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校本培訓的工作計劃
我校校本研修以“一切從教師的需要出發,一切為了教師的專業發展”為基本理念。以“充分發揮校本研修在災后重建中的重要作用,加強常態研修,突出重心內容,努力形成‘問題學習課例三位一體’的校本研修模式。”為工作重點。圍繞轉變教師教育觀念、提高業務素質和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這一目標。形成一支具有一定規模的適應課程改革需要的現代型教師隊伍;形成一批在課程教材改革的理論與實踐上有一定教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師。具有發展潛力的青年骨干教師,以繼承和發揚名優教師優秀教育思想和成功經驗、形成教學風格和特長,由經驗-技術型向實踐-反思型轉變。
一、校本研修方式:
1、理論學習形式:
①教師制定個人專業發展計劃,自選或集體選教育理論著作進行培訓;
②以教研組或年級組為學習單位,進行主題學習。其流程是:教研組拋一個主題、給一個學習文本、確定人員解讀文本,同時成立研究小組、以課例為載體實踐文本,同時成立研究小組。
2、研討交流形式:
以教研組或年級組為單位開展以教學反思、合作論壇為主要形式的研討活動。每個教師輪流承擔一專題,進行說課、上課、反思,同伴互評、相互交流,最終達成共識。
3、專題講座形式:
①要積極爭取上級部門(教育局、科研、教研等)的指導,積極爭取教研員、教育專家的專業支持與引領,定期為全員做講座,提升校本研修層次與品位;
②學校中層以上領導輪流做專題講座;
③學校中的市級教學骨干做案例分析、教學反思匯報。
4、課題研究式:
二、校本研修實施內容:
(一)開展基于學習內省的研修活動。
基本方式是----開展讀書豐富知識,讀圖開闊視野,讀人內省自己的“三讀活動”。
(二)以課例為載體的行動研究。
1、讓教師伴隨“磨課”成長。
個年級備課組選取各冊各學科的重難點課作為“磨課”的課例。實施上課——磨課——上課的操作模式,使上課和磨課形成一個前后相通、及時反饋的工作鏈條。要求每位教師在磨課活動中努力做到四個“一”:即:認真上好每一節課,做一次有質量的磨課發言,寫一份有分量的磨課心得,向任教者提一條有價值的教學建議。老師在磨課過程中“實話實說”,聚焦亮點,剖析問題,共同提高。
2、讓教師在觀課議課中成長。
觀課議課是一種對話。就彼此對話而言,它需要參與者有溝通與合作的意愿;需要對話雙方敞開心扉,彼此接納;需要彼此間的積極互動與交流。就自我對話而言,議課要致力于從“他人提問”引向“自我提問”,在自我對話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追求自我改變和自我超越。
在觀課議課中要提前協商觀課主題,觀課者要主動思考。思考的內容一方面是在觀察教師教的行為和學生學的行為時,必須思考授課教師行為背后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追求,這種思考使我們對課堂教學的研究和討論不是就行為而行為,而是行為和理念相統一,理論和實踐相統一。必須判斷和思考授課教師的教學行為是否收到了預期的效果,思考學生的學習效果與教師的教學行為之間有什么樣的聯系。另一方面,需要思考“假如我來執教,我該怎么處理?”這種思考使觀課者不做旁觀者,而是置身其中。第三,需要思考議課時交流什么和怎么交流。
3、讓教師在反思中提升。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在教育理論指導下,分析、反省自己的思想、觀念和行為,作出理性的判斷和選擇,這是一種特殊的自我批判性思維活動。從某種意義上講,反思力決定著教師的實踐力、研究力。
(三)、加強教研組建設,是培訓的重中之重內容
教研組是學校的細胞。細胞活力愈強大,學校的生命力也就愈強大。學習型教研組建設是成小努力的方向。下面,打算采取以下活動:
(1)提問式學習:教師先提出問題,經篩選后,由教研組長召集全體組員收集信息,最后由組長匯總全體組員意見相互解答問題。
(2)網絡學習:學科組不定期給教師們推薦網站。讓教師們參與學習、論壇,延展學習的空間。
(3)專題性學習:即在一定時間內安排相同主題的連續性研討學習,使業務學習的方向性更強。先后組織語文教師學習了《于永正作文教學藝術》、《丁有寬讀寫結合法》、《梳理課堂——竇桂梅“課堂捉蟲手記”》以及李吉林老師的《情境教學法》等。為提高老師們的文學修養,還要求老師們利用假日讀名著。數學教師繼續學習吳亞萍教授所著的《小學數學教學新視野》。
(四)課題研究。
1、開展“震后恢復”教育科研微型課題的研究,特別是要著重研究“5.12”地震后,老師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和困惑。在研究過程中要著力關注三個“有效”,即:有效策劃,有效實施、有效反思。
2、繼續開展“長程兩段式”集體備課活動。
各年級備課組要嚴格按照教導處的要求繼續開展“長程兩段式”集體備課。要以重點課、難點課為研究重點,在組長帶領下以自主學習和集體學習相結合,正確認識“長程兩段式”教學策略的含義,認識“長程兩段式”教學對于促進學生成長的意義。加強研究、加強實踐、加強交流(備課組內、a61網絡)加強課例研究總結。要以“同上(同磨)一節課”為切入點,即同樣的內容提倡讓不同的教師來執教,在觀摩的基礎上進行評價和反饋,通過提供互相比較的“樣本”,促進教師思維碰撞,促進共同提高。
3、繼續開展“學科教學中學生學習能力”培養活動。領導小組、各研究小組各施其責。各研究小組繼續依據科學理論和課程標準,仔細分析課程標準中的學習能力要求,在此基礎上構建出本學期學生發展的能力目標,形成具體的單元學習能力目標,找準單元學習能力培養的關鍵和重點,讓老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有具體的發展標準。組織對重難點課研究活動,引領本組教師在教學中有效的實施,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小學校本培訓的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小學學校校本培訓工作計劃04-30
小學校本培訓工作計劃03-15
小學校本培訓工作計劃03-18
小學學校校本培訓工作計劃03-21
小學校本培訓工作計劃01-18
校本培訓工作計劃04-25
小學校本培訓工作計劃精彩01-27
小學校本培訓工作計劃范文12-20
小學語文校本培訓總結05-01
小學英語校本培訓總結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