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總結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總結
本學期我承擔了三年級的《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學任務。第一文庫網在教學過程中,我能夠全面把握目標,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
上課時我能夠關注兒童的現實生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都以貼近兒童生活,反映兒童需要為根本。讓兒童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感受社會生活的美好,懂得社會生活的規范,掌握參與社會生活的知識和能力。
在教育教學中,我隨時隨地引導孩子們做一個保護環境的好孩子,提高孩子們的環保意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我通過創設學生樂于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身邊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環保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做一個環保的好公民。 注重對學生進行道德行為的自我訓練、自我監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就需要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活動進行實踐。因為通過活動,不僅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培養了社會交往能力,而且使學生在實踐中學會關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認真鉆研教材、教法,正確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選擇恰當教
學方法,才能提高課堂效率,使學生明確正確的行為方式。有充分的理論指導,才能避免以往滿堂灌的錯誤。
注意理論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引導學生用理論指導自己的行動,并在生活中適時遵守,學生的各項行為習慣有很大的進步。能夠聯系學校開展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自覺糾正行為錯誤,提高水平。
當然,教學中也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學生和教師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夠濃厚。
2、有些學生思想品德形成仍然是個難題
3、上課形式單調、說教意味濃厚,枯燥乏味,實際效果存在欠缺。
在今后的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中,我要針對上述問題,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1、改變課堂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運用好電教手段,活躍課堂教學的氣氛,必要時使學生有效的接觸大自然,接觸生活,接觸社會,做到理論聯系實際。
2、緊密結合班級管理和學生的實際,進一步加強養成教育,這是思想品德教學的關鍵所在。
3、作好與家長的溝通
家庭與學校聯合起來,形成強大的教育勢力,共同把學生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人。不斷了解學生在家中的表現,同時結合學校的活動如:家長會等有效的把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結合在一起。
品德與社會教學總結
(三年級下冊)
劉 濤 濤
2010.09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總結】相關文章:
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04-04
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教學計劃10-15
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01-15
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教學計劃04-04
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教學計劃05-02
品德與社會教學總結12-15
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04-04
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04-04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10-14
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案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