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房新生兒安全管理制度

時間:2024-09-02 22:50:02 海潔 管理制度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產房新生兒安全管理制度(精選6篇)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今天,制度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制度具有使我們知道,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懲惡揚善、維護公平的作用。擬起制度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產房新生兒安全管理制度,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產房新生兒安全管理制度(精選6篇)

  產房新生兒安全管理制度 1

  一、人員管理

  1、新生兒沐浴室的工作人員入室前應嚴格洗手、消毒、更衣,操作前必須進行衛生洗手,指甲不過肉際,不戴戒指、手表等飾物。

  2、工作人員應定期進行體檢,凡有皮膚化膿、各型肝炎,以及呼吸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者,應暫時調離本崗位。

  3、護理人員為每一個嬰兒洗澡前后應用肥皂及流動水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液。

  二、環境管理

  1、室內空氣新鮮,布局合理,各區域劃分明確。

  2、每月對空氣、物表、新生兒物品及工作人員手進行細菌學監測,不得檢出致病微生物并符合醫院感染管理規范要求。

  3、每日定時對空氣進行常規紫外線消毒、開窗通風,地面、物體表面等進行清潔或消毒,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新生兒洗澡臺、護理臺、體重秤、洗澡盆、游泳設施、門、桌、椅臺面等內部設施,新生兒撫觸臺上雙面中單應每日一換,并有記錄。

  4、為每一位嬰兒洗澡結束后要認真進行清潔、消毒,保持室內整潔。

  5、定期對墻壁、天花板等進行清洗和消毒。

  三、消毒隔離制度

  1、嚴格遵守消毒隔離原則和操作規范。

  2、沐浴時先洗正常新生兒,再洗感染新生兒。

  3、嬰兒用的眼藥水、粉撲、油膏、浴巾、柔濕巾、治療護理用品等應一嬰一用,避免交叉使用。隔離嬰兒用具單獨使用,并采取雙消毒措施。

  4、新生兒沐浴用品如沐浴液、爽身粉等應采用不可回流式,并保證瓶內物品不被污染。

  5、新生兒沐浴用物如護托、洗澡盆等應一嬰一用一消毒。

  6、無菌物品滅菌合格率應達到100%,消毒物品達到規范要求。

  產房新生兒安全管理制度 2

  一、專人負責。由專人負責新生兒報告、登記工作。每月定期到門診所屬計劃生育部門、派出所收集接生兒資料,每月定期到門診轄區的各個負責接生單位收集“新生兒首針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種登記表”。

  二、例會制度。指定門診轄區內的婦女主任、鄉村醫生、治保主任作為聯絡員,每月定期召開例會一次。聯絡員負責上報本區域本月新生兒資料,核對本月門診收集的新生兒資料。

  三、及時查訪。地段主管人員收到卡后,及時巡訪,調查新生兒的戶籍所在地。發現戶籍在其他醫院轄區內的,應及時注明戶口所在地地址,及時退卡給有轄權的'醫院。并反饋,做好登記注明,以備核查。

  四、登記入冊。屬于醫院地段轄區的新生兒,工作人員應及時登記,建卡立冊。并按照計劃免疫的程序,及時發放有關疫苗接種的通知書給家長,督促家長按時間來醫院接種有關疫苗。

  五、資料保存。新生兒入冊后妥善保存報告卡,以備核查。做好“五變動”登記工作,并每月上報兒童變動報表。在本地居住3個月以上的7歲以下兒童均須按《計劃免疫技術管理規程》和《關于印發福建省預防接種相關免疫程序的通知》要求實施預防接種。

  六、須對流動兒童建立預防接種專冊,每月定期收集居住3個月以上的7歲以下非本地兒童資料。門診須每季度組織專人到流動人口聚集地、出租屋、市場、工地開展流動兒童調查摸底工作和預防接種工作。無接種證的應補發接種證,并按規定程序進行相關疫苗補種。

  七、嚴格執行兒童入托、入園、入學查驗接種證制度。每年9月派專人到門診轄區內的托兒所、幼兒園、小學核查7歲以下兒童的預防接種證,無接種證的,須補發接種證,并按免疫程序補種疫苗。

  產房新生兒安全管理制度 3

  一、起草背景

  近年來,個別醫療機構在新生兒安全管理方面暴露出問題,造成了社會不良影響,反映出醫療機構在新生兒安全管理方面存在薄弱環節和漏洞,亟需加強。據此,國家衛生計生委制定了《醫療機構新生兒安全管理制度(試行)》,以加強醫療機構新生兒安全管理,減少、消除新生兒住院期間安全隱患。

  二、起草原則

  (一)以現行的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為依據。在《執業醫師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護士條例》等法律、法規及相關規定的基礎新生兒安全管理要求具體化,并做好銜接。

  (二)以進一步加強醫療機構新生兒安全管理,減少、消除新生兒住院期間安全隱患為目的。對醫療機構新生兒安全管理的硬件設施,醫療技術和管理措施提出明確要求。

  三、主要內容

  《醫療機構新生兒安全管理制度(試行)》結合現行法律規章制度和臨床工作實際,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工作要求:

  (一)提高專業技能。加強產科醫護人員新生兒疾病早期癥狀的識別能力,定期開展相關培訓。

  (二)加強安全管理。分娩現場應當配備掌握新生兒復蘇技術的醫護人員及相關設備和藥品;產科實行母嬰同室,加強母嬰同室陪護和探視管理;完善新生兒出入管理制度及交接流程,做到身份有識別,交接有登記。

  (三)強化風險意識。加強醫院感染管理,降低感染風險;制定消防應急預案,定期開展安全隱患排查和應急演練;

  (四)規范處置流程。對于無監護人的`新生兒,要按照有關規定報告公安和民政等部門妥善安置,并記錄安置結果;依法依規妥善處理死胎和死嬰,違反者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產房新生兒安全管理制度 4

  一、二級以上醫院和婦幼保健院,應當安排至少1名掌握新生兒復蘇技術的醫護人員在分娩現場。分娩室應當配各新生兒復蘇搶救的設備和藥品。

  二、產科醫護人員應當接受定期培訓,具各新生兒疾病早期癥狀的識別能力。

  三、新生兒病房(室)應當嚴格按照護理級別落實巡視要求1無陪護病房實行全天巡視。

  四、產科實行母嬰同室,加強母嬰同室陪護和探視管理:住院期間,產婦或家屬未經許可不得擅自抱嬰兒離開母嬰同窒區。因醫療或護理工作需要,嬰兒須與其母親分離時,醫護人員必須和產婦或家屬做好嬰兒的交接工作,嚴防意外

  五、嚴格執行母乳喂養有關規定。

  六、新生兒住院期間需佩戴身份識別腕帶,如有損壞、丟失,應當及時補辦,并認真核對,確認無誤。

  七、新生兒出入病房(室)時,工作人員應當對接送人員和出入時間進行登記,并對接收人身份進行有效識別。

  八、規范新生兒出入院交接琉程。新生兒出入院應當由醫2人員對某陪護家屬身份進行驗證后,由醫護人員和家屬簽字確認,并記錄新生兒出入院時間。

  九、新生兒病房(窒)應當加強醫院感染管理,降低醫院感染發生風險。

  十、新生兒病房(室)應當制定誚防應急預案,定期開展安全隱患排查和應急演練。

  十一、對于無監護人的新生兒,要按照有·關規定報告公安和民政等部門要善安葺,并記錄安置結果。

  十二、對于死胎和死嬰,醫療機構應當與產婦或其他監護人溝通確認,并柙強管理;嚴禁按醫療廢物處理死胎、死嬰。對于有傳染性疾病的.死胎、死嬰,經醫療機構征得產婦或其他監護人等同意后,產婦或其他監護人等應當在醫療文書上簽字并配合辦琿相關手續。醫療機構應當按照《傳染病防治法》、《殯葬管琿條例》等妥善處理,不得交由產婦或其他監護人等自行處理。違反《傳染病防治法》、《殯葬管理條例》等有關規定的單位和個人,依法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產房新生兒安全管理制度 5

  一、科室應當安排至少1名掌握新生兒復蘇技術的醫護人員在分娩現場。分娩室應當配備新生兒復蘇搶救的設備和藥品。

  二、婦產科醫護人員應當接受定期培訓,具備新生兒疾病早期癥狀的識別能力。

  三、新生兒病房應當嚴格按照護理級別落實巡視要求,無陪護病房實行全天巡視。

  四、婦產科實行母嬰同室,加強母嬰同室陪護和探視管理。住院期間,產婦或家屬未經許可不得擅自抱嬰兒離開母嬰同室區。因醫療或護理工作需要,嬰兒須與其母親分離時,醫護人員必須和產婦或家屬做好嬰兒的.交接工作,嚴防意外。

  五、嚴格執行母乳喂養有關規定。

  六、新生兒住院期間需佩戴身份識別腕帶,如有損壞、丟失,應當及時補辦,并認真核對,確認無誤。

  七、新生兒出入病房時,工作人員應當對接送人員和出入時間進行登記,并對接收人身份進行有效識別。

  八、規范新生兒出入院交接流程。新生兒出入院應當由醫護人員對其陪護家屬身份進行驗證后,由醫護人員和家屬簽字確認,并記錄新生兒出入院時間。

  九、新生兒病房應當加強醫院感染管理,降低醫院感染發生風險。

  十、新生兒病房應當制定消防應急預案,定期開展安全隱患排查和應急演練。

  十一、對于無監護人的新生兒,要按照有關規定報告公安和民政等部門妥善安置,并記錄安置結果。

  十二、對于死胎和死嬰,醫療機構應當與產婦或其他監護人溝通確認,并加強管理;嚴禁按醫療廢物處理死胎、死嬰。對于有傳染性疾病的死胎、死嬰,經醫療機構征得產婦或其他監護人等同意后,產婦或其他監護人等應當在醫療文書上簽字并配合辦理相關手續。醫療機構應當按照《傳染病防治法》、《殯葬管理條例》等妥善處理,不得交由產婦或其他監護人等自行處理。違反《傳染病防治法》、《殯葬管理條例》等有關規定的單位和個人,依法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產房新生兒安全管理制度 6

  為新生兒病室工作人員嚴格遵守各項管理規定,保障新生兒住院期間的安全而應遵循的制度。

  一、目的

  為新生兒提供安靜、舒適、安全的治療環境,保證新生兒的健康需求。

  二、標準

  1、人員管理

  ⑴實行科主任、護士長負責制科主任由具備兒科副高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醫師擔任,護士長由具備主管護師3年以上護士擔任。在主治醫師或高年資住院醫師積極協助下對病房進行管理。

  ⑵根據床位數配備足夠數量的醫師和護士,人員梯隊結構合理,定期參加新生兒專業知識的培訓。

  ⑶醫師與床位的比例不低于0.3:1,應當經過新生兒專業培訓,有一年以上兒科工作經驗,具備獨立處置常見新生兒疾病的基本能力,熟練掌握新生兒窒息復蘇等基本技能。

  ⑷護士與床位的比例不低于0.6:1,護士要相對固定,并經新生兒專業培訓合格,掌握新生兒常見疾病的護理技能,熟悉新生兒急救操作技術和新生兒病室醫院感染控制技術。

  ⑸根據實際需要配置其他輔助人員。

  2、科室管理

  ⑴建立健全并嚴格遵守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崗位職責和相關診療技術規范、操作流程,保證醫療服務質量及醫療安全。

  (2)應積極采取措施對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兒進行相關病原學檢測,避免造成院內感染。

  (3)對高危新生兒、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的新生兒、有多重耐藥菌感染的新生兒應當采取隔離措施并作標識。

  (4)應當嚴格執行身份確認制度、查對制度,確保診療、護理和患兒的正確。

  (5)嚴格限制非工作人員的進入,醫療區非衛生專業技術人員不得進入。

  (6)病室設備應當定期檢查、保養,保持性能良好。

  (7)加強消防安全管理,安全使用和妥善保管易燃易爆設備、設施,防止發生火災事故。

  (8)制定并完善各類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和處置流程,快速有效應對意外事件,提高防范風險的能力,確保醫療安全。

  (9)工作人員應當按照病歷書寫有關規定書寫有關醫療文書。

  (10)新生兒病室床位數應滿足患兒醫療救治的需要,每床凈使用面積不少于3平方米,床間距不小于1米。

  3、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

  ⑴加強醫院感染管理,建立并落實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相關規章制度和工作規范,并按照醫院感染控制原則設置工作流程,降低醫院感染危險。

  ⑵通過有效的空氣質量控制、環境清潔管理、醫療設備和手術器械的消毒滅菌等措施,減少發生感染的危險。

  ⑶病室空氣要清新,每天通風換氣2次,每次30分鐘。每月做空氣培養

  ⑷工作人員上班時要穿室內工作服、工作鞋,洗手,進行各項操作時一律要求洗手、戴口罩、戴帽子,必要時戴護目鏡、手套。

  ⑸按照規定建立醫院感染監控和報告制度,定期對空氣、物表、醫護人員手、使用中的消毒劑進行細菌學監測。監測結果不合格時,應分析原因并進行整改,如存在嚴重隱患,應當立即停止收治患兒,并將在院患兒轉出。

  ⑹新生兒病室使用器械、器具及物品,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①接觸患者皮膚、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應當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體溫表、聽診器等。霧化吸入器、吸氧裝置一人一用,吸痰管一用一更換。

  ②患兒使用后的奶頭、奶瓶應一人一用一消毒,盛放奶瓶的容器每日必須清潔消毒,早產兒暖箱、藍光箱的濕化液每日更換,使用中的暖箱、藍光箱、輻射臺每天清潔,每周更換一次做終末消毒,用畢終末消毒。暖箱、藍光箱,消毒有記錄。

  ③一次性使用的醫療器械、器具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不得重復使用。

  ④患兒使用的包單、衣物等應保持清潔,每天更換一次,污染后及時更換。患兒出院后床單位要進行終末消毒。

  ⑺病室每日清潔擦地4次,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病室窗臺、各種儀器表面、門把手、洗手池等物體表面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1次,一桌一布。

  ⑻醫務人員在實施診療過程中,嚴格執行手衛生規范,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實施標準預防。患有感染性疾病工作人員應調離新生兒病室,防止交叉感染。

  ⑼發現特殊感染,如氣性壞疽、多重耐藥菌株等,或傳染病患者,要按傳染病的有關規定實施單間隔離、專人護理,并采取相應消毒措施,同類病人可相對集中。所用物品必須專人專用專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⑽任何人在接觸患兒前后均應認真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液。每日各項操作先由早產嬰開始,隔離患兒最后接受治療。接觸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疑污染操作時應戴手套,操作結束后應立即脫掉手套并洗手。

  ⑾病室的醫療廢棄物管理應當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及有關規定進行分類、處理。

  4、暖箱、藍光箱、輻射臺的安全管理及應用。

  ⑴暖箱、藍光箱、輻射臺應由注冊護士或在注冊護士的監督下使用。使用前應了解暖箱的作用、適應癥、方法和注意事項,具體內容可參考“儀器操作指南”,如有疑問,應向資深護士、醫生或設備科咨詢確認。

  ⑵使用前暖箱、藍光箱、輻射臺應做好準備,包括按需加無菌蒸餾水、監測各項顯示指標、選擇箱溫/膚溫控制模式,并預熱。

  (3)使用中的暖箱、藍光箱、輻射臺應每天更換蒸餾水。同時,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擦拭箱體內外。每周更換暖箱,總消毒一次,并記錄。

  ⑷患兒置于暖箱、藍光箱、輻射臺后,放置合適體位,同時常規每小時巡視,觀察患兒、暖箱溫濕度、探頭位置。

  ⑸輻射臺探頭固定牢固,謹防脫落,避免溫度無限制加熱,如選膚溫監測,探頭置于新生兒的腹部,避開肝臟,緊貼皮膚。每班更換探頭部位。

  ⑹每班記錄實際的箱溫記于重癥記錄單上,簽名并做好交接班。

  ⑺暖箱、藍光箱、輻射臺使用后應終末消毒,未使用的暖箱、藍光箱、輻射臺應每周維護,保證其呈備用狀態,并記錄。

  ⑻暖箱、藍光箱、輻射臺出現故障,及時報告護士長或相關人員,及時送設備科修理并記錄。

  5、新生兒外出檢查、治療、轉科和出院安全流程

  (1)外出檢查、轉科、治療和出院的患兒,應有護士雙人核對患兒手圈識別帶和床頭卡,內容包括:姓名、性別、年齡、診斷、住院號、床號

  ⑵患兒需外出檢查時,責任護士應明確患兒檢查的項目及時間,根據醫囑使用患兒檢查所需的藥物。通知檢查護送人員并與其核對,核對患兒身份識別腕帶和床頭卡,核對患兒檢查的項目。核對后將患兒抱出病室檢查,患兒檢查完回室后,再次由護送人員和護士雙人核對,核對患兒身份識別腕帶,無誤后,將患兒放至其床位上,繼續治療。

  ⑶患兒轉入時,責任護士應與轉入科室的`責任護士雙向核對,檢查患兒的全身皮膚及核對患兒身份識別腕帶,內容包括,姓名、性別、年齡、診斷、住院號、床號,并核對患兒所需攜帶的各類物品,包括胸片、ct片、門診卡和患兒的藥物,核對正確后,責任護士接受患兒。

  ⑷患兒出院時,責任護士接到出院醫囑后,與另一護士雙人核對患兒身份識別腕帶和床頭卡,內容包括:姓名、性別、年齡、診斷、住院號、床號,剪下腳上的身份識別腕帶放患兒胸前。抱給家長時,做開放式提問,讓家長說出患兒的姓名、性別,與腕帶核對準確無誤后與家長檢查患兒的皮膚,并作穿刺點的護理指導,并將患兒交給家長,讓家長出具身份證明,并做好記錄。

  6、新生兒病區的工作人員不得私自將患兒抱出病區,醫院監控部門應24小時監控新生兒病區的通道,防止有人私自抱走患兒。

  7、當有意外緊急情況發生時,病區醫生和護士應在第一時間通知病區負責人或醫院總值班,根據角色分工組織人員妥善將患兒撤離病區。

  8、患兒住院期間必須配戴身份識別腕帶,如在沐浴、檢查、治療時損壞了,應及時補戴,新的身份識別腕帶要雙人(不包括護工和清潔員)核對病人的信息,確認無誤后制作。

【產房新生兒安全管理制度】相關文章:

產房實習心得11-07

新生兒設備管理制度12-01

產房自我鑒定01-12

產房工作計劃11-20

產房護士述職報告03-26

產房護士述職報告03-26

產房護士個人述職報告03-27

產房實習心得9篇03-02

產房護士自我鑒定04-30

新生兒沐浴室醫院感染管理制度.04-30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网站,综合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精品一级毛片A久久久久,欧美一级待黄大片视频
日本美女一级视频 | 日本中文字幕a∨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ay | 中文字幕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 久久中文字幕永久第一页 | 日韩欧美亚洲精品少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