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龍鳳區信息技術第五屆年會工作總結
2011年4月1日近年來,在區教育局、區進修校的指導下,信息技術學科專業委員會帶領全區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積極探索,不斷創新,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可喜成績,全區的信息技術教學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信息技術與其它學科的整合明顯增強,任課教師的專業素質和理論素養漸趨成熟。教學骨干隊伍充實,龍鳳一中李偉被評為大慶市骨干教師,魏玉娟、劉麗、李春雨被評為龍鳳區骨干教師,在2010年9月,龍鳳區優秀骨干教師評選中,李偉獲二等獎,魏玉娟、劉麗獲三等獎。教育科研成果豐碩,其中獲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科研一等獎10篇,獲省教育學會教育科研一等獎51篇,獲市教育學會科研一等獎30余篇。業務能力顯著提高,龍鳳五小的劉麗老師、區一小的馬洪艷老師在省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競賽中均獲得一等獎,龍鳳一中李偉等5名中學教師獲得了省信息技術教師教學基本功競賽一等獎,十九中學宋立梅等7名教師獲省信息技術優質課一等獎;孫學武、李偉、魏玉娟獲共青團龍鳳區委員會"360行絕活大賽"十大金鼠標榮譽稱號;孟憲文、劉萬才、馬洪艷、李明哲等老師參與了黑龍江省小學信息技術教材教師用書的編寫工作,孟憲文老師同時還參加了黑龍江省中學信息技術教師教輔資料的編寫工作。在全區的青年教師創新杯競賽中,魏玉娟、馬憲彪老師獲得了三等獎。課件制作日趨成熟。我區信息技術教師有36人次在省、市級課件制作中獲獎。五小劉麗老師獲中央教科所一等獎;向陽學校的劉萬才在第三屆全國課件制作競賽中獲得了最佳設計獎和三等獎的好成績;一小鄭淦合在第四屆全國課件制作競賽中獲得三等獎。學生輔導效果出色。龍鳳區一小馬紅艷老師指導的機器人小組曾獲大慶市機器人比賽一等獎,保田學校馬憲彪老師指導的學生有3人獲大市小學生動畫制作一等獎,龍鳳一中李偉老師指導的董慶慶同學的FLASH獲黑龍江省第十屆電腦動畫制作二等獎。十九中學的宋立梅老師連續四年被評為市級優秀指導教師。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
1、技能為本,加大教師業務培訓力度
(1)軟件知識培訓
一是開展了小學信息技術教師軟件基礎知識培訓;二是開展了中學的微軟助學初級班培訓;三是開展了全區信息技術教師FLASH課件制作培訓;四是是開展了視頻編輯--繪聲會影軟件使用培訓。通過培訓大大提高了教師對系統軟件、應用軟件、網絡知識的應用能力和制作課件的能力。
(2)硬件知識培訓
針對我區信息技術部分教師不能自己正常維護學校個人計算機和網絡的實際,在學習完硬件理論知識的前提下,我們開展了軟硬件安裝的實踐操作培訓。主講教師由有著多年軟硬件維護經驗的李明哲老師擔任,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現場答疑解惑,大家的安裝水平得到一定提高。我們又邀請了區信息中心的專家李振學,為全區信息技術教師開展了網絡維護培訓,極大的彌補了網絡管理的不足,切實達到了為提高教師業務能力服務的目的。
2、配合為輔,加強與各學科教學的整合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指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方法、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新課程改革強調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工具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我們要利用校園網、遠程教育、校校通等教學資源,加快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我們通過課程研究的帶動,以教研員牽頭與一線教師積極配合,促進了龍鳳區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
(1)專題培訓,奠定整合基礎
為了讓信息技術引領課程改革實驗,讓骨干教師和小學校長、主任在課程整合中發揮重要作用,信息技術專業委員組織了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專題培訓會。結合課堂教學示范,從課程整合的理論到課堂教學中的實施,都進行了專題講座。這項活動的開展,既提高了骨干教師、校長、主任們的理論水平,又豐富了實踐經驗,為課程整合工作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學科聯合,達成整合共識。
各學科教研員、骨干教師共同學習課程整合的理論,探討課程整合的方法,達成共識。每次整合活動都與各學科教研員一起研究方案,制定標準,共同評課,使整合更具權威性、指導性,調動全體教師參與課程整合的積極性,使課程整合全面鋪開,穩步前進。
3、教研為主,促進教師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
(1)發揮信息技術專業委員會的領頭羊作用
信息技術專業委員會每學期都詳細制定教研計劃,教研工作堅持以"課改"為中心,以一線教師在"課改"中遇到的問題為重點逐層開展。一是定期召開集體備課。通過集體備課,大家各抒己見,最終統一認識,在集體備課中把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二是定期進行教學反思。進而幫助教師解決在"課改"實踐中遇到的疑惑,分析其問題存在的原因,鏟除教師在"課改"中的攔路虎。三是定期進行業務培訓。指導教師如何備課、上課,如何說課等等,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四是鼓勵教師積極參與科研立項。根據各校信息技術教師的實際情況,定期對他們進行科研指導,尋找適合本校校情和學情的最佳研究項目。龍鳳一中的李偉、魏玉娟在參與了"十一五"科研立項的基礎上,現都獨立申報了市科研所的"十二五"科研項目。
(2)通過各種活動促進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的提高
一是開展"星期五課堂"活動。我們每學期至少開展兩次。二是開展"教學沙龍"活動,活動形式多為示范課、研討課、外出學習匯報課。三是開展各種競賽活動,在競賽活動中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充分調動了廣大教師的教研、科研積極性,提高了信息技術理論水平與實踐能力,營造出了人人搞"課改",人人搞教研的良好局面。
二、存在的問題
1、硬件配備不足,設備老化
大多數學校每班班額都超過40人,而我們現在每所學校只有1個30臺電腦的微機室。上課時,學生不能達到每生1機,影響了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長期下去,事必影響學生對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從而影響計算機教學的順利開展。
龍鳳區一小、三小、四小、五小的計算機都是2001年購買的賽揚800機器,內存只有64M,設備嚴重老化,已不能適應現代軟件發展的需要,不符合大慶市小學信息技術教材對硬件的要求。
2、教師專業知識不夠,缺少教學經驗
在全區29名計算機教師中,非計算機專業畢業生15人。占計算機教師總數的一半還多,這部分教師中有好多剛接觸計算機教學,還多人沒有經過計算機系統知識的學習,知識深度與廣度不夠。在這些計算機教師中,具有三年以下教齡的9人,占計算機教師總數將近三分之一,他們缺少一定的教學經驗,對教材教法把握不準。
3、教師教學基本功不扎實,缺乏新課改理論知識
在全區29名計算機教師中,非師范類畢業生14人,占計算機教師總數將近一半,這些教師沒有經過師范院校的專門培訓學習,缺少實踐經驗,他們的教學基本功不過硬。有些人也未參加過新課改理論知識培訓,對課改理論知識知之甚少。那些經過課改理論知識培訓的教師,也存在不能把新課改理論與課堂教學有效結合的現象。
4、重主輕副,對非考試學科不夠重視
雖然各校教師的計算機應用水平有較大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有所增強,但由于信息技術不是中考科目,所以各校仍存在忽視本學科的現象。許多學校的信息技術課每周只上一節,不能開齊開全,大大制約了教師們的教學能力的發展。
三、今后打算及努力方向
1、多深入基層學校聽課,指導教研
只有多聽課,才能發現教師教學的不足,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教研指導。信息技術專業委員會成員會通過聽課、評課、和教師一起備課、反思等手段對教師進行全方位的業務指導。
2、通過開展教學沙龍、公開課等形式,促進教師發展
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共性問題,可通過教學沙龍來解決;公開課能調動教師對課堂教學的研究興趣,通過每個人對同一節課的不同看法,能夠開拓教師的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促進教師發展。
3、開展各種形式培訓活動,提高教師應用的能力
一是開展Flash課件制作提高班培訓;二是開展網頁制作培訓;三是加大校本教研培訓。培訓形式可采用專題講座、自學、"走出去"、"引進來"等多種形式。
龍鳳區各中小學較我市機關中小學等單位,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上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同時也存在著很多不足,但我們的教師年輕,富有活力,事業心強,我相信在區教育局、進修校、信息技術專業委員會的正確領導下,在我們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我區的信息技術教學一定會再上新的臺階,為龍鳳區的教育事業添光增彩。
【龍鳳區信息技術第五屆年會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年會工作總結05-24
年會工作總結05-24
2022第五屆醫師節總結(通用5篇)08-17
公司年會工作總結05-15
第五屆醫師節系列活動方案(精選7篇)08-09
公司年會工作總結05-15
學院第五屆主持人大賽活動策劃方案11-26
第五屆醫師節慶祝活動方案(通用6篇)08-12
2022年第五屆醫師節總結(通用8篇)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