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園林實習報告3篇
在人們素養不斷提高的今天,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園林實習報告3篇,歡迎大家分享。
園林實習報告 篇1
園林是一門藝術,園林是一門美學,園林更是自然的再現。作為一名園林專業的學生,我更是深愛著園林。帶著愛好,我發現生活中處處有園林,園林的靈感大多來自于自然和文化。好的設計離不開平時的細心觀察和體會。認識實習,是很有必要很有意義的。我的題目取名為“嗅園”,重在體現“嗅”字。嗅園的歷史文化、嗅園的設計理念、嗅園的設計手法、嗅園的空間感受、嗅園的藝術美、嗅園的色彩美。
南昌城市規劃展示館
南昌城市規劃展示館,它的美和意義不僅僅是建筑的設計形式和室內空間的設計。我以為對于學園林的人來講它的美在于功能上。為什么說是在功能上呢?簡而言之它的靈魂是像參觀學習者,展示南昌的規劃、歷史文化、以及城市的發展。所有的設計都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
一樓整個空間,用玻璃代替一般的地板,在不大的空間里,達到了展示南昌整體規劃的模型。模型做的精巧而又真實。這也是對人類智慧和才能的肯定。
二樓詳細的展示南昌各個地方、景點的規劃設計圖,也就是整個樓的核心部分。包括公共設施規劃圖、近期規劃建設圖、綠地規劃圖、交通規劃圖、歷史文化名城規劃圖、各湖周邊的規劃圖、以及各個景點的鳥瞰圖。琳瑯滿目的圖讓我感到很震撼。圖原來可以做的如此的真實,如此的美,如此的細心。
我們作為一名園林專業的學生,畫圖是必不可少的。但又有多少人能夠把細節體現在自己的作品中呢。比如很不起眼的指北針。園林需要把握細節,需要追求完美的信念,以及鍥而不舍的毅力,這樣才能創造出更優秀的設計之作品。
這里的效果圖處理的相當的完美和真實。從好的設計作品中吸收精華,也是學設計的一個快捷的方法。比如對進口的設計手法,對轉角的處理等等。
城市規劃是對歷史的傳承、現實的體味、對未來的憧憬。眺望20xx年的南昌,應該是一座人與自然和諧、人與文化和諧、人與都市和諧的名城
秋水廣場
有人說觀秋水一定要晚上才能看得到這里的美景,是目前全國最大的音樂噴泉群,這里晚上的噴泉、音樂、觀光成為南昌的一道風景線。對于學園林的人來說,不僅僅要晚上來欣賞秋水,更要白天來這里觀察學習其設計精髓。為什么這么講呢,晚上來觀看噴泉的.人比較多,整個廣場氣氛比較熱鬧,很難靜下心來細細品味、嗅其精髓。白天相對來說整個廣場人比較少,更利于我們調查學習,也可以充分發揮我們的想象力。在白天體會那種人群云集的熱鬧場面。今后在設計也會把握一種空間感和功能感。
廣場總體平面為月牙形,依江而立,是典型的帶狀綠地。廣場有一個主進口,兩個次進口。兩個次進口分別采用臺階水鎮和緩坡樹池的方法。主進口則重點在于體現大氣。同時入口前都留有足夠的人流集散地。用不同的設計方式,是整個廣場在形式上比較多樣,賦予變化。也達到了功能上的目的。
植物配景方面也充分體現了在相同中尋找變化,高大的喬木與灌木相結合,構成樹池。也有群植的小山丘。充分的美化了整個廣場。
在鋪裝上,賦予變化,色彩搭配合理。通過觀察、測量對鋪裝的材質、色彩、尺寸有了很感性的認識。設計就是在平時的生活中不斷地積累素材。
鄰近水面一側設有設有十二個親臨水面的入口,周邊設有一排園燈。在園燈上在入口處的兩個園燈比起其他的園燈要矮,同時每個入口前的鋪裝有十二生肖的浮雕,達到一種變化的美感,同時讓人一眼就可以看出來從這里可以到水邊。至于為何要用十二生肖的浮雕,我猜設計者是想展示一種文化理念,十二生肖可以代表人生,代表時間,代表秋水廣場的歷史。
同時與江南名樓騰王閣隔江相望,“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樣的詩句,這樣地理環境,更加的升華了秋水廣場歷史文化意義。
園林實習報告 篇2
斗轉星移,四季更替,不經意間,這學期的花卉生產實習課又結束了。這是一個開闊思想和眼界過程.結合課本所學及時通過實踐訓練,使我對花卉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和全面的了解。
生活中,花卉很常見,可是作為如此細致的來接觸花卉卻是頭一次.大家都帶著很高的熱情去,分完組開始熱火朝天的干起來,為我們的花卉栽培作準備,剛開始很新奇,心想:不就是鋤個草,翻個地么!可是伴隨著南寧九月的艷陽,每個人的自信就如同臉上的汗水一樣落在土地上瞬間蒸發,開始有人承受不了這樣突然高強度的勞作,熱情已變成一種堅持下去的呼喊.第一天我們很晚才離開花卉基地,經過大半天的勞作,我突然明白任何美麗的事物都是需要與之相對應或者是多于她幾倍的汗水和努力才能鑄就的.同時我也對學習花卉的整個過程充滿期待,雖然辛苦,但結束了基礎課
學習的我們,需要這樣的磨練來克服過去散漫的態度,從此開啟專業學習的大門.萬事開頭難,心中堅信在接下來的課程中我們一定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感動.
在花卉的生產實習中,有很多都是我們不曾知道的,只有實踐過,才會真的懂得,了解。在翻地整地之后,需要進行一段時間的晾地,改善土壤物理性狀,提高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同時可促進土壤熟化和好氣微生物的活動,達到防病蟲危害的效果.翻地的深度約為30~40厘米,寬度為1米左右.因為時間有限我們采取了買別人培育好的花苗直接定植的方式,定植的時間最好是在下午.定植前再進行碎土工作,配合施入經過腐熟的有機肥和鋸末等材料來進行改土.有機肥的施入量可適當多一些,因為在花卉的生長中,基肥的施入量是決定其生長的主要因素之一,通過觀察和對比,在后期管理一樣的情況下,開始施的基肥多的小組其花苗的長勢和開花的時間明顯要高于其他小組.
花卉地,我們一起種了萬壽菊,孔雀草,矮牽牛,鳳仙花和海棠.因為實驗地毗鄰道路,南邊受行道樹影響比較陰涼且距水源較遠,這幾種花按照其光照和水分的多少依次由南到北順序排列.栽植過程中要注意根入土的深度不能太深,一般剛好到子葉的下放即可.同時要注意栽種的密度,萬壽菊,孔雀草的株距大概為10~15CM矮牽牛,海棠約為10CM左右,而鳳仙花則為15~20CM,適當的
株距不僅可以使花苗看起來整齊美觀更為花苗的生長留下適當的空間同時又避免了資源的浪費.定植后要及時澆定根水,由此我們的花卉管理生活開始了.
澆水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無論是在定植時還是在定植以后的生長過程中,因為氣溫過高,水分散失的比較快.每天需要澆的水量很大,于是我們根據實際情況幾乎是每組每天安排一個同學澆水,在管理中,各組之間的差別漸漸的產生了.我們小組剛開始定植的那天由于天色過晚,澆的定根水不是很充足,后面的幾天老是想補回來,也不去考慮花的需水量,造成花苗生長平平.經過翻閱資料我發現,孔雀草和萬壽菊屬于稍耐旱的花卉,水分過多反而不利于其生長.于是我意識到我們原來對最常見的花卉的'生活習性了解的是如此的少,為了使我們的花長得更好.我們每天下午都會去管理我們的花卉,看著親手栽種的花一天天的長大,心中不禁萬分高興。
花卉生長過程中,中耕松土和除草是不輕的工作,既考驗技術也考驗毅力.我們的花圃土質并不是很好,但由于水分充足,且在種花之前有過多的雜草叢生,于是草長得總是比花快,在鋤草的過程中,稍一不留神就會傷到花苗.因為草過密過細,采用拔的方式很容易拔斷,今天剛拔過,明天來看小草又悄悄露出了笑臉,仿佛在挑釁一樣.有的小組干脆不理它,單草比花盛看起來總是不好的.我們小組剛開始
采取在烈日下鋤地的方式,想趁著太陽大曬死剛鋤的草,但沒能成功,后來我們靜下心來覺得還是要除根才是最徹底的方法,于是一點一點和雜草斗爭,經過幾個下午的努力終于花圃一片干凈.
栽培中的管理除了除草就是施肥了,施加追肥主要在花苗旺盛生長的時期,施肥以復合肥為主,可采取水施或填埋施,施肥量大概為每桶水一把左右,填埋的話為每株3~5粒.在花苗長到3~5片真葉開始,每周施肥一次.同時對孔雀草和萬壽菊要注意摘心,摘心時間大概為其長到有3~4片真葉時開始,后面就需要依據其生長狀況適當摘心.
在這片土地上,謊言只是一種自欺的方式,每個小組管理的怎樣花兒門都幫我們記錄了下來,經過辛勤的養護我們的花陸陸續續開放了,在陽光下這個花園顯得那么迷人
每天下午都會有附近的居民前來散步觀看我們的花兒,聽到他們的稱贊,心中的那種作為園藝人自豪感油然而生.辛勤總會有回報,花的美麗來源于種花人的汗水,而花帶給人們的微笑就是種花人最好的回報,作為園藝工作者,我們的勞作能帶給其他人幸福,這就是我們最大的幸福.同時在個小組管理的過程中,我們組員之間有了更好的交流,它不僅提高了我們的團隊協作能力,更讓我們建立起一段屬于我們園藝人的美好回憶。
也許只有真的經歷過,才會懂得種花不僅僅是把它挖個坑種下去就行了,其實是從開始種植起,就要考慮很多,種植時間,土地肥沃與否,澆水情況。。。。。。很多都需要考慮的,需要付出精力與汗水。當然,當我們看著自己種的花開得好,心中的喜悅之情是不言而喻的,經過這次的實習,我發現自己對花多了很多了解,也更多地喜歡花。感謝學院為我們開這堂課,讓我增長了見識,學會了技能。
園林實習報告 篇3
一、實習目的
1、通過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鞏固和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2、通過對實地進行考察和聽取老師的講解更加進一步的培養個人的分析能力、想象能力以及提高綜合知識的運用的能力。
3、通過對各個優秀的作品的觀察學習其中的造園手法和技巧。
4、通過集體外出實習培養的大家的團隊合作的精神。
二、實習行程
貴陽火車站(6月24日)乘火車K112——上海中華藝術宮(6月25日)——上海世紀公園、外灘公園(6月26日)乘大巴車——蘇州留園、獅子林、拙政園(6月27日)——網師園(6月28日)乘大巴——杭州西湖(6月28日)——杭州西溪濕地公園(6月29日)——杭州火車站返回貴陽(6月29日)——貴陽火車站(6月30日)
三、實習意義
園林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涉及的范圍非常的廣泛,同時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所以課程實習成為學習必不可少的環節之
一。通過一個星期以觀賞的角度去實習,去觀察古典園林、現代園林的各個特點,同時也讓我們了解現代園林這個行業的發展動向以及現代園林的表現手法和技巧。讓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的讓自己進步,讓自己向現代行業需要的發展方向去發展區重點學習,讓我們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夠很好的給自己定位。
我們通過實地考察和比較找出自己在設計上一些誤區,特別是對
于尺度把握不夠,這樣一來比較能較好的改正自己在以后的設計中能夠較好的把握好尺寸,讓圖紙上的東西搬到實際中來還能體現設計的`那種美感,同時還能了解不同空間的處理手法和建立空間尺度感。了解現代園林中的很多園林工程材料和現代的做法。通過這一周的實習我們不僅學到專業上的知識,同時還能通過這一次的集體出行培養大家的團隊合作的精神,這些都將會成為以后學習中很寶貴的財富。
四、實習內容
(一)上海世博園、世紀公園、后灘公園實習
(二)蘇州留園、獅子林、拙政園、網師園實習
(三)杭州西湖、西溪濕地公園實習
1、上海實習
1)上海世博園
6月24日我們全班滿懷著期待從貴陽火車站乘火車前往上海。第二天也就是6月25日中午我們順利抵達了國際化的大都市——上海。剛剛一到上海,天公不作美開始下起了小雨這是我們意想不到的。由于坐火車的時間比較長,大家的精神都是出于疲憊的狀態,可是一到達了上海這座很多年輕人都向往的現代化的大都市,大家伙的精神頭兒瞬間被題了上來。
一走出火車站,一個干凈整潔、郁郁蔥蔥、交通秩序井井有條、很多地標性的建筑、很具有現代感的城市映入大家的眼簾,這就是很多年輕人背井離鄉所向往的充滿活力與繁華的大都市。
我們來上海的第一站就是世博園,期待已久的一座現代而又具有
復古的建筑“中國館”出現在大家眼前的時候,大家難以壓抑心中的興奮與喜悅,紛紛拿出手機和相機開始對“中國館”開始瘋狂的拍照做紀念。中國館,共分為國家館和地區館兩部分,國家館主體造型雄渾有力,猶如華冠高聳,天下糧倉;地區館平 臺基座匯聚人流,寓意社澤神州,富庶四方。
中國館以大紅色為主要元素,充分體現了中國自古以來以紅色為主題的理念,更能體現出喜慶的氣氛,巍峨壯觀的中國館絕對高度63米,相當于西安大雁塔(64米),具有極大的震撼力和視覺沖擊力。它的外形既像寶鼎,又像一盞巨大的酒杯,高高舉起,盛情歡迎五洲四海的朋友;同時它又像一只展翅欲飛的大鵬,沖天而起,預示著中國將翱翔萬里,稱雄世界。
2)世紀公園
第二天早上我們的主要參觀的就是上海的世紀公園,上海世紀公園,位于浦東新區花木行政文化區,東鄰芳甸路,南臨花木路,北靠錦繡路,占地面積140.3公頃,是上海市中心區域內最大的最大的城市生態公園。
公園總體規劃方案由英國LUC公司設計,設計思想體現了中西方文化、人與自然相互融合的理念。公園以大面積的草坪、森林、湖泊為主體,建有七大景區,分別是鄉土田園區、觀景區、湖濱區、疏林草坪區、鳥類保護區、異國園區和迷你高爾夫球場區;并建有景點53處,分別是世紀花鐘、鏡天湖、大噴泉、綠色世界浮雕、音樂噴泉、音樂廣場、緣池、鳥島、奧爾梅加頭像和蒙特利爾園等。世紀公園綠地面積86萬平方米,水體面積27萬平方米,道路總長度為16公里,道路面積7.3萬平方米,廣場面積8.5萬平方米,其他均為建筑面積及停車場。公園內共有喬木8萬株,灌木74萬株,草坪71萬平方米。 “世紀公園”原名“浦東中央公園”。“九五”總體規劃期間,浦東新區領導在考察美國紐約中央公園時,希望上海也能建造這樣一座花園,意在優化浦東生態和社會環境的同時,改善浦東的投資環境,更體現浦東發展建設的方向,故將規劃中的公園命名為“浦東中央公園”。在20xx年4月18日全園對外開放時,中共上海市委領導提議將“浦東中央公園”改名為“世紀公園”。
3)后灘公園
世紀公園參觀結束我們就馬上趕往上海的后灘公園,世博后灘公園為上海世博園的核心綠地景觀之一,位于“20xx上海世博園”區之西端,之東岸之與浦明路之間,南臨園區新建浦明路,西至倪家浜,北望盧浦大橋,占地18公頃。場地原為鋼鐵廠(浦東鋼鐵集團)和后灘船舶修理廠所在地,20xx年初開始,由北京大學教授俞孔堅領銜“土人設計”團隊設計,20xx年10月建成。
設計者倡導足下文化與野草之美的環境倫理與新美學思想,用當代景觀設計手法,顯現了場地的四層歷史與文明屬性:黃浦江灘的回歸,農業文明的回味,工業文明的記憶和后工業生態文明的展望。
【園林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園林工程實習報告10-23
園林實習報告(精選13篇)05-17
園林花卉實習報告(通用9篇)06-09
園林工程實習報告15篇06-22
園林畢業的實習報告(通用5篇)07-08
園林實習總結06-10
園林畢業個人實習報告范文(精選7篇)05-17
園林工程實習報告匯總7篇09-23
園林實訓報告03-21
園林綠化述職報告(精選5篇)05-17