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小學學部工作計劃三篇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成績已屬于過去,新一輪的工作即將來臨,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計劃了。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計劃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學部工作計劃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學部工作計劃 篇1
一、繼續常抓常規教育
三年級孩子,已經適應了學校的環境,這時候,他們會想方設法的去玩,而且沒有膽怯和陌生,對于老師的話有的時候也會出現聽不進去,他們也熟悉了老師的脾氣,偶爾會耍一些小聰明,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皮了”,所以,我準備從一些小事情要求,不遲到早退,上課認真聽講。
為了能促進他們上課積極性調動,我采取了小組比賽形式,全班分成4組,看哪組在每節課的表現最好,哪組這節課就能得到一朵小紅花,學期末統計,最多的小組,所有的人,都能得到老師的小禮品,學生們上課積極性很高,不但認真聽講,還積極回答問題,促使課堂氣氛活躍,小組中有人沒有回答,那么他們那組的人會想辦法去幫助他,在幫助的同時,孩子們又學會了互相幫助。
當然,在文明禮儀方面也從不忽視,注重文明教育,計劃這學期的班隊會就以文明禮儀為主題思想開展主題班隊會。主題為“我和禮儀有個約定”。平時在衛生方面也會加強,拿到衛生班級之星,表揚并教育繼續保持,沒有拿到,找原因,找方法為班級的榮譽去努力,爭取下次為班級拿下衛生之星,在教育講衛生的同時也教育孩子有集體榮譽感。
二、德育教育不容忽視
在升旗儀式的.時候以及重大的節日里,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比如在升旗儀式的時候,我們該怎么做?亂動亂講話,這是一種什么行為?教育學生愛國旗,愛國歌,升旗儀式的時候應該站立,少先隊員應該行隊禮,然后再利用教師節,國慶節,少先隊建隊日和元旦等一些重大活動時舉行一些有意義的班會,利用校園流動紅旗的評比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三、班級管理及其他方面
一個班級光依靠班主任一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我將采取的是:發揮班級小干部的能力,培養班級干部,讓他們在班級中起到帶頭榜樣的作用,我會定期和班干部開會了解班級學生的心理和班級情況。
在班級活動中,為了促使能愛讀書,讀好書,班級成立了圖書角,并制定讀書計劃,讀書小狀元,提高孩子的閱讀量,增加及提高孩子的閱讀水平和作文寫作水平,偶爾會開展故事會比賽,促進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定期評選每周之星。同時定期的舉行一些活動,在這些活動中,讓每個孩子都敢于面對大家展示自我,充分鍛煉自己,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小學學部工作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遵循學校“立德樹人、質量興校、特色發展、以人為本”的辦學思想,全面加強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爭先進位,為學校發展貢獻力量。
二、工作目標
1、中考實績在第一方陣中位置前移,且高分拔尖學生要有新突破。
2、探索建立比較完備的教學質量監控、考評機制。
3、制定并實施教師業績考核獎勵制度。
4、圓滿完成當年招生任務,生源整體質量得到提高。
5、制定并落實大閱讀方案。
6、開展班級學生“三自主”管理模式研究探索。
7、加強校際聯系,開展聯考活動。
8、加強文明禮儀教育活動,強化路隊、就餐就寢管理
三、主要工作
(一)強化教師隊伍建設。
1、繼續實施師徒結對定向幫帶的青藍工程,精心選聘青年教師的成長導師,明確培養目標,落實工作職責,規定工作內容,實行雙向考核。組織初中部35周歲以下以及首次承擔畢業年級教學任務的教師與初三學生同步參與升學模擬考試,促使青年教師熟悉課標、把握教材、領會考綱。組織教師參與“校內名師”的評選認定活動。積極鼓勵教師報名參與本市名教師、教學能手、教壇新秀的評選活動。
2、積極組織開展教學交流活動,拓寬教師視野。認真組織教師參與校內外教學研究活動,明確參與活動老師的學習任務和校內交流任務。邀請市內外專家、名教師來校做輔導報告,要求教師撰寫學習心得。
3、堅持不懈地開展師德教育工作,培養教師奉獻教育的情懷。按照學校師德建設總體要求,切實加強師德考核工作,評選師德標兵,以典型樹立促師德建設工作的深入開展。
(二)增強德育工作效能。
1、強化常規管理考核工作。細化學校常規管理要求,明確學工處、團隊等科室的管理責任,做到常規管理工作責任明確到人,確保檢查工作“全天候、全方位”。
2、發揚光大學校常規管理特色。路隊、就餐就寢、“兩課兩操”、環境衛生、集會紀律等方面要繼續加大管理力度,認真組織進行考核評比,促進管理水平再上新臺階。
3、開展“三自主”學生自我管理模式。引導學生自主參與,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自主評價,自我發展。充分發揮班主任在學生自我管理中的引領作用,提高班級管理水平。開展星級教室、星級寢室評選活動,提升常規管理達標層次,努力做到“地上無紙屑、四壁無污漬、桌面無刻畫、門窗無破損、衛生無死角”,“課堂有紀律、課間有秩序、行進有路隊、語言有禮貌、舉止有教養”。
4、繼續開展“我真棒”(“誰表揚了我”)德育教育活動。活動要做到每大周有主題,有評價總結,努力把活動落到實處,激發學生積極表現自己的欲望。注重家校評價結合。
5、開展班級德育效果評價活動。強調正面激勵、個別引導、榜樣示范的德育工作原則,重點檢查部分教師德育工作中的空洞說教、埋怨指責、輕率懲戒等不良傾向,引導教師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6、定期更新學校宣傳櫥窗。內容以學生獲得的各種獎勵、成果為主,把櫥窗辦成學生自己的園地。
7、關心愛護學生,及時了解并幫助解決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恢復學生“生日屋”。
(三)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1、加強質量目標管理。實施初中部教學質量獎勵考核辦法,制定并落實中考考核辦法。中考實績在全市第一方陣中位置前移,且高分拔尖學生要有新突破。研究制定小學部質量考核獎勵辦法。
2、加強課堂教學研究。強化教研組、備課組功能,抓緊抓實平時的教學研究活動。分層次舉行全員性聽課、曬課、研課、展課活動。開展35周歲以下青年教師賽課活動。
3、初中部開展校際間聯考活動,擴大聯考面,及時分析考情,調整教學策略與方法。
4、組織進行初三年級體育訓練、英語口語模擬考試訓練、初二年級地理生物會考訓練。有序組織初三學生中考報名和考試。
5、探索建立優秀學生獎學金制度,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
6、社團活動強調全員參與,重視活動效果,及時展示社團活動取得的成果,引導學生特長發展。
小學學部工作計劃 篇3
一、基本情況分析
上學期,在全區校干、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我們較圓滿地完成了各項工作目標。尤其在推進課程改革、優化教學過程、加強校本研修、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方面, 做了大量的工作,如:教師培訓、優質課評選、優秀教案和論文評選、優秀教師論壇等。通過這些教研活動,我們欣喜地看到:學校領導更加重視教育教學質量,課堂教學面貌在逐漸改變,教師素質在不斷提高,優秀教師不斷涌現??但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工作中還存在著問題與不足,如:重視了骨干教師的培養,卻忽視了對中年教師的肯定與關注;城鄉之間的差距雖在縮小,但教師素質仍存在較大差異;重視大學科的研究與交流活動,忽視小學科的扎實教學,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與能力的提升;重視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但以考試為主要教學目的的現象仍然存在等。本學期我們將針對問題提出部分改進措施,重點在課堂教學管理與研究和教師專業化發展方面有所突破。
二、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辦“公平質優、群眾滿意”的教育為目標,貫徹落實全區教學工作會議精神,強化服務意識,加大管理與指導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師素質,推動全區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主要工作目標如下:
1.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促進不同層次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2.加強管理與指導,搞好協調與服務,切實提高教研工作的實效性;
3.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對薄弱學校的管理與指導,促進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學水平;
4.深化教學改革,減輕師生過重負擔,切實提高課堂效益,確保我區師生在全市各類比賽中的領先地位,保證教育教學的高質量。
5.積極探索網絡環境下教研活動的創新機制。
6.關注中小銜接,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
三、主要措施
1.采取多種形式,進一步促進不同層次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通過大量的調研活動,我們了解到,教師隊伍中存在年輕教師學習鍛煉機會多,中年教師受冷落的發展不均衡現象,這大大影響了中年教師的工作熱情,阻礙了其專業發展的步伐。因此,本學期將采取更加人文化的管理,創造機會讓不同層次的教師都有所發展。
(1)繼續加強各學科骨干教師隊伍建設,加快其成長的步伐。給骨干教師加壓,確定發展目標,規劃藍圖,并有計劃、有措施、有落實,扎扎實實,盡快促其成長為名師。教研室則盡可能地通過各種渠道給予鍛煉成長的機會。每月一次定期開展學科骨干教師的研討活動,采取多種方式(理論學習、課堂展示、論壇、教材培訓、送教下鄉、聽課、評課等)提高其教育教學水平,促進其專業化發展。本學期,語文、數學、品德將在區骨干教師中舉行集體備課觀摩活動,創造條件,為骨干教師創設施展才華的平臺,同時引領學校各教研組的集體備課研討。
(2)關注中年教師成長,創造機會,為其搭建交流展示的平臺。中年教師有經驗、有能力,且大多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各校要千方百計地調動其積極性,激發工作熱情,發揮他們的作用,給予他們展示自我、帶動團隊的機會。本學期,教研室將舉辦中年教師優質課評選活動,為中年教師搭建展示平臺,同時也給年輕教師以觀摩學習的'機會,形成以老帶新,同伴互助,教學相長,共同提高的局面。
2.強化服務意識,加大視導力度,提高教研工作實效性。
(1)充分發揮教研員作用,變集體視導為分組聽課視導。這既照顧到了視導學校的廣度,又便于基層學校安排工作,提高教師的參與面。每周仍有2個工作日深入學校,進行常態視導,以“推門”聽課的方式走進常態下的課堂,了解真實的課堂教學現狀,如:教師對教材的理解把握情況、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困惑等,有針對性地給予幫助和指導。
(2)扎扎實實完成蹲點包校任務,做好協調和幫扶工作。為更好的落實蹲點工作,更準確地了解基層學校及一線教師的情況,我們將
采取教研員“蹲點一周”的方式,協助學校工作。即教研員在一所學校蹲點一周,除執教1-2節公開課或舉辦一次小型講座外,還要參與其他教研活動,如:聽課、評課、集體備課、座談交流等,為學校的發展獻計獻策,盡心盡力。
3.建立城鄉交流機制,搭建交流平臺,逐步縮小城鄉差距。 充分發揮和調動基層學校的自主性、積極性,開展城鄉教師橫向交流與研討活動。依據地域等情況劃片分組,各組自行確定研討內容與形式,逐步形成人人參與,百花齊放,長期交流互動的局面。各組負責人要提前兩周將活動方案上報,教研室將視情況安排有關教研員參與活動。
4.加強教育教學的過程管理,減負增效,重視能力提升。
強化“課堂是教育教學主陣地”的意識,積極探索師生“輕負擔,高質量”的有效措施,使教育教學工作再上新臺階。
(1)從集體備課入手,提高備課效率,減輕教師負擔。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集體備課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各校要千方百計地在教師集體備課上下功夫,發揚團體協作精神,優勢互補,共享集體的智慧,然后教師個體再進行二次備課,最終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學設計。
(2)加強教師基本功訓練,夯實教育教學能力的基礎。
長期以來,許多學校對教師基本功訓練工作常抓不懈,教師基本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本學期,教研室將從“寫字”入手,開展一線教師“兩字”(粉筆字、鋼筆字)比賽活動,這既是對基層學校工作的認可與肯定,也是對教師教學基本功工作的重視和督促。
(3)關注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促進其個性化發展。重視學生的品德養成教育,培養其健康向上的人格特征。要利用課余活動時間,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如:朗誦比賽、口算比賽、英語口語比賽等),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提高學習興趣,為孩子的幸福成長奠基。
5.建立網上學科交流平臺,努力探索網上教研的新途徑。發揮網絡優勢,通過站、資源庫建設、個人博客、視頻系統等現代化技術手段,創新教研形式,實現即時教研、遠程教研、個性化教研,為基層提供更迅捷、更實用的服務。
6.關注中小銜接,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利用區域管理機制,強化中小學教育教學一體化研究,構建張店教研大舞臺,做到教育教學目標總體規劃,各學段教師通力合作、分段實施,為學生的持續發展負責。各小學要加強與初中的溝通與聯系,嘗試舉辦各類常規性教育教學的交流活動,了解初中教育教學情況,共同探討研究中小學教育教學中各個層面的銜接問題,通過交流互動,借鑒融合,使我區中小銜接日趨完美。
【小學學部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小學學部工作計劃02-20
小學部政教工作計劃05-14
小學部秋季學期工作計劃04-26
小學學部工作計劃六篇03-19
小學學部工作計劃15篇02-20
小學學部工作計劃(15篇)02-20
小學學部工作計劃(精選15篇)03-14
小學學部工作計劃匯總8篇01-26
小學學部工作計劃集合5篇08-27
【精華】小學學部工作計劃三篇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