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蛹變成了什么》教學反思
《蛹變成了什么》教學反思田青華 的工作室變成什么教學反思在這節課上,我讓學生自由的組成4人小組。人員定好之后,給自己的小組起一個響亮的名字,在組內再選出“總指揮”、“解說員”、“音響師”、“記錄員”等。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角色,而每個角色又都有各自的任務。“總指揮”的作用就如同平時的小組長一樣,去協調組內成員的活動;“解說員”是代表整個小組成員,向全班進行匯報的;“音響師”組織好全組的人員發表意見,并管好小組的紀律,能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記錄員”要做好實驗的記錄工作。課上,各小組的成員配合默契,回答問題時妙語連姝。
為什么這樣的合作方式可以取得比較好的教學效果呢?我想最重要的是把合作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他們可以在一種和諧的氣氛中自由的發揮。《標準》中指出:我們要尊重兒童在科學學習中所表現出來的個別差異,根據他們的興趣愛好、情感態度、知識能力等方面的特點,因材施教,幫助他們實現個性化發展。
科學課沒有絕對的“模式”可套用,我們應根據學生的不同、教材的不同,去精心設計。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把科學探究落到實處,把新課程改革落到實處。
教育雜談變成什么教學反思
【《蛹變成了什么》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紙盒變家具教學反思04-27
《小豬變干凈了》教學反思05-04
《會變的線條》教學反思05-04
《假如我會變》教學反思05-02
假如我會變的教學反思05-02
假如我會變教學反思04-15
什么是教學反思05-07
我做成了什么作文11-20
教學反思應該反思什么?04-27
蛹化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