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考試復習教案三
1.1. 六、財務報告 (一)財務報告的概念 財務報告,是指企業對外提供的反映企業某一特定日期的財務狀況和某一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等會計信息的文件。 (二)區分財務報告、財務報表、會計報表 1.財務報告包括財務報表和其他應當在財務報告中披露的相關信息和資料。 2.財務報表包括會計報表和附注。 3.會計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和現金流量表。 第三部分 本章歷年試題分析 (一)單項選擇題 【例題1】下列各項中,不符合資產會計要素定義的是( )。(2004年) A.委托代銷商品 B.委托加工物資C.待處理財產損失 D.尚待加工的半成品 【答案】C 【解析】本題的考核點是資產的概念。資產必須要能夠直接或間接地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而待處理財產損失已經不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故待處理財產損失已不符合資產要素的定義。 (二)多項選擇題 【例題1】下列各項中,體現謹慎性會計核算原則的有( )。(2004年) A.采用年數總和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 B.到期不能收回的應收票據轉入應收賬款 C.融資租入固定資產作為自有固定資產核算 D.采用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法對存貨進行期末計價 【答案】AD 【解析】本題的考核點是謹慎性原則的概念。采用年數總和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和采用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法對存貨進行期末計價均體現了謹慎性原則,而融資租入固定資產作為自有固定資產核算體現的是實質重于形式原則。 注:謹慎性原則在新準則中已改稱為“謹慎性”會計信息質量要求,從考試角度,本題基本有效。 【例題2】下列各項,體現實質重于形式會計原則的有( )。(2006年) A.商品售后租回不確認商品銷售收入 B.融資租入固定資產視同自有固定資產 C.計提固定資產折舊 D.材料按計劃成本進行日常核算 【答案】AB 【解析】實質重于形式要求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應僅以交易或者事項的法律形式為依據。商品售后租回從法律形式看有銷售合同,但實質上風險與報酬沒有轉移,不確認商品銷售收入;融資租入固定資產從法律形式看屬于租出方的資產,但實質上與資產相關的風險和報酬已轉移到租入方,故租入方應視同自有固定資產入賬。 注: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在新準則中已改稱為“實質重于形式”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三)判斷題 【例題1】企業為減少本年度虧損而調減應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金額,體現了會計核算的謹慎性原則。( )(2005年) 【答案】× 【解析】謹慎性原則要求不得多計資產和收益,不得少計負債或費用,并不得設置秘密準備。為減少本年度虧損而調減應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金額,屬于濫用會計估計,應作為重大會計差錯進行處理。【考試復習教案三】相關文章:
初三考試歷史復習計劃10-01
第三單元復習教案04-24
高三物理復習教案02-24
高三復習課教案04-25
拼音教學復習三教案04-25
考試復習計劃11-26
考試復習作文11-04
高三英語復習教案與訓練三-代詞04-25
復習教案04-25
高三物理復習教案8篇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