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歷史重看:06編導的第一學期表演課教案(上篇)
上海戲劇學院 教 案 課程 導演課之一:表演基礎(上) 班級 06級電視編導 學生數 總數26 小組13人 教師 趙武(本組) 唐湯民 2006——2007學年第一 學期 教案的要求 教案是為課堂教學而準備的書面計劃,是教師教學傳授方案的文字或圖形的載體。教案是個性化、情景化的體現,不同的教師、不同的學科、不同的目標以及不同的教學情境會有較大的差異。我們依照教學管理最基本的要求,設計了教案的基本要求表格,供各學科、各專業教師使用。 教案所涉及的主要項目有教學進度、教學內容、教學目的和教學方法。其中,教學進度是對照教學進度表進行自查,看是否符合原有的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是本次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難點及關鍵;教學目的是教學活動圍繞的中心和力求達到的目標;教學方法是指教學行為與教學組織形式。“備注”欄可記載前四項內容不能包容的信息。 每學期教師授課完成后,教案上交各系(學院)、部,歸入各系(學院)、部的教學業務檔案,成為各系(學院)、部的重要教學基本資料,也是教學質量評估檢查的重要內容,教務處將進行抽查。 上海戲劇學院教務處 2005年6月20日 2006年9 月12 日 第 5-8 節課 第 2 周(周 2 ) 教學進度:松弛與控制 教學內容:第一單元 素質訓練 1、松弛練習 2、節奏感的培養: 行走在音樂節拍中; 隨節拍改變肢體——需連續性; 快、慢的應變以及機械性、慢動作的練習; 3、如何達到外部和內部的自我控制 通過上述練習,體會外部的強化和內在的協調、適應關系。 教學目的:以最基礎的元素訓練,使學生初步進入表演學習狀態。 教學方法:課堂集體訓練 備注:我一個人上大課。 2006年 9 月14 日 第 5678 節課 第 2周(周4 ) 教學進度: 感受與想象 教學內容:第一單元 素質訓練 1、 感受訓練——給出相應情境,讓學生做出適當反應。 音樂情境感受——喜多郎音樂、 假定性想象、 肢體訓練如撲蝶、抓蟋蟀…… 2、 聯想與想象訓練 要點:通過游戲使學生展開由此物、此境、此人聯想到類似狀況,從而聯動引導想象能力的打開。 教學目的: 通過基礎訓練,使學生掌握表演學習的基本生理和心理條件——感受力與想象力。 教學方法:集體課堂訓練。 備注:我一個人上大課。 2006年 9 月 19 日 第 5-8 節課 第 3 周(周 2 ) 教學進度:適應游戲 教學內容: 1、隱形物: 目的:去“感覺”空間。 要點:注意自己雙手之間的隱形物。 2、隱形物現身(獨角戲) 目的:研究如何控制“空間”。 要點:讓隱形物顯示形體。 3、隱形物現身(集體創作) 目的:探尋一種新的非語言溝通方式。 要點:讓隱形物顯現出形體來。 4、拔河比賽 目的:培養游戲者彼此的聯系。要點:用身軀感受力的存在。 5、跳繩 目的:利用隱形物和團體中其他人產生互動。 要點:讓繩子在空間里不停移動。 6、游樂場 目的:發掘使用隱形體的各種方式。要點:讓游戲中的用具不停移動并擁有分量。 7、躲避球 目的:共同使用快速移動的隱形物。要點:球是在空間里成形,大伙要“有目共睹”。 8、互助合作 目的:把隱形物當作劇場刀具來勢用,從無形變有形。要點:焦點集中在兩人之間的物體上。 9、同心協力 目的:鼓勵團隊合作及共同參與。要點:把隱形物放在場地中。 教學目的:進一步加強學生對表演基本技能的掌握,對表演藝術的假定性的感受和認識。 教學方法:分兩個大組,由兩位老師分別給予課堂集體訓練。 備注: 2006年9 月26 日 第 5-8 節課 第 4 周(周 2 ) 教學進度:爆發力/激情 教學內容:一、具體訓練內容: 1、跪、站、坐、千姿百態:選擇人在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姿態定位,體驗每一形體姿態給你留下的心理感受。2、人物走路姿態變化練習:先用屏風將表演區隔斷出兩個以上的小表演區。表演者從表演區的一側走向另一側,在經過每一個小表演區時,都要變換一種走路姿態,各種姿態要求形象鮮明,由簡到繁。也可以利用服裝道具來改變形態。 3、‘大人物’和‘小人物’的練習:從心理、形體找到‘大’‘小’人物之間的區別。如“將軍和士兵”、“王子與貧兒”、“皇帝和百姓”、“主人和奴仆”、“惡婆婆與弱媳婦”、“刁老婆與軟丈夫”等。要把兩人之間的矛盾或發生的事情表現出來。 4、眼睛表現力的練習——雙人即興練習:兩人相對,坐立隨意。事先不許互相商量做什么,完全憑現場相互感受做出反應。彼此用眼睛說明自己的意圖,一方試圖通過眼睛理解對方的內心活動,事后向大家講述了解到什么。兩人互為講述對象。 5、手的練習——單、雙人都可; 6、腳的練習; 7、動作行為接力練習;[挪到下次課進行] 汪丹妮略弱,后來做得很好;陸潔瓊感受較好,內心體驗較扎實;阮怡有潛力,但觀念有錯;曹文婷:假扮小女孩,作狀;王岑、胡多咤,沒有人物個人心理活動;武博,后一個表現情緒;曹文婷感受力不行,對隱形物缺乏感覺;葛瑾有靈氣。 教學目的:進一步加強學生對表演基本技能的掌握, 對表演藝術的假定性的感受和認識。 教學方法:分兩個大組,由兩位老師分別給予課堂集體訓練。 備注: 2006年 9 月 28 日 第 5-8 節課 第 4 周(周 4 ) 教學進度:爆發力/激情 教學內容: 1. ‘大人物’和‘小人物’的練習:從心理、形體找到‘大’‘小’人物之間的區別。如“將軍和士兵”、“王子與貧兒”、“皇帝和百姓”、“主人和奴仆”、“惡婆婆與弱媳婦”、“刁老婆與軟丈夫”等。要把兩人之間的矛盾或發生的事情表現出來。[地主/丫鬟、妻子/情人、母/子] 2. 眼睛表現力的練習——雙人即興練習:兩人相對,坐立隨意。事先不許互相商量做什么,完全憑現場相互感受做出反應。彼此用眼睛說明自己的意圖,一方試圖通過眼睛理解對方的內心活動,事后向大家講述了解到什么。兩人互為講述對象。 3. 手的練習——單、雙人都可; 4. 腳的練習; 5. 動作行為接力練習; 6. 無實物“道具”接力練習; 7. 拔河練習 8. “相 見”、“離 別”、“照鏡子”。 教學目的:表演基礎元素訓練 教學方法:集體訓練 備注: 2006年10 月10 日 第 5-8 節課 第 6 周(周 2 ) 教學進度:即興小練習/單人小練習 教學內容: 以即興出題的形式來訓練學生對前面學程內容的掌握,以及加強當中孤獨的表演素質。 強調注意力集中,想象動作能力,邏輯關系。 1、 對物體的態度;要求:判斷產生態度,態度假定物體。 2、 對環境的態度:要求同上。 教學目的:訓練生活行動邏輯。 教學方法:課堂出題訓練 備注: 2006年10 月12 日 第 5-8 節課 第 6 周(周 4 ) 教學進度:即興小練習/單人小練習 教學內容:理論講述: 1、 行動與組織行動。 2、 發現生活的意義瞬間及意義生成的過程表現。 3、 表現力問題——語言、語音、音量、形體動作幅度、準確度。 教學目的:掌握行動組織 教學方法:個體訓練 備注: 2006年10 月17 日 第 5-8 節課 第 7 周(周2 ) 教學進度:單人小品 教學內容:一、講授由上節課的單人練習進入到本次課的單人小品的過渡銜接原理,以及如何構成一個單人小品;二、課堂實踐。 1、鄒佳妮 兒子把她的圖紙折飛機了。尋找的過程。 2、王岑 環境沒有點清楚,所以人物也不明白; 3、武博 路子不對,電話太多,基本功丟失;中途打斷; 4、汪丹妮 女孩洗澡,老有事兒打擾。 5、田 動作混亂,無目的; 6、陸潔瓊 母親誤會孩子,通過發現接觸誤會。-繼續講發現與突轉; 7、葛謹 現實邏輯掌握較好; 8、胡多咤 表現力尚好,但構思的合理性不夠。 9、阮怡體驗不錯,但無實物不扎實了。 10、曹文婷 –有進步,能體驗人物,表現也較準確。 11、孫安然 不錯,感覺挺準確,有進步 12、黃奕璟 無對象交流,需改進。 教學目的:初步接觸、了解單人小品 教學方法:課堂講授并檢查作業 備注: 2006年 10 月 24 日 第 5-8 節課 第 8 周(周 2 ) 教學進度:單人小品 教學內容: 1、曹文婷:《電視風波》,講解表導演的分層、銜接。重點是表現人物形象——通過組織行動。單人小品就是對人物的審美; 2、孫安然《干擾》,講“關乎生活”; 3、黃奕景《團圓飯》尚需組織豐富的生活行動。 4、葛謹:《獨自在家》對丈夫的側面表現以及內心活動缺乏表現力,需加強。 5、陸潔瓊《圣誕夜之火柴賣不出去以后》,太童話了,換構思。 6、阮怡 退步較大,表演情緒,人物空虛; 7、田奕 隨機找支點,與上次毛病一樣,沒有認真準備,提出批評。 教學目的:通過單人小品的訓練,使學生學會組織單人動作,用動作說故事。 教學方法:課堂回課,檢查學習效果。 備注: 2006年 10月26 日 第 5-8 節課 第 8 周(周 4 ) 教學進度:單人小品 教學內容: 單人小品創作理論總結,針對每個同學表現出的表演特點,提出具體修改反方案。 講授重點:1、空間(舞臺)態度; 2、貫穿動作 3、感受與體驗【歷史重看:06編導的第一學期表演課教案上篇】相關文章:
中國白酒第一鎮旅游規劃方案上篇04-27
學期開學第一課教案(精選6篇)09-02
看航空表演11-04
2022學期開學第一課教案(精選12篇)09-05
看魔術表演作文11-04
看雜技表演04-08
秋季學期開學第一課教案范文(精選23篇)09-05
春季學期開學第一課教案模板(精選8篇)02-02
春季學期開學第一課教案(通用17篇)08-19
高一歷史第一學期教學計劃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