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普教所科研基地校赴杜郎口中學考察后記
普教所科研基地校赴杜郎口中學考察后記雖然是作為科研基地校的考察活動記錄,但還是將圖文貼到這里,與大家分享這段經歷。盡可能采用白描的記敘,撇開價值判斷。每個人心中都會有自己的理解和認識。(by Seasons)
2011年11月17日至19日,上海教育科學研究院普教所科研基地校赴山東杜郎口中學參觀。來自上海各區X所中小學幼兒園的校(園)長、教師,及普教所基地聯絡人共38人參加了此次考察活動,考察團由普教所副所長王潔老師和所學術委員會秘書吳玉琦老師帶隊。
行前學習,做足功課再出發
出發的前一個星期,普教所就組織了赴杜郎口參觀的教師的“學習會”。普教所張文周、謝光庭、夏雪梅等老師從不同角度為參與者介紹了有關杜郎口中學的基本情況,包括學校的管理、課堂教學、教師發展,以及“杜郎口旋風”所引發的各種聲音和對課改的多元思考。學習會的安排是為了讓參與者心中有所預期,從而在現場觀察中能生發更多更深刻的思考,也是為了增進考察的有效性。
輾轉奔波,終睹杜郎口中學
從濟南下飛機,北方的寒氣撲面而來。我們轉乘大巴直奔聊城茌平縣。杜郎口是茌平縣下面的一個鎮。這樣一所名聲在外的農村中學,究竟是什么模樣,那里的學生究竟是怎樣一副積極向學的狀態,教師在課堂上究竟是如何讓位于學生……這都讓我們充滿期待。大巴行駛一個半小時后,我們抵達杜郎口中學。門口停了三四輛大巴,盡管下雨,參觀者依舊絡繹不絕。學校看上去很大,有分年級、分功能的教學樓。此時正值學生第四堂課,辦理完參觀手續,一行人便奔赴最近的樓里。大廳的墻邊擱滿小白板,上面全是教師的每日反思,記錄自己課堂上有待改進的地方。
比較有特點的是,從一樓輾轉三樓,來訪者可以看到:從樓梯臺階到走廊墻壁,從教室黑板上方到天花板,都貼滿了“標語”,或是小知識,或是勵志短句,而后者似乎都出自學生、教師之手。一種充滿相互鼓勵、激發斗志的學習環境,讓人印象深刻。而教室內,三面黑板,走廊外也是黑板,都是供學生寫字的地方。學生的課桌也非通常的“秧田式”擺放。六個課桌并在一起,形成可供討論交流的若干組。教室空間很大,方便學生自由走動。
觀察課堂,學生關注且自信
抵達杜郎口中學已是下午晚些時候,加上第二天上午,一行人基本上看到了學生、教師一天的學習、工作情況,包括上課、晚自習、教師反思會,并與學校語文組組長徐玉峰老師作了面對面交流。
杜郎口中學最具話題性的便是他的課堂教學模式,即“三三六”自主學習教學模式。課堂自主學習三特點——立體式、大容量、快節奏;自主學習三模塊——預習、展示、反饋;課堂展示六環節——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現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
我們的確在參觀中領略到這所農村中學的特別之處。正式的課堂上,基本就屬于“展示”環節。走廊上的黑板是被分割給若干學生。上課的時候,學生在自己的一塊“領地”上寫字,例如歷史課教室外,學生脫離教科書在黑板上寫有關歷史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意義等基礎內容。隨后同學互相批改,并署上批改者姓名。而教室內,三面墻上也都是黑板,上面是針對本堂課內容的一些問題,從基礎題到綜合題,按難度依次排列。學生則圍站在黑板前,由教師發問,學生爭先恐后上前回答。等第一板塊的問題答完后,大家匯集到第二板塊前,回答更難一些的問題。而之前的“痕跡”都留在黑板上。自始至終,學生都相當投入,對于來訪者完全“無視”。這樣一種學習的狀態全然不是通常的課堂形態。
學生的晚自習也向參觀者開放。我們看到,學生基本都是在做第二天各科的預習。他們顯然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每個人都會按照一定的格式在本子上做預習記錄。也有部分教室里,教師在和學生一起分析題目。
交流對話,“反常規”做法背后
本次活動安排了學校語文教研組徐玉峰老師與我們一行人的交流。他介紹了學校之所以這樣改革,是有其特定的原因的。崔校長也在日常觀察中發現學生對于課堂毫無興趣,厭學情緒嚴重,學生輟學率很高。正因為這樣,如何調動學生課堂積極性成為最迫切解決的問題,即讓學生“動起來”,“活起來”。因此,慢慢有了在課堂上,教師“讓位于”學生。而10+35,甚至0+45的課堂師生時間分配成了“硬規定”。雖然老師們不解,這樣的做法也“飽受詬病”,但“沒有‘反常規’,教師就不會改變自己”。從徐老師的談話中,也讓我們感受到農村學校在新課程大背景下主動變革的艱難之舉和堅定之心。
不管怎樣,我們確實看到杜郎口中學的孩子與一般農村學生,甚至城市學生更為“積極”的地方。他們將課堂視為展示自我的舞臺,爭先恐后、充滿自信,并且顯示出充沛的精力和與同伴良好的互動。雖然參觀者會心存疑慮和擔憂:除了語數外,其它該有的豐富課程呢?為什么總見他們圍繞題目展開學習呢?嚴格的管理、劃一的學習規范之外,怎樣關照學生的個性呢?“關注生命”的理念究竟體現在哪里呢?學生一直使用粉筆,教師怎么不關注學生的衛生習慣呢?……短短兩個半天,我們看到的或許真的只是冰山一角,而杜郎口中學的改革中確實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杜郎口旋風”所帶起的,不是要我們拿著放大鏡“錙銖必較”地對待他,而是通過這一非典型案例反思我們的教育、課堂教學。
【普教所科研基地校赴杜郎口中學考察后記】相關文章:
關于杜郎口考察心得體會04-28
赴杜郎口中學學習體會04-28
杜郎口學習心得12-13
小學教師赴杜郎口學習心得05-02
淺談杜郎口教學模式05-01
杜郎口教改實驗樣本調查05-02
杜郎口模式的教學是在戕害教育04-28
杜郎口教學模式教學反思04-28
杜郎口教學心得3篇05-06
赴山東杜郎口中學培訓心得體會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