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心理課參考教案之四-合理的滿足
【教學案例】 合理滿足—-避免孩子對物質的過度要求 【教學目的】 1讓家長了解孩子在物質需求方面的表現(xiàn)、特點。 2引導家長分析造成孩子對物質過度要求的原因。 3教給家長應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的方法。 【教學重點】 分析孩子對物質過度要求的原因和對策。 【教學難點】 如何才能做到平衡需求和供給之間的矛盾。 【教學方法】 談話法、案例分析法、系統(tǒng)講授法。 【教學手段】 采用多媒體課件和調查問卷。 【教學過程】 一、引言: 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給每一個家庭帶來了經濟收入的增長,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學生,雖然是一個經濟上不獨立的群體,可是他們卻是改革開放的最大受益者!霸倏嘁膊荒芸嗪⒆印、“要富先富孩子”是不少家長的共同心愿。家長對孩子的投入和關注往往超過對自身的關愛!绑聽僦椤笔顾麄冊诤⒆由砩洗蟀鸦ㄥX也在所不惜。在這樣的優(yōu)越條件下長大的孩子,吃要精美,穿要名牌,用要新奇,似乎成為理所當然的要求。于是,不知不覺,校園刮起了超前消費之風,而同學間的互相攀比更助長了“風”勢。 可是,同在一間教室里上課的同學,各家有各家的不同經濟狀況。面對收入微薄的父母,面對下崗的父母,面對經濟負擔沉重的父母,“窮孩子”怎能伸得出手要錢?于是“寒酸”、“不瀟灑”使這類孩子自己覺得“掉份”,臉上無光,心理不平衡。有條件高消費的同學,物質上的優(yōu)越對他們未必是一件好事。俗話說“玩物喪志”,物質欲望的滿足往往抵消了精神上的追求。害怕吃苦、貪圖享樂,不思進取使青少年意志消沉,害怕困難。他們很難經受挫折和失敗的考驗。追求高消費對中學生的害處是顯而易見的。 美國心理學家羅博士希望成長中的一代要多些“維生素NO”,即對消費方面的要求、欲望,要主動加以拒絕,也就是要常說“不”(NO)。他認為,人的一生不會事事如意,要想在今后人生道路上面對挫折、挑戰(zhàn)時不氣餒,就要在孩提時代打好基礎。一個青年人,不能期望自己的一切要求都能滿足,在消費欲望上更要加以節(jié)制,這關系到十年、二十年后的人生道路、社會位置及競爭能力。 二、案例分析 案例一 無理取鬧的劉凱江 看下面的一個男孩跟媽媽的對話:“劉凱江,吃飯了。”“今天吃什么?”“牛排、蔬菜沙拉!薄皨寢專乙鋈コ员人_餅!眲P江大叫!盀槭裁矗俊薄拔也幌矚g吃你做的牛排。我現(xiàn)在就要去,走啊,快點!薄安恍,凱江,我太累了。明天再去吧!薄艾F(xiàn)在就去!”孩子跺起腳來。“凱江,我今天干的事太多了。我剛打掃了房間,又做了飯,實在太累了。以后有機會再去吃比薩餅,不行嗎?”“我現(xiàn)在就要去,現(xiàn)在!”媽媽繼續(xù)請求劉凱江,劉凱江根本不聽,接著又哭、又叫、又鬧! ∽詈髬寢屒,帶他去街上吃比薩餅。 劉凱江生活在一個單親家庭,他從小就沒有父親。孩子由母親一個人帶,沒有爸爸的劉凱江在母親眼里是很可憐的,為了補償這個缺陷,媽媽總是兒子要什么就給什么。劉凱江感覺到了這點,就總是不停地向媽媽要這要那,甚至有些無理要求媽媽也總是一味滿足,這使劉凱江感到有求必應、隨要隨到的樂趣。如果媽媽對劉凱江的一些無理要求給予拒絕,劉凱江就大發(fā)雷霆。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早就指出:“人們時常說,我是母親,我是父親,一切都讓給孩子,為他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恐怕是父母送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了。這種可怕的禮物可以這樣來比方:如果你想毒死你的孩子,你就給他吃一劑足量的你個人的幸福,這樣他就可以被毒死!边@句話或許會傷害那些父母的愛心,但它的確一針見血地道出了“慣子如殺子”的深刻內涵。 案例二 初中女生一月花光兩萬元 長安某中學的初中女生小麥曾是班里的風云人物,在一些學生眼中她熱情而大方。盡管小麥父母都不是做生意的,家庭的經濟收入也主要以村里分紅和房屋出租為來源,但其家境依然相當優(yōu)裕! ≡谏蠈W期剛開學不久,小麥背著父母買了一輛高檔女式摩托車偷偷地放在外面,平時喜歡騎摩托車上學,偶爾還會帶著同班同學出去兜風,一時可謂風光無限。除時不時邀約女同學享受麥當勞、肯德基之外,還隔三岔五請同學上高檔餐廳消費,有時甚至直接送錢給其他同學,美其名曰“這幾百元你拿去用吧”。 小麥的“慷慨”引起了學校老師的注意,當向其家人反映這一情況后,小麥父母才恍然大悟地說“放在家里的兩萬元現(xiàn)金不翼而飛后,雙方都誤以為對方拿去用了,所以沒有太在意”,但此時小麥已將兩萬多元揮霍一空。 案例三 為消費高中生當?shù)羧f元摩托 東城區(qū)18歲高中生阿豐,向來喜歡結交朋友,也經常在外面請請客,盡管家里每個月至少都會給100多元零花錢,但阿豐總覺得手頭還是有些吃緊。于是向母親提出要900元錢,準備去參加同學的生日聚會,并買些秋天衣服。但因吳太太身上沒帶這么多現(xiàn)金,更不贊同兒子一下子“獅子張大口”,便當即拒絕了兒子的要求! 〗Y果阿豐趁家里人不注意,將停在院子里10000多元的摩托車騎到典當行當了2000元現(xiàn)金!捌匠0⒇S這個孩子在家里還算聽話的!眳翘f,當初還以為阿豐是騎著摩托車出去兜風,想不到卻會把摩托車拿去典當。而阿豐對此的解釋是:“當時確實是需要用錢,當了錢后也不敢花完,準備過一兩天再湊齊錢把車拿回來!比、分析造成孩子出現(xiàn)以上物質需求表現(xiàn)的原因 為什么當前的青少年會產生以上所述的消費行為并形成他們特有的消費心理特征呢? 首先是主觀因素。根據(jù)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按需要的強弱其先后出現(xiàn)的次序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作為低級需要,是一種匱乏性需要,在一般情況下都能得到滿足。于是人們產生了高級需要。 跨入中學之后的青少年隨著自我意識的不斷增強,他們需要朋友,需要在團體中與同學建立深厚的友誼,這便是歸屬與愛的需要。在青少年中往往就是由于“相似”而成為朋友,而這里的“相似”可以是年齡、家庭的相似,也可以是共同的興趣愛好。所以,青少年力圖在消費時保持這種“相似”以成為某個小團體中的一員。青少年不僅有歸屬和愛的需要,他們還有自尊的需要。他們不但希望自己有實力、有成就、能獨立和自由,而且他們渴望得到關心、重視、高度的評價以及別人的尊重。因為你穿著入時或是有一樣名牌的東西或是娛樂時出手大方而得到一個羨慕的眼神、得到一句羨慕的驚嘆,這都可以視為一種“得到尊重”。于是這個“羨慕”的一系列動作和表情便成為正強化物,增強了這種消費行為的出現(xiàn)頻率。當然青少年也有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只是他們要表達的這種需要僅僅是展現(xiàn)自己、展示自己不同于別人或高于別人的某個方面,從而獲得同齡人的贊賞。 其次是客觀因素。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特別是青少年十分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 一是社會文化。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由物質文化、社會文化的精神文化等構成。隨著一曲《瀟灑走一回》響遍大江南北,“瀟灑”離人們越來越近。瀟灑是社會主體的一種行為方式和心理體驗,是社會經濟、文化等發(fā)展的表征。它不僅指主體的儀表、體態(tài)的美,而且指主體的生活態(tài)度、人生追求和高層次性;不僅是一種令人羨慕的行為,而且是一種舒適、愉悅的心理體驗;不僅是一種短暫的美的舉止、風貌,而且是一個過程,一種宏大的目標。但是不少人對于瀟灑的理解就是穿著名牌,拿著手機,出手闊綽,沒有理解瀟灑的深層含義。于是一種“瀟灑”的風氣和現(xiàn)象很快滲透在空氣中,然后青少年也就接受了這種熏陶,接受并模仿著這種“瀟灑”的行為。 二是社會流行。社會流行是在社會上傳播一時的事物,它能在短期內爆發(fā)、擴展、蔓延、也可能在短期內消失,它最容易被青年人接受。一方面,消費品不斷地更新?lián)Q代是流行的物質基礎;另一方面,求新、自我表現(xiàn)和從眾是流行的心理基礎。確實,社會流行向人們傳遞了一種消息,當人們都去追隨它時就會形成一種群體壓力。眾所周知的阿希“三垂線實驗”就表明信息壓力和群體規(guī)范壓力是造成從眾現(xiàn)象的原因。試想,一個青少年面對大量的信息卻缺乏客觀的判斷標準,當他們對自己的判斷沒有把握的時候就覺得多數(shù)人的意見正確的可能性要大一些。于是與其出錯不如從眾。特別是青少年一般以同學、朋友作為直接的有形的參照群體,又以他們所崇拜的人物,如明星、優(yōu)秀運動員作為無形的參照群體。參照群體的規(guī)范作用和比較作用影響了青少年的消費方式、消費動機,刺激了某種需要。所以,青少年總是站在社會流行的前列并承擔著傳播者的任務。 三是家庭。家庭作為一個基本的消費單位,它的文化、社會地位、生命階段、構成、投資意愿等會影響家庭成員的消費行為。但是家庭對于青少年的影響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在大多數(shù)獨生子女家庭中,孩子是中心,從飲食搭配、作息時間到娛樂時間、活動項目無一不是按照孩子的時間和需要來定的。經濟上,除了家庭的一般開支,剩下的就是為了讓孩子吃好、穿好、用好、學好。于是在無形中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被逐漸確立下來,也就在不知不覺中使孩子養(yǎng)成了不考慮價格、不考慮父母是否能承擔、要買就買的習慣。這是物質上過分滿足縱容的結果。二是父母對子女的關注。大多數(shù)父母十分看重孩子的成績,并努力為孩子創(chuàng)造條件提高學習質量。因而他們忽視了物質生活上嚴格要求子女,也就不在乎為子女在經濟上的付出,或者說只要學習成績好,其余的盡量滿足。 但又是為什么家長感覺孩子在小學和初中對物質的需求會發(fā)生這么大的不同呢? 這是因為孩子在上小學的時候,她的歸屬感基本在家庭,父母的評價是第一位的,孩子以聽從家長的指導為榮。家長認為好看的,他們就認為好看,家長認為有用的,他們就非常珍惜。當孩子上了初中,她的注意力會從家庭逐漸轉移到同伴中去,當您的孩子喜歡穿肥腿褲,非要在書包上掛上一些稀奇古怪的小掛件,中午不在家里吃午飯,非要跑到街邊小攤吃的時候,您可千萬別指責孩【心理課參考教案之四-合理的滿足】相關文章:
心理課教案04-25
小學心理課教案05-17
探索課教案說課(心理)04-25
心理輔導課教案01-07
情緒調節(jié)心理課教案12-31
情緒管理心理課教案02-07
心理微教案模板心理健康微課教案03-28
大班音樂課教案備案參考08-26
《驚弓之鳥》說課教案04-25
心理健康課情緒教案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