌的環節比較平淡。
我在這個過程中扮演的是“主要”的角色,從介紹農莊到引入歌曲再到教唱,一直都是牽著學生走,沒有注重他們的主體性。我想,如果我能采用“激情起疑”的方法,可能效果會好一點。教學中我可引導學生在初聽歌曲后,啟發、
鼓勵他們對歌曲學習中想了解或有疑問的地方提出問題。這樣,不但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對有關歌曲等方面的疑問和強烈的學習欲望,激起他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而且我也能很自然地通過師生交流、生生交流,讓學生對歌曲的情感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對澳大利亞的風土人情、人文地理知識等方面有一個大致的把握,方便后面的學習。
總之,我還要更加努力,不斷探索不斷進步,讓孩子們體會到音樂的美!
【《剪羊毛》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剪羊毛教案及教學反思04-14
《剪羊毛》教學反思(精選7篇)10-16
陳金瑩--剪羊毛教學設計04-30
剪羊毛音樂教案04-27
剪羊毛大班音樂教案04-29
《剪羊毛》大班音樂教案05-01
中班音樂剪羊毛教案03-21
剪羊毛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04-29
《燕子》教學反思_教學反思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