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精品(9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教案 篇1
【教材簡析】
是一篇略讀課文,從兩方面詳盡介紹了秦兵馬俑:一是用詳實的數據說明了兵馬俑宏大的規模;二是從身材體格、衣著披掛、動作神態等方面,準確、細膩地表現了兵馬俑的類型眾多、神態各異、個性鮮明。文中既有說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豐富的聯想與想象,使我們如臨其境,而且深深地體會到字里行間洋溢著的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學習目標】
1.認識8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在理解的基礎上,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激發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體會兵馬俑的“規模宏大”與“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教學難點】
通過閱讀課文,想象秦兵馬俑宏偉的氣勢和鮮明而豐富多樣的神態,激發民族自豪感。
【課前準備】
學生搜集與兵馬俑有關的資料;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質疑揭題,激發興趣
1.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2.學生質疑。
如,秦兵馬俑在哪里?是什么樣?是怎樣制成的?是怎樣被發現的?兵馬俑有哪些特點?課文是怎樣描述秦兵馬俑的“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梳理問題
、辰涣髻Y料。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正確流利。思考,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從兩方面詳盡介紹了秦兵馬俑:一是用詳實的數據說明了兵馬俑宏大的規模;二是從身材體格、衣著披掛、動作神態等方面,準確、細膩地表現了兵馬俑的類型眾多、神態各異、個性鮮明。)
2.學生自認生字新詞
3.理清層次
第一段(1):(總起)秦兵馬俑是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
第二段(2):寫秦兵馬俑規模宏大。
第三段(3-8):寫秦兵馬俑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第四段(9):(總結)秦兵馬俑在世界雕塑史上的地位。
三、閱讀課文,探究交流
1.閱讀提示
。1)秦兵馬俑是什么樣的呢?有什么特點呢?作者又是怎么介紹兵馬俑的呢?同學們,讀一讀課文就能明白的。
(2)文章分為幾個部分來講兵馬俑的?每個部分講的什么?各個部分是用哪句話連接起來的?
(3)文章著重對哪個部分進行了描寫?重點讀一讀。
2.自主交流
四、作業布置
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回顧導入
自由讀課文,說說你已經讀懂了什么?
二、精讀選段,合作探究
1.第二自然段:具體描繪了兵馬俑的規模宏大。從哪些語句說明兵馬俑的確“規模宏大”的呢?
①數據中體會規模宏大。你可以勾畫出有關數據讀一讀,體會它面積之大、數量之多。
②單舉開掘的一號坑里兵馬俑的數量進一步說明規模宏大。
、郾R俑的陣容巨大和氣勢恢弘、制作工藝精湛,體會到規模宏大。
2.第三至八自然段:文章又是怎樣介紹“兵馬俑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呢?
、賹W生勾畫書中具體描寫的樣子及神態的詞語,體會到個性特點
將軍傭:身材魁梧頭戴軍冠 身披鎧甲 手握寶劍
昂首挺胸神態自若 久經沙場 肩負重任 (沉毅多謀)
武士俑:體格健壯 體形勻稱 身穿戰袍 披掛鎧甲
腳登戰靴 手持兵器整裝待發 (威武凝重 剛烈豪爽)
騎兵傭:上身著短甲……左手持弓箭…… (勇猛善戰堅毅頑強)
陶 馬:形體健壯 肌肉豐滿 躍躍欲試 撒開四蹄
騰空而起踏上征程 (神氣活現 斗志昂揚)
②體會:“每個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保ㄟ@句話是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它既對上文作了小結,又對下文的學習作了提引!皹O為”放在“精美”的前面,更加突出了兵馬俑的舉世無雙,絕無僅有的地位。作者由衷地熱愛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歷史,贊美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
理解:“端詳”。(就是仔細地看、細致地打量。這些兵馬俑乍一看,似乎一樣,但只有精心端詳時,才會發現它的細微差異。)
理解:“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具體介紹了兵馬俑的不同神態。作者運用打比方、排比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加以細描,仿佛讓我們看到,那一個個神武的勇士威武不屈的拼死沙場的高大形象;仿佛讓我們傾聽到,那一個個威猛將士思鄉念親的凄婉心聲;仿佛讓我們感受到,那一個個兵馬俑背后的血淚與辛酸……正是作者的獨巨匠心選擇了恰當的觀察視角,運用這樣的表達方式,讓我們讀出中華民族的偉大,悟出中國人民智慧的偉大。
理解:“……”省去了什么呢?(作者留給我們的是思考,是回味,是創造……當你與作者一道思緒馳騁,神游兵馬俑,就會用想象的翅膀觸摸到兵馬俑的神韻,品嘗創造的快樂。)
③理解:“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ā昂甏蟆笔蔷薮、宏偉的.意思。這句話在文中單獨成段,既是對全文主要內容的概括,又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該句前一段是說兵馬俑規模宏大,該句后面的6個自然段詳細描述了兵馬俑的“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先是分別介紹了將軍俑、武士俑、騎兵俑、陶馬等,表現出“類型眾多”;然后用“有的……有的……”句式,描述與想象相結合,表現出兵馬俑各異的神態。文中講到的每一個兵馬俑都是那么的鮮活,那么的“個性鮮明”。
3.自主體會第一和九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總起全文,“舉世無雙”“享譽世界”說明秦兵馬俑的珍貴歷史價值;最后一自然段總結全文,“絕無僅有”“惟妙惟肖”說明秦兵馬俑展示古代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和非凡創造力。
三、總結全文
1.中心:《秦兵馬俑》通過介紹秦兵馬俑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感受到了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激發了我們的民族自豪感。
2.寫作特點
文中既有說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豐富的聯想與想象,使我們如臨其境,而且深深地體會到字里行間洋溢著的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四、作業布置
設計一份與兵馬俑有關的手抄報。
板書設計
規模宏大
秦兵馬俑 舉世無雙 絕無僅有
類型眾多,個性鮮
語文教案 篇2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十一
一、教材分析
本課共有3頁彩色插圖,其中第一頁的主題是“不懂就問”,第二頁和第三頁的主題是“勤于搜集資料”。第一頁四幅小圖,分上下兩塊安排。上面一塊圖的右下方是頁頁插圖的主題,左邊是一位小學生遇到疑難問題向老師請教,右上方是兩位小學生參觀校史館,向老師詢問有關問題。可以看出兩位小學生參觀的興趣很濃,問得很仔細并很有禮貌。下面一塊有兩幅小圖,左上角方框內是課間同學之間相互請教,相互交流。右下方框內是兩位同學在校園里向花工請教培育花卉有關知識從本頁圖上可以看出這些小學生都很愛動腦筋,善于學習。第二頁和第三頁是通版圖畫。第二頁上面一幅圖是一位學生在閱覽室查閱資料,并將查到的資料內容抄錄到筆記本上。下面的方框圖是幾位小學生在學生校圖書館(室)搜集資料,他們有的正在查閱,
有的正在摘抄,可以看出他們都很專心。左上角圓形圖內是一位學生將搜集到的資料粘貼到活頁紙上。第三頁上面有四幅小圖,按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內容分別是在閱覽室讀書讀報并相互交流;上網搜集資料;參觀有關展覽;邊參觀邊記錄;采訪老人時認真聽,仔細記,有的還作錄音。下面圖畫是幾位小學生向老師展不他們搜集的有關資料,匯報搜集資料的心得。老師認真地欣賞著學生們搜集的資料。
二、學情分析
指導觀察第一頁插圖,可以先由老師闡述“勤學好問,不懂就問”的道理。還可以發動學生交流不懂就問的好處,說說自己的體會,老師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學生的討論交流?膳e一些實例,說明有“不懂就問”好習慣的人后來對國家對社會作出的貢獻,如果孔子不恥下問,程門立雪等小故事,也可舉班級或學生校里好學生多問的同學生進步很快的例子,說明“不懂就問”的意義,然后依次觀察插圖。
三、教學要求:
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插圖或教學掛圖,結合平時的學習生活,使學生懂得勤學生好問、不懂就問的道理,引導他們逐步養成不懂就問的良好習慣。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插圖或教學掛圖,結合平時搜集資料的意義和作用,初步掌握搜集資料的方法,并逐步養成習慣。
四、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勤于收集資料的常用方法;知道處處皆學問,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問題,都應虛心向人請教,爭取弄懂弄通。激發學生收集資料的興趣,培養學生勤學好問的好習慣。
五、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2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插圖或教學掛圖,結合平時的學習生活,使學生懂得勤學生好問、不懂就問的道理,引導他們逐步養成不懂就問的良好習慣。
2.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插圖或教學掛圖,結合平時搜集資料的意義和作用,初步掌握搜集資料的方法,并逐步養成習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人,使學生明白收集資料的重要性
1.老師這里有幾個問題,想請教一下同學們:
(1)老師打算寫一篇關于張家港歷史文化的文章。請問同學們,老師現在需要做些什么準備?
(2)老師的一個朋友要參加“愛護家園,保護環境”的辯論會,她該提前做些什么準備?(收集有關資料等)2.引導學生談談收集資料的重要性。
3.老師小結:收集資料可以拓展我們的知識面,增強記憶,為學習和生活提供便利,因此我們應當養成勤于收集資料的好習慣。
二、指導觀察,適當講解,讓學生掌握收集資料的方法
1.指導觀察第1頁的圖。(1)上面一幅圖的女同學在哪兒?在干什么?(2)圓形圖上的女同學在干什么?態度怎樣?(3)下面一幅圖上的男同學在做什么?
2.指導觀察第2頁上的圖片。
(1)第2頁上面的圖中,同學們在哪里?在干什么?你覺得他們的態度怎樣?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2)認真觀察第2頁下面的圖,然后,清你說說可以通過哪些途徑來收集資料。(可以通過看報刊、網絡、參觀展覽、采訪和訪問來收集資料)除了這些,你認為還可以通過什么方式來收集資料呢?(小組討論,交流)
3.講授收集資料常用的方法。
第3頁上面的四幅圖,都是同學們收集資料的成果,那么收集資料有哪些常用的方法呢?
(1)做摘抄筆記。把你認為有價值的、有意義的、感興趣的文字摘抄下來,可以把它們分門別類地摘抄。為了便于查閱,分類不要雜亂。(2)制作資料卡片。這樣有利于資料分類。
(3)拍照片。把一些不能持續的畫面或不能保留的事物拍成照片。(4)編輯剪報。把收集到的各方面的資料,以制成小報的形式來積累。
三、引導觀察第3頁下面的一幅圖,學生暢談學習收獲。
教學后記:
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很多學生都能認識到平時收集資料的重要,他們都很有興趣地忙于做收集資料的準備,我相信只要在以后的日子里,老師不斷加以引導和督促,一定能讓學生體會到收集資料的樂趣,并養成這一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掌握勤于收集資料的常用方法;知道處處皆學問,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問題,都應虛心向人請教,爭取弄懂弄通。2.激發學生收集資料的興趣,培養學生勤學好問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觀摩收集的資料,激發學生收集資料的興趣。
1.展示優秀的收集資料的作品,讓學生仔細觀摩。
2.教師告訴同學們,這些都是收集資料的主人優秀的學習成果。
3.學生展開討論:我們從現在開始,應該怎么做?
二、引導學生嘗試收集資料。
1.分發課外閱讀材料,每個學生一份。
2.學生閱讀材料,收集資料。
要求:
(1)認真閱讀材料。
(2)用上常用的四種收集資料的方法。
3.教師巡視指導,多作點撥。
4.學生小組交流所收集的資料,相互取長補短。
5.展示同學們收集資料的成果。
三、教師小結學生收集資料的情況,重在鼓勵,希望同學們貴在堅持,養成勤于收集資料的習慣
指導看第4頁上的圖,讓學生感知“不懂就問”的重要性
1.齊讀“不懂就問”。
2.指導學生先按從上到下,再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觀察。
(1)第1幅圖上有什么人,在哪里,干什么?
(2)第2幅圖是在哪里?從哪里看出來?圖上有哪些人?分別在干什么?
(3)第3、4幅圖表現的'是哪里?怎么知道的?有哪些人?他們正在干什么?
(4)看第5頁左上方的一幅圖,這是在哪里?兩名同學正在干什么?老師呢?
(5)看第5頁右上方的一幅圖,這幾名同學在哪里?他們在干什么?
(6)最后兩幅圖表現的是哪里?同學在干什么?老師又分矧在做什么?
四、組織討論,使學生懂得如何做到“不懂就問”
1.看完第4、5頁的8幅圖后,你明白了什么?
(1)遇到不懂的問題、不清楚的地方,要大膽地向他人求教。
(2)只要有不懂的地方,都要敢于問,不管是在學校,在家里,在展覽廳,走廊上,在教室里,在校園里,還是在其他任何地方。
(3)可以問老師,問家長,問解說員,問本班同學,問其他班同學??一句話,問所有懂的人。
(4)可以問課本上的問題,也可以問報刊上的問題,還可以卜觀察到的所有書本外的其他問題。
(5)留心處處皆學問。
2.假如遇到不懂的問題不問,或者不懂裝懂,結果會怎樣?
3.我們今后應該怎么辦?
五、發出號召,希望學生早日養成“不懂就問”的好習慣。
教學后記:
不懂就問,說起來是很容易的事,但真正能做到卻是很難,這關系到老師平時對這一事情的關注程度及其對學生提問的態度,不斷鼓勵,民主教學,我相信不懂就問的人會不斷增多。
1、我們愛你啊,中國
一、教材分析
《我們愛你啊,中國》是一首詩歌,作者以飽含激情的筆墨贊美了祖國的美麗富饒以及悠久的歷史、光輝的成就,抒發了對偉大祖國的無比熱愛之情。全詩語言凝練形象,結構完整緊湊,感情強烈,富有節奏美和韻律美。在教學時,宜根據班級學生實際情況,有效地組織學生讀書、悟情,并在讀、悟的基礎上說說自己心中的祖國形象。從而既準確把握作者決意獻身于偉大祖國建設的強烈愛國之情,又激發自我熱愛偉大祖國的思想情感。
二、學情分析
語文課應該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應該將文本的情感,作者的情感統化為讀者的情感,這才是語文學習的最高境界。在教學這一環節時,主要通過抒情、寫話營造語文氛圍,凸顯語文綜合素養,并輔以閱讀具有地方特色的春聯,加深或拓寬文本。一方面告訴學生語文的資源無處不在,處處皆語文;另一方面通過閱讀的補充再次感受祖國的強大、繁榮、富強,力圖在學生心中生成強烈的愛國之情。
三、教學要求: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會生字,理解生詞。通過理解詩歌語言和吟誦詩句,激發學生熱愛偉大祖國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重難點:
通過理解詩歌語言和吟誦詩句,激發學生熱愛偉大祖國的思想感情。
五、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生字,理解生詞。
3.通過理解詩歌語言和吟誦詩句,激發學生熱愛偉大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欣賞歌曲《我愛你中國》,說說歌曲的內容。
2、今天我們學習一首歌唱祖國的詩歌,揭題,范讀。說一說詩中展示了祖國的哪些可愛之處。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畫出生字組成的詞和不理解的詞。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理清文章思路,熟讀成誦。
2、理解和學習借事喻理、層層深入的論證方法。
3、掌握文中所講為人治學的重要準則,學會時時處處內省自己,正確對待自己及他人。
教學重點:
1、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理清文章思路,熟讀成誦。
2、理解和學習借事喻理、層層深入的論證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文中所講為人治學的重要準則,學會時時處處內省自己,正確對待自己及他人。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清代文學家錢大昕憑觀棋所得的一番感悟寫下了耐人尋味的散文《弈喻》,這種緣事悟理的寫法,便于表達我們在生活中的思想收獲,大家通過研讀此文一定會在成長中得到難得的啟示。
二、作者介紹
錢大昕,字曉徵,號辛楣,又號竹汀。江蘇嘉定(今屬上海市)人,生于清雍正六年(1728年),逝于清嘉慶九年(1804年),是18世紀中國的杰出學者,乾嘉時代的史學大師。青少年時代成長在文化氛圍濃郁的江南地區,就學于蘇州紫陽書院,與王鳴盛(錢之妻兄)、王昶(chǎng)、曹仁虎等同學,詩名甚著,號稱“江左七子”。著有《潛研堂集》。
三、朗讀課文
1、聽范讀。明確字音。
2、自由朗讀,熟悉課文。
3、齊讀。
四、理順文章大意
1、解題:
“弈”就是下棋,“弈喻”意思是用下棋來打比方。從題目可知這篇短文是用下棋來講道理的。
2、結合注釋,試譯課文。
3、全班交流,掃除翻譯難點。
參考:
我在朋友家里看下棋。一位客人屢次輸掉,我譏笑他計算失誤,總是想代替他下棋,認為他不及自己。過一會兒,客人請求和我下棋,我頗為輕視他。剛剛下了幾個棋子,客人已經取得主動形勢。棋局快到中盤的時候,我思考得更加艱苦,但是客人卻輕松有余。終局計算雙方棋子,客人贏我十三子。我很慚愧,不能夠說出一句話。以后有人邀請我觀看下棋,我只默默地坐著看。
現在的讀書人讀古人的書,常常詆毀古人的錯誤;和現在的人相處,也喜歡說別人的錯誤。人本來就不能夠沒有錯誤,但是試試彼此交換位置來相處,客觀地衡量一下,自己真的沒有一點失誤嗎?自己能夠知道別人的過失卻不能看到自己的過失,自己能夠指出別人的小失誤但是不能看到自己的大失誤,自己檢查自己的失誤尚且沒有閑暇,哪里有時間議論別人呢!
棋藝的`高低,是有標準的,下錯了一步棋,人們都看得見,即使想回護以前的錯誤也是隱瞞不了的。事理方面的問題,人人都贊成自己認為正確的,人人反對自己認為不正確的,F在世間沒有孔子那樣圣人,誰能斷定真正的正確與錯誤?那么別人的失誤未必不是有所得,自己沒有失誤未必不是大失誤,但是人們彼此互相譏笑,沒有停止的時候,簡直連看棋的人都不如了!
五、整體感知
提問:文章分為兩個部分,主要內容分別是什么?
明確:
第一部分(1):敘述觀棋下棋經歷。
第二部分(2):借下棋喻理。
六、作業
1、識記書下重點實詞。
2、熟讀課文。
板書設計:
弈喻
錢大昕
觀棋下棋經歷——借下棋喻理
第二課時
一、導入
齊背課文第一段,考查背誦情況。
二、課文研讀
1、本文是以下棋作比喻來闡明道理的,作者如何描述自己下棋的一番經歷?敘述了自己怎樣的經歷?
明確:
文章十分簡要地敘述了作者自己在友人寓所的一次下棋經過。
寫了自己嗤笑別人不如自己,結果卻吃了輕視他人的苦頭,以致“不能出一言”。
2、作者在寫完下棋的事以后,本已水到渠成,可以直接即事言理,點明題旨,但是,在第2自然段中作者卻寫起讀書事來生發議論,一句也沒有涉及與下棋有關的事,這是為什么?
明確:作者由下棋想到生活中諸多現象,揭示了“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見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見吾之大失”。這樣使內容更加有意蘊、有深度,引發讀者深思。
3、“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論人哉”中“吾求吾失”的含義是什么?
明確:“吾求吾失”是不斷完善自己,不斷提高自己,永遠處于不自滿的境界。從這個角度說,自己的“失”一旦自覺發現乃是一大“得”,失與得的辯證關系,為下文預伏脈理。
4、本文借下棋為喻,這樣的寫法有什么好處?本文提示了一個什么道理?
明確:
(1)作者是以自己切身感受“現身說法”,敘述為后文說理議論服務,先講故事,深入淺出,通俗,易為人接受。
(2)本文通過作者觀棋、下棋的獨特體驗的敘述,并結合現實中那些喜稱人過、愛吹毛求疵的人的行為,說明了觀人之失易,見己之失難。警戒主觀臆斷、驕傲自大、強不知以為知的人,從而教人領會做人的正確道理。
三、學習寫法
提問:作者是如何論證的?
明確:作者以自己下棋的切身體會設喻,現身說法,借做事來講道理,不僅容易把道理說清楚,讀者也會感到親切而樂于接受。論述的范圍由小到大,意思一層比一層深,呈現出層進式的論證結構。結尾“曾觀弈者之不若已”又照應開頭,使首尾圓合,結構嚴謹。
四、歸納主旨
1、作者認為怎樣才能比較公允地評價生活中的事物和現象?
明確:人不可能總是正確的,也不能沒有一點過失,因此,只要“易地以處,平心而度之”才能比較公允的評價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和現象。反之,就會導致無休止的爭論,也就永遠不會得出正確的結論。
2、作者的寫作目的是什么?
明確:在于警戒那些主觀臆斷、盲目自大、強不知以為知的人,從而教人領會做人的道理。
五、作業
1、你一定對生活的某一現象有自己的感悟,請寫下你的思考或啟示。
2、完成練習題。
板書設計:
弈喻
錢大昕
現身說法
由事入理
雷真民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 整體把握文章的故事情節,認識這一回目在整部《紅樓夢》中的作用。
2、 鑒賞文中精彩片斷,體會人物形象刻畫與情節發展的關系。
3、 比較閱讀“寶玉挨打”和“抄檢大觀園”兩個故事高潮,進而學習借鑒曹雪芹敘事小說的技巧安排藝術安排。
重點難點
1、 整體把握故事情節及人物矛盾沖突;賞析“探春拒抄”片斷。(重點)
2、比較閱讀,學習借鑒曹雪芹小說寫人敘事的技巧。
教學設計
教法:自學討論法,賞析法。
課時: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整體把握
1、 導入新課:簡介大觀園
大觀園原是賈府為迎接貴妃元春回家省親而修建的別墅。元春回宮后,曾一度封鎖,后來就命那些能詩會賦的姊妹和寶玉居住。大觀園是個規模宏大的貴族庭院,方圓約三里半,其中風景有七八處,亭臺軒館十幾座,真是“說不盡的太平景象、富貴風流”。住在大觀園的人除寶玉外,都是年輕女子,其中少數是貴族小姐,大多是奴婢,大觀園堪稱女兒國。
大觀園是作者精心虛構的一座人間仙境,是寶玉和少男少女的人間樂園。這座花園寄寓了作者的人生和社會理想,它干凈、閑雅、脫俗,人與人間相親相愛,主仆間沒有差別。這里面沒有功名利祿世俗干擾,也沒有外界污濁惡臭。但大觀園畢竟是作者理想的存在,它依托賈府現實環境而存在,不可避免地受世俗侵擾,大觀園的命運最終是歸于毀滅。這是《紅樓夢》小說悲劇精神的核心之所在。
《抄檢大觀園》(第74回)賈府種種矛盾激發的結果,是賈府由盛及衰的征兆,是賈府毀滅的開始,是《紅樓夢要》的另一個高潮。
2、 學生自學全文,要求思考,(約20分鐘時間)
。1)分析抄檢大觀園的原因,梳理出抄檢行動的情節過程。
。2)在抄檢中反映出了哪些矛盾沖突?
。3)重點閱讀“王夫人審問王熙鳳”、“探春拒抄”、“王善保家的無地自容”片斷,試分析人物的主導性格。
3、 自學檢測
問題一 抄檢大觀園前因后果是什么?
【提示】前因有三:一是“繡春囊”事件;(導火索)二是王善保家的挑唆;(火上澆油)三是丫環晴雯奇裝打扮惹王夫人大為生氣(爆發)。
后果:邢夫人一派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尤其是王善保家的啞吧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王夫人、王熙鳳理占上風;探春拒抄取得了大勝利;眾丫環命運可謂慘也。
問題二 人物間的矛盾主要有哪些?
【提示】邢夫人與王夫人間的妯娌矛盾;邢夫人與王熙鳳間婆媳矛盾;鳳姐與王善保家的間的主仆矛盾;王夫人與晴雯間的主仆矛盾;王善保家的與晴雯間的奴仆之間的矛盾。
第二課時 重點片斷賞析
1、整體情節賞析(師生討論)
抄檢大觀園午夜大行動
總 指 揮 王夫人
副總 指揮 王熙鳳
隊 員 王善保家的、周瑞家的、眾丫環等
行動過程
上夜老婆子處→怡紅院(晴雯)→瀟湘館(紫鵑)→探春院(探春)→曖春塢(李紈)→惜春房(入畫)→迎春房(司棋)〖板書〗
〖評點〗
抄檢大觀園整個過程使封建大家庭內部種種矛盾全部展現出來了。抄檢行動實際上是封建主子對年輕女奴們的一次血腥鎮壓,許多清純善良、年輕美麗、聰明活潑的丫環或被驅逐或被逼死。入畫因保存哥哥的東西而被視為盜賊,轟出了大觀園;四兒因與寶玉同年同日生,開了一句玩笑(同日生的是夫妻)被驅出大觀園胡亂嫁人;晴雯、司棋命運就夠慘了,或含冤而死,或殉情而死。
因此,抄檢大觀園總體上是一場悲劇。小人之得逞,無辜之受害,探春之悲憤,王夫人之剛愎,鳳姐之無奈,以及從總體上看賈府之走向敗落,俱足以悲。但悲劇的內容卻以喜劇、鬧劇的形式表現的:邢夫人之審傻大姐,王夫人之審鳳姐,王善保家的丑態,周瑞家的“站邊兒”,惜春火上澆油,尤氏之“吃心”掛不住……
2、“探春拒抄”片斷賞析
、 請學生朗讀這一節,朗讀注意人物的個性化語言和性格特征。
② 整個抄檢活動的高潮,就是在探春房內的抄檢。分析討論:
A、 請用簡練語言概述這一片斷:
【提示】:倚門而待→公然申明→慨嘆家運→討個說法→鳳姐表態(一波折)王善保家的撩探春衣襟→探春怒摑王之耳光→待書嘲諷王善保家的→眾人勸慰探春歇息(二波折)
B、 比較探春和晴雯兩人的反抗性格
【提示】:晴雯和探春對于這種殘暴而愚蠢的抄檢,都表現出了強烈的反抗。但兩人身分和地位不同,她們的反抗有本質的不同:晴雯的反抗是一個女奴的反抗,是受害者反抗的典型;探春是為賈府的“自殺自滅”而痛心疾首,她認為正是這種源于內部的“自殺自滅”必將導致賈府一敗涂地,因此,她是站在維護賈府根本利益的立場上反對抄檢的。晴雯和探春都采取了以退為進、以毒攻毒、以發展凸現對方的荒謬寒磣對方的方法表示自己的抗議。如晴雯主動傾箱,堵住了王善保家的嘴;探春先發制人,第一個迎上去,硬碰硬,干脆把矛盾激發。
(延伸思考:司棋、入畫的反抗又與這兩人的反抗有何不同?)
3、問題討論
問題一 賈母的丫環傻大姐在大觀園拾得一個“繡春錦囊”,一個小小的物件竟引發了一場軒然大波,造成了如此嚴重的`后果,為什么?
【提示】 導火索;維護賈府榮譽的手段;邢夫人扳倒王夫人、王熙鳳的有力武器。
問題二 結合《林黛玉進賈府》、《寶玉挨打》試評說一下王熙鳳這個人物的復雜的性格特征。
【提示】 精明強干,兩面三刀,臉酸心硬,殺伐決斷,是賈府特別是榮府的棟梁之才,鐵腕人物。但她有不可救藥的缺點:有權無勢,有才無德,有聰明無智謀,有寵無戴。
第三課時 拓展性討論和閱讀
1、比較閱讀兩大故事情節的異同(討論)
第一步 學生自由討論,老師提示思考的角度
【提示】 兩文可從總體寫法、結構安排、人物刻畫技巧、矛盾沖突等角度入手。
第二步 師生共同研討,老師主要誘導學生思維方向。
第三步 討論結果歸結。
【板書】
相同之處 《寶玉挨打》 《抄檢大觀園》
整體寫法 ①以人物性格特點為出發點,通過人物的活動推動情節的發展;而人物性格特征又在情節發展中得到充分的表現。②都寫出了事件的起因、經過、發展、結果等幾個過程,構思精巧,決不簡單化。 運用“舞臺藝術”手段,各種矛盾集中在一個舞臺上,情節集中,強烈感人。 采用“分鏡頭”寫法,場面描寫次第展開,在強烈對比中給人深刻印象,且詳略安排恰當。
矛盾沖突 各種矛盾迅速激發,并急遽爆發(火山爆發式的) 各種矛盾盤馬彎弓,引而不發,交錯穿插。
結構安排 寶玉挨打后還有一個余波,一直延伸到第36回,整個事件緊湊集中。 抄檢大觀園后隔了一段時間后才再興波瀾,到第77回才交待抄檢的結果。
人物刻畫 主要人物采用正面和側面描寫手法 把人物放在矛盾沖突中、在宏大的場面描寫中去表現。
2、 拓展閱讀
1) 閱讀小說第23回寶玉和諸女兒入園的描寫,對比大觀園今昔不同的氣氛。
2) 課外閱讀小說的第75~78回,進一步理解小說的人物性格和思想主旨。
3、 練習設計
4、 課堂小結。
語文教案 篇5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完成練習2中的第一項:學用字詞句。
2、鞏固查字典,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理解能力。
3、學會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詞,培養學生對語句的理解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學會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詞
教、學具:多媒體、學生準備字典
教學設計:
一、談話,激趣導入
小朋友們,我們祖國的語言文字有著豐富的內涵,相同的字詞在不同的語境中,意思有時就不同了,我們來看這樣一個句子。
二、多媒體出示:明境一樣的水面頓時漾起了一道道波紋。
1、學生自由讀。
2、指名讀。
過渡:這里的“漾”分別有兩種解釋,分別是什么呢?請打開書,認真閱讀第一項,并把你的答案在書上畫下來。
3、指名問:你選擇的是哪一種解釋,并說說原因。
指導看圖。
4、教會理解生字的新方法: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詞。
三、教學第二題
1、審題,并畫了題目中的要求
2、讓我們一起去幫助小猴吧!(出示句子)
3、指名讀,要求讀準確,將自己領悟的感情讀出來。
4、按要求查字典。
5、分小組討論、交流
6、匯報交流結果
7、出示:不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帶點的詞。
。1) 有貼著山頂的白云映襯,湛藍的天空里越發純凈。
。2) 奶奶說:“小明,你長得可真結實!
四、.總結:根據上下文確定字詞的意思,這是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我們掌握了這種方法,就能為我們理解課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作業:用聯系上下文確定字詞的意思預習下面課文的`生字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完成“寫好鋼筆字”,對學生的寫字姿勢,學習習慣進行培養。
2、按照筆順規則把“異濟養”3個字寫正確、寫端正。
3、完成“讀讀背背”,培養學生對詞語的積累和運用。
教學重點、難點:對學生寫字的良好習慣的培養
教、學具: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教學“寫好鋼筆字”
1、審題
2、指導
。1) 回憶寫字要求和描紅要求
。2) 出示小黑板,認讀3個字,了解這幾個字的結構。
。3) 仔細觀察,找出3個字的共同筆劃,并說出撇和豎怎樣才能寫好看。
(4) 范寫,啟示要點(異:上下結構,上面的“巳”要寫在橫中線的中央部位;第四筆“橫”要長一些,第五筆“撇”稍短,豎落在豎中線上;濟、養:除了“撇”“豎”注意以外,還要將上面的“撇”“捺”展開。
。5) 學生書空
3、練習:教師個別輔導并強調書寫姿勢。
4、反饋:表揚書寫姿勢正確的學生并作糾正訓練
二、教學“讀讀背背”
1、審題:弄清題目要求
2、指導
。1) 自由讀成語,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或問老師。
(2) 教師范讀
。3) 學生自由讀
。4) 理解成語意思,學生交流、討論
(5) 練讀、指名讀、分組讀
。6) 練背、同桌間互背、集體背、指名背
3、練習:根據書上插圖,任選成語說一句話。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能力,能在和陌生人交流中,掌握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的能力。
2、能夠有辨別善惡的能力,能有初步的防范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使學生具有日?谡Z交際的能力。
教、學具:投影片
預習要求:觀察父母是如何面對有人敲門的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聽力訓練,放錄音。
這是什么聲音?相機板書課題:當有人敲門的時候
過渡:當你一個人在家的時候,有人敲門,你會怎么想?怎么做?
二、審題,出示書上插圖。
三、指導
1、自主參與,大膽陳述
2、學生講,及時糾正
3、指導學生將畫面說具體。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誰是怎樣的表情,這樣做對不對呢?為什么?
4、學生分小組練說。
四、互助學習,拓展思維
1、平時都有誰會敲你家門,你如何對答呢?
2、設置情景:
。1)敲門者是出差歸來的父親。
(2)敲門者是自己不認識的,但說是認識爸爸或媽媽的人。
。3)敲門者是陌生人。
3、學生互相交流,討論。
4、學生表演,大家點評,點評的要求是:態度是否大方;聲音是否響亮;見熟悉的人時用禮貌用語,發現是陌生人,要委婉拒絕。對學生的表演進行鼓勵,并及時糾正錯誤之處。
五、.總結:面對朋友要熱情、禮貌,面對陌生人的敲門要婉轉拒絕。
第四課時
教學目標:
完成學寫毛筆字,對學生的初學毛筆字掌握的寫字姿勢進行訓練,加強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教學重點、難點: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教、學具:多媒體學生準備:筆、墨、硯
教學過程:
一、回憶寫毛筆字的要求
二、學寫:豎
1、豎有兩種寫法:懸針豎、垂露豎
2、范寫:邊寫邊講解,起筆落筆的位置,以及如何運筆。
3、學生仿寫。教師巡視,對個別學生重點輔導。
三、多媒體演示:十、個
1、學生仿寫
2、反饋:學生在寫的過程中有問題處,教師重新范寫。
3、學生練習:教師巡視,對個別學生輔導。
四、反饋
將好的習字貼在墻上,對不足之處重點輔導。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1、掌握生字詞,能夠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2、體味詩歌的內涵
過程和方法目標
1、通過反復朗讀,讓學生體會詩歌特有的節奏及韻律,同時在反復誦讀中理解詩意,感悟詩境。
2、分析詩中的景物描寫,體味情景交融的意境,賞析作品的意境美。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陶淵明的田園詩平淡自然,通過學習,陶冶情操,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教學重點
體味詩歌的情感內涵。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鑒賞陶淵明田園詩的能力 。
教學方法
1、誦讀法。詩歌是情感的藝術,多誦讀有助于品味詩歌的語言,同時有利于學生把握詩歌的內容和理解作者情感,從而獲得自我的情感體驗。
2、講授法。抓住關鍵的詩句進行分析、講解,啟發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3、知識遷移法。通過兩首詩的學習和比較,擴大學生的視野,加深學生對陶淵明和《歸園田居》組詩情感的理解。
教具準備:黑板、粉筆、圖片
課時字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展示一些充滿詩情畫意的圖片,從而引導學生進入詩意的田園風光,進入一個世外桃園,引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和他的思想。
提問:看到這些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圖有什么感覺?你們喜歡嗎?這有沒有讓你們想到世外桃園?我們上個單元也學過一篇有關世外桃園的文章,記得是哪篇課文啊,誰寫的?(《桃花源記》陶淵明)請同學們根據學過的.內容談談對陶淵明的理解。
找學生回答,教師總結。陶淵明(365--427),東晉著名詩人。名潛,字元亮,世號靖節先生,又自號五柳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短一ㄔ从洝废蛭覀兠枋隽艘粋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對美好社會的向往,批判了現實社會的黑暗。從《愛蓮說》里知道他是一個隱士。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陶淵明隱居田園的生活過得怎樣。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三。
二、朗讀詩歌
1、學生自由朗讀詩歌,而且要注意下面的注釋,對詩歌有一個總體感知。
2、全班有感情的齊讀課文,教師正音。
三、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介紹作者:(同上)
寫作背景:詩人曾幾度出仕做官、歸隱,在官僚與隱士中徘徊。直到公元405年,陶淵明擔任彭澤縣令時,郡督郵來縣巡察,縣吏告訴他,應該穿戴得整整齊齊地去恭迎郡督郵。陶淵明嘆息說:“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即日授印去職 。此后他堅定了隱居的決心,一直過著隱居躬耕的生活。歸來后,作《歸園田居》詩一組,共五首,描繪田園風光的美好與農村生活的淳樸,抒發歸隱后的愉悅心情。課本中所選是第三首。
四、重點分析詩歌
1、解題:文章和詩歌的題目就好像人的眼睛,它往往能傳達出或暗示許多信息。提出題眼——歸(以“歸”字為核心來解讀詩歌)。標題只是明確告訴我們要回到田園生活,那么在這個明示信息下面還潛藏著哪些隱性信息,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呢?師生共同歸納:從何而歸?歸去何處?歸去如何?為何而歸?
2、感知詩意:讓學生自讀詩歌,想象詩中景物構成的畫面。讓學生帶著“歸去如何”這個問題在詩中找答案,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想象中的畫面。提問:“為什么會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從中體會到什么?教師抓住學生答案中的關鍵字句進行分原,將學生帶入詩句的理解中。
3、理解情感:提問:陶淵明的田園生活很艱苦,他對此有什么感覺呢?從哪句詩可以看出來?(“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為”)教師指導學生著力挖掘“愿”的深層內涵,點出作者的主旨。
三、課外延伸
為了加深同學們對《歸園田居》的理解,下面請同學們用同樣的方法自主學習《歸園田居》其一,解決四個問題:從何而歸?歸去何處?為何而歸?歸去如何?教師簡單講解。
四、課堂小結
這堂課我們主要學習了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三,我們主要是圍繞著四個問題展開,主要是訓練同學們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堂課的重點是理解詩人的情感,體會情景交融,賞析意境美。請同學們回去之后好好體會體會。
五、布置作業
1、《歸園田居》其三中,“但使愿無為”的“愿”具體是指什么?根據學過的內容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寫100字的小短文。
2、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六、板書
歸園田居
陶淵明
1、從何而歸(官場)
2、歸去何處(田園)
3、為何而歸(官場黑暗 )<
4、歸去如何(愿無為)
[ 內 容 結 束 ]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體會說明事物的特征,初步了解說明文的基本特征。
。、學習準確的說明語言。
教學重點
。、說明事物的特征。
2、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教學難點
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簡介作者。
二、初讀課文,領會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提示:同學們讀課文時,請注意領會中國石拱橋有什么特點,讀完后給課文的標題前添加一些修飾語,即什么什么樣的石拱橋。
。薄W生結合注釋自由朗讀課文5分鐘,如仍有生疏字詞,自查字典詞典。
。、檢查學生朗讀情況。
。、給課文標題前添加修飾語。
提示:發言時請對所添加的內容稍作解釋,并注意以課文為根據。
學生可能添加的修飾語的情況:
、艢v史悠久的中國石拱橋
文中多處寫到中國石拱橋歷史悠久,如“旅人橋”等。
、啤霸娙藧郯压皹虮茸骱纭保弧摆w州橋上的石欄石板也雕刻得古樸美觀……
⑶形式多樣的中國石拱橋
“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這些橋大小不一,形式多樣”,趙州橋是獨拱石橋盧溝橋是聯拱石橋,形式不一樣。
⑷巧妙絕倫(制造奇特)的中國石拱橋
“橋(趙州橋)的設計完全合乎科學原理,施工技術更是巧妙絕倫,唐朝的張嘉貞說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奇觀”等。
、蓤怨痰闹袊皹
“趙州橋到現在已經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還保持著原來的雄姿”;“永定河發水時,來勢很猛,以前兩岸河堤常被沖毀,但是這座橋(盧溝橋)從沒出過事,足見它堅固!
、式艹龅闹袊皹
……
。、學生充分發言后,引導學生結合1、2、3自然段歸納總結中國石拱橋的特征: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
三、再讀課文,重點比較閱讀介紹趙州橋和盧溝橋的文字。
1、顯示趙州橋、盧溝橋圖片。
。、學生討論中可能提出的問題:
、拧按蠊暗膬杉缟希饔袃蓚小拱”如何理解?
引導學生看趙州橋圖片,理解“兩肩”、“各有”。
、啤按蠊坝28道拱圈拼成”一句如何理解?
、恰皹蜷L265米,由11個半圓形的石拱組成,每個石拱長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一句如何理解?
結合圖片,聯系作者與育才中學學生的信,“長度不一”一句,是在核實了每個石拱的長度后所作的結論,引用數字精確,是說明文語言準確的一個重要方面。
、取懊績蓚石拱間有石砌橋墩,把11個石拱聯成一個整體”如何理解?
3、學生討論發言后,出示表格所應填的`內容。(略)
4、引導學生歸納二者的共同點:二橋都充分體現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歷史悠久形式優美結構堅固。
。、進一步比較二者的不同點:趙州橋是獨拱石橋的杰作,盧溝橋是聯拱石橋的杰作并在中國人民斗爭史上有紀念意義。
。、小結:作者在概述了石拱橋的特征后,以趙州橋與盧溝橋為例介紹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那么我國的石拱橋為什么有這么多驚人的杰作,新中國的橋梁事業又有何發展呢?
四、三讀課文,重點速讀9、10段,搶答問題。
。、作者寫了幾個原因,哪個最主要?
明確:作者寫了三個原因,“首先”、“其次”、“再次”為標,第一個原因是主要的,有了勤勞智慧的人,才有合乎科學原理的設計和巧妙絕倫技術,才能開采富有的各種石料。
。、解放后,我國的橋梁事業有哪些“飛躍發展”?
明確:
、1961年,建成世界上最長的獨拱石橋──長虹大橋。
、圃炝舜罅康匿摻罨炷凉皹。
、切聞撛炝恕半p曲拱橋”。
五、作業:
利用課余時間觀察本市區橫跨在滏陽河上三座橋梁:安濟橋(俗稱“老橋”,省重點保護文物);人民橋;新橋。簡單記下各自的特點,準備下節課發言。
第二課時
一、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討論以下幾個例句中加點詞語運用的表達效果。
屏幕顯示:
⑴石拱橋在世界橋梁史上出現的比較早。
、七@種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
、侨珮蛑挥幸粋大拱,長達37.4米,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
⑷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
明確:
⑴中“比較”表示程度;
⑵中“形式”是直觀印象,“結構”是對橋的進一步認識,“不但……而且”體現了二者的遞進關系;
⑶中“當時”表示時間,“可算”表示估計,對所下的結論不作絕對肯定,為了準確說明事物;
⑷中“兩肩”“各有”準確說明了小拱的位置與個數。
四個例句中加點詞語的運用都為了達到一個效果:準確。
。病⒆寣W生繼續從文中找這樣的句子,并加以說明。可能找到的句子:
⑴《水經注》里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
、莆覈氖皹驇缀醯教幎加小
、沁@座橋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⑷有的石梁一塊就有200來噸重,究竟怎樣安裝上去的,至今還不完全知道。
、蓸蜷L265米,由11個半圓石拱組成,每個石拱的長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
。、引導學生歸納總結:說明文中準確運用詞語,保證了內容的準確性、嚴密性、科學性,達到了預期的說明效果。
二、本文運用的說明方法。
提示:快速讀課文,不討論,找出文中運用的說明方法并簡要說明,看誰找得快。
。薄⑴e子:
、拧捌渲凶钪漠斖坪颖笔≮w縣的趙州橋,還有北京附近的盧溝橋”,下文即對趙州橋、盧溝橋進行典型說明,以二橋為例充分說明了中國石拱橋的特征。
⑵“如福建漳州的江東橋,修建于800年前,有的石梁一塊就有200來噸重,究竟是怎樣安裝上去的,至今還不全知道”一例說明“在超重吊裝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辦法”從而證明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
、恰1961年,云南省建成了一座世界上最長的獨拱石橋,名叫‘長虹大橋’,石拱長達112.5米”,說明了解放后我國橋梁事業的發展。
以上三例可以說明舉例子是本文最重要的說明方法。
。病⒘袛底郑海裕
3、打比方:
、诺谝蛔匀欢。
、茦蚨床皇瞧胀ǖ陌雸A形,而是像一張弓。
。、作比較:
永定河發水時,來勢很猛,以前兩岸河堤常被沖毀,但是這座橋從沒出過事,足見它堅固。
此外,還有引用、摹狀貌等。
。、小結:采用多種說明方法,是為了把事物特征說清楚、說準確。
三、用說明文基本知識要點,印證本文知識,了解說明文特點。
四、口頭作文(略)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詩文,背誦并默寫詩文。
2、理解詩意,體會詩人的情感,感受詩句的情真意切。
3、感受詩人對偉大母愛的贊頌,領悟國學教育的真諦,陶冶學生的情感。
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自學古詩的能力。
2、體會詩人的情感,感受人間真愛。
教學難點:
通過讀懂詩句,體會作者對母愛的頌揚,并結合生活實際感受母愛,歌頌母愛,領悟國學教育的真諦。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平時喜歡誦讀古詩嗎?老師這有幾幅畫,(出示畫面不出現詩句:詠鵝、靜夜思、)你們猜猜是什么詩?
。ú孪牒髮W生齊讀)
看來同學們在古代詩歌方面已有所積累,那么能把你最喜歡的一首古詩吟誦出來與大家分享嗎?
。ㄖ该麑W生吟誦古詩,共同欣賞。)
好,孩子們吟誦得真棒!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古詩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財富,希望同學們繼續積累,將我們的民族文化永遠傳承下去。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在1992年,香港舉行了“我最喜愛的一首唐詩”的公眾調查,你們猜哪一首會名列榜首?
(學生猜:是《游子吟》)
對,是《游子吟》,(板書課題:游子吟)想知道為什么嗎?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飽含深情的詩《游子吟》。(多媒體出示課題)
二、初讀古詩,理解詩意
。ǘ嗝襟w出示全詩)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孟郊,現在請同學們把這首詩自由地讀幾遍,試一試你能讀懂些什么?同桌交流交流。
。▽W生自由讀古詩,同桌交流)
那個同學自告奮勇的來給大家范讀一下?(指明學生讀,隨機提問:你讀懂些什么?幫助學生點撥出關鍵詞:“游子”、 “吟”、 “意恐”、 “寸草心”、 “三春暉”的意思)
同學們的收獲真不少,學習詩歌我們就要學會借助注釋、聯系上下文等方法進行理解。來,帶著我們各自初步的體會,一起再來誦讀一下。
三、品讀詩句,深入悟情
同學們,詩歌是講究韻律美的,能吟,能唱,所以僅僅讀通順還不夠,還得讀出味兒來,下面我們來細細地品一品。
現在老師來讀詩中的前四句,請同學們認真的聽一下,體會一下詩中的情感。
。◣煼蹲x,生認真聽)
好,根據詩中所描寫的內容,你們的頭腦中出現一種怎樣的情景?感受到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出現了?(學生回答)
好,我再讀,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再隨著詩文展開想象。(師讀文,生閉上眼睛想象)
。ǔ鍪厩榫爱嬅妫⿴熞鱿滤模喊!我想同學們的頭腦中一定展現出這樣的場面,在一間簡陋的小屋中,屋外是一片漆黑,屋內點著昏暗的小油燈,一位上了年紀的慈祥的老媽媽正在燈下為她明天將要遠行的兒子在縫補衣服。(出示情景畫面)你看那一針一線,縫啊縫,多么認真。‰m然夜已很深了,但老媽媽的臉上沒有絲毫困倦之意,那么就請同學們想一想,這位老媽媽在邊縫衣服的時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W生想象回答,各抒己見)
同學們想得真不錯,那我們能感受出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情呢?(學生回答,點撥出“母愛”,板書:母愛)
是啊!這是一種偉大的母愛,老媽媽把對兒子的愛和憂全部縫入到衣服之中,真可謂是“兒行千里母擔憂”啊!詩人孟郊用他那飽含深情的詩句讓大家與他共同分享著母愛的美好和溫暖。來,我們帶著這種情感深情地讀一讀。(出示詩句)
(女同學讀——男同學讀——齊讀)
四、情感拓展,回歸文本,感悟詩情
老師從你們深情地讀中覺察到很多同學已由孟郊的慈母而聯想到自己的媽媽,那么今天同學們就來談談你的媽媽在平日的生活中是怎樣關心你的,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下吧!
。▽W生談媽媽關愛自己的感人事例,師渲染情感出示母愛的.情景圖片)
是!母愛是偉大的(板書:偉大),母愛是無私的(板書:無私),母愛是無微不至的(板書:無微不至)。我們做子女的能夠回報媽媽的愛嗎?(學生答:不能)我們發至肺腑的感嘆道——(出示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示意學生齊讀)所以孟郊才會道出游子的心聲——(示意學生齊讀:“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同學們能否感悟出詩人在這句中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學生回答,出示解譯文字,學生齊讀)
五、 擴展外延、延伸母愛
是。∥覀儍号畢^區小草之心怎能回報得了母親那春天陽光般的愛呀!說到這里,我給同學們講個真實的故事。(師講故事,學生認真聽)
你們聽了這個故事,一定感觸很深吧!是呀,只有懂得愛自己的父母、愛周圍的人,將來長大了才能夠愛祖國、愛人民,才能夠為祖國報效。好了,現在就讓我們懷著這種情感再來讀一讀這首《游子吟》吧。▽W生齊讀)
(出示圖片)同學們請看,這是在剛剛過去的母親節里,各地的學子不能回家親臨為母親祝賀,他們采用這種特殊的方式聚集在一起祝賀全天下的母親節日快樂。我們也一起隨著詩文的吟唱加入進去吧!
。úシ拧队巫右鳌吩娢母枨,學生跟隨曲調吟誦)
語文教案 篇9
教材簡析
“語文七色光一”中的“練”是讓學生認識漢語拼音的大寫字母,學習音序查字法!叭辗e月累”中的詞語是描繪我們偉大祖國的一些短語;“知識窗”列出了4條的世界之最;“聽”中,通過讓學生聽錄音,更多地了解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這幾項活動內容都圍繞本單元的主題,突出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設計理念
體現語文學習的綜合性和實踐性。營選輕松、愉悅、競爭的學習氛圍,在自主、實踐中,讓學生獲取更豐富的知識。結合文本內容,進行適當的拓展,讓學生體會語文天地的廣闊,激發學生學語文、愛語文的情感。
教學目標
1.認識漢語拼音大寫字母,記住《漢語拼音字母表》,為查字典作準備。
2.正確朗讀6個短語,達到熟練背誦,以豐富學生的詞匯量。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4個長句。了解祖國之最,激發愛國情感。
4.認真聽、記錄音資料,給文中的`“娃”涂上顏色,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感受學習語文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1.準確識記漢語拼音大寫字母。
2.積累好詞、佳句,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
3.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繼承和發揚祖國優秀文化傳統的情感。
4.使學生了解祖國的悠久歷史,感受祖國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魅力,從而達到教育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祖國文化的目的。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紅花若干朵、詞語卡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同學們,龍龍和文文要帶我們去樂趣無窮的“語文七色光”樂園啦!在“語文七色光一”里,共設有4關,讓我們和龍龍、文文一起闖關,享受“語文七色光”給我們帶來的學習樂趣吧!在闖關過程中,誰表現得優秀,就能得到一朵從七色光樂園中采來的小紅花。大家有沒有信心共同闖關?(板書:語文七色光一)
二、合作交流,學習新知
1.第一關:字母關。(課件出示關卡名稱,師板書)
龍龍解說:在剛上一年級時,我們就學習了聲母、韻母,現在我考考大家還認不認識這些字母寶寶。課件出示:
ɑbcdefg
hijklmn
opqrst
。酰鰓xyz
(1)學生自由讀一讀,老師范讀,學生自讀后展示讀。
(2)課件出示大寫字母(紅色,在小寫字母上方)。大家把書翻到第9頁,讀一下“練”的題目要求。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漢語拼音字母表》,這些紅色的字母就是大寫字母,它們的讀音和下邊的小寫字母一樣,如果我們記住了大寫字母的讀音、形狀和它們在字母表中的順序,查字典時就很方便了。
(3)識記大寫字母字形。
在闖“字母關”這一環節中,記住字形最重要。現在小組合作,用最快的方法識記,現在開始!(學生合作,師指點)
匯報學習結果:
、傧扔涀中蜗嗤;
②再記字形不同的。
(4)試著背誦,。教師教唱《字母歌》,幫助學生記憶。評出優秀小組和優秀個人,獎勵小紅花。(課件出示龍龍:“你們表現真棒!”)
(沒有背下來的學生,可在課后繼續鞏固。)
2.第二關:詞語關。(課件出示關卡名稱,師板書。)
(1)文文解說:同學們,在闖這一關時,要注意把詞語讀得正確、流利,這樣我們就能看到許多
麗的圖片。我在前面等你們呀。úシ耪n件,顯示文文入關。)
(2)生自由讀“日積月累”中6個短語,要求達到正確、流利。展示讀,師生共評。
(3)結合多媒體課件,聯系生活實際,初步理解“豐富、物產、遼闊、悠久”等詞的詞義。
(4)連線游戲。課件出示:
豐富的美麗的遼闊的勤勞的悠久的智慧的
歷史民族物產人民土地城市
。J過這一關就會得到小紅花!)
(5)記憶背誦,獎勵。
同學們在闖關過程中,既鍛煉了眼力,又鍛煉了朗讀、記憶能力,你們進步得可真快!
(6)拓展延伸,豐富積累。
請你試著填一填。
()的海洋()的森林()的祖國()的未來
三、
這節課我們和龍龍、文文一起在“語文七色光一”中共闖了兩關,認識并記住了漢語拼音大寫字母,又掌握了描寫我們偉大祖國的詞語,共同感受了祖國的富饒、遼闊。我們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將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
第2課時
一、激趣導入
上節課龍龍和文文帶我們暢游了“語文七色光”樂園,同學們共闖了字母關、詞語關。這節課我們繼續闖關。七色花已經綻放,有趣的知識在前面等著我們,快出發吧。ò鍟赫Z文七色光一)
二、合作交流,學習新知
1.第三關:句子關。(課件出示關卡名稱,師板書)
(1)學生自由讀《的世界之最》中的4個句子。(要求:讀通順、流利)
(2)討論交流:從這4個句子中,你知道了什么?
師生相互交流,體會祖國的歷史悠久、地大物博、文化精深。(隨機觀看課件中的圖片。)
(3)展示讀,看誰讀得正確、流利。
(4)拓展:你還知道的哪些世界之最,用一句話講聽。
。ǎ,獎勵表現突出的同學小紅花。)
2.第四關,聽力關。(課件出示關卡名稱,師板書)
(1)課件播放。文文:“同學們,過了句子關,我們離語文七色光樂園中最美的花園就更近了!現在我們共闖聽力關,一定要認真聽!”
(2)播放錄音資料,學生認真聽。
我是娃
我叫王偉華,是個娃。黃皮膚,黑頭發,眼睛烏黑亮又大。寫的是方塊字,說的是普通話。
我家住在黃河邊,一年四季美如畫;我的祖國是,56個民族是一家。我的祖國多遼闊,還有五千年燦爛的文化!
我是人,我是娃!(3)聽后交流:娃都說了什么?
小組合作,交流補充。
(4)滲透熏陶:我們都要像文中的王偉華一樣,寫方塊字,說普通話,做一個有志氣的娃!
(5)動手實踐:小組合作,把這個可愛的娃涂上顏色,讓他更可愛。涂后交流、展示、賞析。
(6)拓展應用。課件播放:文文:“同學們,你們的普通話說得怎么樣?敢不敢和王偉華挑戰?看看誰更棒!”大屏幕出示錄音材料中的文字,學生有感情地讀一讀。(展示讀后評出小紅花得主。)
照著娃說的樣子,你也說一說。(提示學生,說時把名字和家住哪里,那里怎樣變一變,其余的話可以不變。)
三、
(課件出示:龍龍和文文走出第4關,來到一個美麗的花園里和小朋友們一起游戲。)
通過大家合作交流,共同努力,我們終于闖關成功,來到這美麗的花園里,F在我們一起想一想,這兩關里我們又有哪些收獲?誰來說一說?(生交流后展示說)
語文知識可真有趣!我們要愛語文、愛生活、愛祖國!
板書
四、布置作業
用標準、流利的普通話,給爸爸媽媽復述短文《我是娃》。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2-07
語文的教案11-30
語文教案04-25
(精選)語文教案10-02
【經典】語文教案11-03
語文教案[精選]08-24
[經典]語文教案02-06
語文識字的教案04-13
語文樂園教案04-12
語文園地:教案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