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案實用(2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物理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中物理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電流的熱效應。
知道焦耳定律。
知道利用和防止電熱的場合和方法。
2、過程和方法
通過實驗探究電流的熱效應與哪些因素有關。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電熱的利用和防止知識的學習,認識科學是有用的。
通過討論和交流培養合作學習的態度和意識。
●教學重點
通過實驗探究電流熱效應跟哪些因素有關。
●教學難點
組織指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認真觀察、分析,并得出正確結論。
●教學方法
探究法、觀察法、討論法。
●教具準備
燒瓶、溫度計、銅絲、電爐絲、導線、煤油、電源。、電爐、電熨斗、熱得快等電熱器、投影儀。
●教材分析
“電與熱”是電能和電功率之后的一個學習內容,在本章教材的編寫順序(電能——電功率——測量小燈泡的功率——電與熱——電功率和安全用電)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電和熱是學生生活中熟悉的用電器入手,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電和熱的關系,通過實驗說明電熱與電阻、電流、通電時間都有關系(實驗中很好地運用了控制變量和轉換的研究方法),指出焦耳經過大量實驗才于1840年得到精確的結果——焦耳定律,同時為了使學生加深對焦耳定律的認識,又從電能轉化和歐姆定律推出了公式Q=I2Rt,這時啟發學生從實驗和理論兩方面來學習、研究物理問題也有一定的作用。為了使學生對課程標準中的“在電流一定時,導體消耗的電功率與導體的電阻成正比”有更深的理解,教材在50頁設計了“想想議議”問題。對于電熱的利用和危害的防止,教材也是從生活實際出發,通過生活中兩方面的事例加以說明。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播放視頻:電爐燒水
電熱取暖器
電熨斗
[師]這些用電器工作時有一個什么共同特點?
[生]都要消耗電能。
[生]都會產生熱。
[師]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一定能舉出許多電流通過導體時,導體會發熱的例子
這種現象這叫電流的熱效應。
板書:電流的.熱效應
[師]在前面課程小燈泡的發光實驗中,同學們曾有意地去觸摸過小燈泡,感覺小燈泡(同學們一起說)熱。有沒有同學觸摸過導線,如小燈泡連接的導線熱不熱。
[生]我摸過,沒感覺到熱。
[生]我也在家里摸過做飯的電飯鍋,飯都熟了,導線也沒感覺到熱。
[師]同學們有沒有考慮過這樣的問題:導線和用電器中流過的電流相同嗎?
[生]相同。
[師]導線和用電器中流過了相同的電流,用電器發熱而導線卻幾乎不發熱,這是為什么?今天同學們就來一起探討電流經過用電器時產生的熱量與什么有關。
(二)、進行新課
一、電流的熱效應
[想想做做]方法一:
[師]同學們四人一組,選擇你們面前的儀器設計實驗,討論如何做,有什么問題可以提出來。
[生]為什么要用煤油,用水不可以做嗎?
[生]為什么是等量的煤油,不等量行嗎?
[師]完全可以用水來代替煤油,只不過時間可能要長一些才能從溫度計上讀出溫度值。原因同學們在后續課程中將會找到答案。誰能回答第二個問題?
[生]只有等量的煤油,才能通過它們的溫度討論電流產生的熱量。這樣的方法應該是控制變量法。
[師]同學們如果沒有什么問題,可以開始實驗。
(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提醒同學們注意安全)
[生]兩個瓶中溫度不同。
[生]浸泡著鎳鉻合金絲的瓶中溫度計指示的溫度高。
(引導學生分析)
[生]煤油溫度高,說明煤油中的金屬絲產生的熱量多。即電阻大的金屬絲產生熱量較多。
方法二:
學生:根據鋼絲和鉛筆芯上的蠟油熔化的快慢,推斷在電流相同的條件下,電流的熱效應與電阻的定性關系。
[師]剛才有同學問,為什么把金屬絲做成螺旋狀,直的不行嗎?請同學們看下面的演示。
[演示]電熱切割(可讓1~2位同學演示)
如圖,電阻絲和銅絲各一段,在木架上串聯后接入電壓為4~6V的蓄電池組上。同時將相同的泡沫塑料板與電阻絲和銅絲接觸(過一會)。
[生]和電阻絲接觸的塑料泡沫板被燒熔切開,和銅絲接觸的沒有切開。
[生]這說明電阻絲產生的熱量多。
[生]就是說在電流相同的情況下,電阻越大,產生的熱量越多。
[師]大家都同意后一個同學歸納的結論嗎?
(同學們開始議論。教師提醒大家:他是不是忽視了一個重要條件:從實驗考慮)
[生]電阻絲和銅絲在同一個串聯電路中,它們工作的時間相同。
[生]應該說,在電流和通電時間相同的情況下,電阻越大,產生的熱量越多。
[生]也可以說在電流相同的情況下,電阻越大,產生熱量的功率越大。
共同總結出:在電流和通電時間相同的情況下,電阻越大,產生的熱量越多。
[師]剛才我們已經知道了,電流的熱效應與電阻的關系了,那跟電流有什么關系呢?同學們能否設計出實驗來驗證呢?
[生]討論后得到實驗方案
[強調]控制變量的重要。
[演示]演示實驗
[師]這個實驗又說明了什么問題呢?
[生]在通電時間一定、電阻相同的情況下,通過電流越大,導體產生的熱量越多。
[師]同學們再來思考一下,電流的熱效應還跟什么因素有關?
[生]時間,比如電視機通電越久,機身就越熱。
[師]剛才我們從第一個實驗也可以看到,銅絲或鎳鉻合金通電時間越久,煤油的溫度升高得越多,說明產生的熱量也越多。
二、焦耳定律
[師]從剛才的幾個實驗我們知道了電流通過導體時產生熱的多少跟導體的電阻、電流和通電時間都有關系。其實早在1840年英國物理學家焦耳就精確地確定了它們的關系,得到了焦耳定律。
(學生閱讀焦耳定律的內容)
板書:Q=I2Rt
Q——熱量——焦耳(J)。
I——電流——安培(A)
R——電阻——歐姆(Ω)
t——時間——秒(s)
引導學生利用電功率的表達式P=IU和歐姆定律I=。推導出焦耳定律。
[強調]在說到兩個物理量“成正比”“成反比”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條件:關系式中其他物理量的大小不變。
[投影]
例題:某導體的電阻是2Ω,通過2A的電流時,在1min內產生多少熱量?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演算、要求一名學生板演)
解:由題知:R=2ΩI=2At=1min=60s
Q=I2Rt=(2A)2×2Ω×60s=480J
(同學們在演算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大家注意:代入計算的時候,要將電流的單位“A”一起平方,同時要注意單位的統一。)
[師]我們通過實驗、觀察、利用公式推導得出了電流熱效應跟什么因素有滾。同學們現在能不能回答本節開始時的問題?
[生]導線和用電器(電爐或電飯鍋或電燈)中通過的電流相同,但是導線的電阻較小,而那些電器的電阻較大,所以,那些電器發熱,而導線幾乎感覺不到熱。
[師]生活中有些電熱我們要利用,有些電熱我們是要防止的
三、電熱的利用和防止
[師]關于電熱的利用,同學們已經了解了許多,比如…
[生]電烙鐵、電熨斗、電飯鍋、電烤爐、電爐…
[師]同學們舉出的都是利用電來加熱的設備,都是常見的電熱器。
出示電爐(可用投影儀投影放大)
[師]電熱器的主要部分是發熱體。同學們觀察電爐由什么組成?
[生]主要是爐絲即電阻絲。
[生]還必須有爐盤,電爐盤是絕緣材料做成的
[師]從實際考慮,電爐絲應該有什么要求?
[生]電爐就是要靠電爐絲發熱的,所以爐絲的電阻應該很大。
[生]爐絲還應有較高的熔點,這樣它在發熱時才不容易燒斷。
[師]同學們以電爐為例說明發熱體是什么做的?
[生]發熱體是由電阻(率)大,熔點高的電阻絲繞在絕緣材料上做成的
(播放視頻:電熨斗開殼看電熱體或出示“熱得快”、電飯鍋等電熱器,并能將電飯鍋、電熨斗的發熱板取出讓學生觀察,向學生說明,其他的電熱器也都需要用電阻大、熔點高的金屬導體作為發熱體)
[師]我們了解了電熱器,大家能不能說說使用電熱有什么好處?
[生]電熱清潔衛生,沒有環境污染。
[生]熱效率高,使用方便。
[生]能方便地調節,如控制溫度,操作簡單。
[生]…
[師]同學們知道了利用電熱的好處。但有些時候,有些地方的電熱我們是不需要的,還要設法防止。有關的內容,大家了解的有哪些呢?
[生]電機使用過程中會發熱,如果連續使用時間過長,還會燒壞電機。
[生]有些導體上的絕緣材料會因溫度過高,使絕緣材料迅速老化,甚至燒壞。
[生]電視機開的時間長了會發熱。電視機后蓋上有許多孔,就是為了能通風散熱。
[生]電腦中還裝有風扇,也是為了散熱,減少電熱的危害。
[生]老師用的投影儀上也裝有小風扇,也是為了快點散熱。
[生]農村抽水、磨面用的電動機連續工作一段時間后要休息一會,等涼了再用,是為了防止電熱可能造成的危害。
…
播放視頻:電動機散熱窗或錄音機散熱窗,加深學生印象。
[師]同學們對電熱的危害及防止了解的還真不少。老師這兒有一份電器的說明書,請大家仔細閱讀,并分析說明其中的道理。
[投影]
教師引導學生著重注意以下內容:將電器置于通風良好處;勿使電器淋雨或受潮,長期不用的電器隔一段時間應該通電一次。
[生]電器工作時,置于通風良好的地方,是為了能使電器更好地散熱、防止電熱產生的危害。
[生]電器淋雨或潮濕會降低絕緣性能,使電路工作失常,影響用電器的使用。長期不用的電器隔一段時間要通電,是為了利用電熱來驅潮,是電熱的利用。
[師]同學們分析得很好,大家一起來小結本節內容。
(三)、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如下知識
1、電流的熱效應
2、焦耳定律。
3、電熱的利用及防止。
(四)、板書設計
一、電流的熱效應
二、焦耳定律
Q=I2Rt
Q——熱量——焦耳(J)。
I——電流——安培(A)
R——電阻——歐姆(Ω)
t——時間——秒(s)
三、電熱的利用和防止
高中物理教案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電流的熱效應;知道導體中產熱的多少與電流、電阻和時間有關。
【過程與方法】
通過參與觀察、分析和討論演示實驗的過程,提高觀察、分析的能力,體會控制變量法的思想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家在研究問題時嚴謹的科學態度和鍥而不舍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電流熱效應的概念;探究影響電流熱效應的因素。
【難點】
控制變量法在實驗中的應用。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提出問題:同學們有沒有注意過我們生活中的用電器在用了一段時間之后就會發熱,比如將手靠近燈管的時候就會感受到熱,還有一些用電器就是利用發熱來工作的,比如電飯煲,這種現象該怎么解釋呢?引出電和熱之間的關系,導出課題。
環節二:新課講授
1、電流的熱效應的概念:
根據導入的例子,教師進行講解電流的熱效應的概念,接著拋出另一個問題:通過導體的電阻產生的熱量的多少與什么因素有關呢?
2、導體產生的熱量與電阻、電流及時間之間的關系。
學生猜想與導體的電阻、通電時間以及電流有關。
師生共同設計實驗方案:
①驗證與電阻的關系:兩個透明容器中密封著等量的空氣,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變化反映密閉空氣溫度的變化,封在兩個容器中的兩個不同阻值的電阻組成串聯電路,保證電流相同;通電一定時間后,比較兩個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變化,同時觀察其中一個容器中液面隨時間變化情況。
得到結論:在電流相同、通電時間相同的情況下,電阻越大,這個電阻產生的熱量越多。電阻一定,電流一定的條件下,時間越長,產生的.熱量越多。
①驗證與電流的關系:兩個密閉容器中的電阻一樣大,在其中一個容器的外部,將一個電阻和這個容器內的電阻并聯,因此通過兩容器中電阻的電流不同。在通電時間相同的情況下,觀察兩個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變化。
得到結論:在電阻相同、通電時間相同的情況下,通過一個電阻的電流越大,這個電阻產生的熱量越多。
師生共同總結上述兩個實驗的結論并體會控制變量法在探究“影響因素”類問題中的應用。
環節三:鞏固提高
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用電器是利用電阻來發熱的。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共同回顧所學知識。
作業:預習“焦耳定律”的內容,搜集有關焦耳的故事。
焦耳定律教案示例
焦耳定律教案示例
(一)教學目的
1、知道電流的熱效應。
2、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上引出焦耳定律。
3、理解焦耳定律的內容、公式、單位及其運用。
(二)教具
如圖的實驗裝置一套(比課本上圖9梍7的實驗裝置多用一個乙瓶和一塊電流表)。
(三)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問:
l)燈泡發光一段時間后,用手觸摸燈泡,有什么感覺?為什么?
2)電風扇使用一段時間后,用手觸摸電動機部分有什么感覺?為什么?學生回答:發燙。是電流的熱效應。
再通過課本本節開始的?和圖1,引入新課。
2。、新課:
①介紹如圖1的實驗裝置,告訴學生RARB,RB=RC,通電后,IA=IB,IBIC(從電流表的示數可知道I的數值)。
②問:該實驗的目的是什么?(研究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跟哪些因素有關)
③問:該實驗的原理是什么?觀察什么?向學生講述:當電流通過電阻絲A、B、C時,電流產生的熱量就使三個瓶中的煤油溫度升高、體積膨脹,瓶塞上面原來一樣高的液柱就會逐漸上升。電流產生的熱量越多,液面就會上升得越高。我們可以通過三個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比較電流產生的熱量。
④教師演示實驗,記錄下在同一時刻三管中煤油液面的高低情況:hChAhB。
⑤分析:
問:比較A、B兩瓶,什么相同?(I、t相同),什么不同?(R不同,RARB;玻璃管中煤油上升的高度不同,hAhB)說明什么?
引導學生回答:在通電電流和通電時間相同的條件下,電阻越大,電流產生的熱量越多。
問:比較B、C兩瓶,同上問(略)。
引導學生回答:在電阻和通電時間相同的條件下,電流越大,電流產生的熱量越多,教師指出;進一步的研究表明產生的熱量與電流的平方成正比。
問:上述實驗中,若通電時間越長,瓶中煤油上升得將會怎樣?(學生答;越高)引導學生回答:在通電電流和電阻相同的條件下,通電時間越長,電流產生的熱量越多。(2)師生共同歸納,教師指出,英國物理學家焦耳通過大量的實驗,總結出焦耳定律。
①內容: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跟電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正比,跟通電時間成正比。
②公式:Q梍I2Rt。③單位:
I一安,R一歐,t一秒,Q一焦。注意:焦耳定律是實驗定律,在此可向學生講一些焦耳的故事,以激發學生勤奮學習,不怕困難,勇于攀登的精神。
(
3)根據電功公式和歐姆定律推導焦耳定律。若電流做的功全部用來產生熱量即
Q梍W,又∵W=UIt
,根據歐姆定律U=IR
,Q=W=UIt=I
2Rt
開(4)指出:焦耳定律適用于任何用電器的熱量計算,對只存在電
(5)例題:
例2:某導體的電阻是2歐。當1安的電流通過時,l分鐘產生的熱量是多少焦?
例3:一只220V45W的電烙鐵,在額定電壓下使用,每分鐘產生的熱量是多少?你能用幾種方法解此題?
(6)討論:(先由學生說,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歸納)
①課文前面?中的為什么覺察不出和燈相連的電線發熱。
分析:因為電線和燈串聯,通過它們的電流是一樣大,又因為燈的電阻比電線的大得多,所以根據焦耳定律Q=I2Rt可知,在相同時間內電流通過燈產生的熱量比通過電線產生的熱量大得多。因此,燈泡熱量發光,而電線卻感覺不到熱。
②課文前面?中的和電爐相連的電線為什么顯著發熱?
分析:照明電路的電壓是一定的,由P=UI可知,電路中接入大功率電爐時,通過的電流大,在電線的電阻相同的情況下,跟電爐相連的電線中通過的電流比跟燈泡相連的電線中通過的電流大得多。所以根據焦耳定律Q=I2Rt可知,在相同的時間內,電流通過跟電爐相連的電線產生的熱量比通過跟燈泡相連的電線產生的熱量大得多。因此跟電爐相連的電線顯著發熱,有可能燒壞它的絕緣皮,甚至引起火災。
③討論課本本節中的想想議議,讓學生自己說。
討論小結:應用公式解釋判斷問題時,必須注意條件。
3、小結:略。
(四)說明
1、研究焦耳定律的實驗是把課本上的1、2兩次實驗同時進行。閉合開關后,讓學生同時觀察三個瓶里玻璃管中煤油液面升高的情況(在課前就把實驗電路連接好),這樣,可以把更多的時間花在分析實驗,引出焦耳定律及運用焦耳定律上。
2、Q=W只對純電阻電路(如燈泡、電爐等)適用,對非純電阻電路(如含電動機的電路)不適用,這一點要向學生交待清楚。
注:本教案依據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二冊九章。
【高中物理教案】相關文章:
高中物理教案06-15
高中物理教案《碰撞》05-06
高中物理教案:高速世界05-06
高中物理教案(精選16篇)04-08
高中物理教案(精選17篇)09-13
高中物理教案(14篇)02-15
高中必修一物理教案02-14
彈力高中物理教案設計10-10
高中物理教案(通用20篇)08-25
高中物理教案范文(精選11篇)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