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補牢》的教學反思
《亡羊補牢》這則成語故事是一篇精讀課文。通俗易懂,故事情節簡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這則成語故事主要講的是一位養羊人第一次丟了養,街坊勸他修羊圈,養羊人沒有聽從勸告;第二天他有丟了養,才后悔沒有聽街坊的,于是趕快動手把羊圈修好。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
教學這篇課文時,我采取的教學思路是:
一、激趣導入。在這個環節主要讓學生收集成語故事,在這個過程中還使學生學會了區分成語故事和神話故事的不同。學生非常樂意去做,收集了很多,在課下也進行了交流。接著揭示課題,亡羊補牢。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先自己讀文,再提出重點詞語,再由重點詞語引出句子,然后再回到文中去讀文,了解文章的大意。
三、再讀課文,感知大意。讓學生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四、精讀課文,體會寓意。抓住養羊人兩次丟羊時態度的不同進行教學,針對“第一次丟羊,養羊人街坊是如何勸他的?他是如何反應的?”“第二次丟羊時,他又有什么反應,以及如何想的,如何做的?”這幾個問題展開,進行朗讀,感悟,老師進行恰當的板書。在理解課文之后適時的出示課題,讓學生很自然的理解課題的意思。在此基礎上,小組合作交流: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五、聯系實際,談體會。讓學生結合實際談談感受。
回顧這節課,比較成功的地方主要有一下幾點:
1、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如讓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鼓勵大膽質疑,在讀中解決問題等。
2、注重雙基的訓練。如對字詞的指導,包括字的音準,字的演化,字的書寫等。
3、在合作交流中解決疑難。
4、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的積極很高,學習的興趣很濃,教學也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比這節課的成功之處,不足之處也很多:
1、教學目標制定得不細致準確,所以教師教學時對課堂的把握就不是很到位。
2、不能很好的把握學生的課堂生成,使課上的更精彩。
3、課堂提問中,集體展示偏多,個人展示偏少,不能體現有些個體的能力。學生的思路不夠開闊,有些孩子人云亦云。
4、感情朗讀不到位,應進一步加強朗讀的指導。
5、聯系實際談體會環節,學生談得還較膚淺,老師應進一步指導。
總之,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發現自己在教學方面還需要改進的地方,,一方面是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為了完成自己的教學設計,還有點牽學生鼻子走的心理,不能真正實現以學定教。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把教學真正落地實處,讓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獲
【《亡羊補牢》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亡羊補牢》教學反思04-29
亡羊補牢的教學反思04-22
《亡羊補牢》的教學反思范文04-27
《亡羊補牢》教學反思(精選9篇)01-05
寓言《亡羊補牢》教學反思(精選5篇)03-04
亡羊補牢、為時不晚-估算的教學反思04-30
亡羊補牢的故事12-30
亡羊補牢作文04-30
亡羊補牢作文04-30
亡羊補牢作文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