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花間十六聲.香囊》讀書筆記與心得感悟
一枝花點燃春天,一卷書惹人沉思,我們暫且達不到李白“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成就,但我們懷著美好的希冀,帶領大家一同尋找書中的顏如玉,翻閱《花間十六聲.香囊》,記錄筆落后感受躍于紙上的裊裊香氣。
是誰站在歷史的畫卷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終于揭開她的面紗,我們心神往之慢慢走近。
焚香熏衣,佩戴香囊,裝點了貴族的雅致生活,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周身不帶異味出門就成為必要的禮節,《禮記.內側》對青少女男女的要求就有:“男女未冠笄者,雞初鳴,咸盥漱,櫛縰,拂髦總角,衿纓,皆佩容臭。”香囊又稱“容臭”,清晨起床,少女少年洗漱梳妝,衣冠整齊完畢,還要佩戴香囊。
法門寺出土銀香囊以其內部的精巧設置而引人興趣。這種香囊的外殼是個圓球,球殼上布滿鏤空花紋,以便香氣散出。內部的裝置則巧妙地利用了重力原理,在球體內裝置兩個可以轉動的同心圓環,環內再裝置一個以軸承與圓環相連的小圓缽。孟暉主編:《花間十六聲.香囊》,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年9月,165頁。
在宋代,這樣的香囊甚至被引入了國家大典,在集英殿舉行的大“宴會”,“殿上陳錦繡帷?,垂香球,設銀香獸前檻內”。孟暉主編:《花間十六聲.香囊》,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年9月,168頁。
圓形香囊的名稱和用途在《一切經音義》卷七載:“案香囊者,燒香圓器也。以銅、鐵、金、銀玲瓏圓作,內有香囊,機關巧智,雖外縱橫圓轉,而內常平,能使不傾。妃后貴人之所用之也。”參照法門寺地宮出土的物賬碑及實物,唐人是把這種圓形球狀的熏香用具稱之為“香囊”。
鏤花的金屬球是唐代香囊的一種,“帳中長下著香囊”,皇宮天子的侍寢標準間里隨處可見,各自氤氳,守候皇宮的長夜。
關于楊貴妃之死,在唐代廣為流傳的一個細節是:“妃之初瘞,以紫縟裹之。及移葬,肌膚已消釋矣,胸前猶有錦香囊在焉。中官葬畢,以獻,上皇置之懷袖。”(宋人樂史《楊太真外傳》)孟暉主編:《花間十六聲.香囊》,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年9月,163頁。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楊貴妃吃荔枝是出了名的千古事,楊貴妃愛顆顆晶瑩透亮的荔枝,也是愛香的女子,她常佩戴錦香囊,身有異香。而這用的是什么香呢?晚唐小說家段成式在《酉陽雜俎》里提到楊貴妃的頭巾不小心甩在了賀懷智的頭幘上,頭巾散發的香氣撲鼻,百家筆記網()賀懷智將頭幘保存在家中,八年之后香氣仍在,而楊貴妃早已香消玉殞,賀懷智帶著舊頭幘見唐玄宗,唐玄宗無限感嘆:“此瑞龍腦香也。吾曾施于暖池玉蓮朵,再幸尚有香氣宛然。況乎絲縷潤膩之物哉。”她用香貴重,有“香料之王”美譽的龍涎香是常用的一種。香料放置在香囊中,系結在懷內或袖內,香氣撲鼻。
即使楊貴妃死后,肌膚已壞,香囊仍在。在何家村遺寶中,香囊最初稱為熏球,能避免被腐蝕。我們就能理解楊貴妃死后唐玄宗看見錦香囊作悲哽,放在懷內、袖中,以慰思念之情。
回眸一笑百媚生,后宮粉黛無顏色,李隆基有三千佳麗,為何獨寵一人?世人無數猜測,有眾多作品各個角度探索其奧秘,到底是什么原因,恐怕當事人最清楚了,其余的猜測都需要考察。
“香囊”一名,也確實經常用來指絲織物縫的香袋。如唐人皇甫枚《飛煙傳》中,步飛煙就送給欽慕者趙象一枚“連禪錦香囊”。像這種錦香囊作為表達感情的禮物送給心上人,看來是當時流行風氣,孫光憲就在一首《遐方怨》中詠道:紅綬帶,錦香囊。為表花前意,殷勤贈玉郎。孟暉主編:《花間十六聲.香囊》,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年9月,163頁。
《詩經》時代就留傳下來用香表達愛情的遺風,贈送香草給喜歡的人,有詩為證:
“視爾如荍,貽我握椒。”(《詩.陳風.東門之枌》)
戀人的心思如何表達?香囊逐漸作為定情信物,香氣能隨時勾起對戀人的思念,贈送戀人香囊傳送濃濃情意。
《紅樓夢》十八回林黛玉誤剪香囊。香囊常作私人用品,林黛玉親自繡香囊送給寶玉,可見她的心意,然而為何她會剪爛香囊呢?原來是眾小廝向寶玉爭打賞,將寶玉身上的配物盡數解去,黛玉聽說后,誤以為上次送給寶玉的荷包也被搶去,心中郁悶,賭氣回房便揮剪鉸掉正為寶玉做的香囊,但其實那荷包在寶玉衣服內側,并未搶去。
黛玉的反應是否小家子氣,各說各有理,但我們能確定的是香囊被賦予了情思,黛玉十分珍惜與寶玉的感情,渴望他懂得,以荷包、香囊贈送,勝過千言萬語又保留了女子的矜持。
擷起香囊,仿若穿越時光,頓悟古人“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之深情;“等閒繡在香囊上,寄與東風贈所思。”之雅意。
【《花間十六聲.香囊》讀書筆記與心得感悟】相關文章:
你我間盛開的花04-06
花間酒仙作文02-28
做香囊作文02-12
端午·香囊作文1000字04-28
做香囊作文3篇【熱門】02-12
十年間……04-27
《花未眠》讀后感:俯仰天地間04-29
【精選】花的作文十篇04-25
西游記讀書筆記感悟心得02-13
間道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