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教案

時間:2025-02-06 08:14:55 教案 我要投稿

涉江采芙蓉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涉江采芙蓉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涉江采芙蓉教案

  涉江采芙蓉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了解關于《古詩十九首》的文學常識。

  2、引導學生掌握詩歌鑒賞的方法,感受詩歌的思想內涵。

  3、引導學生體悟“懸想”(對寫法)的手法,運用想象描摹詩歌的藝術畫面。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體悟“懸想”,運用想象和聯想描摹詩歌畫面。

  2、抓住詩歌意象來解讀詩歌主旨,培養詩歌鑒賞能力。

  三、教學課時。

  一課時。

  四、教學方法。

  吟誦賞析法、探究與討論。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板書:鐘嶸《詩品》:“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這個評價說的是什么嗎?它指的是《古詩十九首》的語言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了。今天,我們將要學習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體味一下這“一字千金”的語言魅力。

  (二)組織學生,了解以《古詩十九首》為代表的文人五言詩。

  (三)吟誦本詩,整體感知本詩,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詩歌鑒賞品味。

  提示:詩歌鑒賞方法與步驟:

  1、讀順暢,通大意。

  2、找意象,品意境。

  3、找詩眼,抓主旨。

  4、依景情,析手法。

  (1)聽讀詩歌,誦讀指導。

  五言詩的斷句:二三字格式,二一二格式

  本詩歌采用二三字式斷句,但在朗讀的時候可以將第三個字適當延長發音時間。

  (2)學生齊讀,感知大意。

  (3)學生齊讀譯文,再次感知詩歌內容,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情感內涵。

  (4)思考:

  ①詩中主要借助哪些意象來表達情感?

  ②找出本詩的“詩眼”,并概括主旨。

  (五)問題探究。

  關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環顧”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還顧”者則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求統一)

  (六)拓展與鞏固。

  對寫法(懸想的寫法)

  (七)作業。

  1、背誦詩歌。

  2、類詩比較閱讀:《課時作業》。

  涉江采芙蓉教案 篇2

  一、復習詩歌的知識

  詩歌以1919年五四運動為分界分為古典詩歌和現代詩歌,就古典詩歌分為詩、詞、曲。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

  二、《古詩十九首》選自南朝蕭統《文選》,是東漢末年文人五言詩的選輯。

  并非一人所做,從內容看,主要寫的是作者失意和哀傷,寫游子、思婦的離愁和相思。

  由于作者文化素質較高,有繼承了《詩經》和《楚辭》的傳統,吸收了漢樂府的營養,所以不但善于運用比興,而且創造出一種獨特的風格、藝術成就很高。被稱為“五言之冠冕”。

  三、朗讀課文

  1、教師范讀

  2、自由朗讀

  3、個人朗讀

  四、

  (一)讀完這篇文章,你認為這首詩的主要表達了什么思想感情?

  明確:游子思鄉之情。

  (二)具體分析這篇文章,看文章如何表達出這種情感的!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主要意象是什么?這對全詩意境的營造有什么作用啊?

  芙蓉即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蓮而不妖。荷花給人以清幽,高潔之感,屈原作品中也視“荷”為香草,把香草比喻成高潔的品質。為文章奠定了高潔,清幽的意境。

  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采摘花草送給遠方的親人,這種舉動在古代詩歌常有出現。例如王維《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還有灞橋折柳,現實生活中情人節送玫瑰,母親節送康乃馨。

  采摘這些花草的目的'是表達對親人以及朋友的思念和祝福。但是這芙蓉并沒有送出去,文章中作者自問自答可以看出來作者的情緒出現了變化。由歡欣轉為失落,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這兩句既有人“物動作描寫,也有心理刻畫,你能用形象的語言描繪出來么?“還顧”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的?

  明確:“還顧”一詞,動作感和畫面感很強,可以清晰的表現主人公孤獨、憂愁、愁悵的形象和心情。表達了主人公極度痛苦的心情可是,并沒有直接點明主人公的痛苦,這樣就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間,具有含蓄不盡的藝術效果。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最后兩句,除了表達黯然痛苦的心情,還能體會到兩個彼此相愛的人的真摯情感,,想愛卻不能相守,讓人有“憂傷以終老”的擔憂,黯然的心情令人消魂,這種分離是不同與秦觀的《鵲橋仙》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一個是永久的分離,一個是讓人產生距離產生美。

  總結:對于古文的思想感情可用三種方法:

  1、通過誦讀,直接品味本文的思想感情。

  2、通過分析,抓取意象—意境———思想情感。

  3、尋找文中關于文章主旨的表達情感的語句。

  五、本文的表達手法

  借景抒情,白描手法。

  六、小結

  涉江采芙蓉教案 篇3

  一、知識積累

  《古詩十九首》選自南朝梁蕭統《文選》,是東漢末年文人五言詩的選輯。并非一人所作,從內容看,主要寫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傷,寫游子、思婦的離愁和相思。

  由于作者文化素養較高,又繼承了《詩經》和《楚辭》的傳統,吸收了漢樂府的營養,所以不但善于運用比興,而且創造出一種獨特的風格,藝術成就很高,被稱為“五言之冠冕”。

  二、信息篩選

  教師范讀,自由朗讀。讀后思考:

  1、你認為這首詩主要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游子的思鄉思婦之情。

  2、詩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達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提示:方式是試圖采摘芙蓉,目的是“遺”遠方的“同心”者)

  明確:中國人民很早對于自然就有很深的愛好,對自然的愛與對人的愛往往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給最親愛的人的禮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銀珠寶,而是一株花或是一課芳草,送別時總是折一枝柳條送給遠行的人,遠行的人為了表示對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驛使就托帶一枝梅花給好友。這種生活情調是簡樸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維的《相思》所寫:“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這正是古人傳情達意的方式,一方面是傳達了對親朋的關懷、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對親朋的美好祝愿。

  三、合作探究

  1、品讀一、二句,你認為詩歌描寫“多芳草”的“蘭澤”有什么作用?

  明確:這是環境描寫,也是象征,意在從側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潔和所表達感情的純潔和美好。

  2、品讀三、四句,這里一問一答,在詩歌中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明確:詩歌講究“起、承、轉、合”,這兩句在結構上是暗轉過渡,為表現主人公的情緒由歡欣洋溢轉變為下面的黯然銷魂作鋪墊。

  3、品讀五、六句,想象描摹詩歌的藝術畫面。(用自己的話完成)

  4、試對這首詩的藝術特點加以概括。

  明確:一是意境高潔、清幽,二是含蓄不盡,余味悠長。

  四、拓展探究:

  關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還顧”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還顧”者則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求統一。)

  課堂小結:

  鐘嶸的《詩品》中評價《古詩十九首》說“一字千金”,意思是說《古詩十九首》的語言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了。今天我們通過這首《涉江采芙蓉》對《古詩十九首》精湛的語言已經有了初步的體會。

  涉江采芙蓉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了解關于《古詩十九首》的文學常識。

  2、感受詩歌的思想內涵。

  3、運用想象描摹詩歌的藝術畫面。

  二、教學重、難點:

  1、運用想象和聯想描摹詩歌畫面;

  2、抓住詩歌意象來解讀詩歌主旨,培養詩歌鑒賞能力。

  三、課時安排: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板書:鐘嶸《詩品》——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問:大家知道這個評價說的是什么嗎?

  它指的是《古詩十九首》的語言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了。今天,我們將要學習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體味一下這“一字千金”的語言魅力。

  (二)文學常識介紹。

  《古詩十九首》是梁代蕭統《文選》“雜詩”類的一個標題,包括漢代無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詩。西漢陸機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東晉的陶淵明,南朝宋代的鮑照等,也都有學習“古詩”手法、風格的《擬古詩》。

  (三)詩歌鑒賞品味。

  1、詩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達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①提示:方式是試圖采摘芙蓉,目的是“遺”遠方的“同心”者

  ②明確:古代人送給最親愛的人的禮物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別時總是折一枝柳條送給遠行的`人,遠行的人為了表示對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驛使就托帶一枝梅花給他。這種生活情調是簡樸的,也是美好的。正

  2、 詩歌描寫“多芳草”的“蘭澤”有什么藝術作用?

  這是環境描寫,意在從側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潔和所表達感情的純潔和美好。

  3、三、四句一問一答,在詩歌中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詩歌講究“起、承、轉、合”,這兩句在結構上是暗轉過渡,為表現主人公的情緒由歡欣洋溢轉變為下面的黯然銷魂作鋪墊。

  4、詩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遠道”的嗎?如果不是,詩人為什么要這樣寫?

  “所思”是時時刻刻在他心頭的,“涉江采芙蓉”也是為了她,如果詩首就開門見山地把她表出,詩就平淡無味了。這句話是全詩發展的頂點,頂點同時也是轉折點,一方面替上文的發展暫時作一結束,一方面為下文的發展作一伏線,所以照例是要擺在中間的。

  5、五、六句的“還顧”、“漫浩浩”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還顧”一詞,動作性和畫面感很強,可以清晰地表現了主人公孤獨、憂愁、悵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詞是寫主人公與環顧所見“舊鄉”的距離,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這兩個詞含蓄地傳達了主人公極度痛苦的心情,可是,這兩句并沒有直接點明主人公的痛苦,這樣就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具有含蓄不盡的藝術效果。

  6、最后兩句除了表達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還能體會到什么?

  還能讓人深切地感受到兩個彼此相愛的人的真摯篤厚的感情。因愛之深才思之深,因愛之長久才有“終老”之“憂傷”。

  7、試對這首詩的藝術特點加以概括。

  一是意境高潔、清幽;二是含蓄不盡,余味悠長。

  (四) 問題探究。

  這首詩寫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給家鄉的妻子。采摘花草贈給遠方的親人,這種舉動在古代詩歌里多有表現。它寄托了什么呢?讓我們看看《古詩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樹”一詩: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由此可以看出,送花草給“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銘心刻骨時自然而有的一種舉動,并且所送的花草或為“芙蓉”,或為“奇樹”開的芳香濃郁的花,這又表現了對“所思”的珍惜之情。

  “涉江采芙蓉”這首詩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是意境高潔、清幽,一是含蓄不盡,余味悠長。

  起首四句是平緩的敘述。“芙蓉”“蘭澤”“芳草”等語,讓人頓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潔以及所表達的感情的純潔、美好。“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這兩句自問自答,語氣也是較為緩和的,不過“遠道”一詞已為下面的情緒轉折透露出一些消息。五六兩句承“遠道”而來,“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將“遠道”的意思說盡。“還顧”一詞,動作性和畫面感很強,讀者似乎看到主人公孤單、憂愁、悵惘地立在船頭,徒勞地往故鄉的那個方向張望,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他不敢去仔細計算的迢迢路程!“漫浩浩”一詞,讀起來即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故鄉在哪兒?“所思”在哪兒?至此,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極點。可是,這兩句并沒有直接點明主人公的痛苦,這樣,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間,具有含蓄不盡的效果。最后兩句也并沒有順接上面兩句,而是從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主人公更深的擔憂是,如果兩個相愛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那就只能是“憂傷以終老”了。黯然的情緒真是令人消魂!

【涉江采芙蓉教案】相關文章:

涉江采芙蓉原文-涉江采芙蓉賞析05-06

涉江采芙蓉教案04-28

涉江采芙蓉教案01-18

《涉江采芙蓉》教案04-25

《涉江采芙蓉》教案104-25

涉江采芙蓉》教案204-25

7.1《涉江采芙蓉》教案04-25

改寫涉江采芙蓉11-15

賦得涉江采芙蓉,賦得涉江采芙蓉孔德紹,賦得涉江采芙蓉的意思,賦得涉江采芙蓉賞析 -詩詞大全07-02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网站,综合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精品一级毛片A久久久久,欧美一级待黄大片视频
天堂va在线视频 | 色吧日本一美国在线视频 | 亚洲最新国产91 | 综合精品天天夜夜久久 | 中文有码亚洲视频精品一区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永久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